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新宋 >

第516章

新宋-第516章

小说: 新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颇疑心是唐康搞的鬼,因此一听张叔夜自报官职,便不由得笑出声来。

却听张叔夜也笑道:“运气也不算太坏。好歹慢了几日,没被契丹围在城

中。”

这一句话,顿时令得田烈武大生好感。因赞道:“稚仲倒是个磊落男子。你既

知保定军被围,还来此做甚?”

张叔夜笑了笑,朝着田烈武又是一揖,笑道:“下官是来投田侯的。”

“唔?”

“下官到了河间府,听说契丹已经得了雄州。见过章大人后,听说田侯在君子

馆,便特地前来投奔。”张叔夜说到这里,也不问田烈武是否肯接纳他,又说道:

“田侯,这君子馆可并非久留之地。”

“哦?”田烈武听得心头一惊,这时也顾不了太多,情不自禁便问道:“稚仲

何出此言?”

“下官听说田侯来此,已经有七八日。而七八日前,雄州便已沦陷一不瞒田

侯,下官是三日前到的河间,在河间时,下官便与章大人打了一个赌,赌三日之

后,田侯必定还在君子馆。下官侥幸得胜,章大人方允我来投奔田侯,不再一定要

让下官去守那肃宁城、肃宁寨。”

田烈武的脸色越发凝重起来,问道:“稚仲凭什么敢如此断言?”

“凭韩宝数日之内,便能取雄州重镇!”

“这位张大人说得极是。”田烈武身后的刘近这时突然插话道:“下官也斗胆

一言,莫州东西,皆有大泊,契丹骑兵只能从中间官道两旁的数十里之地通行。韩

宝为契丹先锋,鹰下之兵,最多不过两三万,少则仅数千。他知我大军在君子馆

却未必知道究竟有多少人马。我云骑军若是倾巢而来,则有万余骑。我万骑马军

倚城而战,韩宝兵力虽多,却无法分兵调动—东面的塘泊虽然有些地区可以通

行,但亦要我军兵力少而难以尽守,其方敢涉水前进。因此,下官这几日间,也在

怀疑韩宝其实是不敢强攻莫州。”

张叔夜惊讶的看了刘近一眼,笑道:“原来田侯军中,亦有智者。”

刘近连忙谦道:“岂敢。此前我军因韩宝轻取名城,而惧其强,却未曾想过

韩宝亦有所惧。在下却也是今日才终于想通这一点,哪里及得张大人三日前在河

间,便已料定。只是在下仍然想不通,韩宝既不敢前来强攻莫州,那么其多半便要

绕道,张大人以为,他会从何处绕道?”

“梁门若不保,则韩宝必自高阳关而来。梁门若存,雄州与高阳关之间,水泊

宽广而深不可涉,又有梁门守军与高阳关守军相呼应,田侯大军北援高阳关也不过

百里,两日可至。韩宝不会走高阳关。”

田烈武挑了挑眉,“稚仲的意思,韩宝会从东面绕道?”

身后众参军听到此处,也渐渐都明白过来,此时都是吓了一跳,有人惊道:

辽人想包围我们?”

“我若是韩宝,也要打这个十意_”张叔夜笑道:“遣一只精兵,自东面绕过

来,插入君子馆与河间府之间,切断我军之联系,然后大军倾巢而下,直取莫州。

到时我河间、君子馆之大军,皆被辽人牵制,南不得,北不得。若是果断南下,退

回河间府,与河间之兵合拢,或还能全身而退。若稍一犹豫,待辽军攻下莫州,或

者干脆弃莫州来,则我军休矣。”

刘近此时也完全明白过来,“若辽人击溃我云骑军,甚至田侯若有不测,田侯

乃是天子近臣,天下名将,一朝有失,河北震栗,休说莫州难存,便是河间相岁岁

可危。”

众人听得此处,都是倒吸了一口凉气。只有一个参军迟疑了一下,才质疑道:

“就凭韩宝鹰下兵力,他如何敢保必胜?”

田烈武看了他一眼,摇了摇头,道:“这不是韩宝的兵力。”

“郡侯的意思是?”

田烈武默然了一会,沉声道:“稚仲的意思是,如今我们面前的,不仅仅是韩

宝,更可能是耶律信!韩宝也许已经绕道往我们身后来了。”

“啊?!”

君子馆的行辕外面,突然间死寂了下来。

只有张叔夜在说道:“如今惟一的问题是,梁门究竟还在不在?!”

一个参军显然是被吓坏了,惨白着脸问道:“梁门在不在又有何关系?难道郡

侯要以这区区五千骑,去迎战辽军主力与韩宝的夹击?”

此时此刻,退回河间府,已是大多数参军的想法。

却听田烈武轻描淡写的说道:“只要我们知道了辽军的意图,难不成我们这五

千马军都是死人不会动么?”

他说完,大步走进辕门,高声命令道:“传令—立即向束城方向广布侦骑!

