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宋风 >

第408章

宋风-第408章

小说: 宋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决定先装备汴都卫戍部队两千杆火枪。其中的五百杆专门用来皇宫的守备。既然决定装备火枪,王静辉少不得要对火枪做一些改动——将子弹用油纸包定量包装。在枪身前方加装刺刀等等改动,好歹这也算是进一步提高了火枪的性能。
    尽管现在火枪的性能还比较落后,但总比它的前身“突火枪”要强得太多。王静辉看着最终定型的火枪,心中实在是感慨万千:“这东西是不应该出现在这个时代的,不过现在放眼‘全球’,有能力装备火枪的也只有大宋有这个基础了,别人不要说是有钱,就算有钱哪里来的这种技术?!希望火枪加火炮的这种热兵器战争模式能够帮助大宋扛过北方游牧民族的入侵吧!不管大宋内部再怎么折腾,只要军队对外有强悍的战斗力,那也不过是低潮和高潮之间的区别,应该还不会的地步!”
    有了更好的武器装备就应该大量应用,尤其是以收复燕云打败辽国为目标的皇帝赵顼,他更加不会坐视手中有着强力武器而不会去装备,况且按照原定计划,收复燕云就是这几年的事情,军队手中的新装备越强以后就越有把握,仅仅装备两千杆火枪是远不能满足他的需要的!
    大宋军队全体换装的钱除了从朝廷自身财政上下功夫外,另外一个途径就是高价出售旧有装备——大宋对辽国的武器装备出口壁垒的缺口就是从这里打开的。王静辉也按照大宋的国家战略来详细制定了出口的限制——对磨古斯的武器装备出口要好于辽国的。毕竟辽国根基雄厚远不是现在磨古斯的势力所能够相提并论的,对磨古斯出售的火器可以用和大宋同样的火药配方制作的火器。
    因为只有宋辽两国掌握了火药的制作技术,磨古斯既没有技术也没有原料,而且火器威力巨大但终究还是一次性消耗物品,磨古斯只有完全依赖大宋才可以供应其火器;对于辽国其火药生产能力实在是有限得很,大宋随便一个火药作坊拿出来都可以与辽国整个国家的火药生产水平相当,为了防止辽国仿造,所以大宋还是用旧配方来供应。
    因为磨古斯军队的缘故,可以预见辽国日后在战场上肯定会越来越多地使用火器,而现在火药的生产原料最重要的产地硫球等都把持在大宋手中,就算大宋把火器单价开得很高,契丹人也不得不买。尽管大宋统治高层已经想到王静辉会在火器出售问题上狠狠地宰契丹人一刀,但是当王静辉拿出火器交易单价清单的时候,大宋统治高层还是哭笑不得——一枚在大宋军中使用不过十贯的震天雷,小王驸马居然开价一百贯,这个价格要远高于出口高丽的六十贯,这还是用旧火药配方制作,成本将会更为低廉。如果让王静辉这么搞下去,契丹人又不得不接受的话,等契丹人和磨古斯这仗打完,估计大宋单凭此项交易所获得的资金已经完全可以满足至少十万人的火器装备费用问题了。
    耶律金贵本来很高兴大宋能够供应辽国火器的,不过当他看到大宋所报出的火器交易清单单价的时候,也忍不住心中的怒火。不过他还并没有失去理智——大宋的武器装备并不是辽国需求的重点,他的重要任务便是拖住大宋不向磨古斯提供武器装备,必要的话可以将大宋手中的武器装备收购一部分,以满足大宋的胃口。
    令耶律金贵没有想到的是大宋居然同意了向辽国出售包括震天雷在内的多种火器,可是要价也实在太高了,比辽国自己生产的火器还要贵上许多,这实在是超过自己能力太多。不过即便如此耶律金贵还是订购了少量的火器装备,以王静辉的估计,耶律金贵是想将这些少量的火器装备运回辽国以拆解进行仿造所用。
    “哼哼,当磨古斯的大威力火器一旦在仪坤州和龙化州的城头出现,你还能这么安稳?!”王静辉心中暗暗想到。
    对于契丹人想着要仿造大宋火器,他是丝毫不会怀疑的,但是话又说回来,契丹人的火药生产能力他却是不敢恭维,不要说是新配方的火药生产,就是连提高火药爆炸威力的火药颗粒化辽国都没有办法实现——准确的说契丹人现在还不知道火药颗粒化后会增强爆炸威力,所以在出售给辽国的火器中没有采用颗粒化火药填装,这同时也是为了节省一部分成本。
    耶律金贵现在还不知道,大宋已经和磨古斯先行完成了包括火器在内的武器装备交易,在进攻临潢府的战斗中,因为大宋统治高层对磨古斯的不信任,所以只交易了投石机和普通的铠甲、刀剑等常规武器装备。随着大宋已经确认磨古斯在临潢府的胜利后,为了加强磨古斯在北方对辽国的威胁,第一批火器早就在半个月前在河套平原交易完毕,现在很可能已经快要到临潢府了,估计再过上半个月潢河结冰可以承受军队辎重在上面行进的时候,磨古斯联军将会把火器倾泻到契丹人的头上,到那个时候契丹人一定会格外惊喜的。
