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逆隋 >

第255章

逆隋-第255章

小说: 逆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与地方官的漫不惊心相比,接到学校重新开通旨意的教师和生员却激动的热泪盈眶,与官员的俸禄相比,教师的俸禄无疑低的可怜,一年不过四五贯钱,加上十石大米。只是这些微薄的俸禄却是他们养活全家的保障,朝庭一下子将学校关闭,这数年,不知有多少以前的教书匠差点逼得上吊自尽。

生员也是如此,凡朝庭给予禀食地学员也可以勉强养活自己,一旦学校关停,他们也等于断了生计,那些年龄小的人也就罢了,若是已经成年而且家中贫困之人一下子就被推到了尴尬地境地,以前虽然是穷读书,肩不能挑,手不能提,只是有禀食,至少也可以不被饿死,眼下不能读书,只能重新拿起锄头做起农活,勉强维持生计。

对于他们来讲,重新拿起锄头无疑是极为有辱斯文之事,数年过后,以前读书人的傲气顿时丢得一干二净,现在又可以重新读书,等于将以前丢失的尊严重新捡了起来,几乎是一见到官府的告示,无论是以前的教师和生员,都是马上集中起来,对着新帝的牌位三呼万岁,拿起书本朗声读了起来。

所谓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虽然地方官对待重建学校之事漫不惊心,随着皇帝的旨意到达,各个州县的官学还是迅速建立了起来,而地方官为之热情的选秀却多少有些阻碍。

虽然许多人千方百计地想将女儿送入宫中,但确实也有人不想女儿被选秀,偏偏这些不想将女儿送过来选秀的人家都是当地的一些世家大户,只有这样的人家才有胆气在暗中抗旨,不想女儿进宫受苦。

这样的人家女儿也往往最为出色,很有可能就会中选,于是还没有等选秀地告示贴出,先得到消息地地方世家纷纷开始了拉郎配,为自己的女儿赶快找好丈夫成亲,很有可能地方官接到圣旨一看,正高兴着本城哪家女儿合适时,第二天赶去登门一拜访,顿时傻了眼。

“对不起,小人昨天已刚刚招了女婿。”

对于这样地事,地方官当然心知肚明,若关系好的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关系不好的,找不到证据也无可奈何,朝庭不会支持选秀而引起地方混乱,好在东方不亮西方亮,这样的人家毕竟是少数,多数人还是愿意将女儿送入宫中。

第二十章 突厥人的反击(一)

东突厥王庭,这里水草丰美,从苍穹上往下看,足足数百万头牲畜分布在数百里范围的地方,正悠闲的啃着青草,在这些牲畜中间,隅尔夹杂着一个个白色的帐蓬,炊烟从帐蓬里袅袅升起,空气中还弥漫着奶茶和羊肉的清香。

在中央一块高处的山地却是另外一种情景,青色的草地被密密麻麻的帐蓬占据,中间一座最大的帐蓬顶上竖着一面猎猎的旗帜,旗子上绣着金色的狼头,仿佛正在抬头对着天空仰天长啸。

山下是一队队来回奔驰的马队,他们扬着手上的弯马,向远处一排排由木头,干草扎成的草人冲去,雪亮的马刀从空中猛然划下,一排排草人的脑袋滚到了地上,原本高低不齐的木桩成了一个个碗口般大的光滑平台,他们的呐喊声一阵高过一阵,围绕着整个山坡四周已成为了一个巨大的练兵平台。

与山下热火朝天的练兵不同,山顶上那面苍狼旗下的帐蓬里却呈现出一股极为压抑的气氛,无论是颉利和一干东突厥新贵,还是原来的老贵族都沉着脸,仿佛家中刚死了爹娘又逢债主上门的孤儿,愤怒中又带着一种惶然。

“大汗,不能等下了,再等下去,我东突厥就要亡了。”一个老贵族跪在颉利的脚下,撕心裂肺的哭喊着。

突厥只是一个统一的称呼,包含着许多部族,蒙陈、吐如纥、斯结、浑、斛薛诸姓,此外还包含许多附属部落,仆骨、同罗、韦统、拔也古、覆罗都是东突厥的附属。眼下的老贵族就属于蒙陈部,他刚刚接到消息,属于他的部族已在数天前被隋军包围,无论是男女老少还是牛马羊等牲畜,统统被隋军裹胁走。如今蒙陈部除了这名老贵族,只有跟在这里练兵一百多名战士了。

众人都同情地看着那名老贵族。这一个多月以来,象蒙陈部这样被隋军裹胁的部族不知有多少,不过。象蒙陈部这样数千人的大族隋军一锅端了却是少见,怪只怪蒙陈部太过不小心,落到隋军的包围之中。

“军师,你看该如何?”颉利转头望着下首的一名汉人,此人名赵德言,本来是隋军的军官,因为犯了军纪才逃到草原上。被颉利收留。赵德言能文能武,熟读兵书计策,而且深知隋军详细,三年前颉利得到赵德言之后对其委予重任。

