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宋风 >

第199章

宋风-第199章

小说: 宋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王静辉知道他这只是个掩饰,依照赵顼的心性。如果种谔能够把西夏皇帝也给诱降了,那更和他的心意,虽然对皇帝的急功近利非常反感,但他也不好刺激赵顼,生怕过度打击赵顼的自信心,对几年后他对西夏采取行动时候产生影响,“圣上,种谔诱降嵬名山没有对错之分,只在时机是否恰当,西夏乃我大宋的心腹之患,两国之间相互攻伐乃是天经地义,大宋要想强盛,那西夏就必须要倒下,不仅是西夏,就是辽国也必须清除或是削弱!”
    皇帝赵顼听后逗弄孩子的手轻颤了一下,抬起头看着王静辉,眼中闪烁着明灭不定的光芒,他知道王静辉不同于那些满口仁义道德的大臣和书生,但没有想到驸马的心这么大,这么火爆,铲除党项驱逐契丹,这连他也不敢想象。
    “何谓恰当的时机?!”
    “圣上,所谓恰当的时机并非是由一纸约定而定,而是在乎实力,若是实力不够,就算党项蛮人给我们机会,大宋也是无所作为!那些两国开战的借口不过是大臣们从儒家春秋大义中翻出来的一句话而已,并不用放在心上,只要实力足够,任何一方对另外一方发动战争不过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两国之间的对话全是看实力,这样的道理对于一个现代人来看是件天经地义的事情,在王静辉所生活的时空中,一战、二战这些遥远的事情不说,摆在他面前的就是美国和伊拉克、南联盟等国家冲突的事实,对于什么“仁义道德”,他是万万不信的,不然地话世界上最应该被灭的便是美国。人家不是活的好好的,美国凭借什么?还不是实力,其军事实力就是全世界排名第二到第十的国家绑在一起也不是美国的对手,抗议又有什么用?!
    皇帝赵顼以前还是颍王的时候就非常喜欢读《韩非子》,但周围地老师都是当世名儒,对太子喜欢看法家的书籍非常不满,就连赵顼自己也不敢飞库手打公开拿到桌面上来讨论。直到他遇上了王静辉和王安石,但若说让他最有收获、最畅快淋漓的便是王静辉了,驸马说话很少用那些春秋大义来搪塞自己,只用最简单的事实。
    “爱卿可否告诉朕,现在我大宋的实力已经足够了吗?!”
    “这个问题并不应该由臣来回答,不用去问执政、各位政事堂相公、枢密院,就是圣上问问自己也可以知道答案!”王静辉的话中开始慢慢的带刺了,天下能够和皇帝赵顼这么说话的只有他老子太上皇赵曙和驸马王静辉了,就是王安石发脾气也不敢这么说,只会用装病来表示自己的不满。
    宋夏两国之间的实力就在那里摆着——大宋地整体实力就是两个西夏绑在一起都不是大宋的对手。但西北远离大宋中心,交通不便供给困难,在加上骑兵因素。反而在西北形成对大宋的局部优势,这也是令皇帝赵顼最感到郁闷地地方,所以现在谁要是说大宋能够在西北战场上大宋能够形成对西夏的绝对优势,就是天下人都这么说,他皇帝赵顼也会不信。
    也许是皇帝赵顼连自己都不感到好意思了。摆摆手苦笑的说道:
    “爱卿的意思朕已经知道了!仁宗朝的范仲淹范相公曾经回答仁宗皇帝西北军备状况问题地时候用‘粗’一个字,这一个字便已经道出一切了!”
    仁宗皇帝和范仲淹的这一席对话,王静辉在前几年做观文殿学士的时候便已经看过这部分记录了,后面仁宗还追问了一句便是:“何谓‘粗'?”,范仲淹回答道:“粗者不精也!”仁宗皇帝听后默然。现在皇帝赵顼这个时代宋夏边境可比仁宗皇帝那个时候好多了,但赵顼可不是仁宗这种守成的皇帝,他要进取。但他说出这句话后心情恐怕比当时的仁宗皇帝还要灰心。
    “圣上也不用担心,我大宋的整体实力优于西夏,不过是由于西北那里运输不便,大宋缺少马匹,加之契丹人每次从中作梗,所以才会变成今天这个样子。不过屯田计划现在实施顺利,用不了几年西北战区所耗供养将可以自给自足。而且臣也在会加紧设计新的武器。一旦成功,它地威力将会大大超过震天雷和大型弓弩,只要在城墙上装上,任凭他千军万马也攻不进来,到时候中央禁军就不会再受到辽国的牵制,试想只要抽调三十万中央禁军去加入到西北,那扫平西夏将不会是一个梦想!”
    先抑后扬是王静辉一项对付皇帝赵顼的策略,就如同右手打人一巴掌,左手递上一个甜枣一般,张驰有道才可以保持这个年轻皇帝的自信心始终处于一个合理的水平。果然皇帝赵顼听后心中一动,脸上有浮现出自信的表情,他知道驸马永远不会让他失望的,总会在最关键地时刻想出对策来。
    看到小赵熙用双手拨弄赵顼的胡子,赵顼的头为此偏到一边,但小家伙不肯罢休还要伸长小胳膊,咿咿呀呀的要拔胡子,王静辉微飞库手打微笑道:“圣上,臣希望圣上能够保重龙体安康,持续不断的发展大宋,中兴大宋,只有这样才可以使下一代永远不受外敌所侵扰!”
    王静辉说完从袖子中掏出一串夜明珠腕珠,朝小赵熙晃了两下,小家伙的注意力立刻被吸引过来,举着双手来要腕珠。
    皇帝赵顼笑着说道:“改之真是有心了!爱卿当为大宋第一才子,学识才情本朝无人可比,不如给熙儿当先生吧!日后熙儿能够继承你一半的本事,那朕也可以放心的把江山交给他了!”
    “帝师?!”王静辉脑子里面立刻闪出这个词,去年处理变法派和保守派风波的时候,王静辉和赵顼密谈良久后,赵顼便告诉身边的人驸马是他的张良,也就是帝师,现在让他来教小赵熙,培养飞库手打未来大宋皇位的接班人,这正是王静辉梦寐以求的。   


