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宋行 >

第225章

宋行-第225章

小说: 宋行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席贡这段时间对曲端的跋扈也是忍无可忍,二人一路前来灵州已经吵个不停,只恨不得立即借杨华地手除掉这个粗鄙的武夫。

席贡凛然道:“军队者,朝廷的军队,不是他曲端一个人地。杨大人持天子节铖,可代天子行军法。”

杨华也是意动,泾原路多个曲端的确是个大麻烦。如果能趁机将他拿下,日后也少了许多麻烦。

“此事断不可行。”说话的正是赵行德。

“行德你有什么意见?”杨华问道。

“曲端杀不得,若杀之,将军日后还如何收西军豪杰之心?”赵行德有些着急了。

****************************************************

第四卷 西望太行

第三百一十章 解决问题的方法

到深得杨华信任的谋士赵行德出言反对杀曲端,席了。他提高了声音,大声道:“杨大人,曲端此人骁勇善战,有信布之勇,手下吴、吴兄弟并为爪牙。在泾原时就曾擅自向地方摊派钱物、劳役,且不遵经略司号令,桀骜难驯,若放任不管,日后必成祸患。”

听席贡反复说曲端跋扈桀骜,杨华倒心中起疑。这事也是席贡一面之词,未免有席大人寻机报复之嫌。

赵行德大概也意识到刚才自己说话的语气急促了些,有点失礼,他小声用商量的语气对杨华说:“大人,曲端这次来灵州,已经表明归顺我天承朝之意。而陛下也曾颁布圣旨招关中诸军人夏参战,曲端此刻来灵州,不但无过,反而与功。如今王篡位,人心正乱,朝廷根基未稳。杀曲端不过是举手之劳,但若无故杀之,只会使关中诸军离心离德,到时候,吴相还如何稳定关中局势?请大人三思。”

杨华苦笑,若说分析问题最后做出决断,他好象不怎么擅长。让自己拿个主意,还真让人头疼的。曲端威望很高,杀与不杀都牵动着整个陕西的局势,断断草率不得。

沉吟片刻,他转身对角落喊了一声:“关群,你怎么看。”

听到杨华说话,贡这才发现在阴暗的角落静静地坐着一个人。此人生得很是猥琐,嘴唇上两撇鼠须让人大起恶感。可自己进屋已经有这么长时间了,却丝毫没有察觉到书堆中坐在这么一个人,这人的定力还真是惊人啊!

这个时候,席贡这才想起灵州地时候听到过的一个传言:杨华身边的首席谋士并不是前西夏高官赵行德,而是一个叫关群的辽国进士。河东军的重大决策皆处于此人之手,是一个狠辣而果决之人。以前他还任过河东判官,新朝既立,杨华本有意让他做中枢大员。可后来不知怎么的犯了杨华的忌讳,被贬为马奴。

席贡对此人名已久,一直有心结识,却不想在这里见到,便凝神看过去。

关群慢慢地站身来,然说:“禀主公,关群不认识曲端,没办法下断,也不敢乱说。”

杨说话也直接:“那你就乱说吧。”

关群微一踌躇。冷笑:“杀不得。不管端为人如何。明公欲廓清海内。自然要收人望。得民心。杀一曲端事小。失天下之望事大。属下就不明白了。区区一个曲端有什么好麻烦地。他要归顺天承朝廷。逢我朝为正统。大用就是。

若叛变。剿灭之。河东军。兵甲绝天下;西军。日落西山。主公费哪心思做什么。”

杨华不以置否。他以手指轻轻敲着桌面。“无故杀大将。确实不那么地道。”

赵行德微笑道:“以曲端~品来看。杀之无妨。但从天下大局而言。不杀为好。

关群冷笑:“不管杀不杀。我都有制那曲端地办法。”

“制?”杨华眼睛一亮:“说下去。”

关群:“皇帝不是下过圣旨要招关中诸军入夏参战吗,兵我们就不要了,单招吴氏兄弟进河东军,授予官职。如此,一来可断曲端两条臂膀,二则又可收吴家兄弟为明公所用。没有吴家兄弟,我看那曲端还能反了天。不但如此,主公可任命刘为泾原经略副使兼知谓州,分其军权。如此一来,刘将军便与那曲端从上下级关系变为平级,刘将军感念将军恩义,自然归心。如此,曲端所辖泾原军即便想乱,也乱不起来。”

此言一出,不但赵行德,连席贡也击节叫好,他大笑着说:“泾原军领军大将都归河东军,手下军力又分一大半给刘,我看他还怎么跋扈?”他心中本恨曲端,心下踌躇,一旦曲端失势,定要让他好看。

席贡心中地那点小九九杨华自然不知道,他现在只是感叹:挟天子以令诸侯之策还真是好使啊。一道圣旨下去,要什么样地人有什么样的人才。

一想到南宋名将吴氏兄弟就要归于自己囊中,杨华心情一阵激动。

吴家兄弟要征召入河东军没任何问题,杨华当即去见曲端,温言抚慰,并以后生晚辈的姿态表示立即派出大量的辎重队,将泾原军所需的一切物资立即启运去西安

杨华说:“道路泥泞,曲将军就算要来夏地,部队无钱无粮也没办法行军。不如这样,我立即划拨五万石粮食和两万贯铜钱,着两万民夫立即送过去。”

