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新大明帝国 >

第111章

新大明帝国-第111章

小说: 新大明帝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呃,这画面太美了。

第二零七章奇迹之城

顺天城。

在经过了多年建设后,这座城市已经基本成型。

设计吞tu量五千万吨的顺天港,一艘艘巨型商船沿着经过大规模疏浚后,航道水深超过十五米的三发河缓缓而来,将满载的煤炭,原油,铁矿石之类原料卸下,通过管道,铁路和公路系统送往一座座发电厂,炼油厂,钢铁厂,然后变成各种各样的汽车,塑料制品,化工产品……

再重新通过铁路和公路回到港口,装上另外的商船,沿着来时的航道驶向大海,驶向世界各地。

就在同时源源不断的财富,也在从世界各地不停地流入杨丰口袋。

而支撑这座城市日夜不停运转的,是超过二十万工人,他们在一座座炽热的炼钢炉前,在一台台高速旋转的机器前,在一条条现代化的流水线前挥洒汗水辛勤工作,用他们的劳动,换来他们身后超过五十万家属的丰衣足食,换来学校里他们儿女的笑容,换来他们日渐光明的未来。

而在这座城市周围,还有超过三十万农民,商人,公务员,甚至与ji女和流mang,就像站在河马背上的犀牛鸟一样,依附于这座城市而生活。

如果把这个系统网络放得再大一些,在苏门答腊,在北婆罗洲,在阿萨姆,在一座座油田,在一座座矿山,甚至在喜马拉雅山下的一座座茶园里,还有数以百万计的矿工农民商人,在依靠着这座城市生活。

如果再放得大一些,在辽阔的太平洋,印度洋上,在遥远的欧洲,美洲,非洲,在这个地球的每一个国家,还有更多的人吮吸这座城市的乳汁。

“这就是工业时代啊!”

行走在这座属于自己的城市里,杨元首看着一座座直插天空的烟囱。看着望不到尽头的厂房,看着行色匆匆的人群,忍不住发出由衷感慨。

“元首,再有两年。奉天城也会是这个样子了。”

他身旁的顺天工业园管理处主任陈兴说道。

这里理论上并不是大明领土,而是荷印联邦所属的西婆罗洲自治共和国领土,只不过是杨元首在自己的私人土地上建的私人产业,这样在管理上当然不会像应天府一样,采用各县民选自治的形式。而是直接由他任命。管理处就是市政厅,陈兴这个管理处主任也就是市长,至于下面的各部门,就完全按照正规的行政体系了,什么警察局,卫生局,教育局都有,但税收局没有,因为这里不收税。

杨丰购买土地时早跟尼德兰人定好了,他在这片土地上无论干什么养多少人都是永久免税的。所以无论尼德兰还是西婆罗洲自治共和国,都是无权找他收税的。

至于他自己…

这些工厂赚得钱都是他的,他收个毛税,而那些在这座城市淘金的,则是向他交租,包括已经转为上市的,或者他和别人合资的,也是交租,这是在他的地产上,当然要向他交租了。

实际上顺天城。已经不仅仅是一座城市,它正在形成一个城市圈,北边的三发,南边的邦嘎。都有大量华人工厂主依靠着顺天城的原料和技术力量,在逐渐发展起来,而且为了避免向尼德兰人缴税,都大量向属于杨丰的原来荒地上迁移,成为一座座依附顺天城的工业化小镇,或者说是卫星城。

至于理论上的政府。西婆罗洲自治共和国…

呃,那个已经事实上不存在了,虽然招牌还在,但却没什么人了,别说普通老百姓,就是内阁官员和议会议员们,估计都快忘了他们还有这样一份活儿,也就是还剩下尼德兰人派来的总督和税务官,还在认真履行着自己职责,向不属于杨丰领地上的居民收着他们的人头税。

尽管这样的居民,数量正在飞速减少。

到目前为止,还生活在杨丰的领地以外的人口,总共不超过二十万,之所以还有这么多,主要是一些老的橡胶园甘蔗园农田什么的,这个想搬也搬不走。

“尼德兰人什么时候走啊!他们赶紧走了,我们也好痛痛快快加入帝国。”

陈兴说道。

这个问题实际上是整个西婆罗洲人民都天天惦记的,不光是华人,剩下数量已经不多的其他民族更加迫切,因为人头税主要是他们在交。

“快了,估计也就这一两年的事儿了。”

杨丰说话间笑得很阴险。

尼德兰人的确撑不了多久了,他们在东印度群岛的二十万驻军已经让财政苦不堪言,而随着爪哇赤军实力逐渐增强,尤其是在苏联人支持下,逐步开始迈向工业化,让原本臣服尼德兰的各自治共和国正一个个心里开始长草。亚齐最近接连发生bao乱,苏门答腊各地也开始出现游击队,如果接下来赤军再全面开战,尼德兰人绝对不会再继续陷在这个泥潭中了,上次访欧时候,贝恩哈德亲王就暗示过,一旦再开战,他们很有可能直接一走了之。

