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武侠仙侠电子书 > 江湖独行 >

第142章

江湖独行-第142章

小说: 江湖独行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不是山谷中,明阳子以仿制品布置的阵法,这是他从截教听来的最大收获,他随身祭炼了不知多少岁月的阵法。

此阵名唤“黑煞阵”,阵法起时,黑色煞气弥漫,掩藏着黝黑的神光,那黑色煞气本就有销魂蚀骨之能,而那黝黑神光更显不凡,那神光只消一照,能将修士灵魂元神生生夺取一部分,化作阵法养料。这恶阵,祭炼越久,埋葬的修士越多,阵法的威力就越强悍。

明阳子开启阵法威力之后,嘿嘿冷笑着,冰冷的眼睛紧盯着林志宁,看他能够在这埋葬了许多修士的阵法之下,还能不能口出大言。

阵法一开启,林志宁就感觉到不妙,那黑色雾煞倒还好说,虽有销魂蚀骨只能,但他身躯逆反先天,万邪不侵,倒也仅仅感觉不舒服罢了,那黑雾中不断隐现的道道神光,却让林志宁感觉到危机。

一道神光拂过,林志宁感觉神魂不稳,又一道神光照射,林志宁感觉元神离体,再一道神光,元神传来撕裂一般的痛楚。

林志宁不敢再托大,不敢再试验自己的神魂能不能经受神光照射,放开对世界鼎的限制,毕竟是镇压大千世界的宝物,初一显现威力,就将那神光镇压,几道粗细不等的神光,在黑煞雾触及到世界鼎威能瞬间消散的时刻,凭空浮现出来。

明阳子彻底瞪大了眼睛,眼前的一切让他不敢置信,林志宁居然已经能够驱使先天宝物,这件先天宝物的威能居然如此不凡。

宝光内蕴却威能无限的巨鼎,吸引了明阳子贪婪的目光,即使大阵被巨鼎的威能镇压,也无法镇压他的贪欲。

然而,当明阳子看到巨鼎之后,他愣了一愣,不死心的又看了一眼,忽然大叫一声,扭头驾驭黑雾,狼狈逃窜。

“那修士,你死定了,哈哈,我等着你不得好死的那一天。”明阳子很是气急败坏,他逃窜的很快,但有声音远远传来。

明阳子一边疯狂的逃离,一边不断咒骂林志宁跟苦行罗汉,他不认为自己的贪念有任何问题,他只怪这两人合起伙来坑他。

原因林志宁并不清楚,但其实很简单,即使有大千世界的世界之力辅助,林志宁炼制世界鼎之时,也多少吸收了禹王九鼎的样式理念,所不同的是,禹王九鼎鼎镇九州,而世界鼎镇压星辰图大千世界。

然而这鐏巨鼎,不管是款式,还是鼎上铭刻,亦或者展现出来的威能,像极了禹王九鼎。

不说禹王九鼎对于异族的压制,单单禹王九鼎的威能,就让明阳子不敢觊觎,或许他稍微产生炼化九鼎的念头,就会被九鼎镇压致死。

夺取禹王九鼎,不但要跟人族接下大因果,还要防备诸天高手的觊觎,有那么一些不惧人族因果的顶尖修士,但这样的圣器,又有谁会不动心呢。

如果林志宁是天命之人,天命所归,禹王九鼎合该他得,那么他明阳子一介真仙修士,违背天命,那着实是嫌死得不够快。

因此,看到巨鼎之上的铭刻,看到巨鼎的形制,明阳子楞了一下,快速逃离,连半分贪婪的念头都不该升起,不管是以上那种情形,他都不能涉入太甚,这是他活过这么多年的经验。

逃走的途中,他越想越怒,他认为佛门底蕴深厚,苦行罗汉必定是通过某种手段,见识到了禹王九鼎,才和气的放林志宁离开,却不提醒他,让他牵连进这种大麻烦中。

不过明阳子到不怎么相信林志宁是天命之人,他更愿意相信,或许林志宁运气极好,刚好发现了禹王九鼎的踪迹,耗费了许多时日,勉强收服了九鼎之一。

这就是他怨毒的诅咒林志宁的原因所在,禹王九鼎的威能世人皆知,但敢于谋夺禹王九鼎的修士,却少之又少,一介区区散修,不知天高地厚,殒命就在眼前。

明阳子的追杀虎头蛇尾的结束,林志宁甚至都不知道明阳子看到了什么可怕的事情,将缩小的世界鼎托在手心,细细观瞧了好几遍,林志宁都没发现什么异常情况。摇摇头,耸耸肩,道声:“有病,”继续驾着白云,向着内陆而去。

