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宋行 >

第252章

宋行-第252章

小说: 宋行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然,这是古代。这个个距离要放大一下,从官道走,大概是五百里路。大军出征,路上也不过走半个月。

只有拿下燕京才能控制住整个华北平原,只有控制住华北平原才能控制住整个北中国,这一仗对杨华意义重大。

当然,这个大的军事行动想不惊动女真人是不可能地。

在得知河东军要去打燕京的消息之后,山东完颜昌全军出动,所部一万女真精锐四万海族人,恶狠狠地追了过来。

同时,发觉大势不妙地完颜宗翰也率三万女真主力和伪齐六万杂牌军奋力北上。

两支大军总算超过十万,是一个强劲的对手。

再加上兀术正从镇江北归地两万女真部队和接近五万人的仆从军,三支大军如三道箭头同时指向燕京的方向。

“进燕京的道路打通了!”此刻的杨华正站在易州的城头,他看着城外的易水,心情很是美妙。

易州本有三千前辽守军和一万多乡军驻守,河东军还没开到城下,一万多乡军尽数哗变,投降了杨华。领头的那个团练使也被杨华很大方的封为束城侯。

这些辽国乡勇本就对女真异常愤恨,投降杨华之后焕发了强大的战斗力,新任束城侯急于表现自己,带着部队奋勇攻城。

战斗进行了一个时辰,城中三千守军也哗变了。

于是,这场死伤不超过两百人的战斗完美结束。

杨华身边,一众辽地汉绅谄词如潮:“大王旌麾北指,自然是所向披靡了。”

“对,大王就是卫霍重生呀!”

……

杨华有些抵挡不住:“各位父老乡亲,你我皆为汉人。以前虽然分裂成辽宋两国,但都有同一个祖宗。现在重回故国,大家也不用再做二等人,受那蛮夷的欺负了。”

这个时候,关群急冲冲地跑过来,低声道:“禀主公,兀术在黄天荡被韩世忠伏击,部队几乎被全歼。兀术也身中四箭,侥幸逃得一命,这才领残军北上。”

杨华:“这说明了什么?”

关群:“这说明,金人将下定决心班师北归,将更加疯狂。这一仗不好打了。”

第四卷 西望太行

第三百五十三章 局势

为关群的话觉得奇怪,可仔细一想,却还真是这个

现在,金人的主要目标是赵构,为此,不惜动用举国之力搜山检海也要抓捕这个迫害张邦昌的无义之徒。可以想象,金国各军将领为北上同河东军决战,还是南下继续寻赵构晦气还有所争论。

本来,河北残破,大军若齐聚在华北平原,军队供给本就是一个大问题。而且,若让赵构缓过这口气,等他在富庶的东南站稳脚跟,将来未必不是女真人的大敌,正该趁此机会将建炎小朝廷扼杀在摇篮里。

可是,现在,韩世忠居然一口气将兀术的主力给吃掉了,再继续对东南采取军事行动已经没有力量了。

那么,就全力进攻河东军,守住燕云,再随道回东北吧。出来这么长时间,女真人也都想家了。

杨华忙同一众乡绅寒暄了几句,把接待任务交给部下,就同关群一起从城头下来。

进了县衙,杨华忙问究竟是怎么回事,兀术是怎么败的。

他记得,在真实历史上,兀术还真被韩世忠在黄天荡给打得溃不成军。这一战在历史上相当有名,好象从此,南宋的江淮河防线才稳固下来的。

关群忙将这一战的始末一一同杨华说了。

这些情报也是军统司刚送到的。

说起来也是兀术倒霉。这一战也不是他所愿意打地。

当初。他所率领地军队担任追捕赵构地重任。可在南方追了这么长时间。怎么也找不到赵构。南方炎热。士兵都水土不服。于是。兀术也不耐烦了。他只好上书金国国君吴乞买。说自己怎么也完不成这个任务。再耽搁下去。只怕就要病死在江南了。

于是。还没等到回信。兀术径直带着军队北归。可却在镇江被韩世忠给拦住了。

在建炎朝各路大军畏敌如虎地时候。也只有韩世忠敢于同女真枪头见红。镇江一带正是江南水网地带。女真人地快马长枪铁甲完全发挥不出作用。要想在水战中与韩世忠抗衡几乎没有可能。

那些女真人在马背上如履平地。可一旦上了船。一个个吐得七荤八素。简直就是一群羊羔。立即被韩世忠打得一败涂地。

兀术大军就这样被拦在镇江。怎么也突破不了宋军地防线。兀术也只能边打边退。并提出愿意以金银买路。这个不合理地要求地提议自然遭到了韩世忠地拒绝。

于是,战争继续下去,最后,兀术退到了黄天荡。这里是一条死水巷,兀术一钻进去就被韩世忠团团包围,再也冲不出去了。

无奈之下,兀术只能张榜求贤,许以重金,愿求一条可以突围地道路。这个时候,有当地百姓前来揭榜,指点了一条生路。兀术遵照当地人的指点,挖开老鹳河,总算将船队带到长江之中,逃出了生天。

兀术逃跑之后,赵构这才结束海上漂流回到陆地,在杭州定都,改名临安。

兀术大败之后好不丧气,他以为赵构在民众求战之心的逼迫之下,必定会硬着头皮迎战,到时候就能轻易将其活捉。可他没想到,赵构根本是不上当,一路乱跑,拉开了脸皮不要,让兀术无可奈何。

听关群说完这事情,杨华忙问:“这是什么时候的事情?”

