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宋行 >

第28章

宋行-第28章

小说: 宋行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个矮壮的将军快步而来,走到杨华面前,一拱手:“杨将军。”此人生得虽矮,却壮实得如铁塔一般,有些横向发展的趋势。他脸上虽然带着一丝笑容,但浑身上下却保持着一个笔挺的戒备状态。杨华可以肯定,一点场中再发生点事,这个叫姚平仲的西军名将立即就会像黑火药一样爆炸开来。

回想起西水门夜战时的救命之恩,杨华忙回礼:“见过姚将军,那日援手之恩末将铭记在心,因军务繁忙,一直未能当面感谢,恕罪,恕罪。”

姚平仲一把挽住杨华的手笑道:“都是自家兄弟,说着些做什么?呵呵,李相让我们亲征行营使的几个大将军都入宫觐见天子,你也随我等一起去吧。”

杨华心中暗喜,那日宣泽门血战,自己的表现可是完全落到天子的眼中。想来,定会给那皇帝老儿留下深刻印象。果然,今日杀祭自己竟做了第一个持刀者,现在又捞到了入宫面圣的机会,那是不是说要升官了呢?

没有人比杨华更了解即将发生的一切,未来是一个充满战乱的世界,只有手中掌握一定势力才有在这个残酷世界安身力命的基础。而军权更是重中之重。但自己这个龙卫军指挥使一职不过是何灌的推荐,现在部队也打光了,随时都有被取消编制的可能。现在如果能够得到皇帝的亲封,事情就大不一样,至少自己的军中地位算是稳固了。

但是,他还是有些疑惑,“敢问姚将军,今日献祭祀太庙,有功将士都以为能一睹天颜,怎么不见陛下出来?”

姚平仲拉着杨华的手道:“这得怪杨将军你了。”

“怎么怪到末将军头上?”杨华心中好奇,不禁问。

姚平仲一笑:“杨将军你日在宣泽门杀得惨烈,陛下何时见过这般光景,回宫之后就觉得龙体欠安,就不过来了。他现在正在艮岳行宫里等着我们呢。”说着,他眯着眼睛用手朝艮岳山上一指。

顺着他的手指杨华看过去,绵延的艮岳之中诺大一片红墙碧瓦的宫殿,当真是美纶美焕,漂亮得如一座大公园。

艮岳山本是开封疏浚河道,开掘码头时堆在城北的土山,绵延数十里。徽宗时,赵佶觉得这么个大土堆就这么荒着可惜了,加上又被道士的忽悠,说这个地方位于八卦的艮位,若能修成宫殿,则国运必定亨通昌盛。

于是徽宗皇帝便征发了十万民夫,耗费无数钱财,历时七年才建得这么一个大工程。

艮岳山上除修建有巍峨宫殿外,还有无数奇花异木,嶙峋怪石。为了弄这些花木,徽宗皇帝遍征花石纲,可以说,山上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石都是从遥远的江南通过水路运来。虽说修建艮岳时不过征发了十万民夫。可花石纲一弄,天下扰动,受害的何止千万。于是,北宋的国势就在这著名的花石纲中一步一步衰落下去。

“原来那样啊。”杨华言不由衷地说:“杨华罪该万岁。”

“不过,杨将军那日还真是一员虎贲猛士啊,姚平仲甚是佩服。若我麾下也有龙卫军那样的勇士,何愁北奴不破。”

杨华心念一动,难道说姚平仲这是在招揽自己不成。西军将来在山西大败之后退守陕西,若能随他们离开开封,也不失为一条行的通的路。

淡淡道:“姚将军说笑了,久闻西军能征善战,我也仰慕得紧。”

可姚平仲却不接这个茬,呵呵一笑,道:“杨将军,圣上有话下来,欲封你做右武大夫,并升任禁中殿前金枪班值班指挥使,提前恭喜了。”

右武大夫是正六品十四阶的武职,是军职中的横行十三阶,无磨勘,加上又是皇帝特旨,可算是一个大大的荣耀。如此一来,杨华算是正式跨入了高级军官的行列。

至于殿前金枪班值班指挥使,这个位置更加不得了。那可是天子近卫军,一等一心腹之人。

姚平仲虽然面带微笑,眼神里却闪过一丝嫉妒。他也算是西军的高级将领,品级比杨华高太多了,但在天子心目中却没什么分量。

要知道,西军都是童贯领导多年的老部队。现在新朝即立,西军因为这个关系很受冷落,此次勤王竟被勒令不许入城。

这让他大感恼火,心中不禁有些惆怅。要说,自己同童贯关系可不好,至于西军其他主将大多对童贯那厮也看不顺眼。可怪就怪童贯做过西军的统帅,于是被皇帝所忌。

这能怪我吗?

可恶的杨华,听说半月前不过是一个小小的都头,现在居然做了右武大夫,踩狗屎了?