曲端本就是一个心思单纯地人,虽然跋扈,但脑筋有时却不太灵光。他这次说要带兵来夏地以军就食,其目的也不过是钱粮二字。现在既然杨华答应亲自送上门来,也就打消了带兵来灵州地念头。

安抚好曲端,杨华又亲自去驿馆见刘,宣布了任命他为泾原经略副使的任命。

刘还是那副淡淡的神情,只说了声多谢朝廷信重,末

尽瘁,死而后已云云。即看不出喜,也看不出怒觉这家伙有些高深莫测。

与刘分手,走在街上,杨华有些闷闷不乐,这次亲身来访,并没能从刘口中掏到一句塌实话,无论怎么看都算是一种失败。

“恭喜主公,刘已为你所用了。”听完扬花的叙述,关群微一思索,突然着拱手说了这么一句话。

杨华有些惊讶:“此话怎讲?”

关群笑道:“刘将军为人沉稳,属于那种口风甚紧的人,有些像赵行德,可你也不能说赵行德就不忠诚吧。万言千当,不如一默。”

杨华一想:“恩,这个人有的地方还真有些相似。”

关群有接着说:“刘肯定知道他这个经略副使是用来分曲端兵权地,他本是泾原军老人,是曲端的下属。现在突然同曲端平级,换成其他人只怕要推辞再三。可刘将军却没多说一句话就点头,这说明他已经明白主公想要他干什么。同聪明人说话,其实不一定要把所有地事情都点透。将军你再想想,那日比箭,刘若想赢折彦文还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可他偏偏装着被曲端惊得走神,一箭射偏。既不得罪曲端,又顺便卖主公一个人情,真是好心计啊!”

杨华叹息:“我没想到这层,此人才堪大用。”心中暗暗佩服,刘后来能够做到一代名将,不管是智商还是情商,在这个时代都是第一流地。

“主公与其为曲端一事心,还不如多为即将开的兴庆府之战多操心一点。”关群仰头望着外面地无边的雨丝:“这场雨应该快停下来了,再过几天,一晴,我军就可过河。得此喘息之机,人应该已经调贺兰山守军入卫京畿,五人多人啊!”

杨点点头:“我也听军统司的人说贺兰山五万大军已经调动了,领军的是李良辅,夏国第一猛将。这仗不是那么好打。”

“我倒认为这一仗很好打。”关群说:“党精锐大半已经丢在灵州,贺兰山军团什么名气很大,其实却没什么战斗力,边军嘛!夏国惨败,军心沮丧,加上精锐骑兵军团已经被我消灭。单靠步兵,遇到游奕骑还不是一边倒地大屠杀。”关群眼睛雪亮地看着杨华:“主公也太轻看自己的,你现在可有五千精锐骑兵,有这么一支强大的骑兵军团在手,毁人城灭人国,举手之劳尔。”

听他这么一说,杨华高兴起:是啊,我现在可有五千骑兵。这样强大的力量,即便是对上女真也有叫板的力量,还用惧怕党项人吗?

杨华:“关群,走,我们去军营转转,看看骑兵训练得如何了。”

“”

杨华拖着酸痛地脚和老风湿病人关群一瘸一拐地出去了。

骑兵的情况比杨华想象得要好上许多,西夏人本就是好骑手。这次招募进游奕骑中地骑兵大多来自于西夏的铁鹞子和山讹俘虏,这些人骑术高明且不说,战术素养也是极佳。

本来,杨华还担心民族问题。可进军营一问才知道因为李鹞子本身就是党项人,见党项人都能做到高官,俘虏们自然不担心受到民族歧视。而且,骑兵们成分复杂,有党项人、契丹人、汉人、蒙古人、室韦人、海人,甚至还有一个深目高鼻的色目人,堪称民族大熔炉。

河东军并不看人种说事,只要作战勇敢,立了功劳就能分得田地。杨华承诺,一旦拿下兴庆府,就将党项上层的财产没收,分给有功将士。并派出地方管制使,宣讲党项贫民在以李乾顺为代表的党项贵族、头领的统治下,生活如何如何困苦。

