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本草王 >

第113章

本草王-第113章

小说: 本草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一番话说出来,几个人都默不作声了。
    叶知秋说的是实话,以前,他不停地说温病不同于伤寒,不能按照伤寒方法治疗。几乎没人相信,而前一次皇宫、汝南郡王府和整个京城的丹毒瘟疫,让大家真正见识了他不同于伤寒的温病治疗方子,知道他说的是实话,也知道他再遇到这样的温病,一定会按照他的方法来治疗,但是,虽然有了这次瘟疫的成功,但是,要想让大多数医者接受他们观点,还是不现实的。明清时期,许多温病学派的名医,在治疗温病为主的瘟疫流行时,一样取得了相比伤寒方法要好得多的疗效,但是,大多数伤寒学派医者却并不因此接受了温病学派的观点。也是经过了两百年的实践,那些顽固派一个个都死去,新生医者从开始就接触温病学派的观点,逐渐推广,这才慢慢地逐渐地接受了温病的新观点。
    现在,以叶知秋一己之力,想通过一次瘟疫的治疗就说服大多数传统思想根深蒂固的太医们接受温病学新观点,无异于痴人说梦。而一旦叶知秋当上侍御医,将来治疗温病,由于他的肯定会使用温病的新方子,都治好了还没有什么,一旦出问题,特别是治死了人,那不如本方就是板上钉钉的。还真是有一百个脑袋都不够砍!
    叶知秋这一点看得很清楚,加上孙用和的教训,让他坚定了绝不当太医的决心。这需要极大的冷静和超凡的超脱,需要都权势和荣华富贵了超然心态。叶知秋已经做到了,虽然他可以当一个碌碌无为的太医,保住荣华富贵,但是这不是叶知秋的目标。他是要么不做,要做就努力做到最好。
    吴王和王妃被叶知秋这话一提醒,想起孙家的惨事,不禁一阵的后怕。如果有这样的风险,那还不如让孩子平平安安的好,反正家里也不缺少这个品官。
    所以,王妃赔笑道:“官家,知秋年纪还小,医术也还需要进一步学习。距离侍御医的要求还有差距,是不是等他年纪大一点,医术再成熟一点,再考虑这件事?”
    曹皇后以前没有考虑到弟弟可能会使用不被绝大多数太医认可的温病治疗方子医治的问题,如果真是这样,那一旦出了问题,只怕真的跟叶知秋所说的那样,那可就麻烦了。所以,她也望向仁宗,目光中颇有赞同之意。
    仁宗也没有想这么多,他其实给叶知秋这个职位,更多考虑的是如何弥补不能把公主嫁给他的缺憾,对叶知秋治病可能会出现的问题考虑不够,经过叶知秋这么一说,也觉得不合适了。别惹出事情来,自己到时候大义灭亲那可就适得其反了。
    想到这,仁宗苦笑,道:“那好,这件事情暂时搁下,以后再说。”
    不料叶知秋却道:“不用以后说了,因为就算以后,我也不会当太医的。”
    “这又为何?”仁宗愕然道。
    “很简单,”叶知秋道,“温病不同于伤寒,这句话说起来很简单,但是要让大多数医者认同,特别是太医们认同,终我这一辈子,估计都不可能!但是,我坚信这是对的,我终身都将为此努力。我会给我的病人使用我的方子治疗,当然是取得病人同意的情况下,而这是违反宫廷规矩的,所以,还是不要我当太医的好。大家都方便。当然,如果再遇到上次那种宫里太医治不好的病,我可以进宫我帮助治疗,但是,必须赦免我不如本方的罪过才行。”
    仁宗本来想说你当太医也可以赦免你,但是这个口子一开,那太医都要求赦免才治病,那就乱了,对不是太医的人临时赦免更方便。于是,话到嘴边又咽下了。最后,他谈了口气,本来想好的事情,结果成了这样,让他很为难。想了想,道:“那就封你为定远将军,勋上骑都尉。”
    这是个正五品的散官,无权无职,干领俸禄。以一个十五岁的半大孩子,能当上五品官员,已经是相当难能可贵的了。
    吴王和王妃这才松了一口气。赶紧让叶知秋谢恩。
    离开皇宫回到家,吴王和王妃自然又要大摆筵宴庆贺一番。在邀请的宾客中,有专门邀请叶知秋他们结拜的四兄弟,这是叶知秋专门邀请的。
    宴席上,叶知秋除了挨个敬酒接受祝贺之外,其余时间就和兄弟们在一起喝酒说话。
    酒宴之上,叶知秋说了自己拒绝皇帝册封侍御医的事情。引得几个人纷纷咂舌,待听了叶知秋说了理由之后,又觉得这个选择是对的。