只要他们走了,杨丰就可以名正言顺地吞下西婆罗洲,甚至连带东婆罗洲也一起吞掉,反正那里总共也就几十万人口。

但他现在还有一个麻烦,就是怎么拉住哈达,让他继续和慕梭血拼下去,毕竟现在怎么看都是慕梭更有吸引力,尤其是对白军控制区的老百姓来说,人家那边分地分房子分女人,自己这边还给华人资本家打工呢,人家都有钢铁厂,炼油厂,兵工厂了,自己这边也就卖点橡胶甘蔗铁矿石,这怎么看都是人家的制度更优越。

在这种情况下,哈达那里也难,尤其是军队里面,甚至都有叛逃的,要不是还有那些阿訇们在背后支持他,恐怕人心早就散了,但这些阿訇们,同样也更希望能摆脱尼德兰殖民者。

所以说杨丰也难啊!

“唉,为了这点破事,我的心都快操碎了!”

杨元首很无奈地说。

看了一会儿自己的城市,他赶紧钻进旁边跟随的汽车,然后直接驶向鲲鹏公司在顺天的分部,因为应天府已经过于拥挤,像鲲鹏这种占地大户,已经开始向外迁移,而顺天分部,主要负责的就是直升机业务。

今天是杨丰的直升机试飞的日子。

当杨丰到达试飞场的时候,貔貅直升机已经整装待发,这款直升机和休伊外观尺寸上几乎没有任何差别,只不过发动机功率比UH1A要大,而且主旋翼是复合材料,机身加了部分钛合金减轻重量,所以总体性能相当于UH1B的水平上,虽然算不上很强,但在这个时代,这就是一款强大的直升机了。

看着面前漆成绿色的直升机,杨丰忽然有种恍如穿越回原本时空的感觉,脑子里紧接着出现了越战中那遮天蔽日的休伊直升机的画面,当然还有史泰龙那一身壮硕的肌肉,这玩意儿太让人有怀旧感了,以至于他都没听见旁边总工程师朱家仁的话。

老朱是貔貅直升机项目现在的负责人,他是去年加入杨丰手下的,这里很显然比光头佬那里混日子更有吸引力。

“元首,是不是可以起飞了?”

他小心翼翼地再次问了一下神游天外的元首大人。

“啊,可以了,飞吧!”

杨丰这才回过神来说道。

在接到命令后,试飞员立刻发动了机器,一千多马力的涡轴发动机旋转,通过和ZF合作开发的减速箱后,带动着复合材料的两条桨叶开始缓缓转动,随着试飞员的油门加大,桨叶转速越来越快,很快就变成一片残影,带起的狂风刮得地面尘土飞扬,就在这飞扬的尘土中,这架直升机逐渐离开了地面。

“飞起来了!”

杨丰身旁的朱家仁立刻发出兴奋地喊声,其他现场观看的,也忍不住一片鼓掌和欢呼。

在掌声和欢呼声中,这架直升机越飞越高,很快就已经超出了四周厂房的高度,然后稍微一低头开始向前飞行,同时高度继续不停上升,直到升上两百多米高度,开始在顺天城上空转着圈子,没过多久,就连外面的街道上,很多人都发现了这东西,一个个行人停下脚步,扬起头看着天空中这架从未见过的直升机。

而此时他们的元首,又已经神游天外去了,杨元首现在的眼中出现的,是不计其数的眼镜蛇武装直升机,这是多么经典的好东西啊。

当然还不需要一下跨度那么大,毕竟机载武器的使用也需要一定经验积累,可以沿用越战时候米国人的做法,给休伊额外加装武器系统,比如说火箭发射巢,机枪发射架。甚至于前面加一个自动榴弹发射器,机身压窄,改成串列双座,减去的重量换成钛合金装甲,两边弄上两个短翼,虽说直接搞眼镜蛇有点狠了,但是易洛魁武士还是很简单的,就现在又没什么防空导弹,这种级别的武装直升机还是很有杀伤力的。

“来来,都过来,给你们一个新任务!”

想到这里,他朝那些工程师们一招手说道。

第二零八章天佑史达林

正当杨丰向自己手下的工程师们讲解武装直升机设计原理时候,遥远北方满洲里对面的反击车站,一名苏联海关人员很随意地拉开了一节车厢的大门,紧接着那双多少有些惺忪的醉眼,就像突然打开的电灯般一下子亮了。

“这就是你们产的羽绒服?”

