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唐探幽录 >

第211章

大唐探幽录-第211章

小说: 大唐探幽录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袁恕己揣测武后话中之意,却有些像是怀疑周国公“图谋不轨”。
  狄仁杰在旁道:“周国公重用番僧,同时还囚禁了户部的朱给事,据臣所闻,这位给事人称十八子,是个体质有些特殊之人,而传说番僧又有一种能够役使鬼灵的邪术,所以臣大胆揣测,周国公此举,恐怕是跟魏国夫人有关。”
  袁恕己略松了口气。
  武后道:“哦,你的意思难道是说,周国公想让魏国夫人……还魂?”
  狄仁杰道:“这是臣的揣测,还未证实。”
  武后低低一笑:“要证实也容易。”却并不说如何容易法,只又说道:“狄爱卿跟着番僧是面对面交手过的,照你看来,他是招摇撞骗,还是真有其实?”
  狄仁杰想到当时提刀不行一幕:“天底下高人逸士多不胜数,这摩罗王之前在并州也曾犯下血案,照臣看来他的确有些能为。”
  武后叹道:“当此盛世,长安城内卧虎藏龙,但大唐兼收并蓄,四海来朝,自然更有这些牛鬼蛇神之辈混迹其中,他们若安分守己倒也罢了,若敢作乱,定不能饶。”
  “是,”狄仁杰道,“当时情形有些难为,幸而大慈恩寺的窥基法师及时出现,才得破局。”
  武后笑道:“不错,窥基法师乃是玄奘法师得意高徒,法门正宗,岂是那些旁门邪道能够比拟的,长安城有这般正道大法师坐镇,自不会被末微之流搅乱正统。”
  武后又问袁恕己道:“现如今十八子如何?”
  袁恕己道:“回娘娘,有些小伤,并无大碍,如今已经回到户部当值了。”
  武后垂眸思忖片刻,轻笑道:“此子真真是个异数,还未进长安就已扬名,直到如今,似事事都同他相关。”
  袁恕己听了这句,不知吉凶:“这次也是无妄之灾,毕竟周国公所做无人能料及。”
  武后道:“少卿似很是维护此子。”
  袁恕己心头一震:“毕竟,臣同她在豳州就相识,也向来知道她的品性。”
  “此子品性如何?”武后轻描淡写问道。
  “她……”武后如此着意询问阿弦的事,袁恕己心中竟生惶恐,不知是好是坏。
  然而箭在弦上,袁恕己道:“臣在豳州所行种种,想必娘娘早就知晓,十八子从来都跟随左右,几乎每一件案子都有她相助……”
  提起旧事,往日那些看似平常的片段涌上心头,连阿弦的身影也在心底滴溜溜地转了几个来回,袁恕己眼中竟有些微热:“她是个最正气热心的孩子,甚至让人自惭形秽,望尘莫及……”
  武皇后眉头微蹙,眼中透出些疑惑之色。
  “回娘娘,”狄仁杰忽地从旁说道:“我想少卿的意思,窥基法师早有解释。”
  武后这才诧异回首:“怎么,窥基法师也跟十八子相识?”
  “并非旧日相识,而是在周国公才认得。”
  “那么,法师竟是怎么说?”
  “法师说十八子,”狄仁杰缓缓抬头,正色道:“‘有度世之慈柔仁心,世界也必报以明光’。”
  武后面上流露罕见的震动之意:“度世慈仁?”
  狄仁杰道:“是。一字不差。”
  含元殿内良久沉默,然后,武后笑道:“连窥基法师都如此赞赏,可见十八子果然不差,也不亏少卿你如此盛赞。”
  袁恕己手心微汗。
  “对了,我尚有一事不解,”武后却又敛了笑,微微眯起双眼看着袁恕己。
  袁恕己道:“娘娘不解何事?”
  武后缓声道:“昨晚上风大雨大,为什么少卿你这样凑巧地就出现在周国公府门前?”
  袁恕己一怔:“臣……正是无意中从那处经过。”
  武后道:“大理寺距离周国公府倒是不远,那不知少卿在十天里有几天会经过周国公府?”
  袁恕己如鲠在喉,无法回答。
  武后冷笑道:“十八子原本是周国公的随侍,周国公召他入府自也寻常,未必就真的有什么不良企图,但是少卿你的举止就有些令人不解了,倒像是事先知道,所以故意前去接应的。”
  袁恕己情知在此人跟前狡辩无用,双拳一握:“瞒不过娘娘,因为之前臣知道小弦子……知道十八子她并未回平康坊,且平康坊内的虞娘子跟玄影都不见了,无意中查明是周国公所为,故而担心才去查看。”
  武后喝道:“我若不问,你便不肯说明此情了?”
  袁恕己道:“臣只是觉着此事不说也无伤大雅。”
  武后冷笑:“无伤大雅?事情未曾查明之前你就撺掇十八子在大理寺出告,如果敏之并无恶意,岂不是损了他的声誉?于我面上又有什么好处?”
  袁恕己强忍不语。
  武后则道:“我看你是关心则乱……对那个十八子太过上心了!”