第178章 文人相轻
    朱肱问叶知秋以后的打算,叶知秋道:“我想回孙氏医馆坐堂问诊,那里有我师父和以前的大伯,他们两都是太医,医术非常高明,我很多地方还要跟他们学习泡*书*(”
    唐慎微已经获得翰林医官院的医官资格,听了叶知秋不当侍御医的事情之后,很是感触道:“大哥面对侍御医这样的高位都能然舍弃,我这小小医官,又有什么值得留恋的呢,我也辞官不做了,跟着大哥坐堂问诊去,大哥可愿意收留于我?”
    叶知秋笑了:“好啊哪有什么不能收留的回头我跟我师父师伯他们说一声就是了”
    庞安时击掌笑道:“咱们四兄弟为什么不自己开个医馆呢?”
    此言一出,其他几个纷纷叫好,朱肱当先鼓掌道:“这主意好咱们四兄弟,一起开创一番事业”
    叶知秋点头道:“这个主意当真不错”
    唐慎微等人都拊掌赞同唐慎微道:“大哥现在就已经名满京城了,将来名扬天下,那是肯定的”
    朱肱道:“言之有理特别是大哥的温病学说,我觉得,是最容易出彩的,将来大哥成名,十有**便在这上面”
    庞安时也道:“大哥理论方面也很是了得啊,能说出前贤的典籍值得商榷的地方的,又有几个?”
    叶知秋笑道:“行了你们,一个劲夸我作什么?咱们还是商量,怎么把咱们的医馆开起来”
    “对对”一说到这几个人兴趣顿时都转移到这上面来了一番商议,选定在京城最繁华的主街开,可是说到医馆的名字,争得个不可开交最后统一意见,叫“知秋医馆”,因为他们四个中医术最高的就是叶知秋,又是大哥,他的名气最大,京城很多人都知道,容易创出牌子,而且用医者名字命名医馆也符合习惯,比如侍御医林忆的医馆,就是用他的名字命名的
    对这个名字,叶知秋自己当然不同意他不喜欢这么招摇,但是,其余三人意见一致,反对无效,只好接受
    他们正商量得热闹王妃让人过来叫他去有话说
    叶知秋过去之后,王妃低声让他再去给开封府知府包拯敬酒叶知秋说已经敬过了,王妃低声道:“再过几日,就是你弟弟案子问审的日子泡…书_)你多给他敬一杯酒,他说不定就能多手下留情一分”
    叶知秋苦笑如果包拯是一杯酒就能心软的人,他就不会被叫做包青天但是母亲爱子心切,便是一根稻草,却也要当成大木头抱着的便点点头,端了一杯酒,来到包拯面前:“包大人”
    包拯赶紧起身,笑脸相迎:“四国舅”
    “包大人为民作主,秉公执法,刚正不阿,着实让人敬佩,所以,我特意单独给包大人敬一杯酒”
    “不敢当”包拯一张黑脸满是笑意,“国舅医术高,上次瘟疫,解救了满京城无数百姓的性命,卑职身为开封府尹,正要替全城百姓感激国舅救命之恩呢”
    “我这才是不敢当了”叶知秋笑道,目光一扫,落在包拯身后两人身上,笑道:“展昭展大人,白玉堂白大人两位英雄豪杰,我是久闻大名当真是如雷贯耳,也请两位同饮此杯,如何?”
    展昭和白玉堂两人虽然都是四品御前侍卫,但是,宋朝重文轻武,所以他们两人其实远远没有小说电视里那么威风他们两虽然官品都在叶知秋之上,但是人家是国舅,身份地位那是他们二人无法比拟的,所以良人听到叶知秋请他们一同饮酒,都有些受宠若惊的感觉,忙起身躬身答应,端着杯子满脸含笑陪着
    叶知秋微笑着道:“我敬三位大人一杯,先饮为敬”说罢,饮干了杯中酒
    展昭正要喝酒,却侧过脸去低声咳嗽了两下
    这两下,别人听来不觉什么,可是在叶知秋这样的中医行家耳朵里,立即就听出了毛病,微笑道:“展大人好像身体不太好哦”
    展昭忙笑道:“没事,多谢国舅牵挂”说罢饮干了酒
    叶知秋也不多问,等他们三人饮干之后,这才微笑着离开了
    展昭慢慢坐下,道:“四国舅当真英雄少年不过十五六岁,医术已经如此了得,将来当真前途不可限量”
    白玉堂道:“是啊,对了,你们说,他这一身医术,是不是传说的那样,是药神壶翁托梦传授给他的啊?”
    包拯微笑道:“你们可曾见过神仙?”
    两人都一起摇头,展昭道:“大人的意思是,四国舅的一身医术,并不是神仙传授,而且他自己苦学而得?”
    包拯道:“你刚才也说了,他才十四五岁,如此年少,若不是亲身经他医治的,有几个人相信他医术了得?他不这么说,又有几人敢把自己的病,交给一个半大孩子呢?而且,他说这话时,正值京城丹毒瘟疫开始流行,而他便有能治好病的方子,苦于没有人相信他,所以,他只能借助神仙来取得别人的信任由此才能用这些方子治病求人可谓情非得以,也可见其用心良苦”
