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新宋 >

第556章

新宋-第556章

小说: 新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阵!”

深州,武强。

仁多保忠在经过一天的侦察、试探、犹豫之后,终于在袁天保与张仙伦的压力

之下,移师东进,“包围”了武强城。

这武强城筑于后周之时,它的南门,便紧挨着苦河的下游。当后周之时,武强

其实与黄河没什么关系,一直到熙宁十四年,也就是西夏西迁的当年,辽军太平中

兴元年,黄河北流发生了一次大规模的改道,河道向西偏移,黄河在冀州境内泛滥

成灾,直到进入河间府境内,才重归旧道,宋廷在财政困难的情况下,费了九牛二

虎之力,才终于让黄河北流的河道稳定来,形成如今的局面,屈指算来,至今亦不

过十余年而已。

如今的黄河北流,横在武强与武邑的中间,因为它还夺了苦河的一段河道,于

是苦河在注入黄河北流之后,河水又突然从黄河的下游分出一条支流来,流进淳沱

河,再一道注入河间府的黄河北流。于是,在武强城的南边,苦河以南,黄河之

北,形成了一片被两条河道所环抱的狭长地带。这个地区,虽然一到汛期便经常被

河水侵袭,不太适合耕种,但河北地少人稠,当地百姓仍然见缝插针,在那里开垦

了一片片的农田。

这块地区,在军事上来说,原本无疑是有利于武强城防守者的。河流隔开了敌

人,敌人即使进入这块地区,也容易被打败:而城里只要将吊桥放下,便可以进入

这块地区放牧,耕种。可惜的是,虽有如此得天独厚的条件,但武强城却不是什么

军事重镇,宋军没有重兵防守,被辽军轻易夺取。而仁多保忠渡河之时,也不敢选

择这块地区,因为此地太容易被城里的辽军攻击。

但是,当仁多保忠决定包围武强城的时候,他做了一个让所有人大吃一惊的决

定。他背水列阵,将大寨扎在了这块军事上的“死地”!同时,在苦河与黄河上

他用船只一共搭起了八座浮桥,以他的大寨与武强城南门为中心,在苦河上一东一

西,各搭了两座浮桥,又在身后的黄河上搭起了四座浮桥。

如此一来,他就布了一个奇怪的阵形,在武强城东与城西,他各部署了一个指

挥的兵力,余下所有人马,则全部集中在城内的狭长地带,而城北却没有一兵一

卒。倘若城内的辽军想要逃走,那仁多保忠是一点办法也没有的。仁多保忠的三路

人马,通过苦河上的四座浮桥联系,而在整个第一营的身后,隔着黄河,是仁多观

国的一个营的人马,两营之间,亦可通过黄河上的四座浮桥联络。

这样的阵形,说是包围,实际上城东与城西的两个指挥,与其说是围城,不若

说是保护苦河上的浮桥的。更加匪夷所思的,仁多保忠不仅以没有大型攻城器械为

借口,严令各个指挥不得攻城,还命令城东城西两个指挥,一旦发现敌军大举来

袭,不得迎敌,必须即刻撒回城南大寨,并且不得毁弃、破坏浮桥。

这让人很难分清楚,究竟是宋军要攻城,还是仁多保忠布了个怪阵,等着城里

的辽军来打自己。

可奇怪的是,武强城中的辽军,只是在神射军列阵未稳的时候,出来几百骑试

探性的攻击了一下,被神臂弓一阵齐射,辽军便灰溜溜的退回城中,双方均未有任

何人马损伤。辽军只在城头旁观宋军做这一切事情,仿佛这全然与他们无关。除非

有宋军进入城上的射击范围,他们连箭都懒得放。

而仁多保忠除了下令武邑的工匠制造抛石机、云梯、撞车、木驴等攻城器械

派出使者前往大名府请求派出神!营与火炮支援外,却是一副长治久安的打算,整

天都在巡查扎寨的情况,不仅要望楼、箭楼一应俱全,还要求打土墙、挖壕沟与陷

马坑一虽说此时已是七月,黄河伏汛已过,秋汛尚远,但这黄河的事情,也无人

能打保票,倘若如前些日那样,突然来两场大雨,河水一涨,这一营神射军,大半

要成虾兵蟹将,这营寨扎得再牢,也是全无用处。然而,这次不论袁天保与张仙伦

如何劝谏,仁多保忠却是塞耳不听。尽管袁、张二人坚信武强城内辽军必然不多

只要调来黄河南岸的第二营,以神射军的战斗力,哪怕是蚁附攻城,不过两三天功

夫,也必能攻克,却奈何不了仁多保忠“爱兵如子”的心意—他坚持没有攻城器

械,绝不强攻。

如此忙碌了整整一天,虽说土墙才打了一半,壕沟才挖了一小段,箭楼尚未造

好,望楼也只有一座,但也算是规模粗具,有模有样了。眼见着满营将士,大半累

得半死,疲惫不堪,仁多保忠便即鸣金收兵—这时众人才发觉这怪阵原来也有个

好处,那就是他们不必再啃干粮,黄河南边,早有人做好热腾腾的饭菜,一桶一桶

的担了过来,到众人跟前。

袁天保与张仙伦休说一辈子没打过这样的仗,便是听也没听说过。因为仁多观

国让人送了十斤牛肉过来,二人便请了吉巡,聚在营中吃肉喝酒,一面低声痛骂仁

多保忠昏庸老朽,对于摊了这么个主将,不免深感自己是如此不幸。

但这酒方吃到一半,便听到西边锣声大作,三人知道这是事先约定的信号,必

是有辽军大举来袭。他们三人倒无人惊院,反倒是闻猎心喜,听到锣声,便即丢下

酒杯,取了头盔戴上,便大步走出营帐。抬头望去,只见东西两边,苦河的浮桥

上,派出去的两个指挥排成数队,正迅速的通过浮桥,朝营寨跑来。

张仙伦不由得低声“呸”了一声,骂道:“闻风而走,这成何体统?!”一面

不屑的朝仁多保忠的中军大帐瞥了一眼,紧跟着袁天保,朝望楼那边走去。

但他们都不需要登上望楼—很快,站在平地之上,他们也能看到遮天蔽地的

烟尘,正朝着南边,席卷而来。

三人顿时都被吓呆了。

“这一这是多少人马?”吉巡低声问道。

袁天保与张仙伦互相对视一眼,涩声回道:“至少得有上万骑一”

