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逆隋 >

第276章

逆隋-第276章

小说: 逆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五十五章 难兄难弟

想通此点,杨勇转向杨达道:“杨皇叔,眼下战事紧急,一切以战事为先,彻查府兵之事留待日后再说吧。”

“是,微臣遵旨。”杨达应道,他并不是迂腐之人,即使罗士信说的是假话,如果现在当真要在后方大查的话,只会引起混乱,让战事向不利的方向发展,如果罗士信说的是真话,只有二人不合年龄,自然用不着去查。

“罗士信!”

“臣在。”

“依你之见,若是采用于大将军的计策,多久可以击败新罗和高句丽?”

“啊。”听到皇帝的问话,罗士信顿时傻眼,他虽然武功高强,只是丝毫没有接触到这个层面,又如何拿得出主意?

看到罗士信的反应,杨勇不由拍了拍自己的脑袋,自己把罗士信当成另一个记忆中的大将了,罗士信现在才十三岁,自己向他问这些问题也太过拨苗助长了,杨勇摆了摆手:“算了,这个问题你不用答了,两位爱卿先下去吧。”

“是,臣告退。”罗士信和薛万彻两人低头退下。

两人下去后,杨勇将于仲文的奏章放下,静静的思考起来,眼下平壤城下有二万禁军,三万水军,五万府兵,兵力达到了十万,若是单单保持对平壤城的围困,有五万人马差不多了,只是水军不可能上岸围城,除却水军外,可以动用的只有二万人,如今北岸的骑兵只有二万多人,不可能将骑兵全部抽调到南岸,这二万人至多有五千骑兵,另外一万五千人还必须是步兵,这样一来,贝水南岸有四万三千骑。即使增加五千骑和一万五的步兵,面对高句丽,新罗两国近十五万的联军还是占不到优势。

而两国联军只有一万五千骑兵,隋军掌握了水道,等于有了坚强的后方,若是隋军不主动进攻;新,高两国联军对于隋军四万多骑军其实也构不成太多威胁,严格来说,白天的那场战役隋军并没有输,以二千骑兵换得了高句丽人五千骑兵。若是能再将高句丽余下的一万五千骑兵消灭,在这样一马平川的平原,两国联军兵力再多也要吃大亏。

时间,一切还是在于时间。若是两国联军能撑到贝水结冰,隋军只能在结冰之前解围而去,否则所有船只就要困在河中,即使隋军能在之前储存够大军所用地粮食。衣物,木柴等物,两国联军也可以直接渡冰对平壤解围。

于仲文奏章上判断两国联军支持不了一个月。若真如此。当可以在贝水结冰之前取得大胜,杨勇将笔提起,只觉得落笔千斤,最终还是在于仲文的奏章上批了一个“可”字。

又是一天过去,太阳缓缓升起,高句丽和新罗两军的军营都热闹起来,许多人伸起懒腰。他们昨天取得了大胜。庆祝了半宿,每一个军士都分到了半碗米酒。还有大块大块的马肉,让他们尽情吃了一个饱,马肉虽然粗糙,对于难得吃肉的新罗,高句丽下层士兵来讲,却是美味。

昨天一战,死伤了五千余匹战马,眼下天气已转凉,不用担心马肉会很快变坏,足够十五万大军吃上数天时间,能每天吃到马肉,这让普通的新罗与高句丽士兵简直比打了胜仗还要兴奋。

只是相对于新罗,高句丽人的兴奋,被俘虏的百济士兵却有点凄惨,他们被绑成肉串一样,挤在狭小的空间里,从被俘起虽然水米末进,绝大多数士兵还是免不了排泄,将他们所在的地方弄臭气充天。

相对于这些,让他们更忐忑不安地是到现今为止,两国都还没有作为对他们的安排,在战场上投降,他们自然是希望能够继续活下去,可是眼下这个待遇,难免让他们不安。

新罗大营,善德公主的大帐内,善德公主和渊太祚两人相对而坐,他们身后两国的将领也分坐两排,为了感谢新罗地临阵倒戈,渊太祚亲自带人来到新罗营帐内与善德公主一起商议今后大计,他们今天的谈话也要决定那近二万名百济俘虏的生死。“公主,不知贵军的军粮能够用多久?”渊太祚先问出这个关键问题。

善德公主含笑道:“不瞒莫离支大人,本国军队地粮食若是节约一点使用,还够半月使用,半月之后就需要莫离支大人支持了。”

渊太祚听得作声不得,他身后的高延寿忍不住道:“公主可知道我军军粮能用多久?”

“将军说笑了,眼下贵军在境内作战还会有缺粮之苦吗?”

“境内作战?可是粮食也不能凭空变出来,眼下我军存粮不足十日,后方的粮食虽然可运,每日所运地粮食仅供我军所需也只够一半。”

高延寿地话一落,整个大帐顿时冷了一半,也就是说二十日之后,高句丽人也要缺粮,没有粮食,如何作战,早知道如此,新罗又何必与大隋闹翻,弄得断了退路。

半响之后,善德公主涩然的问道:“莫离支大人,当真如此么?”