关群:“禀主公,一个月前。”

杨华摸了摸头:“都一个月了,看来,兀术应该已经到河北同宗翰汇合了。我又要看到这个老朋友了。”

他叹了一口气:“这次东征北伐,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我算是帮了赵构一个忙,否则他现在还不知道在什么地方飘着呢!早知道就再等一段时间再说。”

关群道:“可是主公你得了黄河以北地民心啊,民心这种东西,你不去争取,赵构就要去争取。再说,赵构还不是主公你的主要对手。不能消灭女真,大家也过是坐在一条破船上,什么时候沉没谁心中都没底。”

“对,女真才是我们主要地敌人。”杨华喃喃地说:“在民族原则的大前提下,只要他赵构不投敌,将来就算来太原,我也不会拿他们怎么样。不凡,现在李乾顺不也过得挺好的啊!”西夏国君李乾顺到太原之后,杨华也给了他一个河间王的头衔,由国家供养起来。

关群出了一口气:“建炎伪朝这下子是缓了一口气,将来主公平克北方,南下征讨,恐怕也不是短期内就能一蹴而就的。金人拿不下赵构,我军也没那么容易。我河东军都是北方人,真到了

网地带,只怕还真不是他们的对手。我估计,将来依靠明教那群人打先锋。所以,主公招抚明教党徒这一步棋还是走对了地。”关群适时恭维了杨华一句。

杨华笑而纳之:“估计一个月之内金人南侵主力都将开到北京,你说,他们会从哪一条路过来?”

关群:“中山镇已在主公掌握之中,沿途都是坚城。那么,金人也只能走山东到河间一条路了。我估计,他们会在清州汇合,沿黄河北流北上过保定军、信安军,直趋燕京。主战场将在燕京一带。”

“这一带都是辽国旧土,民心不在我,我军军力不占优,这一仗的确不好打。我将抓紧时间扫荡燕京附近,准备必要地粮秣。”杨华说。

拿下中山镇之后,从易县到燕京一路都是广袤的平原,适合大兵团作战。而且,河东军在平定宁夏之后也彻底地骡马化。金国在燕京地区地守军如何是杨华的对手。不日,燕京地区地范阳、良乡、宛平都被拿下来了。

依旧是一路大发官票,大封大赏,这一月的军事行动几乎没有遇到任何象样的抵抗。各城守军都打开城门投降杨华,做了天承朝的官。

这些辽国旧臣以前已经投降过一次宋朝,后来又投降金国,已经毫无气节可言。在他们看来,战争是宋金两国之间的事情,他们夹在其中,什么也不用做。只需要在遇到进攻时开城投降就是了。

“太没意思了!”曹亮不住叫嚷:“这些汉虏都该杀掉,我简直不敢相信他们居然是我们汉人。好歹也抵抗一下啊,就这么见人就降,不害臊吗?”说起来,辽国汉人还很是受宋朝汉人鄙视的,都不拿他们当同族人看,并以汉虏称之。

屋子里,河东军各军将领济济一堂。

这里是燕京郊区的一个村子,位于一处山坡上,杨华的行辕就设立在一个地主的庄园里。透过窗户,隐约可见燕京青色的城墙。

杨华本以为曹亮着充满战争味道的叫嚣会引来一阵喝彩,可没想到屋子里却一片安静。

再看在他们,军中的高级将领们都一脸平静。

龙卫军的统制官吴介兄弟本就是稳重的人,天武军统制官杨志为人谨慎,捧日军杨再兴这两年也成熟了。

所以,曹亮这句没营养的话让大家都觉得很无聊。

杨华喝了他一声:“曹亮,难道你觉得我们每战都要遇到敌人顽强抵抗,费尽九牛二虎之力才能破城,才算是英雄吗?善战者,无赫赫之功,老是打笨仗、呆仗,我河东军可经不起消耗。”

曹亮撇了撇嘴,忙坐了下去。

杨华指了指前面的燕京城:“现在,我们想想怎么打开燕京城吧,里面还有两万辽人,人家可没有要投降的意思。



“那就打呗。”曹亮又开始叫嚷了。

“只怕,不那么好打呀!”关群淡淡地说:“守将是郭药师,大王的老对手了,他地位很高,只怕不会投降的。”

