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逆隋 >

第110章

逆隋-第110章

小说: 逆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报,大可汗,阿波可汗已经收兵,向草原回军。”

“什么?”沙钵略再也没有第一次听到达头可汗撤军时的从容,翻身下马,将跪在上的信使提了起来:“你若敢说谎,本可汗砍了你脑袋。”

“小的不敢欺骗大可汗,阿波可汗大军已撤走一天了,小的奉可汗之命到阿波可汗营帐传达命令,才发现阿波可汗已经不在,小人差点被隋军捉住,好不容易才回来给可汗报信。”

沙钵略颓然的放下信使,哈哈大笑:“好,好的很,这就是本汗的叔叔和堂兄,鼠目寸光,一点也不顾及大突厥的利益,若是当初让他们做了大可汗,我突厥早晚要衰弱的不堪一击。”

“大汗,是否要停止进攻?”

沙钵略恶狠狠的道:“不,先击破隋军大营,然后回师找这两个笨蛋算帐。”眼下隋军大营攻破在即,若是退兵,前番努力等于白费,还会让他的威望大挫,他已不去想攻打长安之事了,只要攻破眼下隋军大营,他挟得胜之师回去,突厥人依然会视他会英雄,将失掉攻破长安机会的责任推到达头与阿波两人头上。

第六章 胜负难定

军的营盘看似摇摇欲坠,随时都会被突厥大军淹没,的很,突厥人几次攻入大营还是被隋军赶了出来,每次只是徒增大量伤亡。

沙钵略却是仿如未觉,每日只是拼命督促部下对隋军军营进攻,面对隋军的强韧,突厥人士气越来越低,其他两路大军已经返回草原的消息传开,更是无人愿意进攻,沙钵略顿时处于进退两难之间。

为了进攻隋军军营,他的部下死伤最重,而且抢掠的物质最少,若是就这么带着大军灰溜溜的回去,等于自承失败,许多士卒都有怨言,对达头和阿波两人的行为也无力约束,最多口头指责一下,若是不回去,眼前的隋营就象一块难啃的硬骨头,不知还要填进去多少人命。

这其实还不是令沙钵略最为难之处,达头和阿波两人一退,抵挡他们的隋军得以腾手出来,已经在突厥大营的外围渐渐形成包围,隋军不能合围,是因为身后的平高郡还在沙钵略手中,再耽搁下去,一旦隋军绕过平高郡,形成合围,他就是想走也不成,是否到了该决断的时候?沙钵略自己也摇摆不定。

“报,大可汗,叶护大人有信使过来。”

“快,带他上来。”

沙钵略心中一惊,心中有一种不详的感觉,大营是不是又要出事?

处罗侯派遣的信使奔波了上千里,已是疲惫不堪,被带到沙钵略身边时,差点摔倒在,他定了定神才道:“禀大可汗。铁勒人和契丹人联合起兵,正要进犯都斤镇大营,叶护派人紧急向大可汗求援。”

“什么?”沙钵略顿时大惊失色,半响作声不得,回过神后有气无力的对身边的从将道:“传令,退兵。”

看着突厥人缓缓退去,隋军都欢呼起来,十万大军死守营垒二月之久,将十五万突厥人死死拖住,死伤数万人。如今终于胜利了。

“大人,要不要追击?”史万岁跃跃于试,他自从押着冬衣来到虞庆则的大营就没有回去,先是救了达奚长儒,在守营时死在他枪下的突厥人已经满百,立下颇多功劳。

营中隋军虽然还有八万之众,但骑兵不过一万。真正可以用来追击精锐也不超过此数,虞庆则嘱咐道:“不可逼之太近,伺机夺回他们掠去的百姓即可。”

得到虞庆则允许,史万岁大喜,长枪向前一指:“弟兄们,突厥人烧杀抢掠,如今报仇的时候到了,杀突厥狗!”

