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宋风 >

第160章

宋风-第160章

小说: 宋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王静辉笑着说道:“圣上此言差已!秦人残暴不假。白起坑杀四十万赵军便是佐证,臣也说不出什么,但历史是由人来书写地,太史公所留下地文字也未必是正确的!要不然战国七雄,为何只有秦国能够统一天下,为何不是和秦国一样强大地齐国?!圣上可曾记得臣曾经说过的:存在即为道理!不过这与变法无关,在臣看来,商鞅之所以身死不过是为了一个字!”
    “什么字?!”
    王静辉用手指蘸了蘸杯中刚斟好的茶水,在桌面上写下一个“利”字。神宗赵顼心中满怀期待的探过头来,却见他写了这么一个字。让他心中即使失望又是懊恼,不过却又是无可奈何——王静辉不仅是他所敬重地人,还是他的亲妹夫!
    王静辉自然看到神宗赵顼的脸上不是很好看,便收起了游戏之心说道:“圣上莫要小看了这一个字,其实人世间的行为大部分是和这个‘利’字有关,不但是商人,就是读书人乃至朝廷命官都莫过如此。读书人来参加朝廷的科举考试,除了少部分为了一心为国之外。大多数人不过是想求‘权’、‘财’二字,归根结底是个‘利’字,就是大臣之间的意见相左,究其原因也有很多不过是一个‘利’字而已,就连孔圣人毕生之做求也是为了‘天下大利’!圣上以为如何呢?!”
    神宗赵顼听了后,若有所思的点点头。和王静辉相处这么长时间,他是非常了解驸马话中所说的“利”字含义的,这也是为什么王静辉当初选择经商的时候,自己兄妹二人身为皇室还是肯与他相交地原因。
    “爱卿的意思朕已经明白了!不过这‘利’字和变法有什么关系呢?!”赵顼听了王静辉的解释之后,脸色又恢复到正常,还是像自己当颍王的时候那样虚心请教这个半师半友的妹夫。
    “圣上,变法是关系到一个国家生死存亡的大事,事先必须有充足的准备才可以。就如同商鞅一样,他看到的只是国家地利益,而没有看到当时秦国权贵的利益,秦国到最后是强大了,但他却是大大的得罪了秦国的权贵阶层,试问当秦王顶不住贵族给他的压力之后,那谁来平息权贵阶层的怒火呢?自然是商鞅!可怜商鞅自己成为秦国强大祭坛上地第一个祭品!”
    王静辉感叹了一下商鞅的结局之后,便又接着说道:“大宋自太祖太宗皇帝立下手谕:不杀士大夫。自然可以避免商鞅那样令人扼腕的事情在大宋发生,但庆历年间发生的事情还是犹如眼前,若不事先妥善处理,那到事情来临的时候就麻烦了!”
    神宗赵顼轻声说道:“难道这都是‘利’字?”
    “不错!圣上可曾看到臣在楚州所行之事,看似有些繁复,但却保得新的条例能够最大限度的得以畅通实施,这就是照顾好各方面利益之后的权衡之策!一个国家在变法的时候,古往今来都是一个新兴的利益阶层得以兴起,而原有的利益阶层得到损害而实现的,大宋若是变法也莫过于此!新的利益阶层要争取更大的权力和利益,而以前的利益阶层则会全力保住自己的地位不受到侵害,这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若是变法没有充分的做好准备而太急着实施的时候,两者之间便会爆发激烈的冲突。到时候在朝堂之上,即便是出于国家公心而变法的官吏也会逐渐的和保住自己利益阶层的官员进行权争,这便是‘党争’的来源!那时双方就会像两只在泥潭里面互相撕咬的野兽一样都想压倒对方,殊不知国家的、天下人的‘大利’便在他们的争斗中逐渐流失,帝国的元气也会大为损伤!”
    王静辉回想到他所在的时空中宋朝自熙宁变法后的历史基本上便是依照这个路径发展的,直到蒙古人把宋朝最后一个小皇帝逼得跳海才算是了事,这个国家也不复存在那样类似宋朝早期宽松政治环境下所养成的士大夫气节了。
    神宗赵顼听到王静辉在他的对面侃侃而谈,罗列着如果要采用类似商鞅那样“激进变法”给国家所带来的后果,听到惨然变容:“爱卿果然是思虑周全,改之,你一定是想了很久了吧!可教朕如何迈过这道难关吗?!”   


