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逆隋 >

第223章

逆隋-第223章

小说: 逆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孙儿参见皇爷爷,皇奶奶,也祝皇爷爷,皇奶奶身体安康。”杨俨、杨格、杨裕、杨妍,杨岚五人也跟在杨勇,元清儿两人身后跪下。

这是皇宫内,这天,平常百姓家祭祖完毕后,回到家中需要向自己的父母尊长行礼,杨勇身为太子,也不例外,一回东宫,马上带着元清儿与数个子女进宫,向皇帝和皇后两人参拜。

“好!好!好!”独孤氏大为欢喜,连说了三个好字,尽管独孤氏贵为皇后,但祭天时是独孤氏依然不能前往,只能待在宫中,等待儿孙们的拜礼。

今年除了杨勇,多加了一个汉王杨凉,虽然诸子中,独孤氏最为喜欢的是次子杨广,只是杨凉到底是最小的儿子,又加上数年末见,独孤氏心中还是非常高兴。

“都起来吧。

”杨坚淡淡的道,他刚刚祭天归来,心思还沉浸在祭天时的兴奋当中。

“是,多谢父皇,母后!”

“儿臣参见父皇,母后;祝父皇,母后身体安康,寿比南山!”见杨勇拜完,杨凉连忙也携自己的妻子向杨坚和独孤氏大礼参拜。

“凉儿,过来,让母后看看!”

“是!”杨凉移近数步,让独孤氏看得更加清楚,独孤氏用手抚在杨凉脸上,脸上虽然全是笑意,眼眶中却有泪水打转,与普通百姓相比,皇家自有皇家不如意之处。

第四十八章 百官贺节

年每年回京的多是晋王杨广,只是杨广调任扬州总管州的繁华远胜并州,只是离京城的距离却比并州远了数倍,代替杨广回京的自然也就变成了新任并州总管的汉王杨谅。

除了汉王要向皇帝,皇后共贺冬节之喜外,其余京城诸王和众臣也都要向皇帝皇后道贺,杨勇贺节完毕便先行带着太子妃和几名儿女回到东宫。

“孩儿祝父王,母妃身体安康!”东宫丽正殿内,长子杨俨带着几位弟弟妹妹也学样向杨勇和元清儿两人贺喜。

东宫共分五重,建筑有七殿、三坊、二宫、一院,所谓七殿分为明德殿、崇教殿、丽正殿、光天殿、承恩殿、崇仁殿、崇文殿,除了后面两殿是分在丽正殿左右,其余五殿是位于一条中线上,成为五重宫禁重地。

元清儿脸上布满笑意,从身后取出五个香囊:“来,一人一个,拿着。”

杨俨五人接过香囊,捏了捏,里面装着的是铜钱和碎银,加起来大概值数贯铜钱,虽然东宫银钱宽余,杨勇对几名子女也算得上宠爱,却不会让他们大手大脚花费,每人每月有规定的月例,老大杨俨最多,现在每月有五贯零钱,下面依次递减,老二只有四贯半,到最小的杨岚每月月钱只有三贯。

若是一月可以花销三贯钱,在大隋已经可以算得上小康之家了,只是和他们的身份比起来却是不算什么,其他亲王甚至国公的孩子月钱远比他们多,这也让他们对手中的银钱特别珍惜,香囊中的钱就大概相当于他们一月月钱,五人连忙一起行礼:“谢谢母妃!”