此番虽然没有来得及检验战力,倒是检验出来世界鼎的威能,同时也检验出他神魂的强大,以及神魂防御的不足。

没有全力催动,只是自动防御,展现了九牛一毛的威能,就将几乎将他神魂消磨的神光生生镇压,世界鼎的威力让他喜出望外。

能够在明阳子那般恶阵中,林志宁的神识依旧能看看清楚明阳子一切动作,看清楚他阵法运转的规则,他神魂不可谓不强大。

然则,明阳子这么一个真仙散修,都能够凭借阵法让他神魂不稳,元神几乎撕裂,他神魂的防御实在太过单薄。

这给了林志宁一个教训,神魂是根本,来不得一点马虎,开不得一点儿玩笑,如果不想被人悄无声息的算计,世界鼎的防护,一点儿都不能放松。

由不得林志宁不郑重,这个世界对付元神灵魂的法门很多,难保那一天不遭人暗算,不说陆压师尊的斩仙飞刀,就是陆压师尊的钉头七箭书,那也是位列天罡三十六变之一的大神通,世界光大,精通天罡变化的不在少数,何况还有一些左道神通。

第十六章得遇高贤

对一个莫名的世界,缺少敬畏,从来都是取死之道,这个世界比他经历过的任何世界都危险百倍不止,小心行事,从来都被马虎大意来的好一些。

当然林志宁着实有些惊慌,毕竟不说他作为星辰图器灵的那一部分元神就足够保证他不受大多数修士的威胁,单单世界鼎镇压的元神,也是寻常修士撼动不了的,更何况,那些坏人元神道行的法术,岂是那般容易修成的。

不过林志宁的小心谨慎,却也并非没有作用,本来陆压道君就出手帮他掩盖天机,让很多人无法算计到他,再加上世界鼎镇压气运,能够算计到他的人,就更加寥寥无几,除非他一心寻死,在诸天大能那里显摆。

这一点,林志宁并不清楚,但有些人却或咬牙切齿,或遗憾不已。

明阳子当然不会就此放过林志宁,借刀杀人的把戏,从来都不是什么高明的手段,但却非常实用,然而让他愤怒,却无可奈何的是,林志宁逐渐在他心中变得模糊,以他的修为,这样的事情非常离谱,但却实实在在发生了,他想要放出风声,想要借助大能之手对付林志宁,然而他只记得发生过一些什么,其他的,连推演都无法得到。

苦行罗汉比明阳子更早发现这种情形,他回到寺院之后,就打算将自己的发现,上报弥勒佛祖,可惜,林志宁的信息,也只短短清晰了那么一小会儿,之后,就变得迷雾重重,再也看不清楚,想不明白了。

这件事,终究只成为明阳子跟苦行罗汉心中的一段疑惑,一段想要弄清楚明白,却不敢深入的疑惑。

驾云的速度再慢,也比走路快捷许多,茂密的丛林很快就抛在后面,一座庞大的城池,渐渐在林志宁眼中清晰起来。

散了白云,足踏大地,林志宁悠闲的走在神话世界的大陆上,感受着这个世界模糊的法则,感受着大地的脉动。

因为创出《后天人诀》,林志宁身上有一股意气风发,又智慧如海的风采,一路之上的商旅行人,看到林志宁总会和善的点点头,或者上前问好。

很显然,这里虽然被如来佛祖称为荒淫无耻,民风不堪的南瞻部洲,但实则百姓依旧很淳朴,至少,对于智慧知识的尊重,对智者的尊重,却一点儿都不含糊。

此时的行路旅人,商旅过客,大都身具不俗的武学,林志宁甚至从中发现不少修行中人,即使普通人,也很健壮,或者精神清明。

即使位列真仙,林志宁依旧将自己当做一个普通人,人家友好的打招呼,林志宁也是满面笑容的回礼,一切都显得那般祥和。

“少年人,上车来,我载你一程。”悠然而行的林志宁,然而听到了呼唤声,循声望去,是一个中等规模的商旅,以为须发斑白的老者,笑语盈盈的看着自己,显然,刚刚开后说话的,就是他。

林志宁刚想开口拒绝,随即一怔,却将到嘴边的拒绝的话语咽了下去,顺从的点点头,说道:“多谢老丈,小子却之不恭了。”

抬步攀上马车,马车中很宽敞,马车也很平稳,在里面几乎感觉不到颠簸。

这马车并不是林志宁没有拒绝的原因,虽然对于这个时候就出现这般舒适的马车很感兴趣,但让林志宁更感兴趣的,是招呼他的老者。

林志宁初始并未发现异常,但林志宁看到老者之后,却发现,这个老者看似平和,看似精明,但眼中的智慧,却并非岁月积淀,并非走南闯北就能成就。

有这样的智慧,然而老者却很普通,像一个普通的商贾,这却一点儿都不普通,经历过错过农家先贤的事后,林志宁不想再一次错过。

果然,老者并不像林志宁看到的那般普通,林志宁攀上马车的动作舒展优雅,没有一丝烟火气息,仿佛空中早有台阶,让林志宁顺畅的步入马车,而老者却没有半点惊讶,此等状况,要么是他早就见惯了,要么就是智慧通达,不管那种情况,老者都不平凡。