“杀突厥狗!杀突厥狗!”这些天隋军苦于机动兵力不足,只能任由突厥人压着打。所有的将士肚子里都憋着一团火气,史万岁稍一拨动,这团怒火便发了出来,嗷嗷大叫着向突厥人的后面追击而去。

突厥人心急火燎的撤退。都斤镇大营有突厥人所有的妇孺,有他们抢来的财物,有大批过冬的牲畜,若是老营有失,他们不但妻子儿女会成为别人的奴隶,就是自己也有可能在冬天饿死。

面对着隋军追击,没有人愿意留下来抵挡,很快突厥人的后队就陷入一片混乱之中,听到后队被袭击,沙钵略大为恼火。只是明白自己没有时间留下来和隋军纠缠,只得命令自己身边的一位特勤领兵断后,自己率着大军一路仓皇逃走。

史万岁只有不到一万兵力。为防止突厥人狗急跳墙,并不敢对突厥太过压迫,在突厥人的后路组织起来后,史万岁带着大军只是一沾即走,从突厥人身上小口小口咬下一点肉来,突厥人毫无办法,只得且战且走。

数日后,杨弘和高颖两人也各带大军赶了过来,将突厥人留下断后的一万多尾巴割了下来,其余人马继续向突厥大军追击,直到突厥人退出长城,隋军才停止追赶。

被隋军如此一追,突厥人在后面可以说是吃了大亏,白白丢下二万多人马,来不及运走的财物也重新落到隋军手中。

沙钵略赶回都斤镇大营时,见到铁勒人果然正在和老营留守的兵力对持,而契丹人却已经冲到他们老营附近时,暗自庆幸自己回来及时。对于后面损失的二万人马虽然心痛,却也只能不在意。

这次两国交锋,可以说是互有胜败,大隋边境被突厥人攻破十余郡城,数十万军民被突厥人抢掠,杀害,可以说是损失惨重,而突厥达头,阿波两路大军受损不多,反而是抢得盆满钵满,唯有沙钵略一路受损很大,十五万大军安然回到草原的不过十一万人,四万突厥人也留在长城内。

表面上看大隋似乎很吃亏,但吃亏最大的应是沙钵略,他强行发起对大隋的进攻,好处却都让达头和阿波两人得去,自己反而损兵拆将,只是过上几年就会发现,突厥人在这一次进攻中都没有沾到便宜,他们在大隋吃进去的东西很快就会吐出来。

突厥人完全退走后,已是开皇二年的元月,长孙晟也返回长安,这次面对突厥四十万大军,隋军虽然没有完全取胜,但至少维持了一个不败局面,立功的将士自然会有不少赏赐,杨坚并没有吝啬,从府库中拿出数百万贯铜钱和数万十匹布帛对归来的将士赏赐,战死将士也得到了很好抚恤,得到奖赏的战士都欢声雷动,临时召聚的州府兵兴高采烈的解散。

而在此战中立功史万岁、虞庆则、高颖、杨弘都有赏赐,其中以达奚长儒的赏赐最重,不但封为上柱国,并命余勋国授一子,而立功最大的长孙晟回来数天后却是未见赏赐,许多人都大惑不解。

长孙晟自己并没有着急,杨勇却是忍不住,在一天早朝后,杨勇直接向杨坚问道:“父皇,长孙

退三十万突厥大军。长安街头小儿都在传颂,为何以赏赐,如此岂不寒了功臣之心?”

杨坚意味深长的看了杨勇一眼:“睍伐,你还小,许多事看得不是太清楚,此事朕自有考量,你不必插手,”

杨坚自从当了皇帝,四子都被分封到各,只有杨勇一人留在身边。但也很少称呼杨勇小名,一向以太子呼之,这次难得重新叫杨勇小名,其实就是提醒杨勇,自己是他父亲,一切都是为他作想。

只是此事关系到长孙晟前途,杨勇却不能不搞清原因。还是忍不住问道:“父皇,难道是因为杨伯丑?”

