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宋风 >

第133章

宋风-第133章

小说: 宋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会儿。厅中又响起了曹太后的声音:“驸马地意思。哀家和重臣都明白了,哀家想知道驸马开出地药房效果会怎么样?”
    王静辉说道:“其实臣给圣上开出的药方中地主药已经用在了颍王殿下的身上。颍王殿下也有类似圣上所患的病症,不过甚是轻微,现在他也只是有些经常头痛而已,不过经臣用药后已经大为减轻。相信这种主药用在圣上的身上也会起到作用!”
    颍王赵顼老是犯头痛病,这个毛病厅中在座地众人心中都是知道的,经过王静辉一说,曹太后、韩琦和富弼才想起来英宗赵曙当年也是老是犯头痛病的,心中都有些一凉!不过近一年来赵顼很少喊头痛了,听说都是这个驸马亲手下药的结果,看来效果还是非常不错的,心中那份波澜便平复了下来。
    颍王赵顼站起来躬身向曹太后说道:“老祖宗,孙儿这头痛的毛病都是驸马妙手所致,虽然开始吃了些药。但到现在头痛症已经很少发作了,现在已经不吃药了,只是按照驸马的吩咐喝茶便是了!”
    王静辉现在恨不得亲上这个大舅哥一口,心中赞到:“你小子真够意气,不枉我在你身上下了这么多心血!”他正色说道:“颍王殿下其实现在仍然在吃药,不过臣已经把药粉掺杂在茶叶当中去了,殿下只是不知道而已!臣和众位太医开的药方中用的就是这样药物,它是巴蜀中一种叫做‘银杏’的树叶。臣在来汴都之前便已经派人到巴蜀去采摘了,这种树叶对人体无害,长期服用有通血气之功效,见效虽慢但效果却非常好,臣已经和众位太医商量过了,等他们先为验查过后便可以给圣上服用!”
    颍王赵顼地话是非常有分量的。王静辉后面的补充说明也让其他人放心了不少,王静辉可以看到韩琦、富弼脸上的表情明显的放松下来,相比珠帘后面的曹老太太也是如此。这个老太婆虽然在英宗赵曙继位之初在朝堂之上造成了一阵不小的麻烦,让赵曙和韩琦头痛了一下,但也是他们自找的,这也是出于她和仁宗几十年夫妻情分上,对挽回去世丈夫颜面所做出地反击。在这点儿上,王静辉是非常清楚的,毕竟历史上的曹太后在濮议问题上一直压着赵曙和韩琦处于上风,但却对权力毫不留恋,让赵曙亲政也不过是一句话说撤帘便撤帘,果断的作风让男人都汗颜,王静辉是非常佩服的。
    在这个客厅中,曹太后和颍王赵顼兄弟是代表的皇族,而韩琦、富弼便是统治高层地代表,王静辉对英宗赵曙身体状况和治疗方案的交底,也让他们每个人都很满意,担心虽然担心,但有颍王赵顼这个铁证,他们倒是放心了不少,对英宗赵曙身体状况的前景感到乐观了不少。
    毕竟是有韩琦、富弼在厅中,往日在曹太后身边可以放松的皇族中人也不能随意谈论一些轻松的话题,在曹太后知道了她想知道的事情后,便没有为难王静辉,玉手一挥,旁边的刘公公自然心领神会,让众人散去,王静辉也是如蒙大赦,心中松了口气:这医生的职业可真是不好当的,尤其是御医,他很是怀疑这些古代的同行是怎么熬过来的,如果让他当御医,用不了多久就要撒手人寰了,怪不得古代真正的名医从来不肯当御医,都对这个“光荣”的称号畏之如虎狼,原来如此啊!
    走出皇宫大门,走在前面的韩琦和富弼都停了下来,韩琦说道:“改之,今晚到相府来一趟吧,我们这一家还没有好好聚聚呢!”
    对于韩琦的邀请,就是天上下刀子,他也必须感到,毕竟这个便宜义父对自己来说太重要了,有很多事情都需要他的帮助,当然也少不了要和富弼订下一次饭局。
    送走韩琦和富弼后,王静辉贪婪的呼吸了两口自由的空气,心底畅快了许多,没有想到自己好心给老丈人检查一次身体调整治疗方案会惹出这么多事端,这真是他所料不及的。不过正是这次给赵曙的体检让他对老丈人的身体状况心中有了底,也知道了对老丈人身体状况关心的人不止是自己一个,出于不同的目的和利益,还有更多的人瞪大双眼在注视这福宁殿中的赵曙。
    这多少让王静辉有些感慨:不光是自己的理想和利益已经和英宗赵曙紧密的联系在一起,想韩琦、富弼等人也都有不同的目的关注着赵曙,为了大宋的今后,赵曙必须要健康,不然的话,发生了任何意外对他来说都是一次严重的打击,有很多事情恐怕就必须更加迂回完成了!   


