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宋风 >

第407章

宋风-第407章

小说: 宋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汴都开封的消息。
    苏颂可以等得起,但是契丹人可等不起,临潢府告急的消息是一日比一日紧急,耶律洪基和耶律乙辛在权衡之下便将大定府的卫戍部队抽调一部分组成援军主力,一路向北集结各路兵员开赴上京临潢府。可是还没有等到援军跨过潢河,便收到了临潢府被攻陷的消息,吓得辽军主将当即便兵分两路分别进驻潢河南岸的仪坤州和龙化州。
    辽军的增援部队主将虽然对磨古斯联军能够这么快地攻陷临潢府而感到非常震惊,但是他也并非无能之辈,以仪坤州和龙化州为根基,将潢河所有的渡船全部收集到南岸,然后在北岸派出了精兵进行巡逻,以便收集从临潢府溃退下来的残兵,将之运往南岸的两座互为犄角的城池当中,准备作为对抗磨古斯的本钱。
    临潢府虽然是“临潢”,但实际上距离潢河还有四百余里,相比之下仪坤州和龙化州才是真正的“临潢”,两州之间有一条潢河的支流——土河,潢河的下游便是辽河。辽军将领将所有的船只都集中到南岸,除去用于接送溃兵的船只之外,基本上都驶进了土河,这样一旦两城有什么问题,另外一城便可快速派出援兵乘船过河去支援。
    潢河水深流速快,人马无法徒步趟过河水,这倒是暂时解了磨古斯联军对辽国的军事威胁。不过临潢府的失守重要的还是在于其政治意义,这将会对辽国的内部稳定产生极大的影响和冲击。所以辽国统治高层千方百计地隐瞒此事,但是上京距离大定府实在是太近了,大定府的高官贵族阶层之间对这此失利已经是谣传四起。
    虽然和大宋刚刚达成了和平协议,但是磨古斯的军事威胁才是让辽国统治者最为苦恼的事情——辽国北方的冬天来临得非常早,临潢府地区要是再过上一个月的话,潢河便要开始结冰,到那个时候潢河将不能够再作为天险来阻挡磨古斯联军的前进了。
    相比磨古斯联军实在的军事威胁,令辽国统治阶层最为愤怒的是临潢府的失守和磨古斯联军中突然出现的宋朝装备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在这个时代能够制作像投石机这种攻城装备的只有辽国和大宋,辽国的投石机还是跟宋朝学的,磨古斯军中能够出现投石机,唯一的选择便只有大宋。
    大宋占领西夏后,河套平原的重要战略地位也曾引动辽国统治高层的注意,不过当时契丹人主要关注的还是河套平原的财富,出兵河套平原就是这么来的,可惜被大宋的定西军所歼灭。现在大宋和磨古斯之间的交易肯定便是通过河套平原这条通路来进行的,但是知道又如何?无论是哪一方面都是辽国所顾忌的,不过放任这种交易发展却是辽国统治阶层所难以容忍的,故此在苏颂回大宋后不到半个月,辽国向大宋派出了使者——希望大宋能够将其武器装备出售给辽国,并且断绝和磨古斯的一切交易!
    辽国使者耶律金贵向大宋皇帝转达了辽国皇帝的意愿,尽管大宋没有当场表示同意,但至少也没有拒绝,这让耶律金贵多少松了一口气。耶律金贵也是来往大宋数次了,算是契丹人中少数能够切身感受到大宋逐渐富强起来的一人,他虽然性格懦弱还有些贪财,但作为契丹贵族看到大宋的日益强大,他心中也是非常不安的。况且他对辽国自己的内部问题最清楚,知道若是如此的话,辽国难免也会重蹈西夏的覆辙。
    大宋向辽国出口武器装备?这确实是一个非常让人难以作出选择的命题,而且这次耶律金贵也丝毫没有掩饰自己的目的,在来到大宋后,他立刻向设在汴都的大宋三份全国性报纸的编辑部投去了一份文章要求发表,上面明确地写出了他此次来大宋的目的就是武器装备的问题。
    耶律金贵的行为让大宋统治高层极为震动,这太让人感到意外了——大宋三大报纸中至少《大宋新华报》、《大宋明镜报》都有接受朝廷在职官员投稿的“传统”,向《大宋商报》投稿的的官员虽然比较少,但却毫无例外地多少打上“小王驸马派系”的烙印,况且这份报纸相对其他两份发行量最高,也在大宋拥有其特殊的位置,耶律金贵恐怕是向大宋三大报纸投稿的第一个外国官员了,这很是吸引人们的目光。
    尽管在大宋和辽国的统治高层之间,大宋向磨古斯出售武器装备已经是心知肚明的事情,但是耶律金贵没有在这上面做文章,只是在文中对宋辽两国几十年和平做了一番吹嘘,通篇就是一篇讴歌和平的范文。
    王静辉将报纸放在桌上,转身对旁边的彦生说道:“什么叫使节?这就是使节!呵呵,没有想到耶律金贵还是如此人物,这和他的资料有些出入啊,这种方式决非是一个草包所能够做出的,单凭此举就已经胜过绝大多数人了!”