让他们探远一点,辽人若从东边来,为瞒过我们,定然是从霸州绕过来的。”一个

参军犹在懦懦说道:“难怪派去霸州的斥侯半点音讯都没有了一”

【l〕按:历史上大名府即为河北雄镇,乃是晚唐五代藩镇割据之根本。正

如《史方舆纪要》所言,北宋之亡,军事上大名府守御非人,乃是极重要之原

因。

【2〕注:历史上,北宋河东、河北、陕西三路转运使,许乘传赴葬奏事

序位在诸路转运使之上。小说中官制改革,又并天下诸路,河北、陕西两路,所辖

土地人民州县最众,故唐康有此谓。

【3〕注:大名府北面之县城,距大名府七十里。

【4〕注:《中国历史地图集》相关地图标为淳沱河。按,河间府之名,因

其地处高河、淳沱之间,故有此称。《宋史·河渠志》言及淳沱河时,并未包括此

段河流,故本文仍称高河。

【5〕注:宋代封侯,皆以郡名,与唐不同。故开国侯别称“郡侯”。小说

第二十四章天下自古无能才(五之全)

四月二十六日。

大名府、馆陶县。

“一这馆陶县亦已经不是汉明帝馆陶公主的那个馆陶县,五代时把县治移到

今日这地方,故城现在叫南馆陶镇一”前来迎接唐康一行的馆陶县令叫邓方进

是个健谈有趣之人。自从见着唐康等人之后,他的嘴巴便没怎么停过,但此人倒也

广博,凡是馆陶诸地之历史渊源,他都如数家珍,“永济渠就在县城西边二里,汉

代叫屯氏河。东边原本有黄河北流,不过熙宁初年,黄河改道,反倒往永济渠西边

北流了。这大河,既能作恶,也有不少好处。下官在此为令数年,年年都怕黄河涨

水、改道,馆陶就万劫不复。可它要没事呢,有了黄河北流与永济渠,馆陶也是通

蔺要地,商贾辐集,还有农耕之利。别看馆陶县小,便是这十余年来与北虏通商

馆陶也获益不少,本县家财数万贯者,少说也有百来家。可惜好端端的,又要打仗

了。幸亏朝廷修大名府防线,馆陶虽说在最北诸镇之一,可好歹也有坚城利炮。比

起北边的临清县,唉一”

唐康、陈元凤、游师雄三人一面听他说着这些乱七八糟的事情,一面留心观察

着所看到的一切。馆陶县内,此时到处都是疲惫之极的逃难百姓,人数之多,远远

不止此前在大名府所说的每日数百,唐康在心里粗略估算了一下,滞留在馆陶的逃

难百姓,少说也已经上万。许多人衣衫槛褛,看起来饥肠辘辘,便倒卧在街边,看

起来是已无力再南下。

唐康心里很清楚,诏令颁布下来,未必便能得到执行。虽然大名府陆师阂说得

漂亮,可北面诸州的官员,未必便有那么好心肠去贩济这些百姓—他们自己都乱

成一团呢。走又不敢,留又害怕,有几个官员心里坏能挂着这些百姓?这些百姓要

逃难,一直到馆陶为止,吃的都只能靠自己为主。而沿途更保不定还有趁火打劫的

歹人。

这馆陶县内,倒是搭起了好几个粥场,城内空旷处,几处寺庙,都搭起了棚子

收容逃难百姓—但那是杯水车薪。按说有永济渠在,粮食是能供应得上的,劳力

更是到处都是一但显然,这邓方进也有自己的算盘要打,大战将至,军粮供应是

头位的,只要他保证军粮无虞,战后自然有他的功劳,若出了差池,他休说前程

搞不好连小命也没了。无论朝廷再如何三令五申,让他先开府库,后有粮草接济上

来,但到了邓方进这里,他是绝不肯冒险的。万一这中间出了半点差错,他这个小

小的知县,就是替死鬼,他还能找运粮草前来的转运司这些衙门分辨?

颁一道诏书容易,果真南撒八州军民,实在不是容易之事。毕竟这大小官员

都是自私自利顾着自己小算盘的居多,人人都有自己的算计,越到这种危急存亡之

时,越是如此。

但唐康只是留神观察着,并不揭破了这邓方进—这是无济于事的。

但是,意外的,唐康突然在马车上发现一个熟人。

“停卫”他大声喊道,让陈元凤诸人都吃了一惊,马车吱的一声停了下来,邓

方进也连忙勒住自己坐骑的组绳,探过头来问道:“唐大人这是?”