长孙晟在回来时,向杨坚推荐了二名隐士,其中之一就叫杨伯丑,另一人叫章仇太翼,这两人是长孙晟前往突厥的途中遇上的,当时他身边只有十几名卫兵,却带着大批金银财物,一日贪赶路程。天黑时到了一个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方。

当时无论是长孙晟还是他身边卫士都十分紧张,带着这么多的财富在外露宿,若是遇到强人,只凭身边十多人。在黑夜中如何能抵挡,好在他们很快找到了一座寺庙,得以投宿。

当时杨伯丑和章仇太翼两人也正在寺庙中,一见到长孙晟,杨伯丑不但猜到了他是何人,甚至猜到了长孙晟此次的任务,当时长孙晟大吃一惊,差点要杀人灭口,好在杨伯丑及时道出来历,是长孙晟故人。长孙才没有动手。

杨伯丑十数年前与长孙晟有一面之交,当时正值宇文护被诛杀之时,长孙晟的叔父长孙览任宫伯之职。深得武帝信任,以元氏、长孙氏家族为主体的北魏王朝正是被宇文氏所篡夺。宇文护部属多遭贬逐,周室出现短暂权力真空,长孙览实权在握。眼前出现了一个让元氏和长孙氏千载难逢,复辟大魏王朝的机遇。

一日黄昏,在长孙览的薛国公府第,长孙氏家族正在敲定报仇复国的举事部署,家中突然出现一个不速之客。此人即象方士又象叫化子,伸手向长孙览乞讨,然而任凭长孙览给钱、给粮、币帛,一概谢绝。



此人为长孙览分析大周当时局势,元家,长孙家都已成过去,若是异动,等待他们的就是灭门的结局,一席话说得长孙家所有人都冷汗淋漓,长孙氏复辟的野心从此收了起来,当时长孙晟还年幼,却将此人容貌记在心中,杨伯丑一提就记了起来。

此时做官无非有几个途径,以门第父荫和举荐为主,对于杨伯丑的才能,长孙晟非常敬佩,在回来的路上,又顺便看望了杨伯丑,并邀请他和朋友章仇太翼一起来到长安,恰好两人在山中隐居十数年,又逢改朝换代,静极思动,就跟随长孙晟来到长安。

一回到长安,长孙晟首先就向朝庭举荐两人,长孙晟认为时值圣朝,兼逢英主,杨伯丑这等出类拔萃的人物不应该遁迹山林。

杨坚听闻杨伯丑事迹,也大感兴趣,马上召见杨伯丑和章仇太翼两人,并赐予官职,没想到杨伯丑却在上朝第一天当场脱掉身上官服,飘然而去,让杨坚大失面子,只是碍于名声,对杨伯丑也无可奈何,如今杨勇怀疑父亲因此迁怒长孙晟也并非无因。

“胡说,朕拥有天下,气量岂非如此狭小,长孙晟为国举才,朕又岂会是非不分。”杨坚对儿子的怀疑断然否认,却将话题转移到别的方:“对了,章仇太翼甚有才能,朕就让他到你的东宫任职,你看如何?”

章仇太翼和杨伯丑一样,都是以术士闻名,杨坚对术士深信不疑,杨勇对术士却是素无好感,他后世见惯了道士装神弄鬼骗人,对术士的一套自然充满怀疑,虽然自己莫明其妙来到大隋,让他对鬼神之说也有敬畏,但不等于会对道士客气。

杨勇刚想拒绝,但想一想太子宫中除了一个李纲外,其余人都是杨坚给他安排好的,以前根本就不认识,也不差一个章仇太翼,这样的术士在东宫也好过在皇宫迷惑皇帝,点了一下头:“多谢父皇!”