第一第一百五十章 赌局
         
    王静辉沉思了一会儿说道:“圣上,臣虽然对如何中兴大宋的方法想过很长的时间,也设想了很多办法,并且已经有其中的一部分在臣的主持下逐渐变成了现实,但是时至今日,臣仍然有很多地方都想不通,也许是臣资质愚钝,在这上面臣让圣上失望了!”
    赵顼注目看了看王静辉说道:“改之天纵之才,若是连你也称得上是资质愚钝,那天下人岂不是更加不堪?!或许是你想得太多了吧?!”
    “或许是臣真的想得太多,不过所谓‘多算多胜,少算少胜,不算无胜’,圣上作为大宋的帝王,一人之决定将会牵动天下百姓的安乐忧愁,臣为陛下提供建议也要面临着这样的压力,这不能不使臣在日常行事的时候不感到诚惶诚恐,生怕一步走错不仅是有损圣上的英明,更是使天下黎明百姓的生活因此陷入困顿之中,这便是臣百死莫赎了!”
    王静辉这话说的有些沉重,赵顼听了之后便安慰的说道:“改之未免多虑了,世上之事难免有两全的。”
    “虽然天下的事情未免都会如我们所愿的去进展,但总不能因此而放弃尝试!臣对于大宋整体上是先采用饮鸠止渴的方式来缓解,零敲碎打的来慢慢解决问题的症结:大宋目前所有问题的症结所在便是财政不足,相对于国家每年财政收入近八千万贯来说,每年的财政状况居然是略有一两百万贯的盈余,甚至在此之前还连续七八年财政处于亏空状态。长此以往。臣怕真的到了危机状况地时候,政事堂地相公们难免要行那桑弘羊之事。所以臣的第一步便是在不增加天下百姓税赋地基础上来改善大宋的财政状况。”
    “民不加赋而国用足”,这正是历史上王安石能够打动神宗赵顼坚定的支持他进行变法的最终根源,大宋地皇帝在这个时代实在是太穷了,连十万贯左右的小钱都要精打细算。看看眼前这富丽堂皇的福宁殿,原本大殿上要点上一百支左右的特制灌注了龙蜒香的大蜡烛,但王静辉自他第一次迈进福宁殿起,无论是英宗还是神宗,都没有舍得全部点亮蜡烛,因为这样每年可以节省五万贯的蜡烛钱!
    皇帝会省钱,这应该是天下百姓的福气,不过这也是被逼出来的,历史上神宗赵顼继位第一年的春祭大典过后按例发给百官的红包都要省下来,这么没有面子地事情让一个皇帝来做。可见他已经都要被糟糕的帝国财政给逼得要跳楼了。
    赵顼听后点点头说道:“现在是弊政丛生,朕心中已经是有些日夜难眠了!好在爱卿能够在一旁为朝廷出力,去年财政收入才能够略有盈余。”他笑了笑继续说道:“改之副好心肠,体恤百姓疾苦能够想到这么多法子来使得朝廷的财政不断的增长,同时还能够削减不必要的开支,朝廷中的大臣不及你多矣!嗯,民不加赋而国用足!好!以前看到爱卿做这些事情还不知道为什么,原来是这么一句话啊!”
    王静辉说道:“圣上。民不加赋而国用足,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但臣以为只有让天下百姓都能够吃饱饭,生活过的稍微宽裕些,天下才能够少些兵祸,大宋才可以专心致志的进行发展。有些时候一些事情看似不能直接削减朝廷地财政开支。但如果细细的想来便可以看出能够大大的节省开支,变相的增加收入。臣以为朝廷应该多做做这方面的事情,这样可以最大限度的不扰民而又能使财政变得宽松起来。”
    赵顼笑着说道:“改之之言不愧为金玉良言,朕当深思!看看那些削减地几万厢兵便可以知道他们一年除了让朝廷节省了一两百万贯的开支以外,还可以创造几十万贯的收入,这真乃是善举;那些送到西北的火器战阵可是一举削了党项蛮子的骄横之气,西北只要平安无事一年,朝廷便可以少支出一千多万贯的战时支出……想想这些,太上皇和朕便感到欣慰非常,有改之在朕身边,真乃朕之福,大宋幸甚!”
    王静辉听后连忙站起来躬身表示当不起赵顼的夸奖,赵顼摆摆手对他说道:“朕此言若是让那些御史谏官听到了,明天非要上折子唠叨不可,但这也是平心之论。朕阅汉、唐历史,如汉昭烈必得诸葛亮、唐太宗必得魏征,然后可以有为。”
    王静辉听后却摇摇头说道:“圣上可记得臣早期的一篇《论三国人才》?诸葛虽是天下奇才,但为人君者不可过于依赖一个人来治国平天下,尽管这个人也许真的有经天纬地之才,但是个人便会有缺点,世上本无完人,就连孔圣人也莫不过如此,更何况是他人?!集思广益、择优而录,这才是明君所为!”
    见王静辉提及几年前的事情来,赵顼心中也是充满了向往之情,那个时候他可是瞒住自己的身份和驸马交往,那段时间是他最快乐的时光,也是在那个时候,由于自己和蜀国公主胆大妄为,才成全了驸马和公主的一段姻缘,现在想来不禁让他嘴边露出了一丝笑容。
