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宋风 >

第162章

宋风-第162章

小说: 宋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严格规定的,在这上面要要考虑好,不能让别人抓到把柄!正好这段时间镖局没有挂牌正式成立,他们还是厢军,还可以持有厢军所使用地武器,可以先摸清镖局所使用的武器,到时候好向枢密院备案。”
    薛向之笑着说道:“大人可能过虑了,就算此事有所偏差,相信朝中大臣也会能够理解的!”
    曾唯在一旁说道:“薛大人,大人顾虑不是没有道理!大宋正值新皇登基。朝中也是人心浮动,一些‘以天下为己任’的御史为了给自己增加名声,在这个时候更会关注王大人地一举一动。若是王大人行事在平时有些偏差也倒是无所谓,但在这个时候出错,那圣上御案上的弹章便是罗列成山了!”
    王静辉看看曾唯,想到这个年轻人真是不愧是曾公著的儿子,他老子虽然是废物了点,但这个儿子的政治嗅觉可比自己灵敏多了。倒是个可造之才,就是不知道曾公著知道自己打他儿子的主意,会有什么样的表情。而曾唯的政治倾向也是很重要的,王静辉根本就没有听说过历史上还有这么一个人物,尤其是曾唯还是曾家的人,这太有些反常了。
    薛向之听了曾唯的话后也是点点头。他对王静辉地事情也是早有耳闻,驸马的身份而掌一州实权,这只是在宋朝初期时候,大宋受到辽国沉重的军事压力下,太祖太宗皇帝才让驸马等宗室驻守在重要的边关位置,意思是“与大宋共存亡”,近百年来再也没有出现这样的事情了。他也知道自己的上司受到御史关注之多,实在是这几十年来很少有的事情,那些为了升官而急红眼的御史都在以扳道驸马为己任,曾唯说地还算是比较隐讳的了,这都在大宋官场上是一个公开的秘密。
    王静辉看到屋里面有些沉闷,便笑着说道:“做事情哪有不冒风险的?!有些时候不过是格外敏感罢了,事情还是要做的,如果包拯当初怕得罪权贵而缩手畏尾,那他还能够得到天下百姓的拥护吗?!本官以为只有像包拯那样无私无畏地官员才能够名留青史,永远的活在天下百姓的心中!当然做事情还是需要策略的,讲求进退有度、不畏险阻,我们现在在楚州这里做的事情,都是为了在大宋全国范围内推广实施而积累经验,当中错误固然不可免,但如果能够尽善尽美,这样也能够坚定皇上和朝中大臣的信心,他日大宋能够独傲天下,你我等人也会在历史上留下重重的一笔,诸君共勉吧!”
    曾唯和薛向之听后,心中都有股热热的东西在流淌,他们都处在正是“大有为”的年龄,都希望能够在这个时代做出一番功绩留给世人敬仰。他们都知道王静辉是最推崇包拯的了,为此还专门写过一本记录包拯生平的书籍,这还是第一次用这么庞大的篇幅来记录一个人的生平,怎能让人不羡慕?!曾唯还不是很熟悉王静辉,但薛向之可是看着他在楚州办事的,他知道王静辉一来到楚州最先干的便是澄清吏治,对贪官污吏下手之狠让他也有些不寒而栗,就在隔壁的廉洁堂中,王静辉甚至在那里供奉了包拯的画像,就像天下的书院都供奉着孔子的画像一般!
    曾唯和薛向之站起来说道:“谨遵大人教诲!”
    王静辉笑着说道:“本官的年龄可是比你们小多了,哪里敢能称‘教诲’二字?!不过是本官之一时感慨而发的牢骚而已,如果事事都能够如意的话,那结果来之容易人们便不会珍惜了,本官觉得立身处世不过求的便是‘艰难’二字,这样才能激发一个人最大的动力向前发展。二位大人,为实现大宋中兴,可愿意和本官一起上路?!”
    薛向之笑着拱了拱手说道:“但有所命,故不敢辞而!”
    曾唯也笑着说道:“在下亦愿意跟随大人左右,校犬马之劳!”
    王静辉和薛向之相处的时间比较长,他应承下来是很正常的。“曾唯到也是个苏东坡类型的洒脱人物,不过这些不过都要看以后的事情了,现在下结论还为时尚早。”王静辉心中默默的想到。
    昨天临时加班,所以更新不及时,今天补上。明天的更新将会在下午三点或是晚上了。   


