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新宋 >

第617章

新宋-第617章

小说: 新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过,王襄虽然心中愠怒,田烈武的地位却比他高出不少,他也只能强忍心中不快,欠身问道:“既是如此,却不知定远'1'打算几时下令班师回河间府?下官也好回去禀报,与定远大军一道回师。”

田烈武怔了一下,不觉讶然:“回师?不,我们不走。”

“不走?”王襄惊讶的张大了嘴巴。已经打了“胜仗”,却不见好就收,况且这冰天雪地的,不回河间府,却在这外头扎营,这田烈武莫非有病不成?

田烈武却是不解的看了王襄一眼,不知道他为何如此惊讶,只是淡淡点点头,说道:“方才我已经接到饶阳何将军遣使送来的战报,韩宝正率军向东而来,我军要牵制住耶律信,不能让他去接应。原本我还担忧兵少,既然陈大人与王将军领兵来此,那正是天助我大宋,务请将军回报陈大人,今晚我军便在此扎营,明日再整军去攻打肃宁。”

“攻打肃宁……”王襄嘴角不由得抽搐一下。他并非无能之辈,黄昏前那短暂的观战,他便已经看出来,田烈武手下的这些军队,绝非耶律信的对手。他的横塞军与同来的骁骑军,更加休提。今日能有如此结果,已属侥幸,再去挑衅,不是自寻死路么?

田烈武却不知道他心里在打着退堂鼓,见他语气迟疑,不由问道:“怎么?王将军……”

“无事,无事。”王襄心中虽然算计,却生怕别瞧出自己的怯懦,连忙摆手,抱拳笑道:“既是如此,下官便先去回禀陈大人。若是确定便在此扎营,下官会遣人将营阵图'2'送来给定远过目。”

目送着王襄匆忙离去,刘近才纳闷的问道:“郡侯,韩宝怎的会突然往东而来?”

“详细的情况,我亦不知道。”田烈武心中也很奇怪,“不过,若非走投无路……”

“郡侯是说韩宝是被撵到东边来的?那……”刘近心中一转,几乎兴奋得叫起来:“那他岂非是被围起来了?”

“此时不必妄加猜测。”田烈武淡淡说道,“何畏之是靠得住的。眼下当务之急,先是要将张将军送回河间府养伤,然后将云骑与铁林,暂时混编成一军,明日才好列阵对敌。咱们云骑军以前操练过李卫公的六花阵法,我知道铁林军也操练过此阵,稍后扎营之时,便以六花阵法为营阵,重新编制一下两军,也是将阵法先熟悉一下。”

“是。”刘近答应着,心中却十分震惊。此时镇定自若的田烈武,对他来说,既熟悉又陌生。他完全没有想到,在这短短的时间里,田烈武连明日要使用的阵法,都已经考虑妥当。他不由心悦诚服的点头赞道:“六花阵法攻守兼备,且正好分为七阵,将云骑军暂并为两营,铁林军仍分五营,正好七阵,亦不必打乱各营编制,简单易行。”

“只是此事到底不好独断,以免铁林军诸将心中有芥蒂。”田烈武继续说道,“待会便召集两军护营虞侯以上将领,至我帐中会议。”

待刘近答应记下,田烈武又接着说道:“接下来还有两件紧要事,一是宣武一军到底怎么回事?此时仍是音讯全无。”

说到这里,田烈武脸色变得难看起来,刘近心中也是一沉,他心中同样疑惑,却只能安慰道:“宣武一军号称‘天下第一军’……”

“那是以前。”田烈武打断刘近,沉声说道:“宣武一军是殿前司精锐不假,但要说‘天下第一军’,那也是熙宁间禁军整编不久的事。这名号是一直沿袭下来了,但是今日之拱圣军,非当年之拱圣军;今日之宣武一军,又如何会是当年之宣武一军?军队的荣誉是靠战功累积的,辽人可不会因为这个虚名便故意败他们。要说如今真正的是天下第一军,以我之见,恐怕惟有姚武之的拱圣军方能当此称号而无愧。”

刘近不由默然。田烈武说的,他当然也明白。十余年的时间,一切都在变化。宣武一军当年借整编禁军之力,网罗了大量的军中精英,但经历过熙宁西讨之后,不知有多少禁军都有了自己的骄傲与向心力。以战斗力而言,别说当时如日中天的云翼军,他们甚至未必打得过振武一军。战火的洗礼,是淬炼一只精兵的关键。一场恶战,能令一支军队脱胎换骨;十年的和平,也可以令一支军队彻底改变。在当时来说,一支军队的强大与否,主将的个人能力与军中有多少曾经经历过实战的校尉仍是至关重要的两大因素。而以主将的能力来说,苗履恐怕要远逊于姚兕;至于军中保存的经历过实战的校尉,殿前司诸军都是远远无法与西军相比的。原因是很简单的,象宣武一军这样的军队,其中的武官如果有过切实的军功,自然远比西军的同僚更容易升迁,他们早就到各地当官去了,有几个人会傻乎乎留在军中?

