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宋风 >

第258章

宋风-第258章

小说: 宋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真是知道自己在过完年之后,还有没有机会到这风景如画的西湖来畅快的游玩?!”王静辉怀中抱着妻子默默的说道。这公主堤的工程早已经完工,经过疏浚后的西湖显得格外明媚,尤其是王静辉在公主堤上遍各种花木,使得一年四季当中公主堤的都能够看到花,看到盎然地绿色,在后世“苏堤春晓”可是一大景。知道他们还能能够回来看看。过现在即便还没有到西湖最美丽地春天。现在很多杭州游人都知道疏浚后的西湖,公主堤是一个绝好的游览之地。
    “夫君莫要感伤,其实我们依旧有很多机会来这里的!夫君胸中自有一天地,强国安民正是夫君的理想吗?”赵浅予看到丈夫似乎有些出神,便轻轻的安慰道。
    “娘子可知这公主堤最美丽的时节便是春天?待到为夫了却君王恩地时候,你我便常驻于此可好?!”怀中的妻子没有说话,只是紧紧的抱着王静辉。窗外便是烟雨迷蒙的西湖秋景……
    王安石的农田水利法在杭州完全变了模样,李慎将王安石单纯的役法变成了税法加役法地组合,即家财多的愿意耽误时间的人家就交钱,家境困难的可以水利法地劳役,然后将钱交给厢军工程商号按照杭州水利官员的安排来统一规划进行施工。自然厢军工程商号现在有干完的活,李慎在这几个月中就是兴修道路。疏浚水利,再有就是降低赋税,在治下地区也仿照王静辉那样进出只用缴纳一次费用即可。
    杭州本是经济发达地区,李慎有意在政策上对商业活动进行倾斜。使得本就很繁荣的杭州经济继续高速增长。由于杭州是大宋皇家海运南方航线的一个重要起始港口,使得李慎用像王静辉那样一开始启动地方经济发展的时候还需要自己来掏腰包,日渐发达的海外贸易使得他用担心手中地资金会出现匮乏。
    由于杭州的商业发达,杭州城区的地价几乎是一日三变,为了降低成本,杭州的中小商家把目光都投向了杭州商会现在正在开发的那五万亩土地上,连接两地的是一条宽敞的水泥马路。即便是下雨天仅能够跑马车,还干净无比,骑马乘车用一刻时间便可以到达。一等土地他们是买起的,那是高档住宅区和高级酒楼客栈地用地,这些地皮杭州商会的巨头们都盯着紧着呢,就算你出得起钱,人家也未必会卖给你,所以他们都把目光投向了三等地和二等地。所造成的后果便是地皮以极快的速度达到了价值翻番升值,几个月前所投入的改善交通环境的资金一次性全部回笼,这所付出的代价过是卖出去将近五分之一的地皮,手中三分之二的地皮他们打算盖上房子来卖——这也是王静辉的主意,仅仅是出于利润最大化的考虑,更是要考虑到将这里建成杭州城的附属卫星城或是干脆合并到杭州城的一部分,这一切的规划越早做越好。
    杭州和别的地区同,它仅有发达的水系,还面临大海,海堤也是水利工程中的重要一部分,修海堤这种工作,王静辉在楚州的时候也曾干过——范仲淹为了有效地抵御海潮侵袭,他在黄海边修筑了一段长达一百四十里的海堤,盐城百姓为了纪念范仲淹的功德称之为“范公堤”。
    范公堤的前身是常丰堰,为当地保护农业和盐业的发展,由唐代的淮南西道黜陡使李承指令地方官员修筑而成,从阜宁阜城至大丰刘庄南,全长一百四十余里,后有人继续延筑海陵(今泰州)境内。但是朝廷一直重视海堤的维护,盐业发展也始终受到海潮侵袭的威胁。经过数百年潮涌浪激,到了北宋初年常丰堰已经存实亡,失去了防潮能力。北宋天禧五年,范仲淹来到东台西溪担任盐监官后,建议修常丰堰,虽然朝中大臣指责范仲淹越职言事而强烈反对,但是他据理力争,朝廷终于同意批准修。后来,修常丰堰的工程出现了重大事故,朝廷遂令停工,又派淮南转运使胡令仪实地查勘,决定是否继续兴工。胡令仪认为修堰之事“必成之”,也竭力支持范仲淹的意见。范仲淹因母丧回籍,江淮制置发运副使张纶在胡令仪的支持下,终于在天圣六年,完成了对这条海堰的修筑,使盐城、兴化、海陵等县的田土皆能耕种,三千户百姓陆续回到家乡,生产得到恢。朝廷的盐利收入也明显增加。盐民们为赞颂范仲淹的功德。将该堤称为“范公堤”。而同样为造堤做出巨大贡献地张纶和胡令仪,也被人民惦记。在范公堤沿线地东台、大丰和阜宁等境内,修建了许多供奉着范仲淹、张纶和胡令仪的“三贤祠”,以示纪念。