第一第一百五十二章 归来
         
    在去年王静辉花重金请人摸索试种双季稻获得成功后,今年楚州所属各县都大面积播种了双季稻,商船队还没有返回阜宁港,晚稻收割的季节便到了。王静辉去年从福建等地请来的那些种田高手今年为了在楚州推广双季稻种植,大部分都被派出去深入田间地头辅导当地农民种地去了,唯有他手中的宝贝洪羽还在自己的试验田中向亩产九石冲刺。
    楚州今年所播种的双季稻模式所选用的稻种都是按照去年洪羽所采用的稻种,早稻稻种的质量非常好,亩产普遍都可以超过三石,好的可以接近四石左右,晚稻稻种的质量稍逊,主要是为了产量而服务,这样收获上来的大米质量要差上很多,但用来赈济灾民、酿酒是绝对没有问题的,按照他撒出去的“农业专家”反馈上来的信息,亩产达到两石是绝对没有问题的。
    晚稻收成与早稻产量相差很多,固然是因为稻种品质和生长天气所影响,但人手不足也是个重要的问题,不过王静辉是不会忘记厢兵的。现在楚州已经没有厢兵了,就连临近接壤的涟水军也都被他给弄空了一半兵员转业或成为产业工人,或是成为农夫种田,有皇帝和统治高层大臣们的支持,王静辉的兵源不愁,想要多少有多少。
    为了扩大双季稻的播种面积和增加产量,王静辉和楚州的农户订下了一个协议:如果种田需要帮手的话,那可以向当地地县官申请,以临时雇佣地形式来雇佣厢兵帮助他们播种、耕种、收割。其雇佣的费用在分成阶段式地明码标价。
    这样一来。小农户自然是不会雇佣厢兵的,但这受到楚州本地地主的拥护——现在的楚州。许多以前给大地主雇佣当长工地农户都被各个城镇中所兴起来的各种作坊、酒楼所吸收,所挣到的工钱可要比当长工划算多了,在楚州本地想要雇佣到本地人来种田,那是比较困难的。这导致楚州的地价在这两年中下降的很厉害,若不是榨油、纺织需要大量的油料作物和棉花等经济作物,那在楚州种地是一件很不划算的事情。
    年初的时候通判薛向之就向王静辉反映过这个问题——地主对人员流失严重的情况地意见是很大的。王静辉自始至终都认为发展手工业固然重要,但在这个时代农业才是社会安定的根本,而且这段历史时期大宋自然灾害比较多,在这样风调雨顺的年景里面多积累些粮食才是正经事。
    王静辉一边私下授意徐氏找人用各种身份来收购地主手中的土地,另一方面便想出了让厢军给地主当长工的主意来,用以缓解地主阶层对他施政方面的不满。其实这项政策最大的受益人便是王静辉——本地地主就算人手流失比较严重,但还是乡里乡亲,抬高点价钱还是能够招揽到人手地。但王静辉可不同,他发展水利设施而淤田,老丈人赏赐了他良田万亩,你让他上哪里去找这么多的人给他种田?!于是老丈人赏赐的良田,再加上他通过徐氏购买的良田合起来,使他成为楚州的头号大地主,缺少长工来种田,最着急的便是他自己!
    王静辉不缺钱。但放任这么土地没有人耕种这也有点太可惜了,而且雇佣厢军来充当长工,不仅可以缓解楚州农业劳动力地不足之外,这也不是给厢军找条额外的出路不是?在他的设想中,最能够吸收厢军的行业便是农垦兵,他们所起到的作用便是给大宋提供更多的廉价余粮。这部分余粮也将会成为常平仓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过现在时机还不成熟,厢兵要想转业成为农垦兵还有很大的困难,但是暂时拿来缓解楚州劳动力不足,还可以为厢军增添一笔额外的收入,免得国家白白供养这些中看不中用的军队,相信枢密院和中枢对此也是非常愿意看到的。
    今年在楚州风调雨顺,粮食生产获得了极大的收获,不仅仅是粮食,油料作物和棉花在楚州榨油和纺织工业的刺激下,不仅播种面积要比往年增多了不少,产量质量都创下了一个新的高峰,不过这仅仅是一个开始而已,周边临近的州府已经开始大规模的种植棉花和油料作物了,但是王静辉害怕会出现粮食减产的可怕景象,所以便上书皇帝把经济作物种植的面积限定在一个固定的比例上,只能少不能多,这才保证了粮食生产的正常运转。
    “小王驸马马上就要离开楚州了!”这个消息不胫而走,楚州的百姓都在议论这件事。就在王静辉向楚州的官员们通报了通判薛向之接替他担任军州事之后的三天,通过所有与会官员的言论,这个消息很快的便在楚州境内流传开来。当他还带着市舶司的全班人马加上楚州商会的会计团在前往阜宁港的路上,楚州各地的茶楼酒肆当中最热门的话题便是他即将要离任的消息。
    百姓的眼睛是雪亮的,谁能够让他们过上好日子,他们便会让谁在历史上留名,就正如包公一样,尽管在这个时代包公不过是一个让人们争相传送的清官能吏,但千百年后,这个时代的风云人物:欧阳修、赵顼、赵曙、司马光、王安石等人都作古了,后人提及宋朝的时候,第一个能够想起来的人物恐怕也只有包拯了。