“好了,去把你们自己的母亲也叫过来吧,今天一家人团聚在一起过个痛痛快快的节日。”杨勇挥了挥道。

虽然云媚儿和杏儿两女才是五名孩子的真正母亲,但她们毕竟是侧妃。不但没有资格入宫,按礼制,就是在东宫也要受到限制,丽正殿处于东宫最中央,除了它左右有两殿外。位于中线的其余四殿左右只能称之为宫,坊,院。

丽正殿通常作为太子正式迎客之地,最为正式不过,若是在丽正殿举行什么活动。云媚儿和杏作两人通常不得入内,只是元清儿和杏儿本身是主仆。关系密切。而且元清儿也不是什么刻薄之人,只要杨勇发话,两女就没有那么多地约束。

杨妍和杨岚两个小丫头跳了起来,飞一般的向外走去,边走边喊道:“我们去叫娘亲过来。”

这一幕看得让杨勇和元清儿相视微笑。不一会儿,云媚儿和杏儿两女各自牵着自己的女儿走了进来,杨俨。杨裕,杨格三人也连忙上前拜见自己的亲娘。

外面的雪花已经停止,四周一片洁白,殿内火炉中地木碳烧得噼啪作响,整个殿内温暧如春,加上元清儿,云媚儿,杏儿与几名孩子之间的谈笑谈笑,杨勇只感到眼前充满欢声笑语。

一阵咯咯的走动声响起,杨石的声音从殿外传来:“殿下,汉王来了。”

杨勇咦了一声,本以为杨谅进宫贺节后,也会如自己一样直接回府,没想到会先到东宫来,连忙道:“等一下,本宫马上出来。”

听到杨谅要来,杏儿和云媚儿马上翘起了嘴,云媚儿不乐的道:“这个汉王,夫君难得陪我们一天,这样地天气在家待着不好,非要过来。”按礼制,云媚儿和杏儿两人不能轻易见客,她们必须起身到后殿回避。

听到云媚儿的话,元清儿蹙了一下眉:“云妃,汉王是太子地亲弟,你怎能如此说话?”

云媚儿终究没有杏儿与元清儿地关系密切,对于元清儿还是有几分惧怕,只得低头委屈应道:“是,妾身知道了。”

“好了,你们都不用动,本宫到前殿迎接五弟。”杨勇摇了摇头,笑着站了起来。

一推开殿内耳门,一股冷气就向杨勇脖子上噗噗的钻了进去,刚从温暧的殿内出来,杨勇一时还当真受不了,好在杨勇其实从雪地里回来不久,停了一下就适应过来,外面的杨石头上,身上都沾着雪花,正挺直的站在一旁。

从丽正殿出来,还要走过崇教殿才能到达最前面地明德殿,只是杨勇带着杨石刚从崇教殿出来,只听到前面明德殿一阵喧哗声传来,声音响动,好似有百人之多,杨勇微微皱了一下眉,向杨石问道:“除了汉王,是否还有其他人过来?”

杨石摇了摇头:“回殿下,微臣刚才过来时好象只有汉王带着几名随众,不过,听汉王隐约提了一句,他只是先来一步,好象会有其他人一起过来给

节。”

杨勇脚步一顿,停了下来,吩咐道:“你先去前面看看,到底来了多少人?”

“是!”杨石愣了一下,不解杨勇话中有何意,不过,还是迈开大步向明德殿走去。

只是杨石刚迈出数步,家令邹文腾已经气喘息息的跑了过来,见到杨勇,脸上顿时大喜:“太子,不得了,不得了。”

“什么不得了?”杨勇疑惑的问道。

邹文腾喘息了一下才道:“殿下,前殿来了好多人,除了汉王,还有卫王、河间王、腾王、申国公、宋国公、曹国公、化政公、新义公、太平公……都来了。”

从邹文腾嘴中冒出一连串地王爷,国公头衔,不但杨石听得呆了,杨勇也听得半天回不过神来,杨石呆呆的发问:“还有没有?”

邹文腾胸膛挺了挺,仿佛这么多人来东宫,他亦有荣焉:“当然有,兵部尚书、户部尚书、工部尚书、刑部尚书、吏部尚书、礼部尚书六部尚书都来了,还有各部侍郎,十二卫大将军也多半来了。”

“冬至大如年。”只是往年除了少部分大臣会悄悄过来给太子贺节外,基本上各大臣从皇宫回来就各自回家,哪有象今年一样,如今前殿几乎所有重臣都已来到,难怪邹文腾会说得如此眉飞色舞。

杨勇听得眼前一黑,百官齐聚东宫,若是传到父皇耳中,父皇会怎么想?