    王静辉当年在楚州任职的时候听说在自己治下的地方还有这样伟大的工程,尤其是修倡导者是他所敬重的范仲淹,自然到那里的“三贤祠”亲自带领当地官员去拜祭这三位有着远见卓识地贤者,并且从自己的家产中专门拿出来十万贯修整了三贤祠。以示对其敬仰之心。
    范仲淹带领泰、海、楚、通四州的民工4万多人开始了修常丰堰,据说范仲淹为了新堤址的选择颇费心思。在科学技术尚发达的时代,普测海岸十分困难。一日,范仲淹去海边勘察,在一个渔民家中喝水时,看到渔民喂猪的桶沿漂着一圈赫色地稻糠。灵机一动想出来解决问题的方法。于是在大汛期间,范仲淹发动沿海百姓将喂猪用的稻糠遍撒海滩,大潮一到,稻糠随着海浪涌进。落潮后。稻糠则附着在沙滩上,形成一条弯弯曲曲的糠线。范仲淹于是命令民工沿线打桩,新堤址就此确定。
    王静辉在范仲淹地基础上重修海堤要比前人容易的多,范仲淹重修常丰堰据此过才几十年,虽然当地人没有什么钱来进行维护,而当地官府也没有把这道至关重要的海堤放在心上,但范公堤大致还是保持了原样。王静辉只是在此基础上拨下重金加固而已。尽管王静辉在范公堤上并没有费多大功夫,但却是保住了因此受益的盐民的饭碗,盐民们原本打算把王静辉的塑像也立在三贤祠之中,但被他阻止了,过在他离开楚州之后,盐城的百姓还是上请薛向之,由薛向之上书朝廷希望加上小王驸马这“一贤”,所以这以前地三贤祠现在已经变成了四贤祠。
    面对钱塘江。王静辉可是大大的皱眉,他懂水利,但在后世他听过一句极为著的话——“黄河斗金,钱塘斗银”!王静辉知道古代劳动人民在钱塘江上花了多少钱,但通过余杭县志,他得知在唐朝的时候在浙江一带总共兴修大型水利工程有十处,其中八处便在这附近,据他所知唐朝在全国兴修的大型水利工程总数应该超过三百处,这个比例让他有些背心发凉。
    尽管前人也留下了钱塘海防,但这里的海防形势可比王静辉在楚州的时候恶劣多了,至少范公堤周遭的海情没有钱塘潮这么凶猛。通过县志王静辉了解到这里地海情在最近的几十年中没有形成什么大的祸患,但这江浙可是南方的米袋子,搞好哪天来上这么一次,那整个南方的粮食供应就要发生很大的起伏。宋朝的内患农民起义给王静辉的感觉是南方要多于北方,老百姓若是吃饱肚子,造反是肯定的,这钱塘江海防事关重大,过周围的人被几十年来没有发生过大海潮给麻痹了。
    凡是事关老百姓肚皮的问题,王静辉是最关心过的了——中国自古到今除了异族入侵会造成改朝换代之外,剩下的便是肚子问题了。王静辉可会对钱塘江抱有侥幸的心理——乾隆多次下江南,几乎次次都来海宁,这除了和传说中乾隆皇帝的身世有关之外,就是为了这一带的海防,这里可是清朝时期全国的米袋子,若是这里完蛋了,那乾隆的皇位就可大乐观了。
    在王静辉的授意下,李慎虽然对杭州富户为了抵消农田水利法的徭役而征收了重金,但若是和这钱塘江相比,那可就显得非常足了,加之“钱塘斗银”的说法,最终使他决定自己亲自出马来搞定这件事——用自己的财富来修整钱塘江海防。
    “金钱是万能的,但没了金钱是万万能的!”王静辉一直信仰这个准则,在他看来自己就是家产再多也够填这“钱塘斗银”,过他可以借助大宋的人才,他完全有能力来调动大宋最顶尖的水利专家来想出一个对付钱塘海潮的办法。
    除了保持对钱塘江海防的日常修护之外,王静辉并没有急着下手,他派人将杭州的地方志有关水利的地方全部摘抄出来,并且还让李慎派出人手,去广泛的访问当地居民,详细了解这钱塘江海潮的情况,并且还做了详细的记录。对于这些原始资料,王静辉非常看重,他想要把这些东西带回汴都开封,在那里他要集合全大宋最顶尖的人才来攻克这一难关。   