杨华有些失望,尴尬地说:“雷霆雨露皆是天恩,杨华惶恐。姚将军还请前面带路吧。”

仪仗队缓缓动了,队伍衣甲鲜明地开进。

杨华身边众将都面带喜色,特别是李鹞子更是喜不自禁,小声在杨华耳边道:“恭喜将军。”

可一转脸,杨华的面色却阴沉下去,他看了看身边的古松,悄悄道:“古松,,我听说张邦昌是你同学,找个时间引见一下,看能不能通过他的路子把我们都外派出去。”

古松有些口吃,“杨将军,我们现在不是归李相的亲征行营管吗,还要进殿前金枪班啊……”若按照杨华的意思,下派到地方,最多也不过是一个小小的州团练使。同天子近卫军将领比,地位更是天差地别。他不禁有些怀疑,这个杨华是不是脑子烧坏了。

杨华不耐烦地说,“不管是做近卫军,还是在亲征行营中做将领,对我没任何好处,不去,坚决不去。”还是在金人二打开封前带着手下弟兄去外地发展正经。

再说了,现在去张邦昌这个未来的大汉奸那里有三大好处:

一,张邦昌身为大宋太宰,地位极高,有他说话,在金人一打开封无果之后,可让他出面派自己下地方上去任职。如此,可保全龙卫军这点微薄的力量不至于在将来激烈的大战中消耗殆尽。

二,如果将来能够外派地方,自可以抗金名义招兵买马,壮大势力。不过,要做小军阀也是有条件的,首先手上要有人,其次要有钱。人他不却,龙卫军幸存的五十人虽然不多,可一个个都是血战得活的老兵。这样的队伍真拉上战场去,可当三千新兵蛋子。到靖康二年,中原大乱,流民无数,只要登高一呼,还愁没有兵员?

至于钱,好象从穿越到这个时代以来杨华就一直很穷。总不成将来去刮地皮?

现在好象有一个绝大机会摆在自己面前。如果不出意外,金人一打开封的战役很快就要结束了。据杨华以前从书上看到的,好象到夏季之前金人因为不耐热就引军撤退了。在走之前还大大敲诈了宋朝一笔。据说,要价极高。为了凑足这笔钱,朝廷查抄了蔡京等六贼的府弟,并将其余党一网打尽。牵头抄家的便是这个张宰相,若能加入他的抄家部队,嘿嘿,小小地捞一把就够组建一支万人的军队了。总便宜过让金人拿了去。

第三,宋金和谈的时候,张邦昌好象是和谈大使,同行的还有一个叫赵构的年轻人。这家伙可是未来的南宋皇帝,若能通过张邦昌同他搭上线,老子将来自然是发得不能再发了。

这也是作为现代人的一个先知先觉,即便不是学历史专业出身,杨华对历史的大趋势还是看得很分明的。细节不用多琢磨,跟着大势走绝对吃不了亏。

这一切自然不足为古松道。

第三卷 金瓯

第五十五章 面圣

将出席大典的士兵交给赵明堂;杨华随着几个勤王军官骑着马走了没几里路就来到艮岳行宫。

大家下马,在一群内侍的带领下朝行宫大殿走去。大宋国的皇帝和几个宰执正等在那里。刚才的大祭他们已经在山上看了许久,现在正等着接见有功将士。

艮岳山位于开封城西北,算是城中最高之处。站在上山,俯身望去,整个京城尽收眼底。到处都张灯结彩,隐约有爆竹的声响传来。看来,这次胜利极大地安定了开封市民的人心,终于看到了一丝春节的色彩。

据说,因为宰相李邦彦的提议,京城的宵禁也要于今日解除。这几天晚上,开封城将举办为期五天的花灯表演。这让杨华大感纳闷,金兵可都还围在城外呢,现在解除宵禁是不是为时过早了?

大概是因为城中百姓和朝廷官员都认为,此次金兵围开封也不过是图财,未必有拼死攻城的决心。而大宋立国以来,每次对外战争最后都以和谈给钱了事。这次也应该不会例外吧。

除了一直喊打喊杀的李纲,满朝文武和满城百姓都已经做好了外交谈判的心理准备。

如此看来,李纲那清俊的身影都显得特别地单薄了。

看了看走在前面行宫台阶上的李纲,杨华心中突然有些怜悯。说起来,北宋朝从建立那天开始,对外战争就没断过,打辽国、战西夏、现在又是金人,换成其他朝代,早就打出一支铁血的军队和剽悍的百姓来。可事情就这么奇怪,直至北宋灭亡,民间都弥漫着一股绥靖和奢靡之风。难道太富裕的生活对国家来说并不是一件好事吗?

难道真要经过这宋元的民族大厮杀,大融合,才能真正造就明初那只横扫漠北的大军。毫无疑问,目前的中国正处于最黑暗的时期,似乎已经看不到光明了。

正乱糟糟地想着这些,突然听到殿前值班的内侍扯着鸭公嗓子道:“尚书右丞李纲、京畿两河宣抚使种师道……”接下来便是一长串各路将军的名字,最后念道:“龙卫军指挥使杨华,入殿面圣!”

