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血染大明 >

第219章

血染大明-第219章

小说: 血染大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此事宣扬了出去,陈新甲一点都不害怕,他觉得这是件正确的事情,他在为朝廷争取时间,不但无过反倒应该有功。而且他手中有一个保命符,就是崇祯亲笔写的密旨,只要密旨在手,所有的过失都可以推给皇帝。

这个可怜的孩子,他忘记了,皇帝是个爱面子的人;他忘记了,以前有一个袁崇焕;他忘记了,有一群人叫阉党;他忘记了,大臣应该为皇帝背黑锅。

朱由检迫于压力,把陈新甲关了起来。

陈新甲,不知道服软,反倒觉得十分的委屈,说死也不认错。

朱由检是不想杀陈新甲的,他在心里也是想和谈的。可是事情也赶巧,就在此事山西安邑发生了地震。

崇祯十五年(1642)六月初三日夜半平陆地大震。震坏城垣民居,山崖崩裂。初四日,山西安邑(今运城东北)地震,从西北起,声如雷,官民庐舍俱倒。人有压死者。蒲州、荣河人多压死。山西省临晋、垣曲、解州、沁源、阳城、壶关、夏县、垣曲;陕西省潼关卫;河南省河内、武陟、绳池、陕州、阌乡等州县,均受到波及。这次地震地跨三省数十州县,连震不已,初九日又震,十三日又震,以至数十日方止。震中烈度(Io)VIII,震级(m)为六级。

张跃看准时机,派人一纸奏疏,彻底的弹死了陈新甲。

“新甲求敌,妄自议和,损我大明威仪。天怒人怨,引得天威震怒,示警天下。应斩新甲,以平天怒。”

这话说的实在无聊,地震是老天爷定的,跟有啥关系啊,不议和一样要地震。

朱由检无奈,这时他还不想杀陈新甲。陈兄弟给他干活,作为老板,不能不厚道。他想让陈新甲被黑锅,过段时间在启用他。

此时张跃安排的人起了作用,他的人没有跟朱由检说,而是悄悄跟曹化淳说:“曹公公,听说陈大人手里有密旨,议和的事情是皇上的注意。陈大人在监狱里说,要把密旨拿出来,还自己一个清白。”

这还了得,竟然敢把黑锅,放在皇帝的背上。

曹化淳急忙禀报了朱由检,听说此事,朱由检勃然大怒。大骂:“陈新甲,真是不成事得东西。”

皇帝不愿背黑锅,很快陈新甲死了。

陈新甲一死,议和事亦自此作罢。

陈新甲的死,不过是一个开始。要把他的死,发挥到最大限度,还需要一定的宣传工作。

张跃出钱收买了许多官员,又弄了许多的说书人到处讲故事。以陈新甲为引,把袁崇焕引了出来,作为经典教材四处传播。

哈大全控制的刀笔,开始为袁崇焕平反。许多内幕故事被挖掘出来,袁崇焕的冤案也跟着一点点的清晰了。

哈大全在《马尾周报》上题字:“千古奇冤。”

为了让故事流传的更广泛,他还组织人编撰了白话小说《袁崇焕传》,同时出版了雕版小人书《袁崇焕传》。这两本读物都是以很低廉的价格销售。一次印刷十万本,基本都是成本销售。

袁崇焕的冤案让天下哗然。

原来袁督师是冤死的。

当初所有人都把袁崇焕当叛徒,袁崇焕被处死时,人们争相食其肉,骨头都被人抢走了,最后只剩下一首,不知去向。

那些吃过袁崇焕肉的人,在心里恨着他。现在这些人后悔了,许多人在家中绝食而亡。

更多的人在家中设置灵堂,祭奠这位伟大的英雄。

在事情闹大之后,哈大全又在后面加上了陈新甲的故事。

两个故事告诉大家,朝廷是不可信得。一心为国为民的人,不一定能得到好结果。

因为皇帝是个不守信用的人。

朱由检听说之后,差点气吐血。袁崇焕的案子是他订的,哈大全出来翻案,明显就是对他来的。

如果袁崇焕是冤枉的,那么朱由检就是昏庸的。

任何一个君王,都不想被说昏庸。

这时的朱由检如果公开承认错误,还能挽回一些。可他却出了一个昏招,他竟然下旨查抄《袁崇焕传》,把这本书列为**,任何持有此书着都要以谋反论处。

按照明朝的体制,如果皇帝的命令有错误。内阁可以封回皇帝的圣旨,这可以杜绝一些不好的事情发生。

可这一次,内阁没有封回圣旨,而是迅速的派发了出去。

等朱由检回过味来,想把圣旨收回已经来不及了。天下人已经明白皇帝的意思了,就是不想给袁崇焕平反。

一个不能帮属下挡事得领导,又怎能留得住人心。

在马尾的南居益看到圣旨后,无奈的哀叹道:“大明王朝,真的要完了。”