赵德言也没有辜负颉利地信任,马邑之战,正是依靠赵德言练出来的精兵,颉利才冲出了隋军的包围,可惜之前颉利只是一个三王子,手中地亲兵不过数十人。马邑一战,最后跟他冲出来的才十多人,正是依靠着这十多人和三王子的身份,颉利又收容了二千多冲出来的金狼骑,利用数月时间。成为了东突厥新的大汗。

如今他手上整整有五万人。颉利相信有赵德言帮助练兵,只要再给他三年时间。东突厥将会比以前任何时候都强大,那时凭着手中的五万铁骑,不但可以重新将东西突厥统一,而且可以侵入中原,让隋庭对他俯首称臣。

可惜,不要说三年,眼下他就是三个月时间也没有,一开春隋军就杀入草原,刚好是颉利处于最虚弱之时,颉利只能暂时退让,将王庭建在远离大隋边境之处。

只是他的王庭可退,那么多地部民却不可能都退,眼下正是水草丰美之时,若是不让牲畜在靠近南方之地放牧,北方可容不下那么多牲畜,若是将牲畜和牧民全部牵到北方,非把北方地草根都啃光不可。

草原广大,而且地形复杂,隋军只有十万人,这十万人一撒到草原就等于河流入海,能搜寻的地方总是有限,颉利本以为,那些留在南方的部族大部分也能躲过隋军的搜寻,即使有一些损失,颉利也可以接受。只要忍上数月,隋军得不到多少战利品自然会返回。

只是没想到,隋军会如此大胆,十万大军开始还只是分成三路,见到突厥人只是与他们捉迷藏后,隋军已经由三路变成了数十路,最后以五百人一队变成了一百多路,仿佛筛子一样对草原扫荡,正是这种筛子战术,让留在南方草原的突厥部族失入了回旋的空间,象虫子落入蛛网一样被隋军一个个发现。

如今隋军刚进入草原一个多月,每日接到的损失就让颉利坐不住,忍不住问了出来。

“大汗,不能出兵,我军创促成军,虽然大突厥子民从生下来就会骑马射箭,只是末经训练,面对大隋的精锐府兵,难有胜算。”

赵德言的回答不出颉利所预料,那名蒙陈部地老贵族更是面如死灰,如果可汗不出兵,一个月后他的族人就会押到大隋境内,除非大隋皇帝开恩,否则不可能再返回草原。

“不过,隋军太过嚣张,若是不给他们一点打击,隋军会更加肆无忌惮,小人建议可汗对隋军组织一次打击,狠狠的灭一下隋军威风,只要消灭一路隋军,迫使隋军不敢分兵,留在南方草原上的部民就不怕被隋军再抓住了。”赵德言转道。

营帐中的突厥人眸子一亮,虽然赵德言是汉人,只是这数月后,赵德言已在突厥人面前竖立起了足智多谋地形象,听到可以对隋军进行打击,所有人都摩拳擦掌起来:“军师,你说吧,怎么打?”

“军师,隋军虽然分成数十上百队,不过,每队相距只有数里至十数里,就算我军能够围住一队,半个时辰不到,至少有两队隋军可以赶到,一天之内,就可以聚起万人地大队,如何能吃掉他们一队?”颉利将自己的疑问说了出来。

听到隋军分兵时,颉利并不是没有打过隋军地主意,只是隋军相互之意联结紧密,互相呼应,颉利在马邑之战早已试过这支隋军的战力,无数的弩箭就象不要钱一样铺天盖地的发出来,颉利没有把握短时间内吃掉一队五百人的隋军,只能打消念头。

赵德言扫了四周一眼,见所有的突厥高官都望着自己,心中忍不住有一丝得意,这里的生活虽然不能和大隋相比,可是自己却掌握着一人之人,万人之上的权力,相比于享受,他更在意的是权力,当初来到突厥,无疑是极为正确之事。

“大汗,此一时彼一时,原先我们拿隋军无可奈何,那是因为隋军所处的地方都是平原,如今隋军太深入了,沙漠,戈壁都会阻碍隋军彼止之间的联系,只要我军能找到一支凸出的隋军,他的周围又有沙漠,戈壁,就有足够的时间吃掉他,说不定还可以布下陷井,让隋军连吃数个闷亏,连带着消灭数支来援的隋

颉利听得舒了一口气:“军师果然高明,只是我军该出动多少人马?”

人多则容易惊动隋军,若是演变成双方的一场大战那不是颉利需要的,只是人少了又怕围住了隋军也难吃下,中间还真不好拿捏。

“一千人足矣。”赵德言淡淡的道。

“一千人?”帐蓬中一阵惊呼,在东西突厥没有分裂前,突厥人一向将中原人视为猪狗,面对中原的军队即使是以一当十也敢发起冲锋并战而胜之,只是大隋立国后,中原的兵越来越精,武器盔甲也越来越好,突厥人渐渐只能做到以一对一,如今更是连以二对一也没有了信心。

