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北上南下 >

第47章

北上南下-第47章

小说: 北上南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会后五天左右,002离开鲁南,经湖西、冀鲁豫边区,越过平汉线,西去延安。
    在不久后召开的七大上,他进入了中央领导核心。
    伺候,他任中央书记处五大书记之一、军事委员会副主席。
    此后20多年,他一直工作在党中央领导岗位上,成为新中国名副其实的002。
    从春风送暖,到秋果累累。
    在山东抗日根据地期间,他帮助山东分局正确总结了抗战4年工作的经验教训,统一了军事指挥,对于扭转山东工作的被动局面,使山东抗日根据地渡过抗战的艰苦阶段,起了关键作用。
    002在山东6个月的日日夜夜,始终和山东人民战斗生活在一起,共同探讨革命问题,栉风沐雨,劳顿奔波,废寝忘食地工作,充分展示了其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雄才大略。
    这是一个改变山东抗战历史的人物。
    这是一个十分谦虚的人物。
    在告别山东的时候,他还抽出时间,专门请保卫组的同志吃了一顿饭。
    多年以后,在军管反特斗争十分激烈的时候,正是002一个关键的电话,,结束了公安部和省委对乔向文的“双规”审查,那是后话,朋友们慢慢看。
    不久,乔向文走马上任纵队社会部副部长。()





第六十九章无人区
第六十九章无人区



    002剑锋所指,八路军山东部队浴火重生。
    党政军的一元化领导,彻底解决了山东抗日力量之间的内耗。
    一句话,山东分局、115师、山东纵队,002话音刚落,从此就只有一个老板。
    不管党务、军队,还是地方政权,一个人说了算。
    讨论的时候可以七嘴八舌,但是决策的时候,绝不可以张三李四,各执一词。
    体制的巨大优势很快发挥了出来。
    三部合一、步调一致以后,山东的抗日形势很快开始扭转。
    一个领导核心、两支作战部队,捏成了一个强有力的拳头,在山东大地与日伪、与国民党军队展开了一场较量。
    扬眉剑出鞘!
    小鬼子每次大扫荡,出动的兵力不得不增加,付出的代价却一次比一次沉重。
    与此同时,八路军对日伪的反击力度不断增加。
    1943年开始,为彻底改变山东形势,八路军开始主动出击,山东分局统一领导八路军山东部队,集中优势兵力,在沂水、蒙阴、莱芜、博山等临朐边区,连续发起多次大的战役。
    首战对象,就是山东最大的汉奸,当时这一地区兵力最强、作恶最多的和平建**第一方面军周欣文和他的部队。
    周欣文,原为新编第六师师长,1939年初,奉苏鲁战区令,以抗日名义率部进入沂鲁山区。
    当时的**苏鲁豫皖党组织因为对抗日统一战线没吃透,没悟深,缺乏战略眼光,不但让周欣文的部队开了进来,而且还犯下了政治上的幼稚病,傻乎乎地将开辟并驻防此地的一支游击部队撤走,让这支国民党部队顺利地占据了这些要地。
    当然,这种情况并不少见。
    既然国共合作了,既然老蒋承认**合法了,把红军改成八路军和新四军了,那么,打鬼子,大家都是一家人,何必再分彼此呢?
    这种错误的思想,当时不知害了多少人,毛伟人的战略大家还记得吧,那叫有联合有斗争,既统一又独立,啥意思啊,一起打鬼子,没错,但是我的队伍,我的枪杆子,必须是独立的,听我**的,不然打完鬼子,你老蒋转身来打我,我傻帽啊,不早点把部队给拉起来,把根据地给建起来。