  袁恕己忍不住道:“臣的确是有些关心太过,但周国公私心不轨的事实却并未因为臣的关心而改变分毫。”
  “大胆!”武后怒喝。
  袁恕己一震,单膝跪下:“娘娘恕罪。臣并非故意冒犯,而是据实禀奏。”
  武后看着他,却并不言语。
  狄仁杰从旁垂首道:“娘娘,此案少卿虽略见唐突,但却也因此揭出番僧摩罗王之事,可谓无功有过。若娘娘要降罪,连臣也一并有罪。”
  武后看看两人,过了片刻,才慢慢道:“我只是见不得因公徇私罢了,袁爱卿起来吧。”
  袁恕己谢恩,武后瞥着他:“当初听闻你在豳州所做,我便赞赏你年青果决,前途无限,今日如此,不过是告诉你,切勿因私废公。”
  袁恕己道:“是。”
  恩威并施,似雷霆雨露,令人无法应对。
  武后命退之后,袁恕己迈步出了大殿门口,后背已经尽数湿了。
  沿着廊下又行几步,袁恕己叹道:“方才在殿内,多谢狄大人。”
  狄仁杰笑道:“少卿谢我做什么?”
  袁恕己道:“是我一时不慎失言了,想我话说前句,却不如窥基法师一句,还是您高明。”
  狄仁杰道:“少卿不必自责,你不过是当局者迷,而我旁观者清罢了。”
  袁恕己叹了声,苦笑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说的不错,我明明是一片维护之意,却几乎害了她。”
  “尚不至于,”狄仁杰道:“皇后大概也只是好奇而已,何况少卿的确曾跟十八子共事,自比别人更了解她的为人,方才之语也不过是发自内心,皇后聪慧,自会了然。”
  袁恕己看一眼狄仁杰。
  这位新到的狄大人的确是个精干通透之人。
  但任凭他再通透,他却不知道阿弦真正的身世。
  这也是袁恕己在武后面前掂前顾后,几乎词不达意的一大原因。
  另一个原因,则同样无法宣之于口,那就是他心中对于阿弦的私心爱慕。
  因爱故生忧,因爱故生怖,袁恕己已做不到如先前一样冷静地作出判断,无懈可击地应对了。
  而且皇后好像起了疑心,以后只怕还会刻意针对……
  袁恕己的心因此而有些烦乱。
  两人正走间,见迎面来了一人,身着锦衣,头束金冠,身姿魁伟,行走中衣袂飘飘,风流难言。
  正是周国公贺兰敏之。
  袁恕己同狄仁杰两人默契地往旁边让开一步。口称:“周国公。”
  敏之却旁若无人,直直地目视前方,昂首阔步地从两人身旁经过,对两人的见礼置若罔闻。
  大概是贺兰敏之走的太快,大袖扫过袁恕己手臂,带来一股沁凉冷意。
  那股森凉扑面,十分异样,袁恕己皱皱眉,凝望敏之傲然离开的背影。
  狄仁杰道:“想必娘娘是要问周国公拿住十八弟的用意了。”
  袁恕己喃喃道:“娘娘还怪我不该扫了皇亲国戚的颜面,然而周国公如此跋扈,迟早是要惹出事来的。”
  狄仁杰笑道:“不必在意,皇后虽如此说,心中未尝没有主意,我们且行且看罢了。”
  正要招呼袁恕己走开,袁恕己却若有所思道:“有些、不大对……”
  狄仁杰道:“怎么了?”
  袁恕己举手,在鼻梁上摸了摸:“这种感觉……”
  原来他忽然醒悟,方才贺兰敏之走过身旁时候,带来的那股沁寒,似曾相识。
  狄仁杰到底不似袁恕己一样跟阿弦共事过那许久,对于“那些东西”也接触的多,并不明白,还当他是在意敏之的无礼。
  正要劝说,袁恕己却转身返回,狄仁杰道:“少卿哪里去?”
  袁恕己却仿佛没听见他的召唤,脚下越走越快!狄仁杰担心他一时不忿闹出事来,忙跟了两步,才要劝阻,袁恕己道:“不对!”
  与此同时,含元殿内有人喝道:“你想干什么!”
  又有宫女一声尖叫,声音甚是惊慌!
