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宋行 >

第247章

宋行-第247章

小说: 宋行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曹成躺在地上,痛苦地张开嘴,口中接满了雨水,那滋味说不出的苦涩,“怎么会弄成这样,怎么可能?”

第四卷 西望太行

第三百四十五章 破城

样子,所有的人都会被这家伙通通杀死在这里。一多个高手,这份武艺,不说天下第一,也是能排进前十的。

曹成心中大叫晦气:怎么碰上这么一个妖物啊!

头上的雨水突然没了,一片阴影笼罩过来。

曹成抬头一看,李成正好站在自己前面,俯视过来,眼睛里带着一丝悲痛和失望。

“曹成兄弟,你为什么要骗我?李成这辈子还从来没这么被人骗过,你算是第一个。”李成苍凉地笑了起来,脑袋不住摇晃,“这还是我第一次亲手杀自己的弟兄,你叫我如何下得去手?”

曹成满心羞愧,只颓然地说:“李大哥,如果你不做汉奸,曹成怎么可能这么对你。你武艺高强,我等不是你的对手,输在你手里,我没话说,动手吧!”

“难道我真要动手杀自己弟兄?”李成大声咆哮,昂头盯着天上纵横来去的闪电和无边的雨幕:“苍天啊,你为什么这么对我?”

“哼,施小惠而忘大义,一个汉奸也好意思谈兄弟情江湖义,李成,你羞不羞?”一个声音响起,正是关群。

曹成和李成都同时扭头看过去,却见门廊下关群正背手而立,神情闲适地看着李成,面上全是讥诮:“将来你就是死了,还有何面目去见祖宗,你好意思对他们说你当了汉奸吗?”

李成的面孔已经被雨水浇得发白,他恶狠狠地盯着关群:“我们兄弟说话,你来插嘴做什么?关群,你还没死?”

关群嘿嘿一笑:“李成。你以为你武艺出众就能打遍天下?须知。强中自有强中手。世界上可不只你一个高人?”

“凭你?”李成冷笑。

“当然不是我。关群我手无缚鸡之力。怎么打得过你这个大汉奸。”关群习惯性地摸了摸上唇地鼠须:“别以为我只带了这点人马过来。我河东有高手无数。要杀区区一个李成还不简单?”

“哦。你还带有人来。出来见见吧。”李成神色微微一变。

关群拍了拍双掌。

一个身着白袍地年轻人提着一把长枪从阴影里走了出来。却见。他身高臂长。面如敷玉。英俊挺拔得让人怀他是从画上走下来一般。

李成心中一惊,刚才的战斗虽然激烈,可他心神却丝毫不敢放松。五丈之内,但凡有风吹草动,无一不尽在眼底。可这个年轻人不知道什么时候进了院子,自己竟一点都不知道。可见,此人的武艺绝不在自己之下。

李成瞳孔一缩:“你是何人?”

“汤阴杨再兴。”

“杨家枪。”李成大吃一惊。

“不错,杨家枪嫡系传人,河东军捧日军都统制杨再兴。”年轻人抬起枪头:“来吧,抓紧时间,耽误了夏王进城,我可担待不起。”

说着,他轻轻一笑:“心中有猛虎,李成,你算是把握到上乘武学的要点了。可惜,你遇到了我,你很快就会变成死老虎。若你能过了这一关,磨练上几年,还真没人能制住你。可惜啊!:

“大话炎炎!”李成心中发急,脚上一用力,带起一团泥水,猛地蹿上门廊,手中双刀如暴风雨一般斩去。

这一下,他再无保留,一身武艺淋漓尽至地发挥了出来。

眼前什么也看不见了,只双刀的呼啸和长枪戳刺的风声。

周围地人已经被这二人的交手晃花了眼睛,根本看不清他们的招式,只两条人影在屋檐下、雨地里来回穿梭。

“轰隆!”又是一声雷鸣。

两条人影突然分开。

李成一连退了十几步,突然一屁股坐在地上。

闪电中,他那张苍白的脸满是皱纹,竟老得不象话了。

而杨再兴手中长枪则收到背后,也不看李成,只朝关群微微地点了点头。

关群:“妥了吗?”

“然。”

“甚好!”关群又拍了拍手,十几条人影钻了出来,都大声说:“见过关先生。”

“很好,你们军统司的人这次干得不错。”关群很是欣慰地走到雨地里,一把将曹成从地上扶起:“曹将军,可坚持得住?”

