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新宋 >

第508章

新宋-第508章

小说: 新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是一件好事儿。以南朝的国力,可以轻易的造出上万门、甚至是上十万门火炮,然而若让大辽造上万门火炮,只怕将大辽的皇宫全卖了都凑不齐这许多青铜来。

唯一可以安慰的是,韩宝也发现了火炮的缺点。他们笨重、移动不便,尤其是在开炮作战之时,而真正要威胁能征善战的大辽骑兵,没有数百门火炮,将大辽骑兵引入事先设定的战场,亦难以如愿。因此,对宋军来说,当那一天到来他们将大量的火炮用于野战后,火炮即是他们最大的优势,也将是他们最大的弱点。而对于大辽来说,只要统兵将领善于利用骑兵机动力强的优点,火炮对骑兵的威胁,远不如对步兵的威胁大。

只不过……韩宝耳边听着攻城炮那震耳欲隆的炮声,心里却突然冒出一个不怎么吉利的念头也许,这将是大辽铁骑,最后一次踏足河北平原了。

“父亲!”踏入帐中的,是韩宝的第八子韩敌猎,也是他十五个儿子中,最象他的一个,现年不过十八岁,便已经官至鹰坊副使,此次南征,便在他帐下做了参谋1。

韩宝没有抬头,仍然继续擦着他的佩剑,只是淡淡应了声:“何事?”

韩敌猎欠身行了一礼,禀道:“萧忽古元帅在霸州受挫。”

“啊?!”韩宝终于停止了拭剑,抬起头来。

此番南征,大辽可谓倾国而出。十三万精锐常备骑兵,除皇太子率两万骑御账亲军屯兵南京析津府监国,上京道、东京道各留数千宫分军镇守外,十余万骑御账亲军、宫分军倾巢而出,此外,还出动了三万渤海军、八万余汉军。后面,还有源源不断的部族军正接到征召……

大军依旧分成东西两道,西路设西京行营都部属司,以西京留守耶律冲哥任都部署,统两万宫分军、四万汉军,虽有步骑六万,然既要镇守西京道,又要监视上京道诸部族,防备宋军自河套东渡阴山,因此其目的只是牵制河东宋军,令其不敢轻易东过太行。

真正的重点自然是在东路。皇帝御驾亲征,下设行枢密院统辖军事,由耶律信、萧岚主持。而东路又兵分三路:萧阿鲁带统军一万余骑,号六万,袭扰镇、定;他韩宝率步骑两万余为先锋,出雄州,皇帝与耶律信、萧岚率主力三万御账亲军、两万宫卫骑军、一万余渤海军、两万余汉军以及少量部族军,共步骑近九万之众紧随其后;而萧忽古则统两万骑兵、五千渤海军、一万汉军,计步骑三万五千余众,号十万,出霸州,攻沧州。

只有各军主将等极少数心腹之臣,才知道这次战争的真正目的。

也只有他们才知道,哪些地方重要,哪些事情重要……也只有他们才知道,为了迷惑宋军,防止南朝察知军队调动,皇帝亲率的主力与耶律冲哥的西路军是滞后出发的当其他三路军队进入宋境之时,这两只军队才刚刚集结完毕。

萧忽古的意外受挫,说不定会影响到整个战事……

“霸州不过四千余守军罢?”

“是。”韩敌猎的脸上也仍然还有未退去的惊讶之色,“萧老元帅也是我大辽的老将,此番为求必胜,皇上特意调动了十门火炮前去助阵,虽说那火炮并非是为了攻城而造……”

韩宝站起身来,打断韩敌猎。“伤亡如何?”

“折损了五千余人,战马一千多匹……”

“五千余人?!”韩宝当真是大吃一惊,“霸州呢?”

“两三千人的伤亡总是有的。”韩敌猎说完,见父亲沉吟不语,又提醒道:“父亲,咱们恐怕也得先做准备。”

“唔?”

“萧老元帅仍旧没有撤兵的意思,大军还在围城依孩儿看,多半是皇上或者兰陵郡王下了密命,说不定,神威军也得去霸州助阵……”他口里的“兰陵郡王”,说的是耶律信的爵位。韩敌猎说到此处,忽然停了一下,试探着笑道:“孩儿看这仗打得,不像是以往的路数,倒似是皇帝有意恢复三关故地似的。”

韩宝瞄了儿子一眼,忽问道:“若你是萧老元帅,你会如何攻取霸州?”

韩敌猎想都不想,便笑着回道:“若是孩儿,屯兵两千骑于城外,围而不攻。然后纵兵四掠,将霸州四野,焚荡无遗。甚而可以干脆不理它,绕城而过便是。这城值不值得攻,不可一概而论。若这仗打得短,反正南朝也不敢出城,攻它做甚?若这仗打得长,他既不敢出城,我围他三年五年,屯粮再多也吃没了,这城又焉有不破的?不瞒父亲,儿子就是想不明白,我大辽善野战,南朝善守城,都百多年了,皇上又不要他们的地,又何必非要以己之短,攻敌之长?”

“放肆!”韩宝厉声斥道:“皇上要甚不要甚,轮不到你来说三道四!”

