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宋风 >

第155章

宋风-第155章

小说: 宋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地优势,还有以前他建立的试运行地图书楼运营的经验,现在在汴都城中一下子建立了八座图书馆就显得从容多了。
    为了以状行色,王静辉还专门跑到英宗赵曙那里去求字。希望老丈人能够为图书馆留下墨宝——这也是自保政策,那些书呆子读书多了难免管不住自己的嘴巴,门口挂着皇帝老子的亲笔签名,就是官府来抓人也不会毫无顾忌殃及池鱼。
    老丈人对文化事业自然是支持地,不知不觉便为王静辉提供了一道护身符,并且商务印书馆的曾掌柜出面宣布今后将会按照城镇的人口比例,在大宋先期建立三十家图书馆,以后还会陆续建设。商务印书馆这一举动引起了士林铺天盖地的赞扬,而在大宋只要是认字的人都知道商务印书馆的后台老板便是当今驸马王静辉,这再一次让他的声望暴涨。
    图书馆的面积很大。除了有藏书楼外,还有很多房舍,供前来的学子在里面看书或是讨论学问之用,秉承宋代的园林艺术,图书馆也有自己地园林,这让图书馆到更像是个学校,就是没有老师而已。图书馆内便利的条件也使得前来的学子宾至如归,而精明的徐氏还拆掉了宅院的一截院墙。建了一座茶楼起上一个风雅的名字便开张了,生意自然是不错的了,像这样高格调的茶楼是那些骨子里面发酸地读书人最爱去的地方,正好可以填补图书馆运营的费用。
    除了图书馆以外,在汴都郊外华英书院的周围,王静辉继续大肆收购土地。并且在上面大兴土木,遍植树木花草,在他的心目中这便是后世大学城的雏形。除了继续加大对贫困学子地资助外,对于从事医科的学生也加大了奖学金的比重,以满足今后王静辉对医科人才的需要。他还建立专门为适龄儿童读书的萌学私塾,老师就由华英书院的学生来担任,而学生的来源不仅是周围村民的孩子,还有所有在徐氏和他名下产业服务的员工的子女,这当然是免费的,以增强自己名下产业员工的忠诚度。
    王静辉名下产业的员工不仅在大灾中深受他的恩惠和接济,而且报酬也十分优厚,但他们也没有想过自己的儿女居然能够读书,加上王静辉对待属下一下优容宽厚,在外人面前提及自己是为驸马干活的员工,也是非常自信。
    东家这一系列的“撒钱”行动尽管已经和刘账房说的很清楚了,但刘账房还是非常心痛。王静辉并不认为自己是在建立一个乌托邦式的理想社会,也许在那些脑袋发烧的读书人眼中他有成为圣人的倾向;但在韩琦等政坛老狐狸的眼中,王静辉这是在平息那些多事御史的怒火,实在用钱买平安;而对于他自己来说,他做这么多的事情不仅是为了进一步培养报纸的潜在客户和为士林中低层的贫寒士子找个饭碗来维持他们的自尊,更是为了今后商业发展的规划布局——那些遍布大宋最户要城市的图书馆可以转身一变就会成为报纸的发行点、书店,这在北方市场没有什么,但在江浙书商传统势力的南方,那绝对是把要命的刀。这也是他说服徐氏一起跟着他同乘一条船共度风险的商业承诺。
    王静辉的这段日子过的是十分惬意的,尽管外面对他的好评如潮,但那是他早就交代好的,徐氏他们只要按照事先的安排去做便可以了。他来到宋朝后就很少有这么清闲的功夫了,每天和蜀国公主下棋、作诗写词、聊天。旁边的丫鬟是曹太后赐下的,她们从来没有见过蜀国公主这么高兴过,这几天的笑容加起来比几个月都多,传闻中驸马夫妇恩爱非常,驸马为了公主居然顶撞了曹太后之说并非空穴来风,当她们看到驸马给蜀国公主按摩有些发酸的小腿的时候,她们都有些痴了。
    快乐的日子终究是短暂的,短短的一个月怎么够王静辉夫妇享受?虽然王静辉这个本来时间观念很强的人不愿意提及,但蜀国公主细心如发,还是轻拂着丈夫那棱角分明的脸庞,给他准备南下回楚州的各项物事,夫妻两人此时也只有相顾无言享受这最后的宁静。   