    彦生笑着说道:“那又有何用?现在我大宋站在上风,他辽国又能奈我大宋如何?!”
    王静辉摆摆手说道:“呵呵,在实力面前,这些举动不过是惹人笑话的小动作而已,国与国之间不会因为一句和平或是一纸协约便可以并存下去的,更何况宋辽两国百年积怨,太祖太宗皇帝的仇并不是耶律金贵在报纸上这几句话便可以抹杀的!”
    “先生如此称赞耶律金贵难道是有什么所指么?”彦生问道。
    “敌对两国国运如何并不是一两个人做什么事便可以改变的,不过这耶律金贵别出心裁,实在是难能可贵,至少在言语面上便可以把大宋圈得死死的,会很是迷惑一些大宋那些读书把脑袋读死的书生。”王静辉笑着说道,“自春秋战国以来的纵横家对事件的看法只有结果没有过程,尽管耶律金贵还没有最后的结果,但从想法上是没有错误的。大宋收复燕云十六州的时候不能不占据道义的制高点。毕竟辽国和大宋是“兄弟”之邦,现在耶律金贵这么一做反倒是辽国占据了道义的制高点,所以这个耶律金贵实在是难得得很!”
    彦生听后点点头说道:“先生可有什么对策?”
    “不就是笔杆子上的问题么?这还用我来教你?!重赏之下必有勇夫,你们情报局底下也不是有几个厉害的刀笔吏么?这么长时间没有用过他们会倒退的,多打赏一番,给他们个机会来体现我大宋才是真正的文治之邦,异国小儿不过是鲁班门前弄大斧而已!”王静辉笑着说道。
    “先生教训的是!相信他们总能够在春秋大义上找出辩驳耶律金贵的话来!”
    “好了,情报局的事情你就多用点儿心思,耶律金贵那里想必朝廷早就有想法了,其他两家报纸也就算了,王介甫居然让《大宋新华报》刊登此文,估计早就有了对策,他儿子王雱可是天章阁侍讲出了名的神童,呵呵……这后面还有很多有看头的东西,彦生就慢慢看吧!”王静辉笑了笑说道。
    “彦生,你在情报局的工作非常繁忙,日后就不用天天到我这里来了,我在西园巷给你买下了一处地产,距离情报局衙门不是很远,环境也不错,以后你住在那里吧!”王静辉回过头淡淡地说道。
    彦生听后脸色一变,说道:“先生你又要赶我们走?!”
    王静辉回过身笑着说道:“你们都是我的好学生,不过日后你们还要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况且你们也都到成家立业的年龄了,该有自己的一处家了。苏子瞻交友广阔,我已经委托他给你们兄弟几人去找贤良淑女了,若是你们自己有合适的,我也就不插手你们的儿女私情了。我已经给你们兄弟几人购置了房产和田产,他日你们若是无心官场,自可回去做个富家翁,不过我教你们几个不容易,国家还处于求才若渴的时候,能为国家和百姓多做些好事的话,我不赞成你们隐退!”
    彦生听后还想要说些什么,但是王静辉摆摆手说道:“你们都已经长大了,以后的路还很长,日后可就要靠你们自己来奋斗搏得自己的前程和声名,我和你们师母也不会凭空消失,你们大可平日无事的时候回来看看我们,剩下来的就不用担心了!”
    王静辉说完后便慢慢走出书房,在门口的时候转身又说道:“你回去和皇城司的刘大人说说,让他们帮忙看看耶律金贵的随从都是些什么人,有过什么样的经历,尤其是和我们有没有交集的人,以我看来耶律金贵还是想不出这样的好办法的,多半还是别人给他出的主意,把他挖出来!”