“是。”韩敌猎连忙低头认错。

韩宝骂了一句,又问道:“那雄州呢?若是你来领兵,你待如何取法?”

“雄州……”韩敌猎沉吟了一会儿,转头看了一眼帐外的瓦桥关,忽然愣住了,笑道:“只可惜天下的城不能都这般取法。”

回头再看韩宝,也是望着帐外怔了一下,自言自语的说道:“请降?”

此刻,远处的雄州城头,一个人正举着一面白旗,拼命的摇着,还有人在大声呦喝着什么。

父子俩方相视一眼,帐外,萧吼捧着头盔走了进来,高声禀道:“禀都统,雄州乞降!”

1注:辽国北面行军官官名。

第二十三章熊罴百万临危堞(五之全)

韩宝在亲兵的簇拥下,在他的大帐外,接见那位用渡子吊下来的雄州使者。他

依然穿着那副平淡无奇的盔甲,但披上了一件华丽的披风,这件黑色的披风,是用

上等貂皮制成,以金丝镶边,上面还嵌了一些东珠—这件披风,是大辽皇帝赐给

他的。他的身后站着四个亲兵,一个牵着他的爱马“黑骇”,一个扛着他的长枪

另外两个,分别捧着他的弓与箭袋。两旁则站着他的几名参谋与裨将。

萧吼押着那个雄州使者来到他的跟前,一个三十来岁的南朝校尉,比韩敌猎还

高,差不多有六尺高—听说南朝选拔禁兵,对身高极为重视,只是不知道他们对

骨气是否同样的重视?这个南朝校尉穿着他的官袍,“正八品。”韩宝瞄了他一

眼,用汉话问道:“宣节校尉?”

那个南朝校尉跪在他面前,用契丹话恭恭敬敬的回道:“下官宣节副尉曲英

叩见晋国公。”

韩宝略略吃了一惊,晋国公是他的封爵,让他惊讶的是,这个曲英的契丹话

竟然讲得极好。

他也改回契丹话,“你来乞降?”

“是。”曲英从怀中掏出一封书折,双手恭敬的高捧着,回道:“下官奉赵大

人、杜大人之命而来,这是降书,请晋国公过目。”

韩宝的眼睛眯了起来,他示意韩敌烈接过文书来,打开扫了一眼,一面问道:

“若我没记错的话,雄州知州叫柴贵友。”

“是,晋国公说得不错。不过,那柴贵友不知逆顺,不识时务,已经被赵大人

与杜大人擒住了。”

“好一个不知逆顺,不识时务。”韩宝嘿嘿干笑了两声,“我久仰你家赵将军

之名了。”

“不敢,不敢。”曲英连忙回道:“赵大人说,此前冒犯虎威,还望晋国公海

涵。晋公乃北朝名将,赵大人、杜大人,才是仰慕已久。今晋公领兵而来,雄州兵

微将寡,纵是负隅顽抗,终不可能敌得过晋公之虎威,徒使生灵涂炭,受此无妄之

灾。故此,赵大人、杜大人说,只要晋公答应全此一城之百姓性命,二位大人愿献

此城。若大人不肯答应,则我雄州虽无器可当火炮之利,然纵是城破,亦必巷战到

底。”

他这一番话,却又说得慷慨无比,惹得萧吼拔刃出鞘,厉声喝斥。77

韩宝挥了挥手,止住萧吼,不动声色的道:“如此说来,赵隆与杜台卿,倒是

仁义之将,我又焉能不成全他们?你叫赵将军与杜将军放心,他们若真心献城,我

大辽皇帝最是爱惜人材,我亦可保他们富贵。但既要献城,却在何时?”

“回晋公话,赵大人与杜大人之意,是望晋公宽限一晚,明日便即献城一”

曲英话未说完,韩宝忽然一声大喝:“来人啊,将此人给我拿下!”

“是!”萧吼大声应道,手一挥,几个亲兵立即扑上来,将刀架在了曲英脖子

上。

曲英吓得两腿发软,面色惨白,呆一阵,才大喊:“冤枉,冤枉。”这回却是

用的汉话了。

韩宝冷冷望着曲英,冷笑道:“你来诈降,还敢叫冤枉?!”

“冤枉!冤枉!晋公,我们真是真心实意想要献城啊一”

“既是真心实意,为何不立即打开城门献城?既已擒得柴贵友,为何不斩了他

的人头送来?分明便是诈降!”

“晋公!晋公!冤枉啊!”曲英跪在韩宝跟前,叩头如捣蒜一般,“晋公明

鉴,雄州沐赵官家恩德一百余年啊,人心归宋,献城之议,虽为大义,然军民昧于

愚忠,多有不服者。柴贵友治郡,又是颇有小恩小惠,若然便这么杀了他,雄州城

内,此刻便已是血流成河,若是这般,岂不是害了百姓的性命?便是仓卒让晋公进

城,开城门不难,然进城之后,谁又能料到发生何事?赵大人与杜大人却是怕到时

惹恼了晋公,弄巧成拙。愚民无知,总要时间弹压劝说:府库籍册,也要时间清

点。况且明日献城,时间也不过一晚而已,若是缓兵之计,这一晚上又济得甚事?