第一第一百四十五章 急招
         
    王静辉在汴都开封几个熟知的朋友知道他又要南下楚州了,苏轼兄弟、孙氏兄弟等人结伴邀请他,他也过了将近一个月的太平日子,虽然也抽出些时间和他们会面,终究还是少了些,所以他便应承下来,在凝翠阁酒楼订下了一桌宴席。
    和苏轼兄弟在一起免不了要吟诗作词,但王静辉现在在宋词上自身的造诣已经有些根基了,除了几首应景的词外再加上“抄袭后人”的一首经典之作便可以应付过关。王静辉对他们四个人来说都是大有恩惠的,除去苏轼和他的一些政见不同之外,无论是对王静辉的才学和人品都很敬重,这一顿饭可把王静辉给喝趴下了。
    两日后的清晨,王静辉在汴都城外的码头上辞别了众多为他饯行的好友和自己的娇妻后,便乘船南下楚州,返回自己的治地继续做他的军州事。不过英宗赵曙和惠寿宫的曹太后都曾经向他允诺:三个月后蜀国公主临盆待产前一个月会允许他再次回到汴都,以陪伴自己的妻子。
    听着阵阵江水拍打船舷的声音,王静辉在船头叹了口气回到船舱中,这艘船上还有和自己一起回楚州帮助自己支撑楚州商会的李管事,不过李慎由于金秋大比,所以便不回楚州了,安心住在苏轼那里,由他们两兄弟来照顾辅导李慎,自己身边的书童则是他在自己所收养的孤儿中另外选中的一个。
    李慎是王静辉和徐氏结盟地标志,虽然给他当书童不离他地左右,但李慎终究是要考科举步入仕途的。在这个时候。王静辉能够做到地唯有将李慎委托给苏轼兄弟来代为培养三个月,在汴都准备考试了。
    王静辉现在身旁的书童名字叫无计。他是王静辉最早收留的那批孤儿当中的一个,和他哥哥无心在一起是那群小乞丐地头儿。当时王静辉见到他们的时候其中一个小女孩快要死了,好在他伸手救了那个女孩顺便还收留了他们,自此这些孩子便有了着落。而无心、无计兄弟的名字都是王静辉给起的。他怜悯兄弟二人在那种情况下还不抛弃同伴的可贵品质,收留他们后通过良好的教育和他们兄弟二人的用心,成长的非常快,除了李慎之外,便是这两兄弟给自己做书童。
    王静辉坐在船舱的书案旁,无心立刻端上一杯茶,他随口问道:“无心,咱们的船到哪里了?”
    无心回答道:“先生,刚才听林护卫说过了,再有两三个时辰。我们便要到应天府了。我们地船并不靠岸,而是到淮南东路的永城停泊,如果先生不上岸休息的话,我们便连夜行船朝楚州赶。”
    王静辉喝了一口茶说道:“我没有什么大碍,你告诉林护卫,如果船上的人没有什么不适应的话,让他连夜赶路最好早些到达楚州,免得误事!”
    无心听后点点头便出去找林护卫了。而王静辉则坐在书桌前想着进一步裁汰厢军的方案。这两年英宗赵曙通过使用王静辉提供的方案对厢军进行了裁汰,虽然规模相对与庞大的厢军总数来说比例很小,但几万厢军地退役让大宋的财政收支压力大大减轻,而且还上交了很大的赋税。
    这次回到汴都后几次受到老丈人的召见,谈得最多的便是厢军裁汰问题,显然大宋统治高层对于裁汰厢军产生的效益有些上瘾了。以前虽然也想裁汰厢军,但苦无没有什么门路,简单地裁撤必定会引起厢军内部的波动——这些厢军还要靠自己微薄的收入来养家糊口,若是有太大的波动,那又是一场灾难!现在有王静辉出谋划策,虽然裁汰的不多,但都是脚踏实地的在前进,这让英宗赵曙等人对此非常感兴趣,希望王静辉能够想出更多的方法来减少厢军的数量,争取把它控制在一个更合理的数量上,以减轻帝国的财政负担创造更多的财政盈余。
    在王静辉的脑子里面还有很多门路来裁汰厢军,不过这都需要准备,他不希望自己被以前所取得的成绩所蒙蔽双眼,饭还是一口一口吃,踏实点最好,如果贸然采用厢军移民开荒变成农垦兵,出现什么问题,那会打击自己在老丈人心目中的形象。尤其是楚州没有什么可供开荒的大面积耕地,厢兵转化成农垦兵最佳地区莫过于荆湖两路地区,那些地区现在还处在蛮荒时代,只有少数民族大量散居在那里,如果不是在自己的控制之下,王静辉是不会出这个主意向那里移民开垦的——如果移民和原住民发生武装冲突该怎么办?那自己只有等御史弹劾一条路了,这个时代的大宋君臣已经享受了太久的和平,只要有武装冲突也会让他们的情绪非常波动,倒霉的只有肇事者和当初出主意的人。
    王静辉现在远离汴都和老丈人的关系有些生疏了,这个时候去桶马蜂窝是十分不明智的,看来农垦兵只能是在自己回到汴都后把上下关系理顺些之后再开始谋划了,现在还是动动刚刚有些规模的工程兵的脑筋吧!