    正如王静辉所想的那样,没有过几天,大量讽刺耶律金贵的文章朝大宋三大报纸汹涌而来,在得到王静辉的暗示之下,《大宋商报》、《大宋明镜报》对此并没有太多的反映,只是把其中文采顶尖者挑出来发上两篇,而且也不是在头版上,这也是王静辉的态度——在绝对实力面前,这些小动作是起不到什么作用的。而谓之“朝廷喉舌”的《大宋新华报》则就不一样,这几日翻开《大宋新华报》的话,就可以发现报纸的显著位置上都是反讽耶律金贵的文章。
    大宋的态度在它的报纸已经表露无遗了,彦生的情报局已经在辽国南京道宋辽边境处的一处客栈暗中对辽国使者的信使进行了一次行动,在迷翻信使之后获得了耶律金贵给辽国皇帝耶律洪基的信件,信件上面的内容则是希望耶律洪基能够慎重考虑辽国兵力布局,至少不能够削弱燕云十六州的兵力,如果有可能的话要在击溃磨古斯之后在燕云十六州地区重兵压境,用以震慑大宋。
    对于这么一份珍贵的情报,大宋是非常重视的,早在行动开始之前,大宋情报局就派出了专门能够模仿人笔迹的人才跟随,并且彦生也是亲自坐镇河北,信件到手之后立刻就送到隔壁房间彦生的手中。彦生小心收好信件之后便拟写了另外一封信,让模仿笔迹者写好重新封装放回到信使身上。这次行动相当完美,不过彦生秘密进入辽国来主持这次行动实在是太过冒险,好在没有出什么问题,这封已经被更换的信件足够让契丹人迷惑的了,至少也是暂时把辽国的兵力全部引向北方临潢府的方向。   


第一第三百九十八章 胁迫
      正文 第三百九十八章 胁迫       和耶律金贵进行谈判的人是王静辉,在目前来看没有比他更合适的人选了,这几年来大宋和国外最重要的使节谈判几乎都是由他来完成的,而且不同于其他大宋大臣那样,王静辉在谈判中所能够把握的尺度是其他人所不能及的——既不会因为面子名声而损害国家利益,也不会过于盲目地高看自己手中的实力,而进行可笑的讹诈。
    为了稳住耶律金贵,王静辉在第一天的和谈上就表示大宋可以向辽国出售武器装备,包括投石机、震天雷、连弩、神臂弩在内的武器都可以在宋辽两国的武器交易清单上出现,但是这需要金钱,而且这不是空头支票,大宋已经准备好了“货物”,而辽国也必须准备好金子,全部是现钱和现货交易,绝对不打折扣。
    大宋在获得了硫球后,其火器装备成本大大降低,不过在出售给辽国人的火器装备其火药配方还是按照十年前宋军所装备的水平;至于连弩和神臂弩等弓弩装备上面也没有加装关键的荆轮机构。大宋军队手中的武器在去年的时候便开始大规模换装,与辽国交易的武器装备都是换装下来的旧装备。
    大宋百万禁军的装备大换装,在这个时代可以说是一项非常浩大的工程,其换装下来的装备一部分装备到厢军中,但厢军需求面对总数量还是有着很大的差距。尽管大宋向高丽、倭国大量出口军备,但还是不能满足需要,即便是开通了磨古斯这个大买家也是不行,唯一能够吃下宋军手中旧装备的也只有辽国了。
    对于出卖手中的旧装备最为积极的便是枢密院,不过在买卖对象是契丹人的问题上,文彦博也是有些犹豫了,更不用说司马光和王安石等人了。为此王静辉还专门写了一份《论军队武器装备发展》的奏章,除了指出随着近十年的发展,荆轮机构在弓弩上的应用日趋成熟,以往的旧式神臂弩等弓弩装备必然要被淘汰,而且随着火炮的出现,神臂弩将不会在射程上和威力上再占据主要优势。大宋所要做的重点的便是彻底抛弃旧有的武器装备制造,转向以火炮为主的“热兵器”的研制和制造!
    为了增强其说服力,王静辉还把沈括等人在火枪研制项目上的最新成果拿出来——燧发式火枪,射程在八十步范围内可以有效击穿任何大宋现有制式的铠甲,包括采用一千多块鳞甲拼接的鱼鳞甲!尽管现在火枪的威力还远远不能够达到王静辉的期望,所拿出来展示的火枪有着种种缺陷,但是这已经在大宋统治高层中产生了极大的震动,尤其是王静辉把后世经典的三排火枪队列战术拿出来的时候,已经极大地弥补了现在火枪发射速率的问题,这更是引起了大宋统治高层的兴趣。
    在火枪研制项目上,很大程度上直接引用了火炮的技术,有了合适的钢铁材料来制作火枪,这给沈括的研究项目提供了很大的方便。尽管还有很多不如意的地方,但就其本身来说应用到实战当中是不成问题的,说其不如意倒不如说是王静辉的要求太高了,至少现在大宋统治高层所见到的火枪性能已经和后世十八世纪中叶的火枪差不多了。
    大宋统治高层在见识到火枪的战斗力后,立刻下决定先装备这种火枪,尽管在小王驸马的眼中这东西顶多算是半成品,但放在现在已经是非常惊人了。不过面对火枪的成本价又使得大宋统治高层不能不回过头来正视其最根本的问题——成本!一杆火枪的制造成本尽管不会夸张到与火炮相提并论的程度,但也绝对会超过现在宋军手中所持有的大刀长矛,现在还没有形成批量生产,如果大规模投入制造的话,最终的成本也不会低于三百贯,这还没有算上以后的子弹消耗。
    三百贯是现在一名普通禁军士兵大半年的酬劳,即便是现在大宋财政好转的情况下,想要装备火枪也要是掂量一番的。按照先中央后边防的传统惯例,大宋统治高层决定先装备汴都卫戍部队两千杆火枪。其中的五百杆专门用来皇宫的守备。既然决定装备火枪,王静辉少不得要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