  

第158章 行刺皇后
  含元殿内遽然大乱。
  正如狄仁杰所说; 武后召见敏之; 正是为了昨夜之事。
  自从魏国夫人殁后,皇后便极少召周国公进宫; 甚至也有意克制,让太平公主也少去周国公府。
  虽然面上不说; 但彼此心中早就有一个结。
  毕竟那日贺兰氏身死,敏之在蓬莱殿的反应; 让武后大为不悦。
  对皇后而言,敏之自比武三思更聪慧可用,故而从来对敏之偏爱非常。可是随着一件件事情发生,武后渐渐发现,聪明而不听话的人,跟蠢笨而听话的狗之间……好像还是后者较得力些。
  毕竟后者虽然贪婪愚蠢; 但绝不会如前者一样,会生逆反不轨之心。
  所以在听说摩罗王之事后; 武后并没有立即认为敏之是想利用摩罗王为贺兰氏还魂。
  她首先想到的是; 摩罗王在吐蕃的劣迹——就曾经想煽动教众,图谋吐蕃王位。何况摩罗王在西域也有诸多恶行。
  武后最担心的正是这个,至于操纵贺兰氏还魂,对她而言却是一件小事。
  毕竟活着都斗不过她的人; 就算死而复生……想来也不过是个笑话。
  然而虽然对敏之暗中甚是失望,可是当面召见,武后打量着眼前面容精致的青年,仍是忍不住叹了口气。
  不管是容貌; 气质,武三思跟贺兰敏之之间,都毫无可比之处。
  一个犹如土狗癞猪,一个才是正统的天潢贵胄。
  但是偏偏,最可观之人,却竟如此不“衬手”。
  这世间大概如此,往往并没有十全十美之物。最看重而喜欢的东西,偏偏有让人无法容忍的缺憾。
  那种淡淡地优柔在武后的心头一掠而过,然后消失无踪。
  她看着面前美轮美奂的青年,目光冷静,心思清明。
  贺兰敏之站在前方,自从进殿,他就未发一语,只垂着眼皮沉默。
  武后思忖了会儿,沉声道:“敏之,你见了姨母,为何也不见礼?”
  武三思面见之时口称“姑母”,却被她斥责,如今却对敏之如此,可见已是别意厚待了。
  只可惜,她的一片心意,这青年并不领受。
  敏之缓缓抬眸。
  武后忽然发现,青年如墨浓眉底下,眼神锐利,隐隐地竟透着杀气。
  皇后觉着不对,但绝不相信敏之竟会在宫中明目张胆的如何。
  据常理而言,敏之自不会肆无忌惮胆大包天到这种地步。
  但这已并非常理。
  青年向着武后微微一笑,红唇斜斜挑起,是无限邪意。眼中瞳仁幽寒漆黑,直直地盯着面前的皇后。
  他仍是一言不发,只是迈步往前。
  武后兀自镇定,望着一步一步逼上前来的青年,略有不悦地唤道:“敏之。”
  她本想喝止青年,然而适得其反。
  武后对上那双邪气跟杀机交织凛然的眼眸,终于发现不妥,拧眉喝道:“你想干什么?”
  敏之忽然间纵身跃起!身形仿佛是腾空鹰隼,扑击而下!
  身侧宫女大惊失声,武后临危不乱,抓起桌上的各色奏章书简,用力向着敏之扔了过去,同时翻身而起!
  奏章被甩开,遮住了敏之的视线,竹制的书简有些重,打在他的脸上身上,“刷”地一声,复又纷纷落地。
  就在这瞬间,身侧的宦官也反应过来,扯着嗓子叫道:“护驾……”
  又叫道:“有刺……”
  那“刺客”两只还未出口,已经被皇后喝止:“住口!”
  武后站在屏风之前,拧眉看着面前杀气腾腾的敏之。
  宫女们尖叫着四处逃窜,惊动了殿门口的侍卫,有数人纷纷跃入。
  内侍们不知所措,牛公公毕竟是跟随武后多年的,叫道:“不要慌!”同两个小太监挡在武后身前护卫。
  此时敏之将遮面的书简等摔落地上,人在案几之前,仍是瞪着武后。
  皇后道:“敏之,你疯了么?还不退后!”
  两名侍卫虽冲了进来,可看是周国公在前,不禁一愣,牛公公颤声叫道:“还不护驾!”
  其中一名侍卫上前:“殿下……”话音未落,敏之抬手一挥。
  那侍卫喉头一凉,血溅当场,敏之复在他手中一顺,间不容发之时已将他手中的刀夺了过去。
  另一名侍卫见势不妙,忙上前阻拦,刀光才起,敏之出手如风,两刀相碰,敏之抬脚踹出,那侍卫痛呼一声,往后跌了出去。
  敏之挥刀回头,凝视武后,露齿桀桀笑了两声,用有些怪异的语调道:“杀,了,你!”
  牛公公慌了神,道:“来人、来……”
  直到皇后喝道:“给我住口!”
  牛公公噤若寒蝉,不知所措。
  武后则看着敏之,冷道:“你为何杀我?”直到此刻,她仍面无惧色,眼中反透出冷然怒意。
  敏之身形一晃,脸上露出些痛楚之色,却又很快站定。
  他并不回答,只是横刀跃上前来。
  牛公公大惊失色,把心一横:“娘娘小心!”
  张开双臂要挡在武后身前,却被武后一把推开。
  而在刹那间,敏之的刀已经掠了过来,直指武后面门。
  那沾血的刀尖向前,森森寒气扑面而来,就算镇定如武后,也忍不住眉睫微动。
  “敏之!”武后咬牙。
  两人目光相对,刀尖本会往前,不知为何竟在刹那停了一停。
  牛公公眼见此情,“嗷呜”一声,已经昏死过去。
  却就在这时,一道人影掠入殿中!
  眼见殿内如此,来人叫道:“殿下!”
  身形迅若闪电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5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