曹成吃力地说:“没事,只是些皮外伤。”

“好,马上随我等招降真定守军。”关群终于笑了起来。

曹成又朝李成看了一眼,他还坐在水里。曹成喊了一声:“李成大哥。”

李成一动不动,但脑袋却慢慢地耷拉下去,在他心口位置,有一处小小的伤痕。

一个军统司的人走上前去,一刀便将李成的脑袋砍了下来。

雨突然停了,雷声渐行渐远,终至于听不到了,只闪电隐约从厚实地云层里闪过。

曹成心中一疼,禁不住喊了一声:“李成大哥。”眼泪却掉了下来。

“见过杨将军。”钟相和杨太伤得都不重,裹了伤之后,都上前向杨再兴致谢。

杨再兴也不客气,只微微颔首,神情骄横。

钟相和杨太虽然不满杨

中无人,可人家的武艺实在厉害,由不得不服气。教惨败,加上锺相和杨太,一共二十五人,活着地不过十四个,很多人伤得极重,已经不能走路。一想起李成的武艺,明教众人都有些毛骨悚然。又看到比李成还厉害的杨再兴,心中更是震撼,河东军真是高手如云啊!

稍微收拾了一下,关群说:“伤者都留守在这里,其他人随我提着李成和刘益的脑袋去招降真定守军。”

曹成忙问:“刘益也被你们杀了?”

关群点点头,说:“这次袭杀李成由你和明教弟兄负责。杀刘益则有杨再兴将军。”他看曹成不解,忙道:“时间紧迫,我们边走边说。”

曹成只能跟着众人朝城门走去。

一路上,关群才将事的始末一一说明。

原来,这次袭夺真定本由军统司负责,军统司地主官虽然是古松,但关群也有兼职。这个计策他个人觉得喊是很完美的,唯一地不确定因素是李成。李成实在太厉害了,为了杀他,关群特意邀请前来联络河东军的钟相助拳,却不想触怒了杨再兴。

杨再兴在西夏伤了腿之后,一直没有销假。养了大半年,总算恢复过来,便随军来了真定。可惜,杨华担心他的腿落下残疾,一直不让他带兵,将他憋得难受。

这次杀李成夺真定,他自告奋勇地跟来了。等到杀了刘益,便赶过来战李成,恰好救了众人。

老实说,若是在一年前,杨再兴未必能如此轻松地战胜李成。可这一年的静养,他的武艺不但没有退步,反进步了许多。杨家武艺,有地时候讲究一个顿悟,这一年地休假,倒给他修炼的时间。这次一出手,居然毫不费力地杀了李成这个雄州刀王。

由此,河东军中地二杨才真正成为天下间有数的高手了。

杀了李成,接下来地事情就轻松了。

真定守军全靠李成的威望维持。将为军之胆,失去了李成,这一万多人不过是一群绵羊。

当关群等人将李成地头颅一亮,守军就放弃抵抗投降了。

等到天明河东军主力进城地时候,这一万多守军都整齐地坐在内城的广场上等待收编。

看着整齐地队伍一队接一队开进城来,不但钟相等明教众人,连曹成都心中忐忑。

等了半天,只见一群华丽的轻骑兵从远处开过来,看旗帜正是杨华的亲兵部队中护军。而河东镇的节度使,夏王杨华正在一群精悍的骑兵簇拥中缓缓行来。

曹成心中羞愧,悄悄将脸侧到一边。

杨华却先发现了他,他长笑一声,从马上跳了下来,一把抓住曹成地手,笑道:“曹成,我又不吃人,怎么见我就躲。你可是我河东军进真定的有功之臣,应记首功。”

曹成满面涨红:“大王,曹成无颜见你了。”

杨华亲热地说:“不要这么说,只要你回来就好。”他笑着环顾四周,对关群等人说:“我以前说过,曹成会回来地。他这个人有些小聪明,喜欢取巧。可一但想通了,看清楚天下大势尽在我河东,自然就会回来。而我杨华也不会把这个老兄弟推到门外去。”

众人都笑了起来,特别是当初在相州的那批老兄弟都走过去,不住锤打着曹成的肩膀,大声说:“曹大哥终于回来了,太好了。”

曹成哽咽着跪在杨华面前,磕了几个头:“多谢大王既往不咎,接纳曹成。曹成这两年在外面,如同失群的孤雁,无时无刻不在想着大王,想着各位弟兄。”

杨华叹息一声,欣慰地说:“回来就好,回来就好。”

他目光一转,落到钟相和杨太一众人身上,微微颔首:“可是钟尊者和杨幺兄弟。”

明教等人都身上带伤,神情沮丧。见杨华问起,钟相这才提起精神上前见礼,“大光明教钟相见过夏王。这次,我等接到大王的书信,即刻启程北上奇Qīsūu。сom书,总算赶上了。不知大王急招我等前来,有何见教?”