第一第一百八十九章说亲
         
    相比与王安石争夺主持变法的主导权,帝师对王静辉的诱惑更大,这倒不是他重名利,在他看来这些东西太过虚幻了,自己已经富甲天下,足够他几生几世都花不完,权力不仅并非他所爱,更是他所讨厌的东西。
    成为帝师才是长远之道,他还年轻,就算在控制王安石变法问题上失策,那他也可以赢得今后几十年政坛的主导权,他有的是时间去影响赵顼的儿子,向他灌输自己的理念,成为自己最厉害的门徒,今后天下大势还是在他的掌控之中。
    虽然心中非常兴奋,但他还是用平常的语调答道:“圣上此言过重了!本朝不说士林泰斗欧阳永叔先生,介甫先生和君实先生都在臣之上,其能力非臣可比,圣上若想给郡公殿下安排帝师,可以请这两位先生共同辅助,与臣相比他们两人更合适!”
    自颍王赵顼继位成为大宋皇帝后,东阳郡王赵颢加封为昌王,乐安郡王赵潆加封为昌王,乐安郡王赵郡加封为嘉王,小赵煦便成为鲁阳郡公。王静辉不是不想成为帝师,但这么多年游走于大宋权力的高层,就算没有吃过猪肉也见过猪跑,权力斗争的事情没有少见,尤其是刚刚开始处理“濮议”的时候,曹老太太和英宗赵曙两人之间的权争便给他上了生动的一课,连文坛泰斗欧阳修都毫不犹豫的用上了“假诏书”,还有什么不可能的,况且还有妻子蜀国长公主时常在自己耳边的“谆谆告诫”,他就是政治斗争中的菜鸟,也练就了一幅雷打不动的“铁板面孔”,声色不显露于外的养气功夫已经是炉火纯青。
    对于王静辉的回答,皇帝赵顼显然是有心理准备的,在他看来王静辉一直都是避免参与政治的,现在就算中枢政事堂不反对,王静辉也多次拒绝了他升官地手诏。让他当帝师确实是一个非常有难度的动作,而且自己的妹妹也没有少在他面前提起要保护这个妹夫,但他现在发现自己越来越离不开驸马的协助了,驸马的远见卓识给他解决了一个又一个棘手的难题,若是自己的儿子真地能够跟随驸马学到点东西,那当个皇帝来治理国家,自己也就放心了。所以他刚才说的话倒是出于真心的。
    皇帝赵顼苦笑的摆摆手,轻声低语道:“介甫先生、君实先生?!
    他们已经有些老了……”这本不是他所看出来的,而是他的老爹英宗赵曙在他请安的时候和他讨论朝局的时候说到的!太上皇赵曙现在虽然还不能下床走路,但身体恢复的不错,能够恢复到说话写字地份上连王静辉自己都觉得老丈人实在是太走运了。太上皇赵曙不能到处走动,但他的目光始终没有离开朝堂,耳朵时刻倾听着朝中的风雨声,正是因为太上皇赵曙地存在,两宫太后根本没有办法来插手朝局!
    王静辉并没有因为赵曙不是皇帝而疏远自己的老丈人,除了按时治疗之外。时常到赵曙居住的德寿宫配太上皇下棋说话。不管怎么说,只要是和自己妻子有关系的人,他都会倾尽全力去照拂。他对蜀国长公主宠爱连两宫太后都看不惯,但也拿这个家伙没有办法。显然驸马对待太上皇的行为赢得了所有皇室成员地赞许,让他当小赵熙的老师,这也是太上皇赵曙的建议,在他看来王静辉就像一只鸟儿一样。说不上什么时候便悄然远去了,必须对他加上一个笼套拴住他。王静辉和徐氏之间的密切关系在皇室眼中早就不是什么秘密了,其中维系两家关系的重要砝码便是驸马与李慎的师生关系,太上皇赵曙也那这一招来活用,在他看来让赵煦成为驸马的学生好处太多了,可以值得一试。
    “改之,把熙儿交给你来教导。朕也放心……介甫先生和君实先生虽然才学领袖群伦,但他们都有些过于执拗了,若是把熙儿交给他们来培养,朕也怕将来为我大宋国君是个倔强听不进劝地人,介甫先生不满意的时候可以称病在家不上朝,难道将来熙儿也跟他一样碰到不满意的事情就不上朝吗?!”
    皇帝赵顼此时不像是在和王静辉说话,到更像是在自言自语一般。
    不过赵顼的话也让王静辉非常纳闷——年轻的皇帝难道是转性了?怎么还能够看到这一点?!