但不管怎么说,宣武一军的表现,仍然是当得起“精锐”之称的。刘近并不相信他们会出什么岔子。

他看了一眼田烈武,还是依照本心回道:“郡侯所言固然有理,但下官以为,苗将军还是值得信赖的。”

“我非是不信任苗将军。”田烈武叹了口气,道:“还是找两个精干的探马,一个去君子馆,一个是河间府找章参政,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心中才能放心。”

“是。下官即刻便去安排。”

“做完此事,你还要派几个人,趁夜去探探肃宁寨。”

刘近心中一震,“肃宁寨?今夜耶律信防备必然森严……”

“这我也知道。”田烈武转头眺目北方,过了一会,才说道:“只是我觉得耶律信突然鸣金收兵……”

“不是因为南面行营么?”

“那自然也是个原因。”田烈武心中也没什么底,“不过作战之时,有那么一小会,我发觉耶律信的中军那儿有点不对劲……”

“莫非是知道了韩宝之事?”

“也许罢。”田烈武怀疑的说道,“但平时尚好,这等大战爆发后,辽人的信使,要轻易通过何畏之的防区……”他摇了摇头,“我总觉得是肃宁寨出了什么变故……”

“既是如此,下官立即去安排人手,总要查探清楚。”田烈武这么说了,刘近心里即便仍是不以为然,但他也明白许多时候,将领看起来莫名其妙的直觉,可能反而是最靠谱的。打探一下,总是小心无大错。但他虽然口中答应,却并没有马上离去,站在那儿,抬头看了一眼田烈武,一副欲言又止的样子。

田烈武知道他定然是有什么话想说,对于刘近,他本就颇为信任,此番与耶律信大战,他麾下的诸参军,也是死伤不少,刘近能在这场恶战中活下来,田烈武自不免对他更加倚重,不以寻常部属待之。因笑道:“君若有事,尽管直言。”

但刘近却仍旧是低头踌躇,这时田烈武心中也有些惊讶了。原本以他对刘近的了解,此人本就是颇为敢言的,此时他出言鼓励,刘近却还是如此犹疑,那显见他对想要说的事情,是有极大顾虑的了。不过田烈武亦不催促,只是静静地望着刘近,等待他自己开口。

又过了一小会儿,刘近才仿佛是下定了决心,再次抬起头来,望向田烈武,字斟句酌的说道:“郡侯,此事本非下官所当言,只是……”

田烈武仍是默不作声,只是沉静的看着刘近。

刘近咬了一下嘴唇,又说道:“下官以为,骁骑军与横塞军,恐怕不堪倚重。”

“横塞军固不待言,便是骁骑军,虽然隶属殿前司,但想来郡侯也听说过西京的一句口号——‘铁林似铁,骁骑不骁’——绍圣以来,世家子弟要想由军中谋个出身,又进不了诸班直、捧日与天武衣,首选便是骁骑军。这骁骑军有这个名声,也不算冤枉的……”

刘近所说的“世家子弟”,指的是宋朝成千上万名在任或卸任武官家的子弟,这些武将之后,虽然是官宦之后,可大部分人的人生道路,还是只能从军中谋个前程。而对绝大部分的将门子弟来说,班直侍卫、捧日军、天武衣,都是可望而不可及,讲武学堂也是需要真材实料的,而在承平之世,他们最想去的地方,当然是两京的禁军,而其中待遇更加优渥的马军,自是最受青睐的——这也是人之常情,当时不知道有多少人,宁肯在汴京做个普通人,也不愿意到外地去当官。汴京的繁华,在那个时代,实在是别处所无法比拟的。而对世间绝大多数的人们来说,他们追求的,其实也就是这些东西。殿前司辖下共有四支马军,捧日军高高在上,拱圣军声名不佳,骁胜军是教导马军,进入的难度不逊于讲武学堂,骁骑军不免便成为众多官宦子弟钻营的首选。便是说骁骑军中的每一个官职,都有一个“将门子弟”把持占据,也不算夸张。

公平的说,这些“将门子弟”,绝非无能的代名词,他们往往自小便受到更好的家教,不仅见识更广,这时代的大宋朝,也还谈不上腐朽,这些愿意到军中来谋出身的将门子弟,在骑术、箭法、武艺上面,较之寻常士兵,也多少都是强一点的。骁骑军的问题,是军中经历过伐夏之役的校尉越来越少,取而代之的这些新校尉,大部分未有实战经历,更麻烦的是,一军之中,将门子弟过多,便免不了要分帮结派。而一旦局面形成之后,便是枢府想要整顿,也是千难万难了。

更何况无论是考核训练成绩、还是禁军的演习战绩,骁骑军其实也并不算差。

想找个下手的借口,也不是件容易的事。

在大部人的眼里,这支曾经在伐夏之役中立下过赫赫战功的禁军,仍然是殿前司精锐。

不过这些事情,瞒不过西京洛阳的百姓,而田烈武自然是心知肚明的。

他也清楚,刘近想的说不是这么简单的事。

果然,刘近停了一会,便又继续说道:“以下官之见,要想继续与耶律信抗衡,只能依靠我右军行营诸军……而且……”

