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宋行 >

第104章

宋行-第104章

小说: 宋行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见观察使杨大人过来,万千忙将那副假胡子找出来,将银制钩子挂在耳朵上。整个人看起来如同京剧中的须生一样。

只不过,老爷子一头白发,假胡子看起来黑油油的,甚不协调。

所以,刚说完这一句话,杨华就笑了起来:“老万,你还是把胡子摘掉吧,我看着碍眼。你也知道我是军汉出身。不讲究礼数的。”

万千这才松了一口气,忙将假胡子取了下来,苦笑道:“禀大人,这么多年没蓄胡子,这假须一戴上还真有些不舒服。”

“把你地好玩意弄出来给我看看。究竟是什么不得了地东西?”也不同他客套。杨华径直问。

“就是这个东西。”万千从抽屉了摸出一个细长地铁家伙出来出来。用双手呈了上来。

杨华接过这个钉子一看。心中大觉奇怪。这东西也没有什么出奇地地方。也是一根普通地大铁钉而已。半尺长。三公分直径。有点像现代修公路时使用地道钉。唯一奇特地地方是这支铁钉两头都是尖地。只在中段延伸出一个铁枝。方便钉入。

“这东西也就是一枚钉。怎么在马上使用。又如何破敌人地步兵阵?”

看到杨华满头雾水地样子。万千道:“大人勿急。要不我马上演示给你看看。这东西一般要四匹马才能使用。”

“好。你弄给我看看。我们去外面试试。”

制造司有一个很大的操场,平时用来实验各种器械。到了操场上,万千借来的四个骑兵已经等在哪里,战马身边是有条粗大地原木,足有一人环抱。

而操场的另一头则竖了十几个两米高的木制假人做假想敌。在那十几个木头人身前还插了一圈盾牌。

四个骑兵正骑在马背上,身上还背着长长的绳索。一见到他们,万千向四个骑兵一点头,示意他们可以开始了。

四人一拱手,立即跳下马来。从口袋中倒出一大堆铁钉,提起榔头将将这些钉子朝身边的原木上狠狠钉去。

四个骑兵显然已经训练了许久,不片刻,就将百十个大铁钉钉满枕木。然后手脚麻利地给原木的两端系上绳索。

如此,一个巨型的狼牙棒出现在杨华面前。

“可以开始了,冲锋!”万千朝四人一挥手。

“得令!”

四个骑兵同时跳上马去,一声怒吼,战马拖着狼牙棒高速地朝木制假人冲去。

马跑得极快,转眼。那亘原木就悬到半空,上面的铁钉寒光闪烁。等战马冲到敌人阵前,四个骑兵同时抽出马刀往绷紧的绳索上一砍,那根巨大地原木借着惯性“轰隆!”一声撞到盾墙,然后沛不可档地向前,一口气冲翻了三人才停了下来。

只见地上全是乱七八糟倒下的木头人,大股的灰尘腾起。

而四个骑兵则在阵前同时分开,朝两边跑去。

众人都是一呆,没想到这东西地威力居然这么大。一根原木怎么说也有三百多斤吧。这东西有借着马力,起码有上千斤的力量。若被一头撞到身上。就算不被上面铁钉戳死,光那股冲击力就足以把你震得翻倒在地。

不可否认,战场上的确有所谓的猛将存在,可再猛的大将,被这东西一头撞上,只怕有闭目等死一条路可走。

有这种武器在,即便再严密的步兵阵也要被轻易地撞出一个缺口来。

良久,众人才发出一声欢呼,又回想起那日在清源同金人对阵时,轻骑兵碰到敌人的重甲步兵,硬是无法可想。射了一下午箭才让敌人彻底崩溃,很多士兵开弓开得手指都磨出了血疱。如同当时想出这个法子,何至于花这么长时间?

而且,这种武器制造起来非常方便,也不用特意准备。到战场后,就地取材,随便砍一棵大树,小半个时辰搞定。杨华大喜,这家伙让他像起了评书里的铁滑车,可以想象,今后上了战场,弄出几个这样的家伙,让敌人阵前一扔,绝对会让女真人乱成一团。

不过,一看到跑回来地四个骑兵,杨华还是觉得有些不对。首先,那四匹战马已经累得汗水长流。这么重的东西,这么快的冲刺速度,耗费的马力也是惊人的。

战场之上,骑兵冲阵,两军间隔至少有一里距离,这么长的距离,让战马驮着如此沉重的原木冲锋。的确是一个力气活。

这还不是最重要的,关键是最后砍绳索地那一下,四人必须配合默契,要在同一时间将绳索砍断。否则,一边的绳子已被砍断,两外一边还没有动手。甭紧的绳索立即将力量加到另外一侧。在那么快的速度下,另外一边的两个骑兵立即就会被扯下马背。不但无法破敌,反给冲锋部队制造出巨大的麻烦。

听杨华这么一说,万千点点头,说:“大人,这种战术需要长期训练地,如果四个骑兵能够协调配合,想来也不是什么大问题。”