第一第二百四十八章回归
         
    皇帝赵顼的信还快便来到了,这远比王静辉预计的要快的多——王安石捅了一个大窟窿,他那历史上有的青苗法、市易法终于闪亮登场了,虽然有些条文和王静辉所记忆的同,估计是受到自己的影响,但换汤换药,然也会招致众多大臣的诘难了。
    王安石新法条文所扰动的风波在王静辉眼中并算什么,大宋财政已经比历史同期水平要好的多,只要动用广惠仓触及到他的底线,什么都可以挽回,过更加引起他的注意力的是王韶已经秘密到达秦州——这是皇帝赵顼来信当中最主要的内容,他派遣王韶知秦州就是想要趁着西夏内部空虚,内讧止的情况下火速处理掉西夏以南、河煌一带的吐蕃部落问题,从而实现西夏腹背守敌的战略目标。
    王静辉和王韶几年前共上《平戎策》的时候,对于河湟一带的吐蕃诸部发展变化的形势和收河湟的意义,进行了深刻而又精辟地分析。如果他们所提出的军事目标能够实现,仅可以直接加强对西夏的防务工作,改变北宋在宋夏战争中的被动地位,更加重要的是可以提高变法派的政治声誉,显示变法运动的威力,从而促进改革的进行——这是王安石翻出《平戎策》力主王韶领军具体实施的最主要的动力。
    《平戎策》已经是历史上王韶所上呈的《平戎三策》了,而是《平戎五策》。早先地时候皇帝赵曙对此就十分重视,想要实施,过被王静辉给拦住了——大宋的财力足,而且党项当时的实力没有被充分的削弱,搞好会成为大宋的泥潭,如先对西夏进行经济和文化的渗透后,打下根基在进行图谋,所以这才拖到了今天。
    王安石心中的算盘非常明显,王静辉也知道王韶和王安石走的非常近,算起来还是自己把王韶介绍给王安石的。现在王韶站在变法派一边。这也是王静辉感到无可奈何的事情,现在后悔也没有用了,但这也算什么坏事,至少他和王韶地关系依然很密切。至于王韶通过军事胜利来为变法派争取生存空间。王静辉觉得这也没有什么大了地,现在保守派的风头实在是太大,用王安石来杀杀他们的威风也是符合自己的意图地。最重要的便是王韶的军事行动将会真正使得西夏陷入危境,王静辉已经容得西夏在他面前耀武扬威了,必须在这几年之内彻底解决西夏问题,或是灭国或是打残,反正党项人必须从历史的舞台上退场,然有这么一个政权在西北来威胁大宋。以后大宋向其宿敌辽国发生冲突的时候,终究是一个非常大的隐患。
    “夫人,咱们该收拾东西回汴都开封了!”王静辉收好信件对妻子说道。
    “夫君肯回汴都了吗?是还要等上一段时间吗?”赵浅予笑着问道。
    王静辉做了一个耸肩的动作说道:“没有办法,开封那里还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用了几年西北地党项人将会被彻底荡平,我们必须做些准备,这样关乎我大宋国运的事情。我是万难站在一边的!”
    “真希望我大宋能够永远繁荣昌盛,百姓能够安居乐业,受异族侵扰!”赵浅予默默的说道。
    王静辉笑着说道:“夫人的愿望在目前来看可是这么好实现的,过夫君答应你会尽我所能辅佐皇上!”
    “夫君净是嘴上文章,若是抱有此心,现在哪里还会在西湖?”浅予打趣的说道。
    王静辉听后差点儿被茶水给呛着,尴尬地说道:“事有经权通变,进退之道。为夫这样做虽然是后退,但却是为了今后大踏步的前进!”浅予听后嘴角撇了撇置一词,搞得王静辉有些灰头土脸的,过,这只是夫妻间的笑谈,无论是王静辉还是赵浅予,他们心中都明白对待朝局和国家大事绝对可以用“虽千万人,吾亦往矣”这样的做法。
    王静辉夫妇虽然要离开杭州回到开封,但这几个月来在杭州所做的事情是绝对会随着他们的离去而中断的。杭州商会集体投资地肥皂生意已经开始运营,大宋三十个人口超过二十万的城市都有大型肥皂作坊同时开张,每个作坊中所容纳的伙计都会少于两百个,另外长江南北各有一个火碱制作作坊,在此做工的伙计都超过了三百人的规模。这只是一个开始,按照肥皂投入市场的反应和王静辉与杭州商人的计算,只要是人口超过两万的城镇皆可开设肥皂作坊,肥皂的价格基本上被维持二三十文的水平上,肥皂虽小,但也架住两利润和出货数量大。
    在王静辉的授意下,杭州商人还从黑衣大食人手中高价买来了香水,经过几次实验之后,还制作出了香水香皂——太皇太后大寿,杭州军州事李慎将一车香水香皂发往汴都开封,在经过宫中女性的使用后大受欢迎。这个时代的女性虽然是大门出,二门入,但大户人家也是轻易能够见人的,过这香水香皂因为加入了香水而造价菲,所面向的客户主要还是权贵之家的女眷,皇宫的高墙深院挡住女人爱美的天性,经过一番口口相传之后,在汴都开封,这种售价为三百文的香皂对于富户来说根本算是问题,每天在汴都城外肥皂作坊中生产的一百多块香皂被抢购一空,其他人口密集的城市多半也是如此,这大大的增加了肥皂的利润空间。
    为了进一步将肥皂的利润空间扩大,这帮杭州商人还真是遗余力。在王静辉地启发下向肥皂中添加香水后制成香水皂后,就尝试着将各种香料添入其中,最让王静辉乐道的便是橄榄油在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