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宋风 >

第148章

宋风-第148章

小说: 宋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安顿好楚州各项事宜后王静辉便匆匆收拾了一下准备前往汴都开封和妻子相会去了,知州府内除了林护卫要沿途保护他地周全。所以要抽走大半地侍卫。而赵公公则表示要负责他书房中那些文件的安全,便谢绝了驸马带他入京地好意。
    至于王雳,王静辉准备带他回汴都的,但王雳谢绝了,一来王静辉不过是去一个月而已,二是他已经成为这些孤儿的老师了。暂时还不想离开楚州,王静辉听后也没有说什么,只是把经过再次改进配方的药物留下。王雳选择留在楚州也正和他的心意,自己走后学生的功课可可不能耽误,有王雳在教他们,自己也多少放心些,至于王雳想要借此机会来拉拢这些自己未来的跟随者,那他可打错了算盘:自己可是这些孩子的救命恩人,对他们的照顾也不是一年两年,可不是王雳这个“临时教师”所能够比得了的!
    王雳最近在科举考试制度改革上和王静辉似乎有点不对路,主要还是王静辉曾经对他说过要上书圣上,但王静辉为了规避其风险并没有这么做。虽然这才是一个官员的明智选择,但王雳可不这么看待——这件事驸马和自己的父亲两个人当中肯定有一个人会做,不过这可不是件好事情,潜在的风险巨大,这个风险如果由驸马来承担,他当然是高兴的了。王静辉此时也想开了:王雳不过是个小子耳,论身份是绝对不可能和自己相比地。自己也没有必要对他这么忌惮,以后该怎么做就怎么做!
    安排好这一切后,王静辉还让管家王福用枢密院留在楚州的通信渠道给坐守汴都的刘账房和徐老去了一封信,让他们备下厚礼以便他能够到达汴都后,有合适的礼物去让他拜访关系较为密切的官员。等手下打点好后,王静辉便带着随从从楚州上船前往汴都开封了。
    就在王静辉前前往汴都的路上。随着这一期《梅雪》的发行,关于改革科举考试制度这一话题迅速成为文人聚会上最主要的话题,各种声音也都传了出来。这一次王静辉放弃了上书圣上是一个明智地选择:即便有在士林中德高望重的欧阳修、司马光和王安石三巨头一起站出来表示赞成,但反对的声音依然很大——这是与千万学子以后的命运相挂钩,士林反应这么大也是自然的。
    王静辉虽然在船上,但一直关心着这件事的进展情况,沿途经过一些比较大地城市,他总能够从徐氏设在这些城市中的分店来掌握士林中大体的看法。通过汇总到他手上的材料,王静辉不禁为这次自己没有独自单挑马蜂窝而感到庆幸——在欧阳修等人的声望下,士林对此反应还是非常大的:大考之际放出这样的话题如果被采用的话,那天下的学子数年的苦功皆费,此情可勘!
    不过王静辉对此开始还有些担心外,过不了多久便平静下来:这些和他唱反调的人还是没有仔细看过《梅雪》上面的文章,除了王安石表示要尽快解决外,王静辉和欧阳修、司马光都主张用十年左右的时间来慢慢转变。提出科举考试制度改革也是很有根据的:太祖太宗皇帝当初便是以策论取士,这个时候回到原先的轨道也是有理有据,在政治上的风险也没有先前他想象中那么大,倒是这投石问路也让他比较清晰的把握了大宋文人目前对现行科举考试制度的看法。
    要想掌握真正士林的态度,还是要等到自己回到汴都之后才能够知道,那里才是大宋文人的心脏,几乎所有的文坛领袖都在那里,各地参加大考的士子也会随着考期的临近而慢慢的聚集到汴都,那里的主流观点,便是大宋的主流观点,到时候真要是一道奏章送上去,士林的主流观念已经形成,科举考试制度改革是难是易就会见分晓,不过王静辉是打定注意要来次“八年抗战”,把耐心等待的功夫做足。
    王静辉即便是在船上,他每天也要给蜀国公主写信,或是记述一天当中所经历的事情,或是一首小词小诗来遥寄对娇妻的思念,或是干脆写上一个根据后世恶搞改编的笑话,他希望以此来表达自己对蜀国公主的思念。随着晚上船轻轻的破开河面的水声,王静辉对未来充满了幸福的憧憬和自信渐入梦想……   