“也只能这样了。”杨华点点头。

万千得意地摸了摸光秃秃的下颌,说:“大人。我还有一物可破敌阵。”

“呵呵,老万你还真弄出了不少希奇古怪的东西啊,说说。又是什么新玩意?”杨华呵呵一笑。说来也是奇怪,他对手下地将军们都异常地严厉,但对工匠们却十分和蔼。

在这个时代,匠人的地位很低,也只有杨华才明白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地道理。

“其实也不是什么新鲜玩意。”万千朝徒弟们一挥手,立即有人抱出一大堆短矛来。

说是短矛,其实比军中所使用的短枪还短上一些,细上一些。长一米,擀面杖粗细。

最奇特的是。他还为这些短矛做了一套牛皮枪套,上面可以插十支长矛。

“这东西……”杨华微笑,他已经有点明白了:“不错,演示一下看看效果。”

“是。”四个骑兵一个立正,同时将那种马甲式样地枪套背上,跳上马再次来一了个急速冲刺。

战马再次冲到敌阵之前,四把标枪划出漂亮的弧线,狠狠地扎在木人之中。

这次冲锋,虽然没有先前的原木那么声势浩大。但杨华还是比较满意地。这种轻骑兵标枪战术其实古已有之,是突厥人最擅长使用的打法,用来弥补骑射弓射力道偏软威力偏小的缺点,被这种标枪扎到,一般的牛皮铠甲估计也挡不住。因为是以抛物线的方式投射,敌人步兵阵前的盾阵也没任何防御作用。

最大的好处时,这种标枪战术不需要长期训练,使用时也不需要花太长的准备时间。可谓来之即战,战之能胜。

正当杨华要对万千这个思路表示赞赏时。四个骑兵给了他一个大大的惊喜。

只见。四个骑兵在投出第一支标枪地时候,在操场上转了个大圈。再次奔至敌阵之前,开始第二轮投射。

标枪还是那种标枪,但在落地的时候突然发出一声沉默的响声,扎在木头人身上的标枪突然炸开,一大股黄绿色的浓烟弥漫开始,瞬间将那十几个木人笼罩了。

此时正是逆风,浓烟不断被风吹回来,立即熏得杨华等人咳嗽不止,眼泪哗哗往下流。

侍卫们都是大惊,齐声喊:“保护将军!”

杨华一边躲闪,一边大叫:“万千,你这是弄的什么东西?”

万千也被熏得受不了,“大人,这就是小人弄的新玩意。咳咳,太难受了,我们还是找个清爽一点的地方吧……咳咳……”

“好,走!”这个时候,杨华的鼻子里已经开始火辣辣地发疼了。

等进了屋子之后,众人已经被弄得鼻涕长流了。

“厉害,真是厉害。”杨华大笑,“老万,说说,你这种东西是怎么弄地?”妈的,简直就是催泪瓦斯啊!

万千道:“禀大人,其实,这东西也就是在包了胡椒粉和花椒粉的纸包里插一个大爆竹,点燃引线后再用标枪投出去。小老儿前段时间去翻书的时候发现这东西在汉朝时就开始使用了。当年霍去病在草原与匈奴里作战时,就曾用这个法子大破匈奴骑兵。”

“好,这东西好。”杨华兴奋地搓着手。

“东西虽好,却还是有缺点的。”万千叹息一声:“首先在使用的时候必须站在上风头,否则这种毒烟被风吹了回来,倒霉的可是我们;其次,这东西成本大高,原料不好搞。”像花椒、胡椒这种东西在北宋之时可是值钱货,一般老百姓连吃盐都困难,跟别说这种高级香料了。

其次,制造鞭炮和烟花的硫磺、硝石也不便宜,产量也上不去。

杨华想想,也只好罢了:“的确是这个道理,就做几个样品紧急时候再用吧。至于标枪,可以大量制造,这东西也值不了几个钱,给我地骑兵一人弄一套。”

“是。”

“禀主公。”关群流着鼻涕,红着眼说:“装标枪地这些马甲全用牛皮是不是太贵了些,游奕骑有四百人,我们那里去弄那么多生皮。就算有,用来做铠甲不好吗?”杨华:“你不说我倒忘记了,万千,你想个最节省的法子出来。”

万千笑道:“大人,要节俭还不简单,用木头做个背篼,再用棉布做个一条背带就成,同做箭壶是一个道理,只不过块头要大些罢了。”

“好,这事就交给你了,三天之后,我要看到成品。”

三天之后,背篼和标枪都已做好。

杨华一看到装标枪地背篼就想发笑,这东西也实在是太简陋了些,有点像后世的筷笼。高半尺,长半米。里面分为两排,每排五个孔,用来插枪。为了固定标枪,枪孔总还塞了一圈麻布做成的密封圈,并将所有标枪都做成前大后小的样式。

在枪套来两册还用棉布做了一条厚实的背带,携带起来倒也方便。

标枪的样式同上一次杨华所看到也有很大改变。为了加强威力,标枪的枪头加了些重量,用生铁制成。标枪是一次性武器,自然也不会用上好钢材。

把玩了半天这两件什物,杨华哑然失笑,“还东西成本还是真低廉啊!”

