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逆隋 >

第122章

逆隋-第122章

小说: 逆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让织机真正转动起来。

尽管如此,听到此物的功用,所有人都惊叹不已,连杨坚也走下龙椅,细细观摩起来,要知道现在布是什么,布就是钱,对大臣、军队赏赐可以用布,买卖货物可以用布,而且此物不象则才的铁棍,只限于棉布可用,丝绸,葛麻等物的纺织无不可加快数倍,只要将此物推广开,大隋百姓很快就能人人有衣穿,府库也会很快充实。

众人都是啧啧称奇,围绕着纺织机转了半天杨坚才重新回到龙椅上:“太子今日敬献之物,实仍我大隋强盛之根本,朕不能不赏,来人,赏东宫黄金千两,绸缎二千匹,珍珠千颗,狐皮十张,虎皮……”

正当杨坚对东宫重重赏赐时,杨勇却打断了皇帝的话:“且慢,父皇,儿臣还有本奏。”

第二十二章 农学院

然自己的旨意被儿子打断,杨坚却丝毫不以为许:“讲!”

“禀父皇,此两物儿臣不敢居首功,儿臣虽然出钱出物将精于纺织的一百余人召集起来,可是集体负责之人还是眼前的云卿和那一百余名织工,还望父皇不要忘了他们的赏赐。”

杨坚大笑起来:“难得太子不居功,朕又怎会吝啬赏赐,不过,既然你打断了朕的赏赐,那余下的就不赏了,这位想必就是负责研究出新型织机的云卿了,你叫什么名字,以前曾做过什么事?”

东宫有什么动静杨坚虽然都会收到消息,只是云定兴一个工匠,在之前不会引起任何人的兴趣,杨坚自然不会知道。

“回皇上,微……微臣……不,小人姓云如定兴,以前曾做过大周军械处做过八品文官。”云定兴哆哆嗦嗦才把话说全。

“哦,你还做过官。”杨坚顿时大喜,他刚才赏赐杨勇一不小心说多了,千两黄金,二千匹绸缎既使是现在的国库也是一笔不小开支,还要继续赏赐云定兴,若是少了过意不去,若是多了又实在心痛,如今云定兴曾做过官,赏赐一个官位是最好不过:“那好,这次爱卿研究的新型织机,有大功于国家,云爱卿功不可没,朕就赐你工部员外郎之职。”

员外郎是正七品之职,云定兴从一阶白丁一下跃升七品。可以说是一步登天,云定兴不由感激道:“多谢皇上!”

“长孙爱卿,此番太子组织研究出新型织机工匠,朕就一并转给爱卿。此前有功者。爱卿皆可着情赏赐!”

“臣领命!”长孙毗大声应道,新型纺机不是出于工部,如果是其他部门的官员呈现给皇帝的话,可以说是工部严重失职,好在太子是例外,如今这些工匠重新归到工部,就算日后不会研究出更好的织机。只要将织机推广下去,也是工部功劳。

杨勇愣了一下,这些人可是自己花大价钱请来了,父皇随口一句就归到工部去了,杨勇倒不是舍不得,只是他既然要把后世一些先进农耕技术传过来,手下必须要有这么一批工匠,否则他可没办法将见过的东西自己做出来。

好在杨勇早有准备,连忙道:“禀父皇,农为国家之根本。只是各耕作水平却是参差不齐,儿臣以为,朝庭当成立一个农学院。派遣官员收集各先进的耕作技术加以研究。然后编写成册。统一推广,此举关系到大隋根本。这是儿臣的奏章,还请父皇明察。”

为了这份奏章,杨勇昨天几乎花了半夜的时间,里面详细列举了农学院的功用以及给大隋带来的种种好处,皇帝不可能不动心。

一名内侍连忙将杨勇奏章接过去交给杨坚,中原王朝一直以士、农、工、商将百姓分成四级,如今还没有实行科举考试,士由世家代替,农排在工之前,只是如今实行的三省六部制中,六部却没有农部而只有工部,农业依附在工部之下,分由两名两名屯田侍郎和一名水利侍郎统管,杨勇的奏章中农学院的位位于工部尚书之下,但是却在各个侍郎之上,这才能整合整个工部的资源为农学院服务。

杨坚看得连连点头,不过如今的六部职完整,官员也齐备,六部共二十四曹三十六侍郎,单单在工部增加一个农学院,位仅次于尚书,还在侍郎之上,将马上打破各部的平衡,杨坚微皱了一下眉头。

将奏章合上,杨坚先宣布退朝,只将杨勇和左右仆射、六部尚书留下,将杨勇的奏章让内侍大声念一遍,才向八人道:“太子要在工部成立农学院,各位爱卿认为如何?”

众人都面面相觑,杨勇的提仪无疑很好,只是打破了官场平衡,本来六部并列,现在工部多出一个农学院的怪胎,岂不是让工部一下子跃居六部之上,除了工部尚书长孙毗暗自高兴外,其余人都是沉默不语,太子现在风头正劲,刚才那些人就是前车之鉴,谁也不想冒然反对太子提议,引起太子不悦。

六部尚书中,礼部尚书韦世康和杨勇在营州有过一段并肩作战的经历,两人关系最熟,见众臣不愿开口,韦世康首先道:“回皇上,臣

子成立农学院之举开历代先河,实仍聪慧之举,只是序,贸然在工部增加官职,似有属不妥?”