“这一这一”与袁天保与张仙伦不同,二人好歹都经历过熙宁西讨,虽说

没打过大仗,却也见过些世面,但吉巡虽然官至护营虞侯,却是足迹从未出过注京

周边五百里,这时听到这个兵力,感觉到上万骑战马踩踏地面传来的那种震憾,早

已吓得脸色苍白。

待他缓过神来,袁天保与张仙伦早已跑得不知去向,只听营中到处都有人大声

呼喊着:“列阵!列阵!”“拿好兵器,休得院乱!”他转目四顾,却见仁多保忠

已经出现在营寨中间的将台之上,苍老的脸上,白髯微飘,他端坐在一张铺着虎皮

的坐椅上,没有一丝院张,他心神稍定,连忙大步朝着将台走去。

萧岚的大军,一直推进到武强城西的苦河之畔,才停下来了。

但眼前这一切,却让他眼睛都直了。

他遵照耶律信的锦囊妙计而来,倘若宋军沉不住气,北渡黄河,攻打武强,就

必须抓住这个千载难逢的良机。武强守军立即飞马通报深州的韩宝、萧岚,而韩宝

与萧岚则分兵两路,萧岚率一万部族属国骑兵,前来武强,随机应变,牵制或歼灭

渡河的宋军,而韩宝则率大军南下,能渡河则渡河,不能渡河,则牵制信都、衡水

之宋军,方便萧阿鲁带部的行动。仗打这个份上,双方在前线对阵之兵力,谁也不

瞒过谁,双方都能猜到个大概,冀州与永静军的宋军有多少,辽军一清二楚,以耶

律信的计算,宋军倘若按捺不住北上,兵力至少要三个营,只要将这些宋军拖在黄

河以北,甚至聚而歼之,他就可以大摇大摆的攻占永静军了。

那样的话,甚至萧阿鲁带的迁回,都成为了锦上添花之举。

但当韩宝与萧岚收到武强的报告后,却得知宋军只有三千左右兵马渡河。于是

二人决定不必马上增援武强,又刻意拖了一日。一则狂士兵们多休整一日,一则二

人认为渡河的宋军太少,武强必能坚守,而他们去得太快,将宋军吓走了反而不

美。二人商议着,让宋军在武强城下耗一日,萧岚再去攻击,必能事半功倍。若这

是宋军的试探性进攻,萧岚晚点再去,亦能吸引更多宋军渡河。

而韩宝则仍然坐守深州,他必须算好时间,让他的主力可以再多休息一两日。

这样的精打细算是必要的,在攻下深州、歼灭拱圣军之后,虽然走了姚咒,但萧

岚、韩宝部仍然士气高涨—即使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但这毕竟是君子馆之后大辽

对南朝的最大胜利,大辽皇帝也当即下令嘉奖—然而,好的统帅,必须要懂得张

驰之道。当年南朝太宗皇帝在灭亡北汉之后,自以为锐气可用,便要乘胜追击,结

果士卒疲惫,兵败幽州,就是一个很好的教训。

虽然已经攻下了深州,但韩宝却已经预感到,他们还有很多的仗要打。姚咒的

顽固态度,是一个不好的兆头。这让韩宝更加不想过早的抱着毕其功于一役的想

法,即使再歼灭晓胜与神射军,也未必就是战争的结束。

他们对萧阿鲁带有着足够的信心,这是一位用兵沉稳的老将,只要赶在他粮食

耗尽之前,攻入冀州或者永静军便可以。甚至倘若萧阿鲁带能顺利渡过黄河,进入

永济渠以西地区,他还可能很容易的找到粮草补给—永济渠是南朝北方潜运要

道,那一带到处都是粮仓。

所以,在耶律信策划的这一波攻势之中,韩宝与萧岚达成的共识就是,他们要

以更长远的目光来对待这场战争。若是他们耗尽全力,哪怕如愿以偿歼灭了晓胜军

与神射军,但若南朝不肯妥协,他们马上就会迎来宋军的主力。以疲惫久战之师与

宋军主力交战,结果很可能会是赵光义第二。

所有的这些事前的计划,当时看起来都是天衣无缝,完美无缺的。

但此时此刻,在武强城边,苦河之畔,萧岚马上意识到,他回到了现实。

还在随耶律冲哥打仗之时,萧岚就学到了一件事,那就是战争永远不会按着你

的预想进行。