    再说了,要不是我有枪杆子在手,你会和我谈什么国共合作。
    枪杆子出政权,那是毛伟人说的。
    换一句时下的话,那叫发展才是硬道理。
    你没实力,算老几?你落后了,我不欺负你欺负谁?
    在那段时间,江湖记得很多根据地都犯了这个错误,当然,结果都不好,地盘给老蒋趁机给占了,自己的位置当然很快也被老毛给撤掉了。
    老蒋那个乐啊,毛伟人那个气啊!
    再说周欣文,霸占了**本来的地盘后,立刻以此为立足点,加快向四周扩展,迅速建立起一批**基地。
    从1939年夏天起,周欣文即奉行蒋介石“曲线救国”卖国政策,勾结日军,残杀抗日军民。
    在小鬼子的强大军事压力和诱引下,1943年1月,昔日国民党的少将师长摇身一变,率所部两万余人投降了小日本,被编为和平建**第一方面军,汪精卫一纸文件,任命他为总司令,被封了个中将的军衔,把他给乐得屁颠颠的。
    有奶便是娘。
    哪个汉奸不是如此。
    蒋介石得知情况后,直骂娘希匹。
    此后,在日本人的支持下,他继续招兵买马,同时以身说法,诱降其他国民党部队,驻费县的鲁苏战区东北军第一一二师副师长荣子恒部、新编第三十六师师长刘桂堂部、驻诸城的张步云部,一起投进了日本人的怀抱,做起了为人不齿的汉奸。。
    到1943年夏天的时候,这个大汉奸的部队已经扩展到近4万人。
    周欣文投降小鬼子,汪精卫对他不错,日本人对他也不错,这下子,这个吃里扒外的家伙要开始回报新主子了。
    日本人给他的最大任务,就一个,跟八路军对着干。
    于是乎,姓周的汉奸,在鬼子的全力支持和撑腰下,肆无忌惮地进攻沂蒙抗日根据地,疯狂地屠杀抗日军民。
    翻翻资料,在山东地区,小鬼子够狠的,杀了不少抗日老乡,这姓周的呢,更狠,手段比日本人还要残暴。
    没有汉奸,日本人侵华没那么顺手。
    没有日本人,我们还不知道这些人做了汉奸有多坏。
    资料记载,和平建**杀害抗日军民手段之残暴令人发指,如集体枪杀、砍头、活埋、大开膛、打活靶、点天灯、拴在马尾巴上拖死等,花样不下几十种。
    罪恶滔天,磐竹难书。
    周欣文最大的罪恶是制造了震惊全国的沂鲁“无人区”。
    无人区,其实不是日本人的发明,而是这些卖国求荣、认贼作父的汉奸的杰作。
    除了屠杀人民群众外,还横征暴敛,疯狂掠夺,最后索性见粮就抢,见东西就拿。在这种敲骨吸髓式的压榨下,人民群众的钱粮迅速枯竭,加上连续两年大旱,可怕的瘟疫,终于导致了山东出现了历史上罕见的“无人区”。
    沂鲁“无人区”以临朐县为中心,东至安丘,西至蒙阴,南至沂水,北至益都,连绵近100公里。
    仅临朐一个县不完全统计,被杀害和冻饿疾病而死者10万多人,背井离乡逃荒的16。8万人,全县38万人锐减到8万人。
    山东历史上战事甚多,风云聚会强者胜,但从来没有听说过,方圆百十公里不见人影的。
    所以前文说过,老百姓见了鬼子那叫怕,见了汉奸,是憎恨、是厌恶,是鄙夷。
    关键这周汉奸,不以为耻,反以为荣。
    拉来广播报纸,恬不知耻地大肆宣传,华北司令官给他的几个大勋章,他献宝一样整天挂在胸前。
    其实,那哪是荣誉啊,是耻辱,是卖国求荣的标记。
    那么多的难民,四面八方逃了。
    逃到抗日根据地的难民,跪求八路军出兵“无人区”,铲除大汉奸。
    因为种种原因,八路军迟迟没有动手,为啥呢?
    ***江湖喜读历史,藏书甚丰,工作之便,对许多东东更是多加关注和研习。
    每日清茶一杯,故事两节,诚交各路朋友,认可的投票收藏,不喜欢的,留言批评几句,江湖也会认真听取,多谢了***()





