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宋行 >

第251章

宋行-第251章

小说: 宋行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杨华嘿嘿一笑,突然说:“尊者,你们明教的教义我也是有所了解的,根本就排斥其他地教派,甚至连儒家都极力打压。那好,我问你。就算你们最终立国,靠什么治理国家。靠念念经文,然后再拜拜神?科举已经进行了好几百年,几乎所有的人才都在颂读儒家经典。而且,这些人才都集中在地主阶级当中,掌握了地方力量。难道你就不怕他们反扑,你明教虽然有众十万,可现在却是与全天下为敌啊!你觉得你能成功?”

钟相沉默了下去。

杨华继续说:“就说我们之间的合作吧,我部下可都不信你们明教那一套。就算杨华有心做你们的那什么使者,可到最后,我也会落个众叛亲离的下场。那么一来,我们之间的合作还有意义吗?”

钟相喃喃地说:“确实有这个问题。”

杨华一笑:“其实,建不建立什么神国意义不大,只要能将你们教宗的教义传播开去就算胜利。尊者,你说,我说得对不。”

“是有些道理。”

杨华说:“一直以来,你们大光明教都被视为异端,不利于发扬广大。如果你们明教将来也同道教和佛教一样成为主流教派,在各地设置道场,建设寺院,岂不是一件好事?如此,建不建立什么神国倒没什么必要。”

钟相有些意动:“如果能够在各地开设道场,的确有利于我教发扬广大。”其实,明教在唐朝传入中国时,也曾经在各地建设寺院。到现在,东南一代还有明教道场的遗存。东南一直都是明教的道统所在,有一定地影响力。这也是方腊当初能够起事的原因之一。

如果真能正大光明地设置道场,洗脱邪教的名声,的确是一件令人激动的事情。

“可是。”杨华继续引诱钟相:“你们名教地教义排他性太强,只要不信仰你们的大明尊,一律视为异端。其他各教地的神,也一律视为邪魔。钟尊者,你觉得,这样地义有利于你们的发展吗?只怕自己还没壮大,先要受到其

地绞杀。”

“是有这个问题。”钟相皱了皱眉头:“可是,我教弟兄信仰坚定,自然不能容那些邪神和异端蛊惑毒害世人。”

“可是,你是明教的尊者啊,你不是普通教徒。”杨华深深地看了他一眼:“你的任务是发扬光大明教,为了这个目的,不管怎么做,做什么都是合理的。就算过程有什么不对,但只要目的达到了,大光明神也会了解的。所谓殊途同归,万流归宗,世事大凡如此。”

“我是明教尊者,我地目的是光大教宗。”钟相喃喃地说,陷入了沉思。

杨华继续抛出橄榄枝,他露出恶魔般的微笑:“其实修改教义也不是什么不得了的大事,当初拜火教传入东土,不也做出过重大修改。结合了佛家个道教的一些教义之后,这才在东南传播开去。对了,我也听人说过,你们在泉州的道场遗存中的大光明神的坐像不也是端坐莲台,看起来同佛祖没什么区别,不也接受信徒的香火供奉吗?正要一成不变地继承波斯的教宗,还弄香火做什么?大家直接对着一堆火拜就是了。说起来,当初将教义传入中原地几个尊者说起来也是异端呀!而钟尊者你和你手下的十万弟兄,在天方和波斯教中兄弟眼里也是异端。”

杨华着一席话说得钟相心中一片混乱。他额上全是热汗,声音也开始嘶哑了:“我是异端,我和我的弟兄都是异端,怎么可能?”

杨华用怜悯的目光看着这个世界观已经彻底颠覆的信徒,最后开出自己的条件:“我河东军地力量你也是看到的了。现在,山西、宁夏、甘肃一部都在我的掌握之中。这次东征,如果一切顺利,河北也将泰半光复。至于关中,等我打败金人,就凭张浚那点人马,是我的对手吗?到时候,整个北方都是我的。有我扶持,你们明教的前途一片光明,未来同佛道两教鼎足而三也不是没有可能。”

钟相定了定神,问:“大王将如何扶持我名教呢,又有什么条件?“

杨华:“修改你们的教义,弃其中偏激的部分,只保留劝人向善、忍耐、追求光明的部分,拥护我河东军的合法统治,安心做一个世俗化地宗教。如此,我可以答应你们在各地设置寺院,以对待佛教寺院和道教道观一样的态度对待你们名教。否则……”他面上杀气一现:“否则,你们现在的教义对我毫无用处,而且是一个不安定因素。一旦我平定北方,你们明教就将是我的敌人,是整个统治阶级的敌人,我将作为地主、士林的代表,全力扼杀你们这种极端化的宗教。钟尊者,你觉得,你们弟兄在天承朝和建炎伪朝的夹击下能维持多长时间?”