    赵顼说道:“改之善言!朕虚心受教了!”
    “臣不敢当,这不过是臣心中一些不吐不快之言,就算这句话应在臣的身上,臣也断无怨言。太祖太宗皇帝早有圣训:天下唯有道理最大!”
    王静辉这句话也不是信口开河,他来到这个时代后也曾借着自己宝文阁学士的名头,在宫禁中大量阅读以前宋朝历代皇帝的手札和记事,他说的“道理最大”也是有典故的:一次,宋太祖问赵普:“天下何物最大?”赵普经过深思熟虑之后,对答道:“道理最大。”对于不是皇上最大而是道理最大这个说法。宋太祖“屡称善”。道理和皇权哪个最大。王静辉不是三岁小儿,心中自然知道“拳头最大”地真理。不过面对皇权必须需要节制,这个时代百姓驽钝,连民主地概念都没有,只有从那虚无缥缈之中来寻求制约皇权的依据了。况且宋朝皇帝都是以孝道出名地,赵顼的老子在历史上就搞出了“濮议”这一出戏来实现自己的孝道,对于皇帝来说,最好制约他们的武器便是太祖太宗皇帝地语录了,在这方面王静辉可没有少下功夫,现在自然是捻之即来。
    赵顼看到王静辉那一本正经的样子,便笑道:“好!好!天下唯道理最大!朕受教了!改之真是个妙臣!”
    赵顼和王静辉年龄相仿,他们在刚刚认识的时候,赵顼可没有少受王静辉的白眼,甚至要不是当初蜀国公主在一旁当“润滑剂”。两个人就算吵起来也不算是什么稀奇事。虽然现在赵顼已经身为九五之尊,但对王静辉的感觉还是非常宽容甚至是纵容的,不过好在王静辉不是蔡京之流,他清楚历史的发展,知道自己在政治上的最大任务便是保护宋朝顺利渡过它的少年时代,如果他借着皇帝的宠信来干坏事,恐怕历史上宋朝第一弄臣地帽子便要落在他的头上。
    笑过之后,赵顼对王静辉说道:“爱卿。朕已经想好了,虽然你不能当翰林学士之职,但你还是要留在汴都,就不用回到楚州了,就在朕的身边来辅佐朕好了。朕已经授意中枢的韩公让他选择接替你在楚州和淮南东路的职位了,长公主再有几个月便临盆生产了。你在汴都也可以好好守候她,太皇太后和太后这几天都和朕提及这件事,朕也应了下来。常说做宰相难,但依朕看来谁也没有你这个驸马难,你也受委屈了!”
    王静辉知道赵顼是在为他不能让自己当上翰林学士而内疚,面对英宗赵曙留下那一桌子弹劾他的奏章,看到自己为大宋所做的一切,心中比较难过罢了。他说道:“圣上不必为此而分神,臣不过是做了该做的事情,不敢居功自傲,御史地弹章既然有自然是有他们道理,为人君者不管怎样还是要从中权衡的,不可偏颇!臣以为楚州之事还需要臣来善后,下个月出使高丽和倭国的船队就要返回楚州了,这是大宋第一次用这么大规模的船队来出使别国发展双方贸易,事关重大不可轻视,臣还是要回到楚州把这件事办好的,正好让接替臣职位的人选跟随臣来顺便在此期间来完成交接事务,不要出什么差错才好。前后不过一个半月地时间,臣再返回汴都照顾长公主也来得及!”
    赵顼说道:“不过是到高丽出使船队和这些夷国做生意发展贸易罢了,驸马有些轻重不分了。”
    王静辉站起来躬身说道:“圣上此言差矣!臣敢和圣上做个赌局:臣敢担保,若是大宋能够大力发展海外贸易,到时候将会给大宋带来不下大宋农业税收的财富!”
    赵顼站起来呵呵笑道:“改之从来不做没有准备的事情,就算不成功也会近乎圆满,朕和爱卿打赌似乎还从来没有赢过,尽管如此,朕还是想要和你赌上一赌,朕就不信爱卿每次都能够有这么好的运气!不过话还是说回来,朕真希望爱卿能够再一次赢了朕,能够相比大宋现在的农业税收,差不过要近三千万贯吧!爱卿如果能够赢了朕,那将会是江山社稷幸甚!”
    王静辉也站起来严肃的说道:“臣从来都是言出必行!圣上要中兴大宋,让天下百姓都能够过上好日子,还要扫平六合重振我中华之威,这都需要钱财,但臣不愿意行那桑弘羊之事,也会阻止别人如此行事来玷污圣上的英明!臣将会给圣上在五年之内积累下上亿贯财富,让圣上以后行事更加从容!到时候圣上挥军西讨北伐之际,臣定会让圣上不再愁军费的出处!”
    赵顼说道:“好!那朕当拭目以待,预祝爱卿能够赢得朕这一赌局!不过是赌局总要有彩头才好,朕也不能小气了,朕知道爱卿得财有道。就是把满朝文武绑在一起。论挣钱的办事也不及你的万一,赏给爱卿金银珠宝也是让你笑话。不过如果爱卿真的能够做到海外贸易顶得上大宋全年地农业税收。朕当答应爱卿三个要求,只要是合理地要求,朕都答应你!朕也期待着完成太祖太宗皇帝未竟事业,光复我华夏故土。以扬我华夏之威!”
    王静辉笑着说道:“如果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