外面一阵踏踏的脚步声传来,掌管礼乐的东宫右庶子唐令跑到杨勇身边,喘息着问道:“殿下,汉王、卫王、腾王、河间王和各个国公,大臣驾到,是否要准备礼乐相迎?”

杨勇瞪了唐令一眼:“下去!”

看到杨勇黑着的脸,唐令心中格噔了一下,不知是谁得罪了太子,更误解太子是让他下去准备礼乐,连忙应了一声:“是,微臣马上去办。”

“回来,你下去办什么?”

“这个……微臣……微臣准备礼乐呀。”被杨勇这么一喝,唐令更是不知自己哪里做错了,结巴起来。

“本宫让你滚下去,谁要你准备礼乐?”

“是,微臣马上就滚,马上就滚。”唐令兴冲冲来,却只能败兴而归。

看着唐令消失的背影,杨石和邹文腾都若有所思,杨勇转过头,向邹文腾道:“邹爱卿,你到前殿去,就说本宫今日偶感风寒,现在正在吃药,不便见客,多谢大家前来东宫贺节,今日只能怠慢了,若等本宫风寒好了,来日必定再登门拜谢。



邹文腾顿时傻眼:“太子,我……”他虽然是东宫家令,俗话说宰相门下七品官,何况是东宫,可是前面殿内不但有众多重臣,还有国公,亲王,里面随便一个人也不是他能得罪,大家兴冲冲来给太子贺节,太子避而不见,这算什么回事,谁又相信上午太子刚刚祭天回来,下午就生了病。

“我什么,还不快去!”

“是,微臣马上就去。”看到杨勇没有半点笑意的脸色,邹文腾只得硬着头皮,一步步向明德殿迈去,脚步沉重的象是要奔赴刑场。

看到邹文腾前往明德殿,杨勇松了一口气,带着杨石重新回到后面的崇教殿,刚刚坐下,马上命令杨石:“到前面去一下,看看情况怎么样了,若是邹文腾劝不动大家,你只需对卫王……如此就可以了。”

“遵令。”杨石也转身出去。

杨石出去了,杨勇却丝毫没有轻松起来,百官齐至东宫贺节,此事说大不大,说小不小,若是搁在数年前,即使传到皇帝耳中,皇帝也会一笑至之,只是这几年,随着杨坚年龄渐大,越来越多疑起来。

杨坚性格本来就急燥,加上猜疑,这数年,更是重新恢复了庭杖制度,常因小事而在殿庭中对大臣施加杖刑,还因为受刑者不死怪罪行杖人,认为他们行杖不力,将行杖者一并处死。

此事到底是百官自发而来,还是有人在其中唆使,其唆使之人的目的是什么?杨勇坐在椅子上,默默的想道。

第四十九章 疑虑

殿的喧哗声越来越大,纵使相隔一重殿宇也听得清清才慢慢平息下来,又过了半响,邹文腾和杨石两人才回来。两人头上都是满头大汗,仿佛外面不是大雪纷飞的冬季,倒象是刚从盛夏的阳光中走进大殿。

看到两人进来,杨勇恢复了平静,问道:“大家都回去了?”

邹文腾点了点头:“回太子,各人都回去了,大家听到太子感染了风寒,本来还要给太子探病,多亏卫王殿下的相劝,又加上有汉王殿下带头,各人才肯回去。”

“好了,你也下去吧,记住,一直到过年,无论何人来访你都回道本宫感染了风寒,不能亲自接待。”

从冬至这天起,直到正月初五,朝庭各衙门都已休假,早朝也停止,太子说感染了风寒,完全可以足不出宫。

“微臣遵令,只是太子……”邹文腾现在还没有想通,这么多王公重臣来给太子贺节,为何太子非但不高兴,还要装病躲过去。

杨勇瞪了邹文腾一眼:“只是什么,还不下去。”