    王静辉在楚州执政的时间不长,但楚州的变化却是摆在所有人眼中的,楚州百姓的生活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以前的楚州虽然也算得上是富足之地,但在充其量不过是个中上等的州,不过两年,现在的楚州已经发展成一个繁华超过淮南东路的政治经济中心扬州地州,看到这中间变化地人。谁也不否认如果让小王驸马在楚州待上十年的话。那楚州城便会成为第二个汴都开封。
    正当楚州地士绅代表奔向知州府的时候,王静辉已经到了阜宁港。所有的人兵分两路,分别在阜宁和盐城驻扎下来,等候几天后大宋皇家海运船队的靠岸而做先期准备工作。王静辉对这大宋第一次半官半民地大规模海外贸易十分看重,因为这将会是影响到大宋今后发展的大事。别人不清楚,他自己的心中是十分有数的。
    其实这个时代就算高丽和倭国全部加在一起,市场容量也不会高到哪里去,按照一般的经营眼光来看,这次航海贸易的运货量显然是超标了。王静辉不知道高丽等地的市场容量能不能够承担,但为了坚定大宋统治高层发展海外贸易的决心,他现在需要的成绩,为此扩大船队规模以增加载货量,就算是牺牲一点儿长期利益,也要以丰厚的利润回报来打动统治高层坚定发展海运地决心。
    只要把大宋帝国的经济中心发展到海上。那伴随而来的可就不止是简单的经济利益了,这也会让那些无所作为的将领找些事来让他们磨刀。大宋立朝完成了南方的统治后,便尝试向北讨伐辽国,向西和西夏爆发军事冲突,不过都以失败而告终,尤其是西夏,在大宋人眼中它根本算不上一个国家,但就是这样还被党项人压在头上打。这实在是让“天朝上国”没有面子的很。对外军事上的失利让大宋朝野上下都投入到了保守政策地怀抱,加上对军事将领一贯的压制政策,使得百年来大宋军人已经失去了军人的骄傲,失去了进取心。
    王静辉现在正在大力发展大宋国力,向外进行军事扩张是必然的事情,尤其是在国内矛盾激化的时候。战争也是转移矛盾的一个非常有效地方式。历史上熙宁变法的时候,王安石正是靠王韶在西北的一系列军事行动成功后,注入了一剂强心针来坚定皇帝支持他执行变法。现在他机缘巧合的将王韶纳入了自己的体系,闷不吭声的便敲掉了王安石的一条拐杖,但最大限度的发挥王韶的作用也是他重要的课题。
    军人的骄傲不是一天便可以恢复的,这需要长期的胜利。只要用大量的金银财宝将大宋统治高层的目光转移到海上,从事海外经济贸易尤其是南洋等地,那势必需要武力的支持。这个时代的大宋人在海上绝对是无敌的存在,大量领先世界的航海技术和先进的武器武装后的大宋海军如果要是再在独木船的土著人面前吃憋,那可就真没救了。用海上的武力胜利来慢慢激起大宋军人的骄傲,这是也是没有办法中的办法。
    神宗赵顼最重武功,如果要取得他的重用,不仅在国家理财上要取得别人所没有过的成绩,就是在军功上也要有所建树,这样王静辉即便不能位列公卿,照样也能够保持对赵顼强大的影响力,继续保持他大宋第一宠臣的地位在幕后默不作声的影响大宋前进的脚步。就算王安石如历史的发展那样上台成为持国,他也好给王安石的那套“暴风骤雨”的政策拴上根绳子,根据需要来进行压制或放纵。
    王静辉一行人在阜宁港待了三天后,终于见到了远航船队返航的身影,所有的人都为此忙碌起来。阜宁港口的规模还不足以停靠如此多的船只,护航舰队留下吕先云的坐船后,其他的战船便返回了涟水军的水军战船港口,至于这支护航舰队最后的归宿,王静辉还要做最后的努力,希望能够以商养军,给日后在杭州、泉州这样的老牌港口成立的护航舰队竖立一个成功的样板。
    那里的港口面对是南洋,还处于蛮荒时代的东南亚才是他真正的目的,此时已经分裂成黑衣、绿衣、白衣的大食将会是他真正的贸易对象,只有开辟通往中亚、非洲东海岸的海上贸易丝绸之路,才能够彻底消化大宋国内强劲的手工业产能。用贸易来刺激大宋的扩张野心,这将会是一个用几代人才能够完成的宏大任务。只有辽阔的大海才能够让大宋人认识到他们眼中的“天下”是多么渺小和狭隘,一旦这种开拓地精神取代了保守势力,那以后地一切将会顺理成章的变成现实。只要有了勇猛精进地开拓精神。那北方游牧民族的军事威胁将不会成为中华民族头顶上的紧箍咒。大宋将会走向比汉唐精神更为伟大的巅峰!
    护航舰队地提举吕先云是负责这次大规模航海贸易的官方最高官员,由于王静辉身边离不开李管事。所以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