他难以置信地问身旁一名新华某国营贸易公司的官员。

后者用和他一样纯正的俄语说道:“对,苏斯洛夫同志,这就是我们产的仙鹤牌羽绒服,经过我们科研人员的努力,已经打破了资本主义国家在这方面的垄断,现在我们生产的羽绒服,无论哪方面质量,都丝毫不输于他们,这充分体现了我们社会zhu义制度的优越性。”

官员一脸自豪地说。

苏斯洛夫同志恋恋不舍地看着车厢里边,他可是很清楚这些东西在莫斯科的价值,虽然产自东南亚海盗国的羽绒服在苏联属于违禁品,是资本主义者用来毒害苏联人民的毒草,但实际上官员夫人间,互相送礼现在都用这个,一些小圈子的聚会上,谁要没穿一身华丽时尚的羽绒服那是会被当成笑话的,只不过出门的时候外面都套一件旧大衣而已。

但这是新华的jie级兄弟生产的,而且还有莫斯科某国营贸易公司的购货单,那么这算不算毒草呢?

“李同志,这个我需要请示一下。”

他犹豫了一下说道。

“当然,我们完全理解您的工作,啊,我给您和安德烈耶维奇同志带来些土产,都是些不值钱的水果什么的,您可不要拒绝呀!”

李同志笑着说。

“你总是那么客气!”

苏斯洛夫同志眉开眼笑地说,然后随手拎起旁边印着苹果的纸箱,但没想到箱子极轻,倒是把他闪了一下,在他疑惑的目光中。李同志悄然向车厢里面一指,苏斯洛夫同志的脸瞬间笑成了一朵花。

半个小时后,这趟列车驶出车站直奔赤塔。

三个小时后,遥远的莫斯科。贝利亚很无语地笑了笑,然后把一份儿有关这批货物的密报,随手扔在了杂乱的文件当中,在他的衣领下面,隐约露出一点同样大明产保暖nei衣的圆领。

多大点破事儿。无非就是新华的同志贪些小便宜而已,他们终究还是不够坚定的,但这点事怎么可能惊动日理万机的史达林同志,要是连这样的小事他都上报,估计就算最近史达林同志心情一直不错,也会直接踹他一脚。

史达林同志最近的确心情很好,他这时候正在列宁格勒的一处大型工厂内,在他面前摆放着的,是一块近十米长,宽约四米的钢板。在钢板上是一个接近一米翼展的模型,而在钢板底下却是一个细长的气缸。在他对面这套东西的另一边,是一个身穿套裙的少女,正面无表情地站在那里,用手摆弄着那个飞机模型,在摆弄了一会儿之后,向旁边助手发出示意,后者立刻扳动身旁带着阀门的扳手。

几乎瞬间高压蒸汽驱动下,那个气缸猛然向前打出,就在同时钢板上面的滑槽中。推着那个飞机模型的滑块,以极快速度推着模型向前,眨眼间就飞出了钢板的范围。但因为打出的速度极快,而且模型本身较轻。双翼也是根据升力设计,这个模型竟然在地面上一米多的高度,保持着平飞状态,并且在气流推动下向上升了一点,这才因为阻力使速度下降而坠落。

很显然,如果它有一台发动机的话。它会真正飞起来,这一点不用身旁的阿尔乔姆。伊万诺维奇。米高扬解释,史达林也很清楚地知道。

“液压弹射器注定要被淘汰,蒸汽弹射才是未来,按照数据推算,我们设计中的蒸汽弹射器,可以在不超过七十米的距离内,将一架三十吨重的作战飞机加速到超过两百公里每小时。”

那名少女直起腰,面无表情地说道。

“娜斯塔霞同志,祝贺你,你取得了一项伟大的发明!”

史达林带着满脸笑容伸出手。

“谢谢!”

后者面无表情地和他握了一下,很显然对于同伟大的史达林同志握手,并没有什么太多的激动,而且也没喊几句表示忠诚的口号什么的。

“那么接下来就让你的理想变成现实吧,党和人民在背后,会全力支持你的工作。”

史达林略显尴尬地说。

后者依然没有表现出太多激动,只是面无表情地点了一下头,然后就站在那里一言不发了,一阵冷场之后,史达林同志讪讪地转身了。

“史达林同志,娜斯塔霞同志就是这个脾气,她不喜欢跟任何人多说话,也从来不对别人笑,据说是在战争中失去亲人后精神受到了一定刺激。”

就在他们离开时,一名负责的官员带着谄媚的笑容朝史达林解释,他可是头上冷汗都冒出来了。

“对于科研工作者,我们要充分理解他们的一些特殊脾气,毕竟他们的工作压力太大,娜斯塔霞同志的遭遇,充分证明了普鲁士法xi斯的罪恶,这件事情可以作为一个宣传的范例。”

史达林淡淡的说。

他才不管娜斯塔霞同志的坏脾气呢,只要她能给自己造出弹射器就行,正在船厂建造的四艘航空母舰已经修改了设计,安装类似昆仑号的斜角甲板,但随着杨丰和米国,不列颠都在逐步引入喷气式舰载机,这四艘航母同样也必须得使用喷气式舰载机。可这东西是必须有弹射器的,米国人也不可能卖给他弹射器,娜斯塔霞同志的发明就是他唯一的希望,而且如果真像她说的,这款弹射器将让苏联直接站在这一技术的巅峰。

他甚至都有些庆幸,自己最近的运气怎么这么好?喷气发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