此事早晚都要交待,渊太祚没有隐瞒的意思,善德公主派人与他联系,他一口答应可供应新罗军粮,现在木与成舟没有必要打肿脸充胖子。渊太祚点了点头:“公主,确实如此,若是公主不嫌弃,本官可以每日向新罗大军匀上百担军粮。”

“百担军粮。”善德公主气是胸膛气伏不定,百担军粮不过一万余斤粮食,六万大军连喝稀粥都不够,善德公主好不容易才让自己平静下来,道:“莫离支大人,如此我新罗大军无法在此待下去,只有返身回国,如此,还请大人放开身后通道,让我大军通行。”

新罗大军敢与隋军翻脸就是仗着与高句丽联合后可以从陆路回国,只是此时渊太祚又如何愿意将新罗大军放走,他顿时面露难色:“公主,贵我两国眼下是盟军,按理说公主的条件本官可以答应,不过虎飞岭仍是我军后方重地,若有闪失,本官大军就要崩溃,还请公主体谅一二,等到击败隋人,本官可以确保公主的大军安然回国。”

渊太祚言下之意就是对善德公主有点不相信,谁知道如果让新罗人现在通过虎飞岭关隘回去时会不会半路突然夺关,将虎飞岭关隘夺下来,毕竟新罗人有前科,数十年前撕毁了与百济的盟约,眼下又撕毁隋军的盟约,渊太祚又如何能确定新罗会不会撕毁与高句丽地盟约?

不过,渊太祚说得太直观了一点,新罗将领都脸色难看一起,前面明明是高句丽摆了新罗一道,还有何权利指责他们?呛啷数声,几名新罗将领从后面拨出刀来,指向渊太祚,道:“你说什么,还不向公主殿下道歉。”

又是呛啷数声,几名高句丽将领也拨出刀来,与几名持刀地新罗将领怒目相对,眼下虽然在新罗营帐内,高句丽将领却没有害怕的理由,新罗人已经没有退路,若是得罪了高句丽,只要高句丽放任不管,四万隋军铁骑不消半日就可以将新罗大帐踏平,一时之间,大帐内顿时箭拨弩张。

“把刀放下。”善德公主眼睛向身后拨刀地几名将领瞪去,几名将领只得讪讪的把刀收回,老实说,若是高句丽当真同意这条,没有大军监视,九成九新罗大军会在回去时将关隘夺下。见到新罗人收起刀,几名高句丽将领才也把刀收了起来,帐内回复了平静。

“莫离支大人,一百担军粮太低,若是如此,本宫岂不是要让军士们饿着肚子打仗,本宫也知大人的难处,不如将每日运来的军粮分一半予我军,如此,本宫对于下面的军士也有一个交待。”善德公主只得退而其次。

渊太祚知道要稳住新罗人,不分粮根本不行,只是新罗人要一半,却是狮子大开口了,高句丽人马本身比新罗多了二万多,何况还有一万五千骑兵,一名骑兵所需的粮食起码可以供三人使用,渊太祚道:“三七,本官可以供应贵军三成粮食,五日后供应。”

“五成,从今日开始。”善德公主紧咬牙关,不肯放松。

双方讨价还价,最终达成了四六的协议,马上执行,高句丽每日从后方运来的粮食分给新罗人四成,这样一来,存粮用尽后,新罗大军还可以保证每名军士每日半斤粮食的供应,喝粥勉强可以够用。

达成军粮供应协议,两军才商量起了百济俘虏的问题,对于高句丽和新罗来说,近二万壮年的俘虏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只是眼下的形式,这二万人却成了烫手的山竽,不需要多作考虑就达成了意见:全部斩首!

第五十六章 劫粮

一队队的百济俘虏从高句丽和新罗营帐里面押了出来,跌跌撞撞的向贝水方向走去,一些俘虏已猜到自己的命运,开始挣扎起来,只是稍有异动,后面手持兵器的甲士直接用刀背砍了上去,让他们不得不继续前进。

一到贝水边,所有俘虏被喝令面朝江面跪下,这一下子所有俘虏都清楚了自己的命运,拼命挣扎起来,只是他们全身被绑,又饿了一天多时间,浑身无力,如何能挣脱开来,除了耽搁一点时间,根本无济于事。只得等待着身后新罗,高句丽两国甲士举起屠刀。

“杀!”