    不管皇帝赵顼到底怎么回事,王静辉还是笑了笑说道:“谁来教郡公殿下还不忙着决定,毕竟郡公现在才三岁,等郡公再长大些,可以叫郡公到臣家里去玩玩,臣也好给郡公讲故事!”
    皇帝赵顼听后笑了笑说道:“改之这个主意不错,这也可以免得爱卿家的小郡君寂寞!”
    王静辉和蜀国长公主本来按照礼制该封为县主的,但这两口子都不是非常人,王静辉在两代皇帝心中地分量就不用再说了,单单蜀国长公主便是除了两宫太后之外,皇室中最受宠爱的皇室成员,两宫太后和两代皇帝对她的宠爱可比赵顼的皇后要强多了。现在这两口子有了孩子,这可是皇室的一件大事,太常寺按照礼制上书皇帝加封他们的女儿为县主,结果在皇帝和两宫太后那里转了一圈回来后便成为郡君了,本来太常寺的常轶心中很有意见,但曹老太太一道手谕便让他闭上了嘴巴。紧随其后的就是两宫太后、皇后、昌王、嘉王、徐国公主等主要皇室给小郡君的赏赐,仿佛这个刚刚诞生的小家伙不是郡君而是个皇子,可比皇帝赵顼自己的儿子风光多了,虽然各种赏赐有多处违制但却没有御史来上奏章,就连一向连续上书皇帝要求节省皇室开支的司马光,在这件事上也没有说什么。
    “改之,朝中可是有很多大臣都看上你家小郡君了,都跑到朕这里来,想让朕来当这个媒人,连魏国公都为他幼子来提亲了,不知道改之中意哪家啊?!”
    王静辉听后心中也是暗叹一声:他最怕的便是自己的儿女婚姻不受自己的决定,在这个时代身为皇室成员,其子孙的婚姻大事都要先上书皇帝交由大臣来讨论通过后才可以。若是嫁给技术官员更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庆历三年十二月延安郡王赵允升把女儿嫁给翰林医官许希之子,赵允升是宋太宗儿子汉王赵元佐的大儿子,而许希不过是一名技术官员,这件事还遭到权御史中丞王拱辰的弹劾,愣是解除了这桩婚事!
    皇室成员婚姻无法自己作主,这是王静辉知道的,但他也没有想到会严重到如此地步。赵允升地事情还是他来到这个时空后听说的。从那时起自己就很担心若是有一天自己在赵允升的位置上,那可怎么办?!
    王静辉也知道尽管他们夫妇在皇室成员中风光无限,但有些事情还是由不得自己的,但他也不能坐以待毙,自己儿女的婚事应该由他们自己来选择,虽然这样的想法在这个时代有些惊世骇俗,但无论如何他都要挣上一争,这不仅是为维护自己的利益,更是他身为一个父亲而尽到地责任!
    “圣上,臣有个不情之请!”
    “改之。这里只有你我二人,不用这么客气,有什么事只要朕能够做到决不推辞!”皇帝赵顼现在心情非常好。
    “圣上。臣的女儿是大宋宗室一员,食国家俸禄若大宋有需要,便是做昭君第二,臣和女儿也义不容辞!但若是大宋不需要臣的女儿做出这样的牺牲,臣希望她将来能够自己选择夫君。就算她爱上一个贩夫走卒,臣也希望圣上能够恩准!”王静辉说完深深的向皇帝赵顼行礼。
    皇帝赵顼用非常费解又很感兴趣的目光看着自己的妹夫,王静辉向他躬身后并没有立刻直起身子,就停在那里等待他的回答,这样的坚持他只有在几年前汴都大雨的时候看见过,这让他感到有些愕然,一时间不知道该如何回答才好。
    “改之这是何故?快起来吧!”
    “圣上。臣请愿用自己地一切来换取这个恩准!臣这一生只公主一人,臣也不指望我们儿女能够做出什么惊天动地的伟业,只希望自己的儿女能够快乐健康地长大成*人,他们的好坏是由他们自己来选择,而不是被别人所安排,即便我这个父亲也无权干涉他们的幸福。若非关系到大宋,臣宁死也要维护他们的幸福。决不做第二个赵允升!”王静辉还是不肯起来,一定要在这个时候让皇帝赵顼给他一个承诺。
    王静辉的坚持让皇帝赵顼突然想到了王安石和司马光,这两个老头儿也很固执,但王静辉和他们不同地是驸马坚持的问题在他看来都是很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