第一第一百三十八章 新事业
         
    蜀国公主平时就住在皇宫当中,不过当她得知王静辉回到汴都开封专程来陪她的时候,就早早的搬回到驸马府,这可把王静辉给吓了一跳,他现在最担心的便是蜀国公主的身体,就是妻子住在宫中他天天入宫去看望,心中也不会有什么介意的,但让妻子为他而变动生活起居,虽然并不是什么很危险的事情,但也让他心中着实的担心了一会儿。
    王静辉刚刚进入驸马府,从留守驸马府的管家王禄的口中得知蜀国公主在四天前便搬回到驸马府了,他便急匆匆的赶到后院,此时蜀国公主正躺在他设计的老爷椅中,旁边的两个丫鬟还不时的摇晃着椅子,主仆三人在那里有说有笑。
    这把老爷椅是蜀国公主回到汴都后,王静辉专门根据后世的安乐椅为原型画出图纸交送到刘账房那里让他依图制作的,人躺在上面可以轻轻的摇晃显得优哉游哉其乐无穷,送给娇妻正合适,同时他没有忘记多制作几把,让蜀国公主带进宫中,让老丈人和曹太后也尝尝鲜,还有送给韩琦、欧阳修等重要官员的也没有少。王静辉夫妇对迎来送往的事情比较注意,一般有什么好玩儿的新奇之物,总是非常大方的送给皇族和大臣们,这使得他们夫妇二人在皇室宗族和大臣的圈子里面口碑极好。
    王静辉轻声走进一座小花园,蜀国公主正坐在凉亭下的老爷椅中,身前池塘水面反射的阳光照在她的脸上显得格外宁静美丽,看到妻子想从椅子中站起来。他快步走上前又把蜀国公主轻轻地放倒在老爷椅中。在一旁像注视着她。
    旁边两个丫鬟知道此时她们应该是退下去地时候了,驸马和公主在一起的时候是不愿意有他人在身边地。她们都是曹太后最近赏赐给蜀国公主做丫鬟来照顾公主在汴都生活的,也都知道驸马对公主的感情和别人有所不同,曾经数次驳了曹太后的面子,心中都有些羡慕公主能够遇上这么专心地人。
    “娘子现在怀有生孕。怎么还来回变动住处?在宫中太后身边也好,那里有更好的条件利于你休养待产,我也放心些,大不了我天天进宫去见你不就行了?”王静辉握着蜀国公主的小手有些责备的说道。
    蜀国公主双眼泛着迷离的光泽,用另外一只手轻拂着王静辉那棱角分明的脸庞说道:“老是待在娘娘那里终归是有些不方便,你知道的,娘娘很少见有官职在身的人。倒是夫君这两个月瘦了!”
    王静辉笑着说道:“呵呵,这段日子俗务缠身,不过我这不是向圣上请了一个月的假嘛,好好陪陪你。顺便身上长点肉!”
    蜀国公主也被他逗乐了,笑着说道:“可惜我现在这个样子不好下厨房,不过娘娘赏下两个御厨给我,正好便宜你了!”
    “娘娘可真是细心,本来照顾你的,结果便宜我了!等明天进宫面圣地时候,我带上几件小礼物让黄门给娘娘送过去,让她老人家也高兴高兴!”
    现在皇宫中。王静辉送进来的东西是最受欢迎的,他在日常忙碌之余便挖空心思把后世的一些小东西的图样给画出来,送到汴都开封让徐氏来制作,也曾经给徐老打过招呼让他注意原材料的选择要贵重精细,毕竟这些小东西都是送进皇宫中的,可万万马虎不得。一来二去。徐老和李管事从这些王静辉设计的东西中嗅出了商业机会,所以干脆从制作珠宝首饰地工匠中选出几个得力的老师傅带着一些学徒来专门制作,除了送入宫中以外,这些精工细作的小东西都成为大宋上流社会所追捧的礼物,“徐氏工艺坊”变成了高档礼品的代名词。
    蜀国公主知道王静辉这次又作出什么好玩儿的东西了,好奇地问道:“夫君这次打算送什么东西进宫?”
    “东西还在徐氏那里放着呢!不过是面镜子,瘦的人被照出胖子,高的人变成矮子,送给娘娘他们那里解解闷而已!”王静辉把后世出现的哈哈镜大致的效果给蜀国公主说了一遍,弄得她也十分好奇,好在王静辉说道哈哈镜制作的有五六面,等明天留下一面放在后院让她也高兴一下。
    晚上等到先把蜀国公主给哄着了后,王静辉来到后花厅,在老丈人的强力介入下,现在除了有数人员可以进入他的书房外,以后王静辉会客的地点只有换地改成后花厅。等他走进后花厅的时候,徐老、李管事、刘账房、曾掌柜等和他名下产业有很深关联的人都坐在那里等候他了。
    自从王静辉成为驸马被外放后,他就没有怎么花费精力在自己产业发展上面了,这还要多亏了他的盟友徐氏大力照拂才得以正常运转,否则这么大的家业如果靠他一个人来主持,非要把他累死不可,就更不用说花费精力放在朝政上面了。
    “各位久等!真是让在下心中难安!”王静辉一步入花厅便抱拳道歉。
    众人寒暄了一阵,现在任谁都能够看出王静辉是正午的太阳潜力巨大,以前徐氏也不是没有经营过一些官场人物,但当时的徐氏实力微薄哪里能够见到高品阶的官员?倒是当初徐氏义助王静辉意外的得到了丰厚的回报,这不能不让这些人有些感叹不已。
