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新宋 >

第510章

新宋-第510章

小说: 新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争吵,先营造出一种和解的气氛。二人先是打算在政事堂召见注京较大的几份报纸

的主持者,不料这些人平素争吵不休,到了这时候,却又变得齐心了,全部称病不

至。二人又想扮黑白脸,令人放话给报社施压,然而,话是放出去了,这些“清议

首领”却全当没听见,甚至还有人公然挑衅,请两府放手来封禁报社,他们知道登

闻鼓院在什么地方!因为害怕事态扩大,没几天,石越与范纯仁不得不马上亲自出

来辟谣。

这几日间,石越与范纯仁正在努力说服司马光与高太后同意,让高太后与皇帝

破例接见这些“清议首领”—这是石越好不容易才想出来的法子,可以肯定的

是,无论这些“清议首领”持什么样的政治立场,但是“忠君”的观念是深入骨髓

的,他们不给石、范面子很正常,但若是太皇太后开口暗示,这个面子,无论如

何,大部分人都会买的。至于那少数的几个,势单力孤,以太皇太后在臣民中的极

高威信,他们也不会傻到引火烧身。

但这件事情尚未取得进展,却发生了一件意想不到的事—四月十一日,左垂

相司马光偶染风寒,然后便一病不起!

意外的,这座城市的焦点,暂时转移了。

自从熙宁以来,真正在主导这个国家走向的大臣,只有四个人:王安石、司马

光、吕惠卿、石越。而司马光又是绍圣以来,这个国家真正的社视之臣—天下唯

一的能得到皇室、朝廷、军队、士农工商都认可、信任的宰相。的确也有很多人对

司马光不以为然,也许司马光在能力上也的确有很多的缺陷,但只要司马光是首

相,只要司马光在政事堂,每个人都会感觉到,即使有各种危机、争议,但这个政

权始终还是稳固的,这个国家始终还是稳固的。这种强烈的心理暗示,在司马光平

安无事的时候,是没有人意识到的。

一旦他生命垂危,即使是注京的贩夫走卒,心里也会泛起隐隐的不安来。尽管

他们完全不知道这种不安是为何而生!