    王静辉之所以这么急着回到楚州,一个是因为距离大宋皇家海运船队返航的日期越来越近了,自己必须在那里坐镇才可以,他要第一时间知道这次大规模跨海远洋贸易的结果是什么样的,无论是好还是坏,他都必须在第一时间制定以后的方针;再加上新组建的工程兵主要便是在盐城和阜宁两个港口建设,他也正好到那里了解一下新的情况,好准备实施扩大工程兵而上奏朝廷中枢的条陈。
    正当王静辉在纸上写奏章的时候,舱外林护卫高声说道:“驸马在吗?”
    王静辉站起身打开舱门让林护卫进到他的船舱中,林护卫朝他抱拳行礼后说道:“驸马,前面已经到应天府了。属下想上岸让兄弟们买些东西上船补充一下给样。还请驸马恩准!”
    王静辉笑着说道:“林护卫说哪里话?既然船上要补充给样,那便靠岸就是了。不过能够尽量快些回楚州便快点,一切全凭林护卫来安排!”
    林护卫笑着说道:“驸马放心,这条水路都走过不知多少遍了,绝对不会误了驸马地大事!”说完便走出船舱去安排客船停泊在应天府地码头上。准备人手去采购必要的补给。
    驸马所乘坐地船只是徐氏开办船行的,自从王静辉出任楚州军州事后,为了让他能够快捷和舒适的来往于楚州和汴都,徐氏专门特制了这艘快船,并且沿途都有徐氏的商号代为照顾。不过王静辉使用这艘快船地时候不多,倒是蜀国公主用的次数要比他多多了,徐氏的人早就和林护卫交代过了沿途可以得到照顾的码头,无论是驸马还是公主回汴都,他都随行所以很快便在徐氏商号的协助下补充了补给更换了水手,歇人不歇船日夜向楚州行进。
    快船行进了四天。这天夜里刚过临淮,王静辉和林护卫正在船头说话,就隐隐约约的听到河岸边上有数十支火把如条蛇一般快速行进还喊着“驸马”两字,一看便知道这支队伍是骑着快马。大宋缺少马匹,汴都虽然繁华无比,但大街上用来拉货的多是牛车,虽然随着王静辉对辽国和西夏采取走私贸易,并且还缴获了数万匹西夏战马。但总体上还是没有什么改变,在官道上有如此多的快马在行进,除了官府的军队外,便只有强盗了。
    林护卫是大内护卫一个不小的头领,据说祖上曾随太宗皇帝北伐,因为满门忠诚才会被被英宗赵曙钦点专门负责王静辉夫妇地安全。其本事自然是不可小视,他立刻站起来吹了个口哨,客船的前后船舱中便冲出来王静辉的护卫队,人人手持钢刀弓弩等武器立于船头和船舷两侧。此时船老大也把船停稳,林护卫送王静辉进入船舱。此处也会有当地落草的匪寇,在他看来无论来者是谁,驸马的生命是第一位的,这也是当初英宗赵曙亲自交代过的,如果驸马出了什么事情,那所有人以后的日子恐怕都会很难过,单看驸马居然可以使用阉人这份受宠地程度,搞不好连掉脑袋都有可能。
    林护卫立于船头因为天黑看不清对方的装束,对方人数虽然多,但好在没有发现有什么船只拦住河道,心中不由的踏实起来:凭借这艘性能优异的快船,一旦发现对方来者不善,就顺流前往用不了三个时辰便可以到达泗州,只需要防住对方的火箭来烧船便立于不败之地。
    对岸的队伍看到王静辉地船停下来后,便也停住高声问道:“此船上可有楚州军州事王学士?在下捧日军都虞候谢封,奉太后谕旨召驸马紧急前往汴都!”
    林护卫一听对方来头不小,居然是个禁军都虞候,但还是不放心的问道:“你说是奉太后谕旨,可有信物!”
    谢封高喊道:“这里有太后手谕,在下绑在箭上射到船上,你们让出地方来!”
    林护卫听后便让他的人将船楼一块让出来,就听“嗖”的一声,一支绑着黄色纸卷的利箭钉在船楼上,林护卫暗赞一声好功夫,便叫人把上面的黄色纸卷取来,打开应着火把的光亮一看上面真还有曹太后的印押,便急忙把太后手谕送到王静辉的船舱中。
    王静辉在船舱中也听到了他们的对话,心中还奇怪怎么曹老太太费这么大劲来找他干什么?莫非为了濮议那档子糊涂帐来找自己泄愤?!想到这里就暗暗叫苦,感觉这老太太的火气也实在是太火爆了,自己可要有大麻烦了。
    林护卫把曹太后的手谕交给王静辉,他打开一看脸色都变了:“圣上身体欠安!召驸马速速回京!”下面还有太后的印押和枢密院签发的金牌快递的印鉴。
    王静辉就是不认识曹太后地印押,但对枢密院地印鉴可是熟识的得很,知道这肯定不是假货,便立刻对林护卫说道:“林护卫。快快将船靠岸!”他心里面都有点发毛了:他走地时候还给英宗赵曙做过检查。没有发现什么不对的地方,怎么会变成这样?!
    靠岸后。那个叫谢封的都虞候见到王静辉后便单膝跪地说道:“参见驸马!请驸马随属下速速前往汴都,太后、韩大人、富大人等都在急盼驸马回京!”
    王静辉上前扶起谢封说道:“谢将军不用多礼,现在圣上怎么样了?”
    谢封说道:“驸马,此处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