这一还望晋公明鉴呀!”

“既是如此,那你说,明日你们待如何献城?”

“是!是!”曲英连忙说道:“赵大人、杜大人说,若晋公肯全此城百姓性

命,为表诚意,明日一早,便由赵大人押着柴贵友出城,献上册簿,杜大人在城内

弹压,以防异变,大军进城之时间,则请晋公定夺!”

“好!既是如此,我便暂停攻城,明晨在此,恭候赵将军!”韩宝挥挥手,示

意亲兵放开曲英。“曲宣节,请起罢。”

曲英连忙爬起来,脸色犹是惨白,一面说道:“赵大人、杜大人说,晋公远来

辛苦,让下官送来些些牛酒,稿劳大军。另有一点绍钱绸缎,是专门孝敬晋公的

还望晋公笑纳,不成敬意。”

“如此,那便多谢二位将军美意。萧吼,送送曲宣节!”

韩宝望着萧吼与曲英离去,正要回帐,却见韩敌猎快步过来,道:“父亲,只

怕二”

他挥挥手,止住这个儿子,笑道:“不必多言,这是天助我也!”

四月十三日清晨。

保州,燕子林。这是一片由天然树林与人工林寨交错而成的大树林,数十年

来,保州官府都严禁百姓砍伐树木,虽说因承平太久,偶有百姓偷伐,但至绍圣时

为止,影响有限,只是在树林中踩出了许多樵夫小道。

此时,段子介便率领着近三千人马,在当地忠义社的昊和尚、昊三儿指引下

经由这些樵夫小道,隐藏在这片树林中。张庞儿的几十个巡检,则扮成逃难的本地

百姓,正在跌跌撞撞,沿着林中的道路,向南前行。这条林中道路仅能容四骑并

行,这些“逃难百姓”,也是稀稀拉拉的,三两一群,拉成了几里长。另有一些巡

检则在本地忠义社百姓的指引下,在林中经由不为人知的小道穿行,随时向段子介

察报正由树林南方而来的辽军的情况。

大约三百名契丹人,也就是说,实际上只有一百名骑兵。押着三四百名百姓

还有上百头牲畜,几十辆牛车、驼车,全部装得满满的。契丹人兵力之少,出乎段

子介之意料。他判断自己可能碰上了一支打草谷的分队,他的兵力三十倍于敌人

即便算上那些家丁,也是十倍于敌人。他的参军们都认为完全没有必要伏击,但段

子介却宁肯谨慎一些,这是他的第一次接敌,他完全不清楚敌人的战斗力。

他让猫重营藏在树林的北面,为防万一,又派了三百名骑兵在那里,协助作战

—只要林中交上锋,他们就会堵住北面的路口。在树林南面的路口,他埋伏了一

百骑与~百名巡检,封住辽兵的退路。然后让张庞儿的巡检们散布得远远的,防止

有别的辽军经过。他自己则亲自率领一千六百余骑,埋伏于林中。

万无一失的安排。

只要静待辽人上钩。

南边,两个辽人的斥侯已经进入燕子林。再过一会,他们就会迎面碰上那些南

下的“逃难百姓”。

几乎是与此同时。

雄州瓦桥关,晨雾未散。

赵隆与四十名精挑细选出来的死士,都穿着素衣素甲—这也是投降的标准装

束—正准备出城“投降”。为了不引起韩宝的疑心,四十个人,只有十人骑马

三十人步行随后。曲英站在这只队伍的最前头,牵着一匹枣红马,马上面则坐着五

花大绑的“柴贵疚”。

真正的柴贵友,则郑重的穿上了官服,与杜台卿、高光远、胡玄通一道,来给

赵隆与四十死士送行。

人人心里都明白,这是一去不复返之行。

而做此殊死一搏的人当中,竟然有雄州的主将,既便是留下来的人,心里面也

尽是茫然、惶恐一

但是,这一日的交锋,赵隆已深知韩宝的厉害,已经有一个人冒充柴贵友,他

绝不敢再找一个人来冒充自己。

他向柴贵友、胡玄通告过辞,叮嘱付高光远,又缓缓走到杜台卿跟前,两人默

默对视了一会,赵隆抱了抱拳,轻声道:“杜大人,多谢了。”

杜台卿淡淡的抱拳回了一礼:“赵大人,忠烈祠见。”

赵隆突然感觉眼角有点湿润,他连忙挤出一丝笑容,回道:“忠烈祠见!”

城门,吱吱呀呀的打开了。

保州燕子林。

段子介看着耀些“逃难百姓”按照事先盼咐的,在远远看见那两个契丹斥侯

后,开始大声喊叫、四散逃窜,离得近一点的纷纷钻进树林里,离得远的拼了命的

往北路,一面跑一面大声喊着。马蹄声越来越急促,那两个斥侯开始追赶这些“百

姓”。段子介看到一枝羽箭掠过自己的眼前,正中一个巡检的背心。他看见那个巡

检就倒在离他不到五十步远的地方。

那两个斥侯大声喝斥着,声音越来越清晰,一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