杨勇被韦世康一提醒,才似乎知道自己提议不妥,连忙道:“父皇,韦卿顾忌的正是,儿臣疏忽了,只是农学院对我大隋关系重大,不可不设。”

对于杨勇奏章中描绘建立农学院之后情景,杨坚不由不心动,只是帝王之道,关键在于平衡,三省六部制是杨坚想出来消除相权设置和得意之举,绝不能打破,让一部独大,而农学院又非设不可,还需要工部配合,这可就难了。

此时见太子颇知进退,杨坚心中一动:“即如此,朕就将农学院设在东宫属下,农学院分授正副院长之职,其正院长为从三品,副院长为正四品,太子,你以为如何?”

各部尚书为正三品,下面侍郎为正四品,农学院院长为从三品,正好介入尚书与侍郎之间,杨勇大喜:“儿臣谢父皇信任,不过,农学院关乎国家社稷大事,儿臣愿意亲自担任院长之职。”

杨勇这个农学院院长本来就是为自己量身打造,他身为太子,虽然可以参预处理国家大事,其实多数只是提提意见,最后主意还是皇帝自己来定,杨勇早就想摆脱毫无自由的生活,成为农学院院长之后,自然有借口出城,甚至出京也不是没有可能。

“准!”杨坚想也不想答道,这个农学院既然是太子提出的,又是东宫属下,太子亲任院长并无不可,只要让副院长能挑起重任即可:“各位爱卿,你们可有副院人之人选?”

听到太子亲自担任农学院院长,众人脸上都微微失望,虽然眼下农学院还没有影子,但直属太子,又是从三品高官,谁都想能为国举才,为自己家族争得这个职位,只是太子竟然要亲自担任,众人只得打消念头,不过,皇帝的问话众人又心动起来,能争到一个四品的高官也不错。

工部尚书长孙毗自以为当仁不让,首先道:“臣以为都水使者吕文钦精通水利,可担任副院长之职。”

副水使者是从五品之职,与从四品相差两级,杨勇大为不乐,他已将农学院看成是自己的盘,哪容长孙毗插一个人进来,连忙向杨坚道“父皇,农学院副院长儿臣已有人选,长孙爱卿推荐之人虽然精通水利,可是水利只关系到农学院一小部,并不适合由一个都水使者担任。”

一听太子已有人选,其余正想与长孙毗争执的人顿时住口不言,杨坚连忙问道:“太子举荐何人?”

“父皇,此人正是刚封为工部员外郎的云定兴,云定兴曾有大周军械处为官的经验,又有新式织机的功劳,正适合担任副院长之职。”

“不妥,不妥,升迁太速。”杨坚不由摇头,从一个白身升到正七品已是破例了,若是连正七品的官服都没换,又升为从四品,传出去恐怕会让人以为大隋的官职不值钱了。

“父皇,现在农学院只是草创,何妨就让云定兴以工部员外郎的身份暂代副院长,若是日后有了成果再升迁不迟。”杨勇只得极力争取。

“好吧。”杨坚勉强同意,今天他颇为高兴,毕竟他是杨勇的父亲,看着大儿子成长迅速,心中只有欣慰,心中想道这个农学院既然是太子弄出来的,那么由太子折腾也无妨。

正副院长都让太子定下了,其他职位也没什么好争,对于这个小小的农学院,众臣都没有太放在眼中,虽然太子的奏章说得有道理,可是千百年形成下来的农耕技术哪有那么好改进。等到日后农学院推下一项项成果,许多百姓都视农学院为神时,在场的大臣才发现当时看走了眼。

今日几乎得到了所有自己想要的,杨勇迈着轻松的脚步回到东宫,第一件事就是默写下数十个人名,这些人都是今天在殿上还没等他献出礼物就对他弹劾之人,写好之后,又重新看了一遍没有遗漏,才唤吕沐霖过来:“把这张纸传给暗衣卫,对这些人暗衣卫进行重点监视。”

第二十三章 难封的长孙晟

过这张名单,吕沐霖不由一呆,这上面尽是六七品的以上官员只有数名,而且十之七八出自御史台,里面的名单几乎占了御史台一半官员。

御史的职掌是纠察弹劾,有风闻奏事之权,吕沐霖不由疑惑,这样的官员哪有监视的价值?

御史台长官为御史大夫,现任御史大夫正是清河公杨素,如今杨素正领兵在前线,这些御史在御史大夫不在的情况下,敢于向太子弹劾,若不是急于表现,便是身后有人指使,杨勇虽然不知道历史上正是杨素掌握了御史台,才能不停的利用御史台在杨坚面前构陷他的坏话,最终导致太子被废,只是杨勇自然深知积毁销骨的道理,现在杨素不在,御史台就有这么多人反对他,如果以后杨素回来,又下决心与自己作对的话,御史台恐怕就会成反对自己的一块铁板。

看着吕沐霖发呆,杨勇问道:“怎么,有问题吗?”