但高滔滔却能明白的了解,她的不安为何而来。

今天,她又派了四个御医守在左垂相府,中使每隔两个时辰便去一次左垂相

府,报告司马光的病情。一面,两天之内,她已经分别单独召见范纯仁、吕大防、

刘挚、程颐。

她深知司马光之后,这四个人就是旧党的关键。

范纯仁温和,吕大防刚直,论声望也许范纯仁更高,但许多旧党官员感情上更

亲近吕大防,尤其是陕西路出身的旧党,吕家兄弟的影响,无人能及。

不过,真正麻烦的却是刘挚与程颐。

刘挚任兰台有年,清望栖高,是台谏派的首领,台谏派最麻烦的是,有相当一

部分官员们是骨子里有党,可心里却以为自己无党,口里更是不承认有党。

而程颐如今备位侍从,表面上看不如前三位位高权重,但他有“天子师”的身

份,更兼有一帮好门生,他的门生遍布朝野,在朝者官职虽卑,却都是清介敢言之

辈:在野者或聚徒讲学,或创办报纸,在学院,无论太学、白水潭、篙阳甚至是西

湖学院,都多有他的学生,而且大孚是学术出众,极受士子推戴:在清议,则自《

新义报》、《注京新闻》、《西京评论》一几乎所有有影响力的报纸中,都有二

程的徒子徒孙。

程颐并不一定能直接影响他的门生们,但是他的这些门生们却大多继承了他的

治学为人的态度,许多人嫉恶如仇,在学术上对王安石的新学非常的敌视,与石学

也有很多的争论:而在政治上对王安石的新党则持坚决的抨击态度,与石党也是分

歧甚大。他们在学术上、政治上、甚至是师承门户上的恩怨相互纠缠,其复杂之程

度,让高滔滔早就放弃了想要理清一二的想法。

她很少司马光、吕氏兄弟、二程的书,也很少石越的书,更加不王安石

父子、吕惠卿的著作一对儒学的门派之争,解释经义的分歧,她毫无兴趣。

她关心的是,司马光死后,这四个人,或者他们所代表的势力,能否继续和衷

共济,维护着大宋朝,让它能一直走在正确的道路上。她更关心在她百年之后,这

四个人能否得到六哥的认可,继续被六哥所倚重、依赖。她一心想要留下一个权力

结构稳固的朝廷给六哥,既能约束年轻的六哥冲动妄为,也能制约石越成为不可巡

世的权臣,保证大宋朝廷继续遵守着祖宗法度,稳固的一代代传承下去。努么不尊

重对手的智商,但一定要

小孩子崇拜他的父皇,有他父皇一样的性格,做一些冲动的事情,有一些好胜

的想法,这没什么要紧的。祖宗自有法度,若她给六哥留下的大臣值得依赖,六哥

也不得不倚重他们,迟早更会习惯倚重他们。

无论六哥心里如何看王安石,他想要将新党迎回朝中,那却是极困难极困难的

事情。这一点,高滔滔看得比谁都明白,因为,六哥一旦亲政,他便将不得不面对

一个声望高得让他连罢免都不敢轻易下手的宰相—石越!而石越既然好不容易熬

到了这个位置,他也没有理由去破坏现存的权力结构,重新重用新党,只会破坏朝

堂的权力结构,从而危及到他的地位。从来掌握了较稳固的权力的人,如非面临重

大的危机,都不会愿意变化发生。

这一点,石越也不可能例外!

六哥若想要改变,只有两个办法,或者借助石党斗旧党,或者借助旧党斗石

党,这样他才有改变的机会。高滔滔知道石越有多聪明,只要他不被更大的野己框蒙

昧了理智,他不会去做这样愚蠢的事。

她不想再去时时猜忌石越是否有什么野心。到了今日,石越不仅羽翼已成,还

深深的扎根于大宋朝的权力结构当中,她就算是想干点什么,也得投鼠忌器。如今

对石越要做的,必须得是实实在在的防范。好在祖宗法度严密,只要君主能始终牢

牢掌握兵权,朝中有异论相搅,大臣相百制撕,而海外又有宗室诸侯一所以,只

须令石越抚离乓柄,他纵有野心,亦只能做个忠臣。而否有什么野心,如要朝中有

旧党视。所有有影响力的报纸中,都有程颐

但是,如今,旧党却成了高滔滔心里最大的不安。

召见过这四人后,她甚至隐隐担心,司马光一死,范纯仁就会成为旧党的众矢

之的!

那样的话,六哥倒是会很高兴,因为他一亲政,面临的,就是一个破碎的权力

结构,他可以轻轻松松的任用自己喜欢的人,赶走自己不喜欢的人。

可那样,却会是大宋的灾难!

难道果真是天下事不如意者十之么?

她没有时间感慨,也无暇再去关心契丹是否真的会南犯,眼下第一要紧的,就

是要将刘挚调离竺台,或者去做礼书,或者出外。程颐也是一样,在这个时刻,让

他离开注京也许更好,到南方找个悠闲富贵的州郡,将这个“天子师”好好供起来

养几年,或者是个好主意一总还是有一些让人感到安慰的事情,比如范纯仁与吕

大防两个人为首领的旧党,若是吕大防为主,范纯仁为辅,那么只怕最终连吕大防

都会有容不得范纯仁的一日!