雪白的刀光划过,俘虏的头颅直接掉进了水中,后面的刽子手只需用脚一踢,被杀的无头尸身也一并栽进水中,随着江水向下面飘下,不多时,整个江水为之一赤,由于俘虏太多,杀到后来,行刑的新罗,高句丽士兵双手发软,最后连刀也握不住,只好直接将绑得紧紧的百济俘虏赶入江中,活活淹死。

行刑完毕,百济人的尸体甚至将整个江面占据了一大半,以至于隋军在以后的数天行船都要小心翼翼,否则航道就会被尸体堵住,直到数天后,大部分尸体被冲到海中,江水才为之一清。

“报,大将军,高句丽和新罗正在处决俘虏。”

“处决俘虏。”于仲文听得并不在意,反正这些都是百济人,只是看到黑齿新甫脸色发白,安慰道:“黑齿将军,新罗,高句丽如此残忍,还请将军节哀顺便。”

黑齿新甫嘴角动了动,他很想让于仲文发兵相救,只是知道此事不太可能。最后只得低声应道:“多谢大将军,是本将无能,连累到他们……”

“好,好消息。”李浑大笑起来。

帐中众人都惊讶的看着李浑,申国公一向沉稳,怎么会当着黑齿新甫的面为百济俘虏被杀叫起好来,这不是明显着打黑齿新甫的脸么,即使黑齿新甫现在只是一个落魄的他国败军之将,起码的脸面总要留给人家。

看着众人望着自己的眼神,又看了看气得差点要发抖的黑齿新甫。李浑才意识到自己失态,连忙收起笑声:“诸位,本公刚才大笑并不是因为百济俘虏被处决而笑,而是想到了一件我军可能迅速取胜之事。黑齿将军,千万不要误会。”

“不敢,大将军多礼了。”

“不知申国公想到了何事可以使我军大胜?”于仲文问道。

“大将军,诸位将军。你们想一想,新罗,高句丽他们为什么会如此大规模屠杀俘虏?”李浑自信的问道。

什么原因导致联军杀俘?众人都问得一愣。中原一向视杀俘为不详。不过,打起仗来也免不了经常杀俘,白起一坑就是四十万赵军,五胡乱华,胡人视汉人为两脚羊,不但杀俘,连治下百姓也是举刀就杀。差点将北方汉人灭绝。亏得有冉闵绝地反击,颁布杀胡令。百万胡人因此死于汉人地报复之下,只是大隋立国以来却基本上没有大规模杀俘行为,就连东突厥可汗也在江南修运河。

杀俘需要原因吗?说需要也需要,说不需要也不需要,大隋不杀俘是因为修整运河需要大量人力,可是没有运河,就不需要人力吗,开荒,挖矿,修城,修路等等都需要人力,新罗,高句丽同样需要人力,众人都是眼睛一亮,想到了这个可能,除非联军的军粮不足。

“好,好的很,不过此事未经证实。”

于仲文原本的打算只是凭着骑兵的优势对两国联军日夜侵扰,最终在拖垮联军后再发起强袭,其中也有袭击联军粮道之意,只是高句丽大军已经驻扎在南岸数月,想来粮食不会太缺,对于高句丽的人粮道并没有太重视,既然想到高句丽人缺粮,当然改为断粮道为先。

“大将军,此事要证实亦不难,对高句丽粮道袭击一次即可。”薛世雄提议道。

于仲文点了点头,此事就此决定下来。

要想袭击高句丽的粮道,大军必须绕过联军大营,高句丽与新罗结盟后,双方联营二十里,基本上将原先正面的空缺堵上,隋军也不能随便在平原上绕到联军身后袭击高句丽的粮道,不过,隋军掌握了水道,要想袭击高句丽的粮道却不一定需要从陆路经过。

当天,于仲文精选了五千士兵,让副将张寿带队,悄悄从后营出发,登上大船,趁着天色黑暗下来,再逆流而上,贝水水势平缓,航道干净不用担心礁石,夜晚行船除了看不清,当心碰到河岸,倒也没有什么不便,只是白天联军刚刚处置完俘虏,大船时不时与尸体相碰,发出啪啪地声音,让船上的人感到阵阵发冷,河中一天之内可是丢弃了二万具尸体。

好不容易行到上游,再也没有那种尸体碰船发出的声音,众人才觉得恢复了正常,同时觉得船速也加快起来,又行了二十里左右,船只靠向南岸,五千士兵依次而下,又连夜行军,值到离联军大营有三十多里,才在密林中埋伏下来。

九万大军,每天的粮食消耗需要一千五百余石,加上马料,加起来更是需要将近二千余石粮食,可是任凭高句丽在后方如何搜刮,每日能够运到军营中地粮食刚刚达到了一千石左右,这一千石粮,需要的运输人数只有数百人,每日下午末时,数百人的运输队就会经过隋军埋伏的密林,将粮食运到高句丽大营。

这天同时是如此,隋军一直在密林中等得昏昏沉沉,直到末时才听到了骡声,大车转轴声,知道高句丽运粮队即将来临,所有人顿时都打起精神,准备迎接一场硬战。

因为从来没有碰到过隋军劫粮,眼下新罗联军又将正面道路堵住,运粮队显得异常轻松,数百人地运粮队丝毫没有警觉的踏入了隋军的伏击圈。

“杀!”数千人地隋军从密林中起身,跨马向可怜地高句丽运粮队奔去,转眼就将数百人的运输队团团围住,看到四周突然多了数千隋军骑兵,可怜的高句丽人吓坏了,大部分人马上从运粮车上跳下来投降,少数人想拨刀反抗,只是看着四周是他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