第七十章六字要诀
第七十章六字要诀



    无耻汉奸,人人喊打。
    如此蹂躏屠杀自己父老乡亲、无恶不作的山东头号汉奸,社会部早有意向,动用秘密手段,设法除掉周汉奸。
    但是纵队根据分局的要求,除恶务尽,不留后患。
    不但把这个头号汉奸要干掉,还要把你的那批军队也要给一起干掉。
    这,就不单纯是社会部的事了,成了纵队、成了115师、成了山东分局当时的头等大事。
    乔向文立即和杜克明商量,配合大的进攻,在秘密战线上也发起一轮攻势。
    信息很快发了出去。
    再说远在延安的五大书记之一,002,听到分局的汇报后,十分赞同,他认为,八路军在具备一定实力的情况下,集中优势兵力,干掉这个汉奸部队,完全有可能,而且在山东,在全国的影响都将十分利好。
    关键是时机!
    究竟何时出击呢?
    八路军山东部队先后制定了各种方案,反复论证。
    打掉这支几万人的汉奸部队固然不难,但是,这可是日本人豢养的一只恶犬,它的背后,是山东日军,是华北方面军虎视眈眈的精英部队。
    除此,还有一个顾虑。
    你懂的。
    要是我和汉奸斗,小鬼子加进来,我也能应付。
    这时候,老蒋要是趁机插一脚,在我后面捅一刀,那也不是没有可能。
    事例多着呢。
    前车之覆后车之鉴。
    时机的选择,对于一场大战,绝对重要!
    机会,属于有心人!
    机会,属于有准备者!
    43年,7月,千载难逢的机会,突然来了。
    整个山东分局、115师、纵队,立刻行动了起来。
    什么机会呢?
    送于拒李。
    1943年上半年,八路军山东部队的出击,还抓住了一个千载难逢的有利战机。
    原来,蒋介石看到山东国民党部队作为不大,八路军实力不断增强,他心生一计,在山东方面,他令对**向来有好感的国民党鲁苏战区总司令于学忠率领的军队离鲁,同时令自己的嫡系部队李仙洲部入鲁,向八路军“收复失地”。
    于学忠本来就对蒋的抗战政策不满,一听此令,不等李部到来,拍拍屁股,立刻率领自己的部队撤了。
    很多人不太了解,于学忠,国民党战区司令,怎么会和**走得那么近?
    里面纠葛很多,江湖为你说几句。
    从国民党的战区司令、二级上将,到拒绝老蒋的胁迫,自己主动隐居江湖,退出政界,这是国民党中的一个另类。
    从国民党的隐居将军,不理世事,到共和国有关领导三顾茅庐,最终再度出山,担任**的要职,独此一个!
    戎马一生,不管官阶高低,不管顺利失意,熟悉历史的人都知道,于学忠的另一张标签---东北军。
    他曾经是张作霖、张学良两代东北王都十分亲信的将领,东北军核心成员之一。
    看他当时的职务就知道,东北军第一军军长。
    随着少帅加入老蒋的队伍后,他一直主张对外抗日,对内亲共。
    津浦会战、台儿庄战役、武汉会战,将军都领着东北军子弟兵冲锋陷阵,血染战袍。
    对了,忘了说一句。
    西安事变,张学良发动兵谏,用的就是于学忠的部队,捆了老蒋,逼他抗日。
    西安事变,周恩来和张学良联手导演,交情颇深。
    张学良一声令下,本来前来围剿红军的东北军后退两百里,把延安城作为礼物送给了周恩来,从此走过二万五千里的红军总算有了一处立身场所。
    张学良对**,那是有情有义。
    **对张学良,那是惺惺相惜,知恩必报。
    张学良很快被老蒋软禁,从南京,到重庆,再带到台湾。终老美利坚,活了一百多岁。
    那昔日那支生龙活虎的东北军去了哪里呢?
    有人知道吗?呵呵,知道答案的童鞋举个手。
    对了,于学忠后来所带的,正是原来东北军的精华主力。
    无论他当第三集团军副总司令,还是鲁苏游击战区总司令,他的拳头产品,永远不变的是那支东北军。
    八路军在山东发展最好的一段时间,正是因为有了于将军的特别关照。39年他指挥所辖51军、57军从大别山鄂豫皖地区越陇海、津浦路向敌后鲁南进发,于一直在山东、江苏两省交界处与八路军并肩抗日,往来友好,这51军,正是当年的东北军第一军,57军也是东北军的老部队。
    当然,江湖前文说过的很多山东地区的摩擦,补充一句,其实绝大部分是国民党地方部队、杂牌部队所为。真正的国民党正规军很少参与这种小儿科游戏,为啥,日本鬼子在那盯着,追着,人家**主力都在忙着和日本人开战呢。
    有实力的上前线,没本事的在后方折腾,老蒋这一招,可以吧。
    话说回来,于学忠对老蒋在山东地区消极抗日积极**的要求,本来就能推则推,能躲则躲,**对自己的少主人那是情意有加,自己怎么可以把枪口对准主人的好朋友呢?
    一看老蒋的这封电文,马上明白咋回事了。
    撤!
    一声令下,51军、57军两支老部队,那还看不懂领导的意思啊,马上收拾行李,辎重武器一打包,走!
    纵队社会部在51军的内线第一个得到了这个消息,火速报告了乔向文。
    事关重大,纵队即刻向分局作了汇报。
    罗荣桓政委一拍桌子,戴着眼镜、平时一向温和的他迅速下达电令:
    山东各级党组织及八路军部队,务必把于学忠离开营地,作为最大之良机,全速进驻,同时全体官兵作最高准备,围歼周欣文之所部。
    一段话,两层意思,看懂了吗?
    于学忠几万大军一撤退,李仙洲的部队还没到,这么大的地盘,这么好的位置,哪个不想抢了?
    除了八路军,还有谁最想抢。
    那还用问,周欣文这个大汉奸呗。
    一举两得,在抢夺于学忠遗留地盘的同时,巧施妙计,把这个大汉奸灭掉,立时成了山东分局同时考虑的两件大事。
    根据罗荣桓亲自指定的方略,六个字,每个字,都仿佛石破天惊,彻底改变山东敌顽我格局。
    送于,拒李,灭周。
    懂了吧,这就是把控全局的**山东老板,这就是共和国元帅中唯一的政工元帅!()





第七十一章初战告捷
第七十一章初战告捷



    阵阵电波。
    层层传达。
    罗荣桓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