四月十三日,这注京城中,只有大宋朝的皇帝,仍旧在对契丹念念不忘。

自从阳信侯出外后,杨士芳、呼延忠们都收敛了很多,不再敢在他面前多发议

论,连与桑充国的联络,也骤然减少了。但是,赵煦并没有放弃,每天晚上,他都

能梦到自己,穿着戎装,指挥着千军万马,与契丹人康战。然后,他站在一个城头

上,一面嘲笑着司马光,一面接受契丹皇帝的跪拜—只是,奇怪的是,那个契丹

皇帝长得很像石越。

白天,他看起来与平常一样,没有区别,做着固定的事情。但实际上,他花更

多的时间练习骑术,他开始对军器监与兵器研究院产生了兴趣—因此,他又有了

更多的时间与七哥赵侯相处。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他这个弟弟的生活,变得比

他轻松、快乐许多。赵侯每天要做的事情很简单,他每天要花一个时辰跟皇太后在

一起,闲聊、逗得皇太后开心:然后就是上一些简单的课,他没比自己小多少,但

是现在他还可以优哉游哉的学着《论语》这样简单的课程,此外就是礼仪、骑射这

些所有宗室子弟都要学的东西—而赵煦却已经开始背诵那复杂难懂、还被石越和

一些学者指斥是伪书的《尚书》,每天还要听大臣讲课,学习治国之道,抄写本朝

历代祖宗的《宝训》—于是,比起赵煦来,他有大把大把的时间,耗在白水潭格

物院,来往于兵器研究院一因为皇太后的庞爱,这个小亲王很得宠,他经常能从

白水潭格物院或者兵器研究院搞得一些稀奇古怪的东西—他和温国长公主一起。

温国长公主,赵煦又爱又怕的姐姐,算是又一个命运不太好的大宋公主—她

十八岁才出嫁,嫁到一个开国元勋的家族,驹马都尉是一个才子,能弹得一手好

琴,并且,热衷于赛马。但是,仅仅一年,她的驹马都尉,就因为一次赛马意外而

死。于是,温国长公主究竟是要守寡还是再嫁,便成了宫内一个头疼的问题。

但至少在赵煦看来,这倒不是一件多大的坏事。三娘并没有悲痛多久,因为婚

后她们夫妇的感情本就是不好不坏,所以,短短一个月后,她就恢复了。寡居的三

娘与柔嘉姑姑不同,她不太招摇过市,自然也不怎么去格物院,更不会去兵器研究

院—但那只是因为,她的方法是,派人去这两处,问问题,要东西。

而无论她想要什么,最终她总能要到。

即使兵器研究院据说是大宋朝的军机要地之一。

在皇太后赐给三娘的那座庄子里,赵煦曾经看到过各种各样的火器,甚至包括

一门四百斤重的克虏炮!她宣称是自己花钱铸的。其实,无论她是怎么弄来的,赵

煦也不敢表示异议—她现在是这个世界上唯一敢捏他耳朵的人。

他知道三娘弄来这门火炮的目的是放烟花。温国长公主喜欢看烟花,喜欢放烟

花,也喜欢造烟花,乐此不疲。并且,这如今已经是注京显贵人家新时行的事情

他们在一切节日大放烟花,比较谁家的烟花更加新奇、漂亮,然后公认的胜利者们

仿佛就象赢得了什么了不起的东西一般。为了这个,三娘自己就有一个烟花作坊

兵器研究院与格物院对于她制造新奇的烟花,显然是帮了不小的忙—要不然,以

赵煦对三娘的了解,她不会舍得每年掏五百贯绍钱,奖励最格物院最优秀的发明。

赵煦也知道,七哥的爱好并不是造火炮,而是造船。但是他对火炮很了解—

至少比赵煦自己了解得多。大宋最著名的火炮工匠、如今的知兵器研究院事赵岩

也是七哥的老师之一。赵侯有许多稀奇古怪的老师,甚至为了这个,还被人在太皇

太后与皇太后面前告过黑状,因为他的这些“先生”们,虽然只是各种各样的工

匠,但是据说这些格物院出身的人,大抵都精通算术,而懂得算术者,又可能研习

过天文数学—这种学问,原本是严禁民间习学的,因为另有用心者可能利用这些

学问在民间蛊惑人心、图谋不轨。而宗室习学这些,更是大忌。不过最终证明那是

污陷,因为大宋朝允许设立天文数学之学的学院都受到了严格的控制,其学生、先

生,都是在朝廷有籍可查的。赵侯学的,只不过是一些航海用的星象之学。

这若在以前,也许连学这些,也会被禁止。但是,自宗室封建之后,这些却是

显学,几乎人人都会习学一些。虽然太皇太后与两府议论过,以后宗室们不会再轻

易封建,也就是说,赵煦的弟弟们也许不会有机会海外为王,但是,这谁又说得准

呢?且这些事情,赵侯也不知道,他还曾经认真的问过自己,他将来的封国会在何

处一这可不是他能回答的问题。两府的话是有道理的,封建诸侯并非一直是解决

宗室问题的最好办法,当宗室太多时,封建出去,能省下一大笔开支,但是如果只

剩下几个亲王而已,封建的成本就高了,倒不如先养着。赵煦已经明白了其中的诀

窍—无非就是划算与不划算的问题,当皇帝治理国家,最重要的,仍然是要理财

有道。但这样的道理,是不便和七哥公然提起的。

也许他亲政之后,可以为七哥特例一次也说不定。

两人虽非一母同胞,而且君臣有别,但是,只要他能忠心的话,赵煦仍然愿意

把他当成自己的亲弟弟。

对他的弟弟们,他总是如此,他控制不住的怀疑他们是不是有野心,但是,他

心里却不时的软弱,想要亲近他们,想要如他小时候一样,与他们一起无忧无虑的

玩耍。与三娘、七哥一起生活的时光,实是他记忆中,最温馨的片断。

他很想能够倚重他们,但又害怕倚重他们。

可是,不管怎么样,对能够有理由重新和三娘、七哥多亲近,他心里其实是很

开心的。

此刻,睿思殿内,赵煦舟腿坐在榻上,一面看着三娘与七哥下双陆,一面兴致

勃勃的说着话:“二阳信侯对联说过,契丹人因为有了火炮,才又生了南犯的野

心。可这火炮,便是双刃剑,对我大宋日后北伐,也会大有用处。太宗皇帝的时

候,就是因为攻不下析津府,才功亏一匾,若有了火炮这攻城利器,辽人决计也守

不住析津。枢府去年上了份札子,道灵夏看起来是真的安定了,要再裁撒一些西

军。两府总是说,天下无事之时,五十多万禁军,还是嫌多,国家最多养三十万兵

也就够了。桑先生也说,防着百姓,养百万兵也不够,依靠百姓,十万兵就可以纵

横天下。依联说,这养兵之制,历代之中,还是汉朝的好,各州郡都有一定的马步

军,京师顶多就养十万精兵,如此粮草转运费用就极少,到了有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