河东军这次来夏地,就是要剥夺党项贵族地特权,将土地和牛羊平均分配给每一个有功的士兵。

这个承诺让投降地河东军的党项俘虏异常兴奋。这个世界上,穷人还是占绝大多数地,是个人都想变自己的人生。

杨华现在是用阶级斗争来掩盖民族矛盾,这一手很顺利地化解了军中的不安情绪。

不两天,绵延的秋雨终于停下,在烈日的暴晒下,地也干了,黄河水也退了。期待已久的兴庆府战役开始

杨华命人在黄河上搭建了十座浮桥,花了五天时间将两万多主力战兵和八万青壮民夫送了过去。

第四卷 西望太行

第三百一十一章 单方面的攻击

该说,杨华的河东军这次在灵州的休整异常成功。了大量的粮草辎重,囤积在灵州和从各占领区征收而来的新粮足以支撑河东发起的这超大规模的国战。

最令杨华得意的是,他在灵州进行了一次空前成功的科举考试,将占领区的精英阶层一并收入囊中,平白得了一千多在地方官。一想起那次考试,杨华就想笑。一共有一千八百七十三人来参加考试,杨华本有心全部录取。可如此一来,未免搞得太假,最后,他只能忍着心中的悲痛从录取名单上划去了一百人。

榜文一出,夏地沸腾,士林归心。

这些读书人~持起地方秩序来比杨华派的军队还管用,一个个凶狠狡诈,堪称维持会之典范,天承朝之公忠能臣。

杨华在亲切接见了这些即将派出去的官僚们时,热情地宣布,为了支援宋朝人民所发动的这次收复夏地的正义战争,今后的地方官员将进行绩效考核,以支援前线的钱粮、人丁数目为升迁评定标准。此乃“考成法”也!

至于军队,则补了大量俘虏兵。杨华下令,对俘虏新兵当一视同仁,不得虐待。当然,补充进军队的新兵都是夏地良家子。如此一来,天武军和捧日军扩充到一万,赵明堂所率的陌刀军不变,但单独编练了六千步兵,将龙卫军恢复到靖康一年之前的规模。如此,禁军上四军的三军已尽复旧观。至于游奕骑则从龙卫军中抽调出来,单独成军。五千人的骑兵部队,也该**了

吴家兄弟也来灵州报到,来杨华还以为这两个家伙既然是曲端的心腹爱将,估计也不那么好相处。可一见到人,自己却是一愣:原来是两个老实人啊!

大哥吴今年三十四岁,弟弟吴二十七岁。这二人出生卑微,从小在军中长大,身经百战,活生生从一通士兵打成了指挥使,可说颇有传奇色彩。

因为出身寒微,这两人小就养成了听命行事的习惯。所以,杨华一下命令,二人就乖乖地到河东军来报到了。老实说,他们并不认为这样做有什么不对。在以前,曲端是他们地上司,他们自然听曲将军的。现在,曲将军的上司杨华要调他们来灵州,他们自然要听上司的上司的话。

二一见到杨华这样的大官显得异常拘谨,杨华一见二人,就放心了。这就是两个纯粹的军人,可大用。他忙叫二人不必拘礼,并赏赐下大量财物。在得知大哥吴有女色嗜好之后,又叫人送过去四个党项美姬,并任命二人为龙卫军副指挥,直接统帅新补充进赵明堂军地六千步兵。

如此荣宠。自然兄弟二人感激涕淋。恨不得以死报答。

北宋之时。武人地位低微。他二人然是指挥使。但地位还比不上一个县令。一般高官见了二人都来喝去。如同奴仆一般。现在杨华待他们如此之厚。还真让他们有些不习惯了。

在整理好部队之后。河东大军顺利地渡过黄河。向兴庆府进发。

一切正如杨华所料想地那样。李良辅已经带着五万贺兰山军团士兵在顺州与杨华决战。

贺兰山军团是西夏拱卫兴庆伏西面。防御河西蛮族入侵地主力兵团。可以说威名赫赫。可实际上却并不是那样。这支军队长期驻扎在京畿以西。没经历过什么大战。战斗力低下。五万人能上战场地不过一万二千。李良辅东拼西凑才凑到一千轻骑。

以这~军队妄图阻挡河东军前进地脚步无疑是螳臂当车。

这一次,拥有大量骑兵的杨华自然要主动出击了,他命令李鹞子的游奕军全军出击,将贺兰山军团冲得一塌糊涂。

李良辅见杨华的河东军势大,不敢大意,竟组成一个宽大的雁翼阵,试图率先包抄河东军两翼,挟制河东军骑兵地活动空间。杨华已经识破了李良辅的招术命步兵在前面布置成八个大小不一的方阵,步步推进,如重锤一样反复轰击李良辅的中军。

李良辅见中军有些支持不住,只得将两翼地部队收缩回中军,试图变为一个大圆阵死守。

可就在变阵的一刹那,游奕军骑兵突然杀出,先是以轻骑兵来回骚扰,然后以一千重骑兵反复组成三个波次反复冲击。西夏贺兰山军队对重骑冲击并不陌生,可没有骑兵地他们也只能在这片广阔的平原上被动挨打直到部队崩溃的那一刻降临。

战斗进行了一整天,这也是河东军第一次大规模使用骑兵,效果出奇~,贺兰山军团大溃。到夜幕降临的时候,等李良辅退守顺州城,李鹞子的轻骑兵才停止追击。

这一战,河东军的损失微乎其微,只付出了不到六百人地代价。而李良辅的贺兰山军团则阵亡两千,超过两百军官和六千普通士兵做了杨华地俘虏。

虽然贺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