众人慌忙走进殿中,跪了一地。除了李纲和种师道二人因地位超然,神色如常外,其余都战战兢兢地低着头。

众人都三呼万岁,等了半天;上面才轻轻地传来一声:“众卿家平身。”

大家这才大喇喇站起身来,分列两侧,等着聆听皇帝的训示。

可等了半天,御座上却没半点声。

杨华抬头看了半天皇帝,越发地觉得有趣,眼前这个年轻人其实长得很普通,有着一张憨厚的脸。真实历史上所记载的钦宗赵桓本就是一个非常懦弱之人,一直得不了赵佶的欢心。之所以能够坐上皇帝宝座,靠的也不过是李纲和吴敏的宫廷政变。实际上,宫廷政变自来就是一件危险万分之事,加上金兵围城,自登基以来,皇帝没过过一天安稳日子。换成任何一个人,精神上只怕都会出现一些问题。

只见,此刻的皇帝正目不转睛地盯着下面那群武将,目光异常复杂。甚至还带着一丝……恐惧。

是的,是恐惧。

杨华突然想起先前大祭时从台阶上滚落的死人头颅。那脸色也有着同样的表情。一样面色惨白,一样满眼茫然。

杨华心中一乐,又大起疑惑,皇帝害怕种师道他们?

一道闪电从心中掠过,他好象把握到什么东西。

对,一定是这样。

他心中呐喊,该死的,我怎么忘记这一点了。

西军是童贯的嫡系,虽然童贯带着捷胜军的精锐从开封逃到南方去了。可他主持军队十多年,影响力无处不在,难说在座的将军之中没有他的心腹。

而现在的大宋除了上面这位皇帝外,在镇江还有一个太上皇。天有二日,政出多门。谁也不敢保证这些将军们之中有人坏有不臣之心。

这也就是为什么勤王军队来东京之后居然没一支军队获准入城的原故。而自己因为是中央禁军的关系,又是何灌的嫡系,这才得到提拔,居然一口气升到殿前值班指挥使。看来,在皇帝心目中,自己比其他人要可靠得多。

想到这里,杨华心中好笑,又一阵悲哀。国家现在都变成这样了,还闹内讧,找死呀!

见皇帝发愣,众人都觉得尴尬。

李纲心头不快,声音大起来,“陛下。”

皇帝猛然惊醒过来,有些失魂落魄的模样,忙提起精神道:“今日克平北奴,乃众卿家之功,朕今日召卿等前来,一则论功形赏。二则,此刻宰执和亲征形营的各位将都在,也随便商议出一个退敌良策。还望众卿畅所欲言。”

这话其实也不过是一个场面话,如果不出意外,接下来就是封官赏爵,安抚军中大姥。可偏偏有人在这个时候不合时宜地站了出来。

“陛下,臣种师道有本奏上。”军方第一人种师道今年已经七十出头,满头都是白发。可同何灌不同,同为老将的小种经略相公满面都是红光,一看起人来,眼睛里便是咄咄逼人的光芒。

不待皇帝说话,种师道已经大声说起话来,“陛下,我等听闻开封危急,便一路急行而来。军中粮草器械都未准备,现今勤王大军云集城下,粮草已是不继,许多士兵都还穿着秋装。还请朝廷拨下给养,否则,这仗也打不下去了。”

有种师道带头,众将也都胆大起来。七嘴八舌地说,是啊,是啊,人说北奴远来,粮草不济。现在可好,牟驼岗一丢,形势扭转,反到是勤王军队没饭吃。若再不拨些粮食和被服,不等金人来攻,我军先要冻死饿死了。

看得出来,赵桓新登大鼎,威信不立。大家都不怎么将他放在眼里。

杨华看见,先前还沉默不语的皇帝像受惊的兔子一样,抬起头来,面色闪过一丝青气。

他将头转向一个白胖的文官,问道:“对了,白卿,江南的漕运什么时候送到,可速速带信过去,务必筹集齐诸军的粮饷?”

听皇帝这么问,那个文官突然出列,奏道:“陛下,漕运没问题。只不过,太上皇那边有些问题。你也知道,太上那边人多。据那边回报说,太上道君皇帝将这个月的漕运全部截留了。臣也无法可想。”

“哄!”整个朝堂都乱了起来。开封一座纯消费型城,所有开支都要靠江南一地的漕运支撑。开封城有一百二十万人口,现在城外又有这么多勤王大军,眼睛一睁就要吃饭。赵佶这么一干,不是断了开封的生路吗?

想到这里,众人都满头大汗。

种师道等军中大姥是何等精明之人,都相互对视一眼,然后猛地将头低了下去。

这下,不但只殿中其他人感觉到问题的严重,连杨华这个政治盲也觉察出问题的严重性。

“白时中,你满口胡说什么?”李纲突然大吼一声,直震得人双耳“嗡嗡”乱响。杨华心中一惊,原来这个家伙就是宰相白时中呀。在看了看他身边,是一大群身着紫袍的官员,看制式也都一样,难道都是宰相。这该死的宋朝究竟有多少宰相呀?对了,里面究竟哪一个才是张邦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