他心中郁闷,龙卫军一直都很富裕,想不到现在也要为钱操心了。

他怀疑李纲让自己负责大军后勤供给就是在打自己小金库的主意。

不管怎么说,标枪的事情算是告一段落了,轻骑兵也找到了破敌密集步兵阵形的法子。虽然这两种方法同高科技无关,但任何技术都应该考虑成本和普及率。战争这种东西是有成本的,成本越低,战果才越大。

十天之后,夏粮入库。

有粮在手,心中不慌。李纲准备已久的夏季攻势也到了实施阶段,为了沟通各军主帅,他特意将各路将领都招集到隆德来,商议出兵日期。

第四卷 西望太行

第一百五十九章 日子

隆德河北宣抚司行辕。

随着夏收的结束,能够维持十五到二十天战役所需的粮秣已经齐备,李纲雄心勃勃地决定给太原的银术可部一个狠狠的教训。

朝廷五路大军也已经开进到预定地点,其中接替姚古的解潜驻屯于隆德;折可求和张思政军驻屯于汾水;刘颌部驻屯于辽州;范琼军要远一些,现在还在晋州。可以说,宋朝救援太原的军队,已经推进到战斗第一线了。

面队宋军如此咄咄逼人的攻势,银术可很奇怪地没做出任何激烈的反应,他只小心地收拢追击种师中溃军的队伍,依旧集结在太原一带,对宋人的五路大军来了一个置之不理。

既然部队已经就位,再拖延下去也没有任何意义,反空费钱粮。于是,李纲的紧急军令如雪片一样向各路大军的统帅发去。信中,李纲言辞激烈,命各路军事统帅务必在六月底在隆德参加紧急军事会议,约定各战区协同配合作战事宜。

信发出去了,各军事主管却迟迟未到,皆回信说粮草尚围齐备,再说,部队所欠的军饷还未发放,兵无战心,现在出兵,必败无疑。

这些日子,各路将帅们基本不怎么搭理刚成立的河北宣抚司。他头上的婆婆已经够多了,有兵部,有枢秘院,有宣抚司,加上皇帝时不时还过问一下,都不知道该听谁的了。再说,现在李纲已经时势,加上这个曾经的李相性格刚强,上次东京战役时弄了个亲征行营,从种师道手中抢去了兵权。西军诸将够不怎么喜欢这个眼睛里揉不得沙子的刚直文人,一听到说要去隆得商议进军事宜,都推说军务繁忙。

与此同时,各路将军都派出快马去东京打探消息,兼问枢秘院讨要军需。

于是。从山西到开封,路途千里,尽是往来不绝的快脚递。

众帅都焦急地等待着皇帝开恩,能不能再拨下些钱来。西军自去年冬天出兵开封勤王以来,就没领到过一文钱。到现在已经大半年过去,很多军队都已断粮。再这么呆下去。不用等敌人来打,军队自己都要散了。

所以,各路大军在开到战场之后,就停了下来,眼巴巴的盯着黄河以南。

不过。皇帝现在也穷得厉害。对西军诸将地请饷行动视而不见。只推说。你们已经归河北宣抚司节制。要钱。去问李纲。

面对着这种没有担待地皇帝。众将也只能苦笑了。

事情发展到这一步。大家心中已有定计。看来。第三次太原之战也不过是做做样子。反正皇帝同金人地和议条约上也写着要割让三镇。大不了把太原给女真人算球了。不就是一座城市而已。丢了。以后再找机会夺回来就是。但军队若被打垮。损失地可是自己地前程。

正当大家犹豫着是不是把防线往后撤一撤地时候。一个好消息传来。李纲答应为各路大军提供所需地粮草、物资。并补发军饷。计算十万贯。

一切地犹豫都烟消云散了。五路大军地统帅在听到这个消息后。再也不敢耽搁。立即骑上快马跑过来报到。

五路大军兵力参差不齐。人马最多地一路是折可求。有六万多府州兵。最少地是解潜。只有一万二。而且。各路兵马里前线地距离也各有不同。

听说这次下发的粮食不过十万石。现钱十万贯。该给谁多少,该先给谁后给谁,都值得推敲。

事关切身利益,众将这次动作出奇地快,都回信说当克日起程,共商军国大计。

河北宣抚司行辕还设立在前隆德府衙门中,此时正值盛夏。知府衙门大堂热得厉害,李纲就将会议地址该在后院。这里有一半亩荷塘,夏风从高大的香樟树梢吹过来。穿过曲廊。掠过荷花池,已经变得分外凉爽。

但众将心中却说不出的燥热。每个人都绷着脸,用戒备的目光观察着身边的同僚。

在座的西军将领们以前随童贯征西夏,剿方腊,讨契丹,交往十多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