第一第一百二十三章 走马观花
         
    在汴都开封的日子,王静辉就像一个高速旋转的陀螺一样,忙得手忙脚乱,毕竟所有有点脑子的官员都知道他是当今皇上炙手可热的人物,皇上虽然对他的信任还达不到言听计从的地步,但只要是驸马提出的建议,皇帝都会认真考虑,接受的可能性非常高。这就使得驸马府门前变得车水马龙起来,每天都有很多人来拜访,中间也有一些真正想见识一下王静辉是否如传言中那样具有真才实学,带着自己的治国思想来找他,但大部分人都是来打好关系为升迁之路扫除障碍的。王静辉一开始的时候还认真接待每一个来访者,但后来明白过来是怎么一回事的时候,便对此没有什么兴趣了,毕竟自己还有很多事情等着去处理,就算中间有几个大才,说不得自己也要放弃了,这样的接待很是倒他的胃口,没有想到开后门这种事情居然会落到他自己的头上,让他不禁心中感慨万分。
    汴都开封文人圈子的聚会,这个是王静辉所重视的,以前他比较讨厌这样的聚会,但时间长了,他逐渐认识到这些没有多大权力的士林在大宋的影响却不小,恐怕连皇帝都要畏惧三分,这也多亏了太祖赵匡胤立下的好规矩。
    现在王静辉针对大宋目前的状况所提出的“寒暑论”已经在士林当中有一定的市场了,但这还远远达不到他心中的要求,他需要有更多的人能够站在他地一旁,需要“寒暑论”能够被更多地人所接受。这都离不开士林的支持。所以参加这些宴会也是理所当然地事情了。
    好在这些宴会都是汴都名流为王静辉主办的,随着他公开的策论流传范围的越来越广泛。现在士林中对他地评价也越来越高,在新生代中已经隐隐的全面和苏轼兄弟全面抗衡了,现在可没有多少读书人指责王静辉是“独腿文人”了。
    这几天便是东阳郡王赵颢、司马光、欧阳修、苏轼等人轮流做东,王静辉和他们及所邀请的不同客人之间趁着宴会的机会交流自己的观点。当然也有些思想比较激进的人夹杂在其中,但他并不在乎:连最顽固的王安石他都能够接受,更何况这些小鱼小虾了。像这样的人一般在赵颢和苏轼的朋友圈子中很多,而司马光和欧阳修的圈子则是保守派地天下,相对于激进的大宋士子,保守派更认同王静辉的观点,而他需要的便是广泛的传播自己的政治主张,让它成为大宋学术中的一个主流,进而在“圣人书”中给他找到更多的支持。
    这些日子除了和文人打交道外,还有大宋地武官。王静辉也成为了他们的座上客,这中间都是富弼和郭逵两个人来主持的。王静辉在拜访过韩琦之后,就去拜见另外一个政治巨头——富弼了。也许在政治手腕上两个富弼捆在一起也比不过一个韩琦,但王静辉知道历史上富弼的作为,虽然这个老头儿一辈子也没有比过韩琦,但他主张的“天命限制皇权”在这个时代还是非常有意义的,至少要比韩琦所做地有意义的多,所以王静辉对富弼还是非常重视的。
    拜访富弼的借口是非常简单的:在濮议角斗后的一段时间里。富弼作为皇伯派中的重要一员知道自己在这次较量中惨败,估计是难逃钓鱼的下场,所以便称“足疾”不出在家中等待被废黜的皇帝手诏。王静辉现在在杏林中也有着非同一般的地位,他这样的名医再加上驸马的身份给富弼治病,富弼不可能闭门不见的。
    富弼所谓的“足疾”不过是他当年骑马摔伤后没有得到很好的处理,经年累月所落下的病根。一到阴雨天气确实是疼痛难忍,这不过是风湿一类的顽症而已,王静辉一看便明白了,风湿病可不是几帖药便可以解决的,不过在这个时代一大好处便是放在一千年后的珍贵中药材在富弼这样的朝廷重臣家中根本就不算什么,而这个时候中药治疗手段中的膏药还没有产生。富弼的风湿病让他开始琢磨着把膏药这一治疗手段给开发出来,反正这个时代的正宗的虎骨虽然很贵但不是买不到,不想原来那个时空不从黑道走,有钱也根本就买不到。
    和富弼的谈话也不可能深入,不过王静辉还是非常赞成他的主张的,虽然富弼所谓的“天命”带有很浓重的封建色彩,但在目前来说是最好制约皇权的借口。王静辉的物理化学知识在这个时代还没有可靠的设备和材料来实现,无法心服口服的推翻这些迷信思想,所以干脆掉转炮口,依托富弼的力量,按照富弼的“天命制约皇权”的思想写了几份策论,对这个时代的皇权进行限制,但他知道这些东西碰上赵曙这样还算是比较上进的皇帝还有点用处,要是碰上了昏君,那可一点限制作用都没有,不过聊胜于无吧。