林志宁很快就映证了他的想法,老者看起来依旧普通,但他身上的一枚贝壳,却让林志宁感觉到一股莫名的力量波动,他从来未感受过的波动。

“老人家高姓大名,小子林志宁拜见。”从老者从事的职业,以及身上的贝壳装饰,林志宁大约确定了,此老者多半属于商家贤者。

不管是不是,这老者的智慧,还是他的人族身份,都能够让林志宁保持尊重,这是他对于智慧的尊重,对于人族先贤的尊重。

“老夫白圭,小友何须客气,能见我人族后辈才俊,老夫不胜欢喜。”老者笑容和蔼,语气随和,话语非常陈恳,让人信服。

白圭不知道他的话对林志宁的震动多大,虽然林志宁不经商,虽然后人将“陶朱公”范蠡尊为商圣,但白圭同样被一些人尊为商圣,他是经营之祖,他的“人弃我取,人取我予”的思想,即使到了二十一世纪,依旧影响着很多商人的经营理念。

“原来是经营之祖当面,人族后辈林志宁拜见。”这一次,林志宁更加虔诚,更加尊敬,站起身来,结结实实鞠了个躬。

他要用这种方式了平息自己激荡的心神,来让自己平静下来,因为他知道,能够同白圭交流,对于他的修行,对于人族智慧的了解,将会起到多大的作用。

第十七章辞别白圭

林志宁的变现,白圭非常满意,只有真正为人族着想,尊重人族智慧的人,才会这么欣喜若狂,哪怕商道即使在诸子百家中,也称得上旁门左道,能够对哪怕这样的学问,依旧虔诚的人,才值得他悉心教导。

一番交流之后,林志宁对老者白圭,更加恭敬了几分,不仅仅因为他渊博的学识,林志宁很佩服老者高尚的情操,以及身体力行的修行。

白圭本是鬼谷子门下,在魏国为官期间,以经营之法治国,而后修行渐深,以假死之法脱身,足迹遍布南瞻部洲,以践行商道。

老者的思想很渊博,但归根结底,只有两个字“交易”,他同人族交易,同百族交易,同天地交易。

这是林志宁同白圭交流而得,这是他第一次同顶尖的智者对话,这是他第一次清晰明了的直面人族智慧。

马车行进的速度很快,林志宁尚感觉意犹未尽,马车已经抵达城池,这是一座很繁华的城池,在这里白圭要进行例常的交易,而林志宁,也能够亲眼目睹交易的进行。

这是很普通的商道,这是很平常的贸易行为,林志宁看的出来,白圭的精明,以及他经营的理念,但深层的道理,如何将这些道理化为修行的助力,林志宁尚且看不清楚。

从此,林志宁化身学徒,一个普普通通的学徒,学习经商的学徒,他随着白圭走南闯北,他学着白圭,同各色人等斤斤计较,同各色人等交易。

商旅中多了一位年轻人,很多人都习以为常,白圭治学严谨,却收徒广泛,商队中跟随白圭之人,大多是想要学得一二。

“人弃我取,人取我予”,“欲长钱,取下谷”,“知进知守”,“智、勇、仁、强”等经营理念,在林志宁跟随白圭的这段时日中,亲眼目睹,亲自实践。

白圭也从不藏私,林志宁的勤奋他自然看在眼里,也时时提点,每每一桩生意完成,白圭总是将交易中的一切,都认真的同林志宁分析。

这样的环境中,林志宁的商道增长的极快,很快,林志宁就成长为一个合格的商人,很快,林志宁就成长为一个出类拔萃的商人。

随着商道的修行,林志宁渐渐看是自行将这些智慧纳入修行体系,《后天人诀》中商之一道,逐渐完善,逐渐显现威力。

林志宁依旧看不透白圭的修为,依旧感觉这是一个普通的老人,依旧感觉到如渊如海的智慧,依旧感觉到学无止境。

但林志宁打算离开了,白圭能够教他的,都已将完完全全教给了他,而之后的却需要他自己不断领悟,不断完善。

而且,林志宁的《后天人诀》乃是集合人族智慧,却并非专修商道,林志宁已经在商道之上走的太远,继续走下去,他再想要回头,那便难之又难。

白圭学识渊博,诸子百家很多都有涉猎,但他毕竟专修商道,林志宁的收获已经足够多了,贪心不足,往往会坏了自身根基。

“先生,学生学有所得,今日特来拜别。”今日林志宁找上白圭,长鞠一躬,歉声说道。

林志宁确实很歉疚,白圭老人对他很喜爱,是将他当做关门弟子培养,耗费了很大的心力,耗费了太多的时间。

其实林志宁并不知道,白圭老人何等智慧,他早就发现,林志宁专心商道,实则心思并不完全在商之一道,他的心很大,大到白圭老人也只能尽心尽力,将自身所学悉数传授。

白圭老人也很想看到,林志宁能够走到哪一步,人族智慧统合之后,有怎样的无上伟力,能够将一个人送到什么样的高度。

“不必伤怀,你能传承我之所学,老夫深感安慰,只盼你日后,不要忘了自己苦学的初衷。”白圭老人很平静,别离对他来说,早就司空见惯,而且雏鹰总是要学会自己飞翔的。

“多谢先生教导,学生去了。”反倒是林志宁,他即使如今心性坚韧,依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