唐康却不理他,跳下车来,朝着路边一座宅子走去。陈元凤与游师雄对视了一

眼,也只得下了车来跟上,邓方进一时有些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也只得下了马

小跑着跟上唐康。

众人到了那宅子跟前,却见这座宅子内外,竟然也在大设粥场,许多的难民纷

纷涌来,几十个河北大汉,手持长棒在维持着秩序,一面还不停的高声喊叫:“凡

自愿去大雍国的,到那边画了押,签了文书,俺家大人保你们一路好吃好喝直到雍

国,再不用饿肚子。俺雍国计口分田,每口一百亩永业田,十五税一,不用交两

税,不用交杂赋,保你们从此过好日子。若是不愿去的,亦请自便,不要往这边

来一”还有一个穿着黑色锦袍的中年男子,坐在门口,搭了张桌子,在给排着长

队的百姓签字画押。

邓方进才恍然大悟,连忙笑道:“唐大人,这是雍王的使节一”

“我认得。”唐康打断邓方进,默默的看着眼前的场景—这个黑袍男子,他

当然是认得的,雍国常驻注京使节翟原,曾经是白水潭学院的闻人,却不愿科举

不仕宋朝,反而做了雍国的太傅。雍王为了尽可能的得到大宋的支持,不仅在注

京、杭州皆常驻使节,而且还送了一个小儿子回注京,担任名义的驻宋正使,由副

使翟原辅佐。事实证明这一手是行之有效的,这个小王子的存在,的确影响到了太

皇太后,对雍国多有关照。

而雍王也自从封建之后,的确也展示了他过人的一面,他不仅做到了知人善

用,而且还肯赋予臣子们极大的权力。比如他在宋朝的使节们,便都有专断之权。

他们可以不必请示雍王,而及时做出一切他们认为的有利于雍国之决定。

这样的权力的确也是非常必要的。

所以,翟原竟然比唐康先到了馆陶。

买一个奴脾要几百贯,从河北募集这样整整一家五口前往雍国,也许都不过几

十贯而已。对于南海诸侯来说,这的确是一个极好的机会,而朝廷为了减轻自己的

压力,必然相会靛励他们招募逃难百姓。只是未必每个诸侯国都能把握住而已。

唐康就很疑惑,雍国哪来这么多钱?这不是生口贸易,可以以货换人,翟原必

须手里就有充足的绍钱,保证能养活他募集到百姓,至少能顺利走到杭州。这不是

一笔小钱,雍国诸事草创,国库不会太宽裕,更不可能有多少钱放在翟原手里。

他正想着这些,翟原已经发现了唐康,连忙盼咐了身边的从人接过他的工作

朝唐康走了过来。一面抱拳笑道:“唐康时如何也来馆陶了?”

二人早已是十分熟稳的,唐康也抱了抱拳,笑道:“许你翟十八来得,我却来

不得?”

二人相视大笑,唐康又替他引见了陈元凤诸人,一面笑道:“你脚倒是长。”

“不长不成。”翟原也笑道:“朝廷救榜一颁布,我便连忙请了太皇太后的恩

旨,赶紧到了大名。谁曾想到大名也没用,又巴巴跑到了这里。我家三王子给朝廷

上了表,国家有难,诸侯自当同仇敌汽,雍国虽然草创之初,将寡兵少,亦请发兵

一千,与契丹决一死战。大宋是父母之邦,我们效忠皇上,自是义不容辞的。但太

皇太后、皇上与两府顾念敝国立国未稳,不许发兵。那我们几个同僚计议了一下

大战将起,必有百姓受苦,朝廷虽然德被天下、恩及万民,必会尽力贩济,但这方

面我们亦可尽微薄之力,替朝廷稍分其忧。当然,诸侯们自己也有好处一”

他倒是说得冠冕堂皇,但这并非正式场所,因此陈元凤等人听得无不皱眉。但

唐康素知雍国自封建以来,做任何事情,都是既要得实利,又要外表漂亮好看。对

大宋的忠心表得最响的,向来都是雍国:而与辽国打得最火热的,也是雍国。因此

倒也是习以为常,只是笑道:“难不成还有别的诸侯国也来了?”

“那是自然。”翟原笑道:“我是四日前到的。曹国的李五是三天前到的,邺

国与歧国朝中有人,人是昨日才到,可是募人却是六天前便开始了一”他一面说

一面朝着邓方进笑了笑。

邓方进也笑道:“诸位大人都不是外人,这是上头的关照。清河郡主托人叮嘱

了,这也是举手之劳。”

翟原又笑道:“昨日连周国也来了人,我听说其它的诸侯国准备几国联手来招

募百姓。”

“连周国公也发财了?”唐康不由吃了一小惊。他知道周国是最为拮据的,虽

然潘照临因为与柴远交好,对周国也有照顾,但这大募灾民,毕竟是要钱的。

“发什么财?都是举债度日。”翟原对唐康倒也没什么隐瞒,笑道:“反正谁

也没有邺国与歧国好命,钱产总社要卖清河郡主的面子,就是平常借贷的息钱,不

用任何担保,先期就借了八十万绍。我在注京跑了两日两夜,腿都跑断了。找那些

钱庄、巨贾,自作主张,借了一笔债,两分息,一年后还—我家大王知道了,肯

定要将我丢讲海里喂了鱼—但也总算借到了这笔钱。曹国不知道是如何弄到钱

的,李五讳莫如深的样子。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