吕沐霖忍不住将自己的疑问说了出来:“太子,暗衣卫现在的实力还不足,同时监视这么多官员恐怕力不从心,何况他们都是一些小官,有必有花如此大的代价吗?”

杨勇微微一笑:“暗衣卫力量不足,本宫又不是要他们一下子就达到要求,这样,你可令袁浩从这张名单的先后顺序排定监视人选,本宫要他将这些人平时与哪个大臣联系最紧,他们有什么把柄都一一呈报。至于你说他们都是小官,你别小看这些官员,他们就靠弹劾别人才能获得政绩,若是对本宫群起反对,你说说在父皇心目中会留下什么后果?”

吕沐霖一惊:“他们真敢如此?”

“为什么不敢,反正本宫手又伸不进御史台,为了名利,朝庭历代都不缺投机取巧之人,又有板倒谁能比太子更能天下闻名。本宫不能蹈刘据的覆泽。”

吕沐霖听得大汗淋漓:“殿下放心,属下一定让暗衣卫将这些人紧密监视,就是他们与妻妾在床上谈话也一字不漏全都要知道。”

刘据是谁,吕沐霖当然明白,那是一代雄主汉武帝的儿子,从七岁起为太子,做太子三十年。仁恕温谨,一直得到大臣和百姓交口称赞,却遭到汉武帝身边近臣江充的陷害,在巫蛊之案中被逼反,最后死于非命。

其实杨勇的位现在和刘据何其相似,父亲都是开创一代皇朝的雄主,汉武帝虽然不是开国之君。却和开国之君相似,刘据做了三十年太子还有人陷害,何况杨勇,难怪吕沐霖听到杨勇以刘据自比会如此紧张。

现在已是大隋开皇三年的五月,就在杨勇获得组建农学院的权力时,前方又传来了好消息,在黄河边,大隋中路行军元帅李晃和杨素两人在黄河渡口击败了沙钵略另一路大军。突厥人死伤数万后仓皇逃走。

沙钵略听到自己另一路大军死伤如此惨重后,急的吐了数口鲜血昏了过去,剩下的八万突厥大军在他卫队长安遂迦带领下慌忙撤出长城才没有遭到大隋军队的围歼。

在阴山北麓,一直昏昏沉沉的沙钵略才清醒过来,马上得到了一个让他暴跳如雷的消息,阿波可汗已先一步与大隋达成协议从凉州撤军,沙钵略痛心之余。猛生一计。他将众特勒、诸伯克召集起来道:“此次惨败。全是阿波叛变投敌的结果,为了严惩败类。必须迅速移军围歼阿波。如此既可为阵亡将士报仇,也可劫彼辎重救我一时之饥。”

众人都是大喜,早在去年阿波部下抢得盆满钵满时,沙钵略手下的贵族对阿波就大为不满,只是为了再次入侵大隋才勉强联合,出兵时阿波部下虽然过了一个冬天,无论人马皆依靠去年的抢劫养得骠肥体壮,而沙钵略部下都是衣甲破旧,人马皆瘦,这种不满更是加剧,如今从大隋非但没有抢过物质,反而损失惨重,带来的辎重丢得一点不剩,不从阿波手上抢更待如何。

“大汗,我们支持你!”

“大汗,阿波这小子早就该教训了。”

……

众伯克、特勒们一致叫好,眼前救饥活命就是一切,再没有更好的办法了。

安遂迦极力反对:“大汗,千万不可

一来,我突厥自相残杀,只会白白便宜了大隋,大汗啊。”

对于安遂迦的劝解,众人都是大声嘲笑,一名特勤大声道:“安遂迦,别以为你代替大汗指挥了一下军队就可以指手划脚,阿波已是突厥的叛徒,你为叛徒开脱,莫非与阿波早有勾结?”

安遂迦死死的望着沙钵略:“大汗,值此突厥民族生死存亡之际,请你务必听取奴才的意见。汉族人有句话:一言兴邦,一言丧邦。”

沙钵略大恼,一脚将安遂迦蹬开:“滚,阿波不听本汗命令,擅自与隋勾结退兵,本可汗若不剿他,又有何威信?出发!”

漫天烟尘从阴山北麓滚滚升起,八万大军向阿波的驻开拔而去,阿波擅自回兵,本来还有点忐忑不安,生怕沙钵略怪罪,只是到知沙钵略连续两次大败之后遂放下心来,如今沙钵略的实力连他都不如,有什么好怕,只是万万没有想到沙钵略会偷袭。

趁着阿波迎接自己时,沙钵略悍然下令对阿波的部众全面攻击,阿波人数虽然比沙钵略多,只是长期在沙钵略积威之下,被这么一攻击,阿波的部下全都蒙了,马上崩溃,阿波只得落荒而逃,他的母亲却落到了沙钵略手中,被沙钵略下令杀死。

阿波逃出去后,收拾残兵投奔达头,听到沙钵略火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