    在汴都开封的这段时间里面,还有一群人急着要见王静辉,他们便是开封的大商人,这些商人不仅很有实力,而且还有很深厚的官方背景。等王静辉弄明白这些商人的背景和介绍人后,才知道朝廷上那些言必孔子、孟子的高官们,原来是这幅德性,像河北的韩氏家族、曾氏家族,还有那些有实权没有实权的官员支持的商人都一窝蜂的涌向驸马府。
    王静辉原来发展经济的时候很需要钱,尤其是刚建立兴国银行的时候,他希望能够以集资的方式把各方势力的资金都捆绑在一起,这样能够发挥意想不到的作用,但现在他面对这些“投资”可有些畏惧了:御史台的老大司马光虽然和自己的关系不错,但他手底下的那些乌鸦们可正千方百计地找自己地麻烦,这不能让他不防,况且大宋例律中有些关于官员经商方面的条例也会帮助这些乌鸦抓自己地小辫子。这使得王静辉在面对这些“投资商”的时候十分慎重。他想要在商业上再发展必须等到他卸任楚州政务之后了,现在也只能对不起了。
    不过王静辉这次是小心过头了。这些商人虽然都有自己的大靠山,但他在楚州所建立起来的那几个商会组成了楚州商团,在大宋商界几乎是无往不利,所取得地利润也让所有的大宋商人眼红。现在王静辉的地位水涨船高。连带着他光荣的发家史也被大宋商界所广为传诵,背后都叫他“王财神”,不仅自己发财有道,连带着给帝国找财路也是让人佩服不已。商人的地位不高,也没有人敢说王静辉是个商人出身,但大宋商界有头有脸的人物都在谈论他:人家做生意才叫做生意,连国家的生意都给做好了,这才是我辈商贾之本色!
    不管王静辉知不知道别人在背后怎么谈论他,半个月后,他终于结束了这段地狱般的生活。和娇妻蜀国公主一起边欣赏着运河两岸的春色,边乘船返回楚州去了。在商业上他除了徐氏的人以外,任何身上带有“铜臭味道”地人都不见,这次见到徐老,王静辉干脆就把自己所有的产业都交给徐氏来全权打理,直到自己回到汴都述职为止。为此徐老自然是喜笑颜开——现在又有谁敢不给驸马的面子,那些贪心的小鬼在动自己之前也要掂量一下自己的分量够不够再说。
    王静辉怕早春的寒风会影响到自己妻子的身体健康,也是让蜀国公主尽兴的欣赏外面地风光。尽管他想赶快回到楚州去处理那些堆积如山的政务,但还是仔细安排行程,所以在船上住了半个月才到达楚州。
    这一次王静辉将要在楚州这里实现更大的动作——海上航运。王静辉在汴都开封的这段日子里,除了把海关等关于他自己琢磨的经济方面的资料送给王安石作为“学习资料”外,还得到了英宗赵曙关于楚州发展海运地支持,并且也都和有关朝廷大臣在这个问题上取得了谅解。回到楚州后。王静辉就要雄心勃勃发挥楚州独特的地理位置来发展海运事业了。
    考虑到自己在楚州还有不到两年的时间,王静辉也是能够做多少就做多少了,尽量建立一个相对比较完善的海运制度,并且争取在楚州建立一个类似泉州、杭州那样的海运超级港口。
    大宋的内河运输不仅受到黄河、长江水患的严重威胁,而且其运力挖潜已经到了极限。就王静辉这几次来往汴都和楚州之间的观察来看,宋人在这个时代已经开始使用水坝来增加河道运力了,这已经是现有水平的极限了,就是放到二十一世纪后也不会有太大的改善,所以用其他方式的运输渠道来缓解和分散内河运输的风险就必须开始着手运作了。从南方到北方中间要是修路的话,不仅耗费资金是一个天文数字,国家财政难以支持,所以唯一的出路便是在海上,用海路运输来分散内河运输的风险。
    楚州的地理位置极佳,不过王静辉找了半天也没有找到那个后世著名的连云港的位置,后来才突然想起来黄河还没有夺淮河入海,现在这里的地形与后世有着天壤之别,连云港现在还在海底下呢!不过没有连云港,楚州也有的是优良港口,不仅能够承担起内河运输的能力,还可以以此为出发基地,发展朝鲜半岛、乃至日本和大宋的贸易。
    这个时代是发展对外贸易最好的时代,大宋目前的科技水平是世界第一,这可不是二十一世纪韩货、日货漫天飞的时代,在这个时代只要是大宋商人能够到达的地方,手工业制品永远都是大宋产品的天下。而且最为美妙的便是这个时代还没有贸易壁垒这一说,只要市场容纳得下,随便你卖多少都没有问题,关键的便是解决运输问题,还有相关的政策支持。
    现在的大宋在王静辉的影响下,其对外出口的尺度远比几年前要宽松地多,以前连书籍地出口都是一件比较麻烦的事情。而现在在王静辉地建议下,出口的产品更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