    随后的谈判中,王静辉为了黏住耶律金贵不返回辽国,继续就两国之间的贸易尤其是军事装备贸易的其他商谈,尤其是他提议由耶律金贵来常驻汴都开封,以便协调好宋辽两国之间的关系——他对那个只知道在开封酒楼中喝得烂醉如泥的契丹贵族非常的“不满意”,这个契丹贵族显然远远不如他的前任萧佑丹那么优秀,不过王静辉对他的表现是喜出望外,毕竟他也不想契丹人当中出现几个类似萧佑丹那么厉害的角色,不用多了,只要两个恐怕王静辉这辈子只能龟缩在驸马府中不敢露面了。
    耶律金贵对大宋方面突然提出的这个要求,经过仔细思虑后并不感到奇怪,对于“小王驸马互派常驻使节”的传闻他早就知道了,不过大定府方面因为害怕常驻辽国的宋朝使节刺探辽国的信息而拒绝,不过辽国方面也接受了派遣重要官员常驻汴都的邀请。对于这么一个小小的细节,耶律金贵对王静辉是十分佩服的,以前他也没有少和萧佑丹共事过,尽管双方派别不同,但这并不妨碍萧佑丹对他详细介绍王静辉。
    也许王静辉的年轻使得耶律金贵多少存了几分轻视之心,但经过几个回合的较量,尤其是在谈判桌上的交锋后,耶律金贵就再也不敢小瞧这个年轻人了。对于要求耶律金贵常驻汴都开封,耶律金贵本人并没有在意,他可不知道这是王静辉为他设下的套子——现在辽国的信使走的路也就是这么几条,由于辽国方面的情报网建设非常有效,基本上大宋情报局想要截留耶律金贵的信件也是非常容易的事情,中途有三个截留点,足够大宋情报局下手做文章了——他们已经仿造了耶律金贵和辽国皇帝耶律洪基三份来往书信了,就连他们的私人印章也照样造假——大宋情报局在这方面可没有少下功夫,也好在大宋文治昌盛,对于仿造别人字体和印章的人才也比较好搜罗,仿造出来的信件几乎可以以假乱真,当初他们的考核试题便是便是苏老大的一封家书,结果苏洵愣是没有识破,这也让大宋情报局的胆子大了许多。不过这样的考核项目最终还是被严密封锁起来,不然让苏轼得知大宋情报局这场“恶作剧”,那他非找王静辉拼命不可。
    其实大宋情报局截留敌国使节信件并且仿造不过是牛刀小试罢了,王静辉当初之所以搜罗这样的人才进入大宋情报局,完全是因为他策划跨海登陆作战的需要——这个时代没有电话,更没有无线电,通信情况好一些的可以像大宋这样使用信鸽作为传递紧急情况的工具,不过也只有大宋才有能力使用信鸽和鹞鹰来建立情报传递系统,而辽国则根本没有意识到其中巨大的军事政治意义。
    契丹人传递信息的渠道百分之九十九都是通过信使传递,这就给了王静辉空子可钻——他要借用这些“仿造高手”来对辽国发动最原始的“信息战”!现在大宋情报局手中掌握了辽国中京道、西京道和南京道的官方信使的路线图,并且配套的还有这辽国三道地政军要人物的笔记、私章、官印,比较复杂的还有他们所使用的特有的标记等等,这可是大宋情报局花费了不少的心思才凑齐的。尽管情报局内部对王静辉这种奇思妙想有人并不赞同,但是彦生还是把他的命令严格地执行了。这一次行动有利地证明了当初王静辉所做的并不是“鸡肋”。虽然还不知道这样的效用有多大,但现在能够给大宋争取一天的时间算是一天的。就算万一耶律金贵回到辽国和耶律洪基对证,他们也没有办法发现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在没有凭证的情况下也只有自认倒霉。
    耶律金贵并没有让王静辉等多久,半个月后他便找上王静辉在汴都郊外的静园,一方面提出大量购置大宋火器,另外便是提出了抗议——磨古斯在仪坤州的战斗中大量使用了火器,使得辽国军队损失惨重,不过好在辽国在丢了临潢府并且和大宋就边境问题达成了和约,调动了重兵北上准备给磨古斯痛击的,没有想到磨古斯联军倒是在攻城战当中给了辽国一个大大的教训。尽管仪坤州守住了,但辽国方面的损失几乎让耶律洪基暴跳如雷,对大宋的背信弃义大骂不止。不过面对现实耶律洪基和耶律乙辛还是做出了最明智的选择——一方面对大宋继续许以更大的利益,以求大宋不再向磨古斯出售火器;另外便是调动资金来向大宋购买大量的火器返过头来对付磨古斯。
    辽国虽然掌握了火药的制作秘密,但是辽军本身是以骑兵作战为主,火器并不属于他们的强项,尽管契丹人从大宋手下也领教了火器的威力,不过火器的制作原料却是卡在大宋人手中,辽国境内所发现的矿藏中储量微不足道,更不用说辽国的火药生产能力无法满足战争的需要了。这一次辽军虽然守住了仪坤州,但磨古斯联军却重创了辽军,守城的损失居然比攻城的还高,这个战果一下子把辽国统治高层给打蒙了。尤其是耶律洪基,他想到了萧佑丹生前曾经给他大力发展火器并且占据硫球以便控制火药原料来源的建议,他的心中真是懊悔不已!   