但是,与预想偏差得如此之大,在萧岚的戎马生涯之中,却也还是头一回。

他赫然发觉,宋军既没有增兵,也没有攻打武强。

似乎这只宋军做的事情,只是将防守稍稍向前迈进了一点—此前他们是防守

黄河,现在他们在防守苦河!

而让他更不可理解的是,宋军竟然在一片狭长的地域背水结阵!这意味着他们

完全没有运动的空间,他们就是等在那里,等着挨打,并且不打算躲闪。而且,他

们还懒得连浮桥也没有烧掉一

萧岚可不认为这是宋军主将愚蠢,这是一种挑衅!

他亲眼看着那几百名宋军是如何有条不紊的撒退的,这证明了这一切都是宋军

预谋已久的。然后,宋军还留下了这几座浮桥!这是一个清晰的信号—我就在这

里,无处可跑,浮桥都给你们备好了,你们也不必绕道进城了,有本事就来打我

吧!

萧岚望着黄河岸边那一面面迎风飘扬的绣着猎鹰展翅图的军旗,目光在族旗中

仔细的寻觅着,突然间,他的瞳孔缩小了—他看见正中间的将台上,有一面席卷

的大旗,突然被风吹展开来,这面大旗上,绣了一个斗大的“仁”字!

“仁多保忠?!”萧岚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深州之战,最后城破之前,竟然走了姚咒,萧岚直到现在都耿耿于怀。他怎么

也想不到,仁多保忠居然会出现在他面前!

这是天神想要保佑他么?

萧岚拔出了佩剑。

“渡河列阵!”

呜呜的号角声,在如血的残阳下,凄凉的响起。武强城的西门与南门轰然打

开,辽军分成两路,分别经过宋军搭好的浮桥与武强城的西门、南门,分成五百骑

一队,一队队的进入到武强城南的这片狭长的地区,背城结阵。

待所有的部队都列阵完毕,萧岚才发现,在这一片狭长的地区作战,宋军固然

施展不开,但他的骑兵也受到限制。最显而易见的是,在这块地区,他不能使用包

抄这个骑兵对步兵最常用,最有效的战术。他也不能使用辽军最传统的结阵法,对

步兵四面结阵,同时猛攻!但他认为,战场仍然对他有利,因为他背后是一座坚

城。

他决定采用辽军最传统的战术。

他将一万骑人马,分成两道,每道十队,每队五百骑。他自率一道,列阵不

动。另有一道五千骑,一队接一队的冲击宋军,在马上朝着宋军的大阵射箭,前队

未能获胜,冲不动宋军阵脚,便马卜退同,由后队接替攻击。十队人马,如此循环

往复,更退迭进,只要其中一队获胜,则诸队齐进,一举击溃宋军。

但是,当他的第一队骑兵发起进攻之后,萧岚马上就发觉了不对。

这是辽军历史上第一次与神臂弓部队交锋。

萧岚发现,他的骑兵根本无法冲到他们的弓箭能射到宋军的距离,在他的骑兵

准备拉弓之前,宋军便已经开始了至少两轮齐射。神臂弓的射程比他的骑兵长了一

大截,而杀伤力也十分惊人,这些部族属所穿的销甲,在神臂弓面前,几乎没

什么防护力可言,一被射中,立即穿透。

眼见着冲在最前面的数十骑连弓都没开始拉便纷纷中箭落马,而宋军的第二轮

箭雨又己纤涓天蔽地的落了下来,第一队的骑兵们一阵院乱不待号令,便马上掉

转马头,退回阵中。眼见着第二队便要依着战法,紧跟而上,萧岚连忙举起手来

下令鸣金收兵。后面的骑兵都不知道发生了何事,一时都是莫名其妙的停在了阵

中,望着萧岚帅旗所在的方向。

但他们等来的,却是萧岚退兵的命令。

第二十八章圣主如天万物春(四之全)

望着气势汹汹而来的辽军被两轮齐射便被打退,神射军中,顿时发出震耳欲聋

的欢呼声。刚刚将一颗心放回肚子里的袁天保、张仙伦、吉巡等第一营将领,此时

亦不由得暗暗佩服起仁多保忠的先见之明来。但另一方面,他们对辽军的蔑视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