    王静辉这次把他们召集起来是为了开展自己新一轮的计划,自从他外放成为地方官后,所做的都是官方性质的福利事业,这很容易落人口实,况且自己要为发行报纸做准备,朝廷财政这么紧张,执政和三司使肯定不愿意出这么多的钱来投资文化事业。这件事也只好改由自己来办。
    要想使手中的活字印刷术变成真正的传媒利器。就必须要有广泛地普及教育,使能够读懂报纸地人多起来。有一个稳定的读者群才能形成气侯。宋朝崇尚文治,估计是中国历史各个朝代中文盲率最低地朝代,《梅雪》现在的国内发行总量在一万五千册左右,这样的发行成绩已经极大的刺激了王静辉地神经。他希望能够早日把这把剑给磨得更锋利些,有了舆论的监督,朝廷上无论是谁能够得势,所施政的方针都能够得到有效的监督,凭借这样利器,他就算在家中也能够掌控朝局的发展动向,从而弥补自己外戚身份的限制。
    王静辉不愿意在王安石隐居的时候干掉他,一来自己的手枪太显眼了,绝对是天下独一份,很容易使自己败露;另外便是王安石纵然千错万错。他毕竟是一个非常有社会良知的知识分子,只不过性子太过倔强不会变通罢了,杀害这么一个人,王静辉会内疚一辈子,就是真的干掉王安石,保守派执掌朝局,那大宋也唯有慢慢地糜烂安乐死,迟早是覆灭的结局。
    王静辉相信自己凭借着后世千年的见识。能够把王安石的破坏力控制在一个可以接受的范围。现在王安石的官职虽然已经到了权知开封府,但在王静辉的心中还是不算什么的,英宗赵曙和神宗赵顼对待王安石地态度上还是有本质上的区别,况且就算是赵顼上台当皇帝,现在大宋财政开支已经比两年前要好的太多,不用逼着神宗赵顼像汉武帝学习刮地皮的技术了。再给王静辉几年的时间来推广报纸。等报纸成熟后,有自己来做后盾,加上宋朝皇室祖制“善待士大夫,不以言事杀士大夫”,可以很好的限制执政地权力。
    历史上王安石上台后便是迅速清理了御史台完成一言堂,加上皇帝的绝对支持才可以让他勉强启动变法。现在是王静辉在幕后做大宋的“庄家”,也同样有大小两代皇帝的信任,如果加上报纸这一传媒利器,他相信完全可以控制住王安石的破坏力,对此进行修正。这次回汴都开封,他除了要陪陪蜀国公主外,最重要的任务便是做好准备工作,为发行报纸扫清障碍。
    花厅中主客众人都坐下后,王静辉说道:“这一次把大家召集来,可真是不好意思,因为在下现在需要大量的资金来做一件事,比较让我为难,所以把大家都找来,让各位前辈都帮忙参详一下看看能不能做!”
    “没有吃过猪肉还没见过猪跑?”王静辉是来自千年以后的人,他虽然没有办过报纸,但他知道办报纸不仅会得到政治上的助力,而且在商业上运作得当也是一大新财源,不过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固然光荣,其中蕴藏的经济风险也是巨大的,所以他召集的帮手也是最亲近的人。这个时候也只有徐氏能够鼎力帮助他,如果动用楚州商会的力量,报纸在楚州发行也没有多大效用,况且那里的潜在用户也远远比不上汴都的基础。
    在座的众人和王静辉都是老相识了,他们都知道王静辉有乐善好施的习惯,不过最佩服的便是这个家伙就是在往外撒钱的时候居然还能够光明正大的借此机会挣回更多的钱,当然还有令人羡慕的美名。
    刘账房等属于王静辉“嫡系”属下已经一年多没有接受到幕后大老板新开拓的产业了,以前每次驸马爷想出新东西的时候,那是他们赚钱最快的时候。王静辉对待属下一向极为大方,像刘账房和曾掌柜这些“老臣”早就身价数十万贯,以前在汴都开封这个寸土寸金的地方拥有一座像样的宅院对于他们简直是做梦,但现在早就“圆梦”了。虽然王静辉在楚州的时候发起的液压榨油、棉纺织作坊也同样让他们狠赚了一笔,但那是和楚州本地商家共享,这是远远不能与“吃独食”的感觉相提并论的。
    徐老是他们当中最有发言权的,他也好奇的问道:“改之,你要做什么事情?资金不是问题,现在凭你我两家要拿出个二三百万贯也不是什么难事,有什么我们能够做到的。我们自然鼎力支持你!”
    徐氏产业紧紧跟随王静辉的脚步。又有他地特别照顾,随着王静辉地发家史逐渐为世人所发掘。很多人都知道徐氏当初对王静辉有恩,不仅官场中的人没有人来打徐氏地主意,反而有许多汴都很多有名气的大商家在幕后老板的授意下来结交徐氏。徐老对此自然是心知肚明,不过王静辉也特别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