钟相面色苍白:“大王,就算我教改良教义,放弃建立地上神国的企图,彻底世俗化,也不过是另外一个佛教或者道教,又有什么区别?”

“至少你们可以光明正大做人,光明正大传播你们的宗教。”杨华哼了一声:“难道你觉得做魔教很骄傲吗?”

钟相一咬牙:“你说地我都可以答应,为了光大我教,钟相将来就算下地狱也百死无悔。但我有一个条件。”

“你说。”

钟相:“将来,在大王的宫中我要开设道场,做你的皇家寺院。”

杨华大笑:“我可不是皇帝,而且,我也没这个心思,老子大大的忠臣一个,老子要做周公。”

钟相:“你可以是周公,但你的儿子们呢,赵家能容你们杨家人吗?”

杨华沉默了。

钟相:“我地意思是,如果真有那么一天,我明教在京畿的道场要做皇家寺院。”

杨华想了想,觉得这事也无所谓。如果明教真要做一个普通宗教,对大家都有好处。历来,任何一个封建朝廷都有自己地皇家寺院,信奉的宗教也各不相同。唐朝信道、武则天信佛、赵信仰道教,而满清地皇家寺院则是喇嘛教。

他默默地点点头:“如果明教能够归顺我河东军,我可以让我的一个儿子拜钟尊者为师,做你们地大光明使者,并世袭传承。”

钟相:“我要你的世子做我徒弟。”

“可以。”杨华想想了,即便将来自己的儿子真有那一天,挂个神职做在世神也不错。比如日本的天皇。至于做钟相的徒弟,这个老神棍也没什么可教的。杨华的两个儿子,文有虞允文,武有杨再兴,钟相将来也只能挂一个名字领一份工资罢了。

钟相对今天这一场谈话非常满意,他恭敬地跪在地上,“明教十万弟兄从今日起皆为王前驱,我即回荆湖准备,决不让那赵构安生。

还请大王派出军官主持,一旦湖南起义,局势稳定。钟相即到太原开设道场。”钟相这一番话的意思很明确,一旦明教起义成功,他将把军权和政权交给河东军。而他则去太原做人质,专一做他的传教事业。

第四卷 西望太行

第三百五十二章 政治手段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

许是因为刘豫的伪齐政府在河北实在干得太离谱,为饷和政府开支,居然大发死人财,疯狂挖掘宗室陵墓。再最后,竟连普通富户的祖坟也不肯放过。可说是将河北和天下人都得罪干净了。

所以,杨华的河东军在河北进展顺利,一口气拿下了中山全镇。真定、定州、祈州、保州、广信军、安肃军尽被其攻克。这一带本是河北北战略要地,各城都构筑有坚固城堡,防御体系也十分完备,自来都是北宋秋防的门户。

河北民风剽悍,地方上也有不少乡军驻扎。在金人入侵之后,地方乡勇大部被平,余部也归刘豫节制。加上城防军,整个中山镇至少有三万守军。

本来,杨华还做了不少军事部署,做好了打硬仗的准备。在真定休整的这几日,他紧急从河东调集了大量的民夫和器材,准备一步步啃过去,一个城池一个城池地敲下来。

但现在,一起都用不上了。

因为,河东军根本就没有遇到任何有效的抵抗。

老实说,他手下那群好战分子早就准备好拿这群战斗力不强的伪齐二线军队练手,建立功勋。可惜,关群的一席话让河东个军将领们失望了。

见杨华积极准备攻坚,关群笑道:“主公代天子行狩,吊民伐罪,河北民心心向天承,盼王师如久旱之盼甘霖。现我军已至,河北各州各府自可传檄而定,又何用那么麻烦?”

杨华一愣:“真有那么简单?”

关群:“自然没那么简单,人心趋利。当初河北地方势力之所以投降伪齐,那是有心抵抗地河北豪杰尽被金人剿杀,余部悉数南迁,剩下的为保亲族家财,只能投靠刘豫。现在,我河东军乃大宋军队,前来收复失地。主公可发一道命令,昭告河北各地乡绅和守军,命他们反正归顺。若开城迎接王师,不但不予追究,反加官进爵。如此,只需一道檄文过去,河北遂定。若负隅顽抗,一旦城破,以谋逆罪诛三族。”

说到这里。关群道:“当初唐高祖进关中之时除了在河内打过一场硬仗之外。一路西行。不断封侯封王。可以说兵不血刃拿下关中。大王可效高祖事。用同样地办法平定河北和燕云十六州。我河东军兵力毕竟不足。不可能分守各城各州。要想经略北方。只能依靠本地乡绅。”

杨华点点头:“一手大棒。一手萝卜。地确是个好办法。可是。我毕竟也过是一个普通地王。虽然开府建牙。可以自行任命官吏。可赐爵一事却是僭越了。我也没那个权力。”