田烈武眼角微微动了一下。

“而且,郡侯必须真正掌控住右军行营。”

“真正掌控?”田烈武心中不由一震。

“不错。”虽然左右并无旁人,刘近还是下意识的放低了声音,但言辞却更加犀利,“恕下官直言,今日之战,郡侯不过一军之将,而非两军统帅。我军不是一支军队在与耶律信打仗,而是两支军队在耶律信打仗。若非张将军配合默契,后果不堪设想。如今张将军受伤,郡侯不能指望铁林军出现第二个张将军。”

田烈武已经听明白刘近的意思,神情变得沉重起来。

但刘近并没有就此打住,说到这里,他已经无所顾忌,“郡侯必须彻底接掌铁林军。不仅如此,待宣武一军回归,郡侯亦要更加果断,真正控制宣武一军。若郡侯能牢牢控制我右军行营诸军,南面行营亦只能惟郡侯马首是瞻,如此,我军兵强马壮,足与耶律信周旋。”

说到最后,刘近的目光都变得炽热起来。

但田烈武却只是轻轻唔了一声。

差不多的时间,回肃宁寨的路上。

半天的苦战,相比起宋军来说,辽军的伤亡并不算大,但是自耶律信以下,几乎所有的辽军将领,神情都很沮丧,便仿若打了一场败仗一般。沉闷的气氛,令得战斗之后的疲惫更加倦人,每个人都有些无精打采。甚而有不少将领心底里已经生出对耶律信的不满,这些人战前十分的轻视田烈武,当发现事实并非如其想象后,却变得恼羞成怒,又将这股无明之火,转移到了下令撤兵的耶律信身上。

“再给我半个时辰,必能取下田烈武的首级!”左皮室军主将“小韩宝”萧春在回肃宁的路上,便向左右公然口出狂言,他似乎已经忘记,主攻云骑军的,正是他的左皮室军。

但是,这样的言论,还是在辽军将领中引起了不少的共鸣。

便是连耶律密,也不理解耶律信为何放弃。萧春所说的,并不全是大言,如果没有那只意料之外的宋军赶到的话,在天黑之前一举击溃田烈武部,是极有可能的。但即便宋人来了援军,耶律密也觉得放弃得太快。

“我已经给了萧春足够的时间。这么久时间内他没能做到的事,再拖到天黑,结果也不会改变。”耶律信的回答一如既往的冷漠。“错已铸成,不可一错再错。”

谨慎的耶律密小心藏起了心中的疑惑,不再多问。他并不如萧春一样信心十足,只要回想起白天战斗的情形,耶律密就觉得一阵说不出的别扭。

云骑军比他们想象的更加善战,雪战给双方都带来了麻烦,双方都有一些将士是在骑马冲杀时,因坐骑失了前蹄而受伤,但云骑军看起来与辽军同样适应雪战。尽管如此,左皮室军与云骑军的第一次交锋,只用了很短的时间,便击溃了云骑军。

但接下来,得意忘形的萧春以为胜券在握,竟然借着追杀云骑军的机会,杀向尚未列好阵的铁林军,岂料张整的铁林军竟然守住了防线,而败退的云骑军也并未被打乱编制,他们没有逃向铁林军的大阵,而是绕到了铁林军大阵的后方。

此时便连耶律信也出现了致命的判断失误。

没有人想到被击溃的云骑军还会有战斗力,一般来说,这是不可能的事情。耶律信开始重新布阵,以优势兵力,三面围攻背靠村庄布阵的铁林军。耶律信对他的太和宫骑兵极其自信,这些手握超长长枪的骑兵,是耶律信训练出来冲阵的奇兵,对于步兵方阵极具威胁。

然而,曾经是太和宫手下败将的铁林军,这一次却守住了他们的方阵。

那是耶律密此生所见过的最惨烈的步骑决战。双方的攻防几乎都无可挑剔,而令人气结的是,仅仅只是靠着霹雳投弹的帮助,铁林军竟然稳若磐石,在太和宫令人窒息的冲锋中,一次一次的屹立不倒。尽管因为下雪的缘故,耶律信没能把火炮运来,但是太和宫在冲击铁林军的防线时,也使用了辽国自己仿制的霹雳投弹,然而火器也未能炸乱铁林军的阵形。即使是霹雳投弹就在脚边爆炸,那些铁林军的士兵,也绝不肯离开自己的位置去躲避。而这该死的天气,又一次帮了宋人的忙——尽管已经妥善保管,但是辽军的火器仍然大量受潮,原本数量就不算太多的霹雳投弹,许多点火扔出去后,竟然根本不爆炸。

铁林军的顽强,对于被击败的云骑军来说,不仅仅是一场活生生的教材,更是一次难得的机会。只用了一个时辰,田烈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