杨华:“不急,你等身负重伤,先在城中将养一段日子,我也要安抚镇定百姓。等过几天我们再细谈。”

“是。”钟相忙点头应允。

“来人,送钟尊者和明教弟兄去驿馆好生歇息,找几个好郎中过去。”

安排好钟相等人,杨华对曹成说:“你回来了就好,当然,你脱离河东镇有两年了,也没办法回主力部队。”

曹成:“但凭大王安排。”

杨华:“这样吧,我写一份奏折给陛下,让你做真定的守将,替我守城。这支降军都由你统制,反正他们是你训练出来地,你带着也顺手。”

见杨华依旧让自己带兵,虽然是地方守军,但曹成还是非常感激杨华的信任。

杨华看了关群一眼:“走,我们进行辕去,商量一下大光明教地事。”

第四卷 西望太行

第三百四十六章 世俗和神权

入到东征军行辕,这里也是刘益当初的知府衙门,环错,胜在地方大。杨华的整个参谋部都装进去还显得很是宽敞。

“关群,孤怎么都看明教那群人不太顺眼啊!”到厢房坐定,杨华先说话。

因为事关荆楚大局未来的走向,乃军机要事,屋子里也没其他闲人,就杨华和关群二人。

今天杨华和关群就是要为明教定一个性,为将来如何同大光明教徒合作确定态度。

关群一拱手:“主公,明教虽然都是乌合之众,可在洞庭湖一带有众十万,势力遍布湖南湖北,又都是地方上顽勇之徒,将来若我天承朝南下一统天下,却是一大助力。”

杨华摇头:“就那十万党徒,我还不怎么放在心上。这些人都是地方上的流氓,单打独斗,一个个都是好手,可真拉上了战场,未必能管什么用。”明教的势力都在南方,党徒中多以渔民、烧碳工人、贫民、绿林好汉和浮浪子弟组成,成分虽然复杂,可大多是社会下层。这样的人固然人多势众,却不是杨华所着力拉拢的对象。

就现在的河东系的上层建筑而言,主要分为军政两个系统。军队的高官多由地方豪杰、前西军将领和禁军组成,组织结构上还是前北宋的那一套,只不过军人的地位要尊崇许多。至于政府,则多由中小地主和文人构成。

从根子上来说,天承朝地即得利益者还是传统意义上的封建统治者。这一点,杨华也无法回避。他也不得不悲哀地接受和默认了这一点,他原本以为自己会另出机,自成一格,可到头来,随着河东系的力量越来越壮大,军队和政府逐渐被传统意义上的精英所把持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河东军的兵源和财源还得依靠中小地主,政府地运转需要读书人。

你无法改变世界,就得被世界同化。

可以想象,一旦这群食菜事魔王的狂热的宗教徒进入上流社会,进入国家机关,将因为地主阶级多大的反弹。

稍有不甚。杨华地统治基础就有动摇地危险。

杨华:“看明教地意思。好象有意借我河东地势。而短期内。我好象还看不出接纳钟相他们对我有何好处。”

杨华地担心关群自然心知肚明。他一笑:“主公。当初还不是你一心要请他们北来。关群也觉得有些欠妥。哎。若将来明教真惹出麻烦。关群这个黑锅可是背定了。”名义上。关群是河东镇和明教地联络者。他现在已经被士子们骂成败类了。

杨华有些不好意思。他也是被历史教科书给蒙蔽了。当初在读书地时候。钟相、杨幺起义被描述成正义地化身。农民起义嘛。不管做了什么事。总归是站在道德高度上了。

说句实在话。当初随童贯征讨方腊时。他心中还是非常羞愧地。总觉得干了缺德事。可他当时是一个小兵。军国大事也论不到他说话。

但现在地他已经不同。是河东地当家人了。

他也是脑子一热,才让军统司的人同明教联络。可钟相他们还没来,杨华已经将明教地底子摸了个门清,这个时候,他才发现,所谓的农民起义并不都是正义的。名教虽然劣迹不显,可将来一旦造反,未必就不会干出人神共愤的事来。而且,他们追求的是政教合一的政治体制,这一点将为以世俗道德为统治基础地古代中国所不容。

否则,当初依靠明教上位的朱元璋为何在立国之后,逐一清除明教在朝中地影响呢!

现在,他才发现自己犯了个很大的错误。

大概是看出杨华地懊恼,关群劝慰道:“主公也不必忧虑,明教党徒虽多,可都在南方。既然目前彼此都是相互利用,且维持现在这个相互依存的状态。一旦平定北方,明教在南方同建炎伪朝拼个玉石俱焚,我等再南下逐一收拾局面。”

“这也是个办法,可过河拆桥,我总觉得有些不义。”杨华皱了皱眉头:“明教之中还是有人才地,如果能为我所用,自然是最好不过。”

关群:“其实,要招纳明教也不是没有办法。钟相这次来北方,一是要同我河东合作。二是要求钱粮和人才上的援助。钱我们可以给他,也可派出大量军官帮他们训练士卒,漫漫渗透进去。将来,如果明教愿意归顺我朝,他那套教义自然不能再用,得改上一改。什么建立地上神国,什么政教合一,都不能用。如果大光明教如果能变成佛、道那样的宗教,不介入世俗社会,倒也可以容他。”

“这个法子也好,可钟相会答应修改

?”

“主公不试试怎么知道。”

“也罢,过几天我同钟相谈谈。”杨华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