    展昭道:“说来也奇怪,满城的大夫郎中,包括太医,都治不好这种病,到叫他一个半大的孩子给治好了,这些名医、神医、国手们,只怕心中多少也该有些惭愧?”
    白玉堂冷笑:“岂止是惭愧,我看不少医者还很是有些嫉妒我听到的怪话就不少,也不感念人家免费教授方剂,反倒说人家国舅狂妄等等,诸多说辞让人心冷”
    包拯道:“所谓文无第一,武无第二,医道也是文,文人相轻,自古而然,没有几个文人能心平气和地接受别人比自己强的事实,越有本事,就越容易招人妒忌,正所谓木秀于林,风必催之就是这个道理”
    展昭点头,转头看了看不远处正和几个兄妹说得高兴的叶知秋,道:“看来,他虽然贵为国舅,只怕也是要招人妒忌的,咳咳……”
    刚说到这,展昭突然感到一阵气急,禁不住弯咳嗽了起来
    包拯关切地问道:“怎么样?不要紧?”
    展昭微笑摇头,道:“我没事”
    白展堂倒:“刚才知秋国舅一下就听出你有病,当真本事,既然国舅都说了你有病,你也敢好好找人看看了”
    “嗯,已经找人看了正在吃药”
    包拯倒:“听说,尊夫人也患病,而且病得不轻,也请郎中看过吗?”
    “请了,请的太医,总不见好咳咳……”
    白玉堂道:“要不,请知秋国舅给看看咱们刚才才说,丹毒温病那么多太医大夫都治不好,偏偏他就治好了,这说明他就是一个善于治疗疑难杂症的怪医,你娘子的病,说不定他就能治”
    展昭迟疑了一下,低声道:“他……,到底还是个孩子,只怕还治不好这病”
    包拯笑了:“你瞧,刚刚还在说知秋国舅年纪太小,不容易给人信任,你马上就证明了这一点”
    展昭有些不好意思地笑了
    酒宴散了之后,展昭和白玉堂两人送包拯上轿走了之后,这才各自骑马回家,他们两都是御前侍卫,但奉钦命,在开封府协助包拯查案所以家都安在开封府旁边不远处
    展昭刚进家门,就扶着马鞍一阵激烈的咳嗽,先前在酒宴之上,他就想咳嗽的,只是不方便,所以运劲强行忍着到后来,到底忍不住,轻咳了几声还是被包拯和白玉堂发现了,其实,他们看见的,远远不如真实的严重,要是他们看见这一刻剧烈咳嗽的展昭,只怕是要紧张不知多少倍
    马厩的仆从似乎已经习惯了主人的这种咳嗽,牵住马的缰绳,静等着展昭咳嗽停止
    展昭用一方白手绢捂着嘴,当他咳嗽终于停止的时候,拿开手绢,上面赫然一滩鲜血,当真触目惊心
    那仆从惊呼一声,道:“老爷,你今儿个吐的血,可比昨日的多呀您还是好生找个太医,好好调理一下”
    展昭艰难地笑了笑,翻身下马,将手绢递给那仆从吩咐烧掉然后整了整衣袍,大踏步来到天井,走过甬道,进了大堂丫鬟从里间出来,见到他,忙迎上来福礼,道:“老爷回来了”
    “嗯,你们奶奶呢病情如何?可好些了吗?”
    丫鬟黯然摇头:“今儿个吐的血,比前日里……”
    刚说到这,就听里屋传出展昭的夫人丁氏的声音:“夫君回来了?”显然是要打断丫鬟的说话
    展昭心中凄然,妻子病得如此严重,却还生怕自己担心,要强加掩饰忙挑门帘走了进去只见妻子瘦削的身子歪在床头,不停咳嗽,床前一个铜盆,里面的清水已经染红了,妻子嘴角,还有一抹血污很显然,在自己进来之前,妻子刚刚吐过血,丫鬟甚至都还来不及收拾
    展昭一颗心跟刀割一般脸上却不敢表露出伤感,依旧微笑着,走过去,拿起桌子上水盆的洗脸巾,感觉了一下水温合适,拧干了,过来,轻轻替妻子擦掉嘴边的血迹,丫鬟接过洗脸巾端了那两铜盆水出去了(未完待续)
    ///

第179章 展昭之妻
    第179章 展昭之妻
    展昭拿过一根凳子,在床头坐下。温柔地望着爱妻,道:“感觉怎么样?”
    “没事,已经好多了,”丁氏勉强一笑,见展昭脸上红扑扑的,身上还有酒味,慢慢抬起手,握住了他的手,“这些日子你为了照顾我,身子也累垮了,还是少喝一点酒的好。”
    展昭笑道:“今儿个是吴王儿子知秋国舅的高升酒,人家都敬到面前了,哪能不喝。”
    “知秋国舅,就是那个得神仙传授仙方的那个吗?”
    “正是,”展昭故意轻松的样子,“不过,今天包大人说,据他推测,知秋国舅并非得到神仙传授,而是他自己刻苦所学,只是因为他年少,不容易让人相信他的医术,所以,假借神仙托梦传授。”
    这时,门口的丫鬟听见了,撩起门帘道:“老爷,听说这知秋国舅医术如神,***病请了几个太医都治不好,何不请他来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