“的确,郭药师可不是那么好对付的,可强攻燕京短时间内又拿不下来。而且,金人主力快到了。”杨华有些发愁。

这个年代的燕京虽然也是一座坚城,可规模却并不大。真正变成一座大城市是在元大都时期,后来明成祖迁都到此之后,再在元大都的规模上扩建,这才变成了现代的北京。

虽然杨华对攻下燕京很有信心,可时间上已经来不及了。据探马来报,金人三路大军回合后,已经推进到永清,很快就要同河东军接触了。

关群:“如果短期拿不下,干脆就不要打。”

杨华苦笑:“就算我不去打郭药师,人家不会出城来找我们麻烦吗?到时候,郭药师和宗翰前后夹击,我可就难受了。”

关群:“主公不用忧虑,郭药师本是宗望一手提拔起来的。宗望死后,他就失去了依仗,以至于数次南整,宗翰都不带他去。而且,宗翰和宗望当初互为政敌,郭药师站错了队伍,自然要受到宗翰的排挤。我有信心说服郭药师保持中立。”

杨华:“如果郭药师保持中立,或许我可以答应让他保留王爵。可是……难道你要进燕京城去见那郭药师?”

“正是。”关群缓缓地点了点头。

杨华像是被人踩中了尾巴,猛地跳了起来:“此事万万不可。”

第四卷 西望太行

第三百五十四章 见面

群一拱手:“主公,我是燕京本地人,对城里的情况见那郭药师正合适。如果同他说明其中的厉害关系,想来也能说服他两不相帮的。”

杨华连连摇头:“不可,关群你是我的首席智囊,这一点天下人都知道。若那郭药师反悔,把你扣下来献给女真人,却又如何是好。”

关群:“郭药师精明过人,现在我军势大,他定不会害我,最多把我扣做人质,主公放心好了。”

“扣着人质也不行。”杨华道:“关群,女真大军就要到达战场了,我这里还需要你出谋化策,一刻也离不开,反正一句话,你不能去。”

关群面上难得地浮现出一丝感动,叹息一声,也说话了。

可进城去当说服郭药师的事情还得有人去做,而在座的各人都是杨华的左膀右臂,须臾也离不了。他看了看众人,只能无奈地宣布散会。

等大家走后,杨华也觉得头疼。这次进城做说客的人必须有胆有识,且机敏多变,能言善变。显然,现在的河东军中除了关群,还没有这么一个合适的人选。

问题是关群这人对杨华实在太重要了,又是他将来经略燕云的得力干将。

郭药师这人奸诈得很,一但把关群给害了,自己损失可就大了。

吃了晚饭,天已经黑了下去,院子里有秋虫不住围着油灯飞舞,让他心中烦乱。

正要到外面去走走。有卫兵来报告说王纳从金国出使回来了。

“王纳回来了?”杨华心中一阵惊喜。这个王纳是辽国旧臣。同郭药师也是熟人。人也机灵。长期从事外交工作。口舌了得。不正是一个合适地人选吗?

杨华忙道:“快请王大人进来。”

“见过大王。”王纳风尘仆仆地走了进来。一身儒袍上全是灰尘。

“块快请起。”杨华一把将他扶起。也不问这次出使金国有什么收获。反伸手拍了拍他身上地灰尘:“王大人辛苦。”

王纳心中感动。忙指着自己身边地一个文士对杨华说:“这位是秦大人。同我一起从五国城逃回来地。”

“秦大人?”杨华心中惑,这家伙究竟是谁,也是宋朝的官员吗?能够随王纳一同从东北逃回中原,这份胆识也算了得。

仔细打量了他两眼,眼前这个文士身高臂长,五官端正,长着三缕长须,虽然满面疲惫,可风度气质却是上佳人,一看就不是寻常人物。

很显然,这人给人的第一印象很好,杨华也不禁对他发生了兴趣。

“秦桧见过夏王。”那人不卑不亢地一施礼。

“秦桧!”杨华大吃一惊。

这不就是千古第一大奸臣秦桧吗。

这人的名声在是糟糕到不能再糟糕,头顶着大奸臣、卖国贼的光环,想不被人重视都不行。

关群这次去东北竟然将这么一个丧门星给弄回来了,怎么能这么办事呢?

因为有先入为主的观念,杨华神色变得冷淡下来:“秦大人这次归国也算是一件好事,回来就好,毕竟中原才是我们汉人的家园。既来之则安之,这样,秦大人且在我这里休息两天,我即派人送你到太原见晋见陛下。”

“多谢大王。”见杨华对自己很是冷淡,秦桧很是失望,他也不说话,只微笑着朝王纳递过去一个眼色。

王纳却没察觉到异样,反兴致勃勃地对杨华说:“大王,我这次去金国可说是大有斩获,两太上道君皇帝地传位大诏都弄到了。”

“啊,这可是个好消息啊!”杨华也兴奋起来,抓住王纳的手连连摇晃:“快说说,快说说,王大人你可是立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