关群抓了抓头。喃喃说:“这个地确有些麻烦。各地官员数目总归有限。安置不了这么多人。而且。有些重要职位还得用河东人。”他这个计策说起来其实也很简单。就是大量派发爵位。什么公、侯、伯、子、男之内地东西见人就封。只要是地方上有权有势地人。只要拥护河东军。拥护杨华地统治。都给个贵族当当。

封建社会地爵位除了是一个名义称号。还有其免税地实际经济意义。如此大行封赏。河北人心几乎都被杨华给笼络了。将来只怕黄河以北地百姓只认得他杨华了。

这一手不可谓不高。

不过。杨华还是由抱琵琶半遮面。虽然心中千肯万肯。却不愿承担这个越地罪名。

关群心中好笑,但还是故意装着苦恼地样子,说:“要不,我们先派人到太原去请陛下亲征燕云?”

杨华连连摇头:“军情如火,一来一去,冬天都到了,如何耽搁得起。事急从权。要不这样,我们这边代天子封建,然后再派人回太原请旨。

只要说明原由,想来陛下也是会同意的。”

关群连连点头:“也只能这样了。”

反正杨华的意思也是天子的意思,就连皇帝地玉玺杨华手头也有个备用的,要写一道圣旨还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谈妥这些,等钟相带着明教众人和一百个河东军将领南下时,杨华开始了中山攻略。

关群这个主义极好,每战,杨华先派出一个使者带着写好的圣旨给各地守军和地方大族的族长、豪绅,封他们一个不大不小的爵位,并命他们协助河东军地军事行动。

各守军本就畏惧杨华,更兼极其讨厌刘豫,现在突然得到这么一个封爵的机会,如何不愿意。毕竟都是中国人,谁也不愿意做汉奸,回归汉人正统,也可以挺直腰杆子做人。

于是,等河东军一开到地点。城门已然洞开,城中守军和官吏整齐地排着队出来迎接王师,将城防和府库完整地交接给杨华。

杨华自然对这些人大加抚慰,除在各地派出少许地管制使外,命各官依旧各归本位,协力北征。

如此,他几乎不费吹灰之力就拿下了整个河北北方。

而且,这个趋势还在蔓延。也许,用不了多长时间,整个河间也要以同样的

归大宋地版图。

当然,从此天承朝的勋贵行列中多了一百个个男、五十多个开国子、三十多个伯。

请求封赏地奏折如雪片一样飞往太原,天承帝看奏折看得头疼,索性置之理,由着杨华带天子大封大赏。

在封赏河北豪绅的同时,杨华也没忘记自己的老兄弟。河东军将领中所有的都统制一级的军官都做了侯,连远在关中的刘琦、赵子清、曲端等人都被大封特封。

新朝的勋贵阶级算是从此建立起来了。

当然,这些被封赏的即得利益者也知道之所以有今天地荣耀全凭杨华一人所赐,同太原那人可没什么关系。

河北已经变成了杨华的私人花园、宁夏是杨华的内宅,河东,杨华的核心。这一次,他地权威算是得到极大的巩固。

这个时候,杨华这才感慨地拍了拍额头,由衷地对关群说:“不凡,我以前一味以军事手段解决问题,可今日竟如此简单就平定了中山。看来,政治手段才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根本。就政治眼光来说,孤不如你多矣!”

随着中山镇的到手,河北北方乃定。接下来就是南下还是北上的问题。在河东军诸将看来,南下攻击刘豫毫无必要,伪齐已经是一头死老虎了,根本就不是河东的对手。而且,南下还得直接面队金人地主力军团。河北已经残破,在这个地方同金人决战,后勤压力很大,无法就解决。

再说,河北地域广大,若不能乘机全歼金兵,让他们逃回北方,问题就严重了。

杨华和众将商量了一下,准备直接将战火燃到敌人的国境之内,一口气打到燕京,截断女真人的归路。

燕京也就是后世中国地首都北京。北京的地势所有人都知道,扼守在辽西走廊的南端,东面是渤海,西面是高原,只有一条不宽的通道。明朝时,中国在这里修筑了长城,只要把守住山海关,北方地侵略者就只能望城兴叹。

杨华也准备将这次大决战的地点放在这里,来一个关门打狗。

女真人要想顺利回到北方,只能从燕京回去,难道不成他们还由山东水路走?

再说了,骄横的女真也不可能坐视杨华拿下整个黄河以北。

在休整了一段时间后,杨华率领大军进入前辽国的国境。他的行军路线是:保州—易州—范阳—燕京。

实际上,距离已经很近了。在后世,在有便利的公路交通网地条件下,从保定到北京,走津保公路,也不过一百八十公里左右,四十块车票,两三个小时就到了。

当然,这是古代。这个个距离要放大一下,从官道走,大概是五百里路。大军出征,路上也不过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