听到手下的惊呼,颉利脸上一阵抽动,心却在流血,马邑一战不但把整个东突厥的精兵葬送了,就是大家的精气神也打没了,在座的许多人都经历过马邑一战,隋军一波一波,毫无穷尽的箭雨留给他们的映像太深了,那铺天盖地的箭雨落下,哪怕你骑术再高,武艺再好也毫无用处,这种情况下你只有逃,逃得稍慢就会被隋军的箭雨变成刺

“不行,这次一定赢,而且要赢得干净,否则日后就是练好了五万精骑与隋军对阵也必输无疑,颉利暗暗想道:“好,就依军师之言,只领一千骑,本汗亲自出动迎战隋军。”

赵德言点了点头,知道颉利明白了自己的意思,只有大汗亲自出动,将原先散布下去练兵的近千金狼卫至少征集一半,以一名老兵带一兵新兵的做法才有可能短时间吃掉隋军一幢人马。

只是这样一来,一旦失败带给东突厥的损失却是致命,颉利的权利全靠那九百老兵支撑,一旦损失一半,即使颉利逃了回来,东突厥也非发生内乱不可,只是这个险却由不得颉利不冒,面对隋军的步步进逼,若再不反击,又能如何。

第二十一章 突厥人的反击(二)

整个大草原仿佛无边无际,现在草原并没有遭到后世的破坏,在这里,绿色是主调,微风吹来,刚长出不久的鲜嫩牧草起伏不定,犹如大海中涌起的波纹,壮观异常,若是见过后世风沙满天飞舞之人有幸来到这样的大草原,必定会感叹不已。

或许是老天爷嫌绿色太过单调,四千多里长的阿尔泰山,突厥人称之为金山的山脉从东到西的横躺在草原上,最高处过海拨高达四千多米,终年被冰雪覆盖,融化的冰雪汇聚成河流滋润着草地,而靠近东方的一部分却露出浅黄色的泥土,形成草原上的戈壁和沙漠,只生长着一些单调耐旱的荆棘和骆驼草等植物。

这样的戈壁滩和沙漠也并非没有生命,经常可以看到野生骆驼或者黄羊的身影,这里远离人群的打扰,这些动物并不挑食,最粗糙的植物都能咀嚼,何况沙漠中还有绿洲存在,这样的绿洲可能很大,足可以容纳一个小部落的生存。

这是一片不知名的戈壁滩,它或许是阿尔泰山的余脉,或许不是,这天,在这片戈壁滩的边沿正有一支红色的队伍行军,这支队伍无疑是一支隋军,正是李靖和韩世两人所领的前锋部队。

从进入草原以来,收获最多的无疑就是李靖这支队伍,仅仅五百人的兵力不但俘虏了上千名突厥人,缴获了数万头牲畜,而且还发现了一支数千人的大部落,和数支队伍合力将这支大部落包围剿灭,依照着他们的军功,回去后那怕是一个最普通的府兵也可以分到百余贯以上的战利品。

不过,人心不足蛇吞像,无论是为了军功也好,钱财也好,这支队伍一支在打头阵,主帅也乐得有这样一支突出的队伍鼓舞士气。何况别人就是想争也不一定能争得了。其他府兵半数有马就不错了,他们依靠着缴获。不但一人配置了双骑,还有一匹马用来运送补给,也只有他们才有信心和能力在戈壁滩边沿闯荡。

现在已经进入了五月。天气正好不冷不热,除了碰到下雨天外,即使是行军也不会太累,他们的马匹有多余,行军时也都骑在马上,光是这一点,足以让其余队伍羡慕的流口水。

和煦的阳光照着韩世身上,让他懒洋洋的提不起劲来,若不是心中挂着寻找突厥部落之事,恐怕他能闭着眼睛就在马背上睡着。突厥人地弱小让韩世大感意外,这样地战斗实在是让他建功立业的心冷了一大半。

正当韩世昏昏欲睡时,李靖地声音响了起来:“世,你看到天空中的东西没有?”

韩世精神一振,抬起头向天空看去,天空一片白色,只有朵朵云彩在飘动,这些云彩低得好象只要爬到前面的山上伸手就可以摘下来,韩世不以为然地道:“没有啊,空中能有什么?”

李靖正色的道:“你再仔细看看。”

韩世擦了一下眼睛。重新向天空看去,这次看清了,在云层上仿佛有一个黑点正在围绕着他们盘旋,韩世脱口而出:“是一只鸟。”

“对,严格来说是一只鹞鹰。”李靖肯定的道。

韩世听得心中一震:“你是说那是突厥人伺养的鹞鹰。”

早就听说过突厥善于食养鹞鹰用来观察敌情。鹞鹰视力敏锐。数十里外就可以发现目标,有一支鹞鹰在手。比数十名斥侯都有用的多,只是他们以前从来没有见过。

“不错,这只畜牲在我们头上盘旋了数次,若是一般的鸟儿即使好奇也不可能离开后再返回,估计是我们被突厥人盯上了。”

说话间,头上的小黑点突然向远处急飞而去,渐渐消失在云层中,韩世不惊反喜:“这么说我们很快就会和突厥人碰上了,那还等什么,马上传令队伍,加快行军。”

“不,传令,所有人登上前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