“是。”邹文腾不敢再问,只得百思不解的下去。

其时杨坚正在门下省内,门下省驻地离东宫明德殿只隔有一个弘文馆,不过,负责弘文馆的官吏都已放假回家,中间非常安静,明德殿的声音还是传到杨坚耳中。

此时杨坚还沉浸在上午祭天的兴奋中,他虽然多次拒绝礼部和钦天监提出到泰山封禅的请求,只是有时静下心来一想,以自己的功业末必没有超过秦皇汉武,秦皇汉武可以登泰山封禅,自己当然也可以登泰山封禅,之所以委次拒绝,是因为他要选择一个最合适的时间而已。

从长安到泰山封禅,来来去去差不多要一年的时间。这么长的时间在外面,杨坚心中还是隐约有点担扰,只是眼下四海升平。偶有动乱,也是边疆一点癣疥之疾,自己到底为什么担心,杨坚却是想不出,也不愿想。

听到东宫传来的喧嚣,杨坚顿时眉头大皱,对身边服侍的陆老太监道:“派人去看看,东宫发生了什么事,为何如此宣哗?”

“是。奴婢遵旨!”陆老太监颤巍巍地走出门下省,经弘文馆,由通训门直接进入东宫。

还没有接近明德殿,各个王公大臣的声音就清晰的传入陆老太监耳中。陆老太监虽然年龄大了,耳朵却没有花,稍停了一下顿时下了一跳。明德殿内地大臣之多。几乎可以直接开早朝了。

陆老太监很快返回。向杨坚报告:“回皇上,是几位王爷在明德殿喧闹。”

“几位王爷?”杨坚却不是那么好糊弄:“朕怎么好象听见韩擒虎。史万岁等人的声音?”

“皇上好耳力,这么远就能听见韩大人,史大人他们的声音,老奴老眼昏花,到明德殿才勉强分辨出数人。”

见陆老太监装耳聋,杨坚不好再问,只得对旁边另一边年轻太监道:“小丁子,你去看看,东宫到底在干什么?”

“奴婢遵旨。”叫小丁子的太监脸上露出一丝得意之色,转身下去,不一会而就返回报告:“回皇上,卫王、汉王、腾王、河间王、申国公、宋国公、曹国公……六部尚书,侍郎共有近百王公大臣一起在明德殿等待太子接见。”

杨坚越听脸色越沉,不悦的向左右问道:“内外朝官一起朝拜东宫,这是何礼?”

此时杨坚身边随侍的除了太监外,还有四名大臣,内史舍人封德彝,兵部侍郎柳述、太常少卿辛亶、员外散骑侍郎王邵,柳述因为前段时间史万岁先谒东宫之事引起杨坚的不悦,不敢插言,太常少卿辛亶只得委婉的道:“禀皇上,今日是冬至节日,百官到东宫是为贺节,不能算朝拜。”

听了辛亶的解释,杨坚沉默了一下,才自言自语地道:“若是贺节,或几人,最多十几人同去,为何所有官员一同齐聚?”

柳述和辛亶一时无言,王邵看着杨坚脸然不宜,心中一动,连忙自高奋勇的道:“皇上,不如让微臣去看看,太子和诸位王公大臣到底在干些什么?”

杨坚点了点头,王邵连忙转身向东宫方向而去,王邵的专职是撰写皇帝起居注,本来撰写起居注地官员常为皇帝所不喜,因为他们的职责是事无巨

皇帝地一言一行,即使是皇帝不愿意也不行,这样,工作的关系得罪皇帝,只是王邵善于拍马屁,常称皇帝有龙颜戴干的仪表,并指示给群臣观看,让杨坚大悦,王邵自然也获得了皇帝地信任。

王邵赶到明德殿时,众大臣已得到太子感染了风寒地消息,经过卫王和汉王两人地相劝,正陆陆续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