第一第三百九十九章 接力
      正文 第三百九十九章 接力   
    由于磨古斯攻势非常凌厉,给辽国以仪坤州和龙化州为支点的潢河防线带来了极大的压力。这次耶律金贵知道磨古斯的背后肯定得到了大宋的大力支持,连火器都出现在战场上已经表明宋朝将他最后一丝遮掩都给撕掉了。
    面对这样的情况,耶律金贵也显得非常有魄力,他只是在口头上对宋朝进行了一番抗议,回头便对王静辉提出了大笔的军火订单——辽国皇帝耶律洪基和耶律乙辛为了抵御磨古斯从辽国财政中抽出了庞大的资金专门来购买火器,因为辽国火器作坊中的产品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无法和宋朝相比,磨古斯攻势这么紧张由不得他们考虑太多。
    面对这么一大笔军火订单,王静辉毫不犹豫地签了下来,无论出于何种考虑,将劣质火器卖给辽国对大宋来说都是非常有好处的——仅仅是这么一笔订单所产生的利润就足够让宋朝装备几十门火炮或是武装近万人的火枪部队,这样会大大加快大宋军方换装速度。
    在大宋名目繁多的火器当中,火炮和火枪已经成功确立了它们独特的地位,在王静辉月前上奏的扎子当中首先提出了由这两样火器来构成大宋火器的中坚力量,作为优先发展方向,而第二梯队便是燃烧弹和震天雷,毕竟在威力不足的情况下,这两样火器用来攻城是不二选择。
    现在大宋的火器作坊除了火炮、火枪、燃烧弹和震天雷四种火器之外,其余部分则全力为辽国和磨古斯服务。以大宋参谋部的分析,磨古斯虽然现在攻势占在上风,但辽国凭借着相对雄厚的实力完全可以撑过去,战争不会在短时间内结束。而随着战事的拖延,时间越久对辽国也就越有利。
    “不管怎么样,这场战争的胜利者哪怕是契丹人也好,他们都无法对大宋造成任何威胁了,尤其是辽国,他们的财政已经开始崩溃了!”王静辉在看到参谋部的报告后,对皇帝赵顼笑着说道。
    “这是情报人员对最近一个月契丹人的所有政令所作出的分析汇总,请圣上和各位大人过目!”彦生将手中的一本扎子呈送给旁边的一名内侍,由内侍转交给皇帝赵顼。
    当福宁殿众人看过后,心情都是非常愉快的——辽国对大宋所下的那笔军火订单后果开始显现了。为了维持其财政的稳定,辽国在上个月大比例地提高了所有的税率,并且还出台了四种新税种。所有人都明白这么大幅度地提高税率和出台新税种的后果是什么,相信契丹人自己心中也非常清楚,这是一种饮鸠止渴的做法。在短时间内凭着辽国庞大的国内暴力机关镇压还不会有什么问题,但时间一长可以想象辽国各地起义的场景——这一幕也曾经发生在大宋自己身上。不过大宋当时的税收水平相对辽国人现在的税收那可是小巫见大巫了。
    “辽国经济本来就很脆弱,若是按照这样的方式来增加国家财政收入,用不了两年辽国也就完了!”文彦博看后摇摇头笑着说道。
    “恐怕磨古斯坚持不到两年,照辽国现在的架势能够坚持一年就已经是极限了,相比起来契丹人的胜算很大,只要熬过这一关也能够慢慢地缓过来!”司马光沉声说道。不过他在说这句话的时候,还是不忘朝王静辉看了一眼。
    司马光的动作所有人都看在眼中,心中都有些好笑,任谁都知道驸马是绝对不会坐视契丹人安稳地平息磨古斯叛乱的,说不好明年为了让磨古斯能够抗得住契丹人的攻势,会加大火器的贸易,或是……一想到这里,所有人都看看王静辉——他该不会明年建议圣上出兵燕云吧!
    正如其他人所想的那样,司马光最担心的便是这个,对于火器贸易他已经没有什么想法了,毕竟走到这一步卖也是卖了,契丹人现在不敢对此有过多的激烈反应也是很无奈。况且这也不是什么秘密,一些小报纸上已经开始对此有些传闻了,尽管大宋最大的三家报纸对此还没有明确表态,但从每日的报纸报道上来看,已经开始有意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