大周朝堂元氏和长孙氏做官者众,杨坚自然不会对儿子说出自己担心前魏皇室会复辟之语,杨勇终究没有问出杨坚对长孙晟为什么不赏,反而身边多了一个术士章仇太翼。

杨勇在朝堂上曾见过杨伯丑一面,杨伯丑不负他的名字,脑袋长得大大的,满头白发,五短身材,他在朝堂上脱衣而去,可以说是奇人奇事,章仇太翼却颇有一点仙风道骨模样,是一个四十多岁的中年人,面色清瘦,额下几络长须,身材修长,很难让人相信他与杨伯丑是好友。

出了皇宫,杨勇马上对章仇太翼发难:“卿和杨伯丑是好友,为何不随他一起离去?”

“回太子,人各有志,杨伯丑的志愿是闲云野鹤一生,太翼却不愿一身所学埋没,故没有随友而去。”章仇太翼平静的道。

杨勇点了点头,他还以为章仇太翼会狡辩一番,没想到一点也没有迁回:“哦,那你说说你善长什么?千万别跟本宫说你只会卜卦,若真如此,你现在就可以走了。”

章仇太翼傲然道:“经史子集、天文理、兵书器械、农工计算、医卜星相,本人都有研究,太子若不信,尽可叫人相试。”

第七章 南陈惊变

仇太翼的话让杨勇听得目瞪口呆,此人要不是拥有真是一个十足吹牛的骗子,只是在皇宫外暂时不便对他考核:“好,那先生就跟本王回东宫。”

回到东宫后,杨勇将东宫的属僚召集起来,介绍给章仇太翼,言语中极力对章仇太翼称赞,其实也是激起大家的不服,对章仇太翼发难。

太子宫中官制最高的是太子太师田仁恭,太子太保柳敏,太子少傅公孙恕,太子少保苏威,不过这四人本身就是朝中位高权重的大臣,田仁恭是观国公,柳敏是武德郡公,公孙恕是济南郡公,苏威是开府大将军,他们前面挂着的太子府职位只是虚衔,负有教导太子之责,时常只是轮流在东宫对太子进行督导。今日在东宫的正是太子少保苏威。

而常在东宫负责辅助太子的官员,最大为太子詹事李纲,太子詹事,职比台尚书令、领军将军,是正三品的高官,太子詹事以下是太子左庶令斐政,太子右庶子刘行本,太子家令邹文腾,太子舍人唐令,太子门大夫姬威,左卫率司马屈突通等人。

听到杨勇对章仇太翼的介绍,许多人果然不服,纷纷向章仇太翼发难,章仇太翼不慌不忙,一一回答,大有诸葛亮舌战群儒风采,最后连苏威也忍不住问了几个问题,丝毫没有难倒章仇太翼。

杨勇听得暗暗惊异,这个章仇太翼还真有几分才能,杨勇却不知。此时的术士行走于各个王公显贵之家。推行宗教的各种理念,当然要精研各种学问才会得到这些人认同,后世那些只会骗吃骗喝和尚道士根本不能与之相比。

“李詹事。太子府中五品以上官职还有何空缺?”

众人都听得大为羡慕,在座之人官职最低都是六品以上,只是他们进太子府之前已经是朝庭同等级官员,哪象这个章仇太翼,从一介白身一下子就要授五品以上官职,只是众人刚才驳不倒他。也不便反对。

“禀太子,尚有太子洗马,太子左右卫,太子直合等职。”

太子左右卫是武官,杨勇理想的人选是从以前玄龙军的旧部选拨,含笑对章仇太翼道:“那还请先生屈就太子洗马之职如何?”

章仇太翼却是摇头:“太子客气了,太翼本是一名布衣,只愿一身所学不被埋没。却不愿为官职所拖累,若太子认为老夫不是吃白食之人,愿白衣留在太子府。”

杨勇心中有点不喜,所谓白衣。其实就是来去自由,而且不受太子府其他人员管束。虽然无品,事实上位超然,不过,既然章仇太翼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