        第499章 武昌大战。

正文 第499章 武昌大战。

第499章 武昌大战。

朱由检的昏招,寒了天下读书人的心。

从此之后,南居益一众文人,更加死心塌地的为哈大全工作。《马尾周报》、《西湖晚报》、《秦淮晚报》成为哈大全手中,三大舆论工具,发挥出巨大的作用。三份报纸的销量,也连创新高,版面更加了一倍。

有些人看报业挣钱,也纷纷开办地方报纸。

崇祯十五年下半年,短短半年时间,就有三百余家报纸创刊,创造了一个被后世惊叹的奇迹。

而在这些报刊的背后,一半以后都是樱馆出资资助的。哈大全控制了全国一半的报纸,也就控制了全国的舆论。

在舆论上,哈大全占据了上风。

在北京,看清楚形势的官员,也不再认真办差了。有些人甚至希望哈大全早日进京,好远离喜怒无常的朱由检。

许久之后,朱由检说出:“文官,人人该死。”

舆论上,哈大全彻底占据了上风。按照计划,弹死了陈新甲,让朱由检失去了人心。

同时,在湖广,还进行着一场鸡烈的战斗。

赵卫带领二万精锐进入湖广。第一站是武昌,守军望风而降。赵卫不费一兵一卒就占领了重镇武昌。

从地理上,哈大全已经占据了南直隶、浙江、福建、两广、云贵。把整个江西包围在中心。

赵卫占领武昌后,切断了江西与北方的所有联系。

江西巡抚徐世荫就地组织民壮参军,构建了一支六千余人的护**。

以都指挥徐良寇为大将军领军三千,副总兵廖应,汪正国、李自春为辅助各领兵一千,集中全力反攻武昌府。

这六千人是江西的全部力量了。 巡抚徐世荫出钱招兵,却没有人愿意来。天下皆知闽王军的厉害,又有几人愿意为钱送死。

讲民族大义,大家都是汉人,跟姓朱的魂不一定有好结果,跟姓哈的魂也许还能好一些,至少姓哈的不会加税。

崇祯十五年(1642)十月十三日,巡抚徐世荫领兵攻武昌。

这是一场决死的冲锋。

巡抚徐世荫冲在最前面,后面就是都指挥徐良寇,副总兵廖应,汪正国、李自春。在后面是他们的亲兵,在后面是六千名勇士。

这些人是抱着必死的决心来的,天下能打的猛士,忠于大明王朝的猛士,也就这么几个人了。

最让人无奈的是,廖应,汪正国、李自春都出自闽王军。

当年孙大爷在马尾招兵,带走了数百老兵。三人就在其中,因为作战勇猛,战功卓著,才提升到今天的位置。

三人都知道赵卫的厉害。

出战前,巡抚徐世荫找大家商量对策。

都指挥徐良寇还拿出武昌的地形图,跟大家讲解了一遍。

说完却发现,廖应,汪正国、李自春三人的脸色很凝重。徐良寇不解的问:“三位将军,你们怎么了,脸色如此难看,是生病了吗?”

廖应指着地图说:“以武昌之险要,我们这点兵力,根本不够用。”

徐世荫说:“事在人为,哈大全倒行逆施,我等顺应天意,此战必胜。”

廖应摇头道:“可守城的人是赵卫啊。”

徐世荫怒道:“赵卫又如何,不过是个叛臣贼子,难道你们怕死了吗?”

“我们怕死就不会来了,既然来了我们就没打算活着回去。”

汪正国和李自春也在旁点头。

徐世荫语气缓和的安慰道:“大家不要如此悲观,我们一定会有办法的。”

廖应说:“攻城是肯定赢不了的,想要获胜,必须把赵卫引出城外,然后设伏与其进行肉搏战,不然我们很难取胜。”

徐世荫说:“难道就没有其他的办法吗?”

廖应摇头说:“没有了,以赵卫的能力,正面对抗我们毫无胜算,只有出奇兵,才能有一丝的希望。”

徐世荫有些不信。“难道赵卫就如此厉害?”

“闽王驾前五大统领都是能征惯战的猛将,朝廷第一次征讨福建时,五大统领中的赵士归顺了朝廷,在福建一战被赵卫打败,战败自缢。”

徐世荫没有继续问下去,敌人的功绩,会严重印象军心。

他问道:“我们要如何引他出城?”

廖应说:“佯攻,后诈败。而且必须败的真实。”

明军疯狂的集团冲锋,在这个指导思想下开始了。

赵卫在武昌城内并未出战。跟敌人打野战,太浪费了,哈家军每一名士兵都是宝贵的财富。他站在城头,看着由远而近的明军。

在武昌城头,已经布满的火炮,黑洞洞的炮口全部指向城下。

赵卫沉吟道:“这是要引我出去啊。”

作为将领,水平差距是很难弥补的。廖应,汪正国、李自春三人是闽王军内魂不下去的退伍兵,赵卫却是四大统领之一。

地位代表了水平,这个差距可就大了。

武昌城头万炮齐鸣,攻城部队遭受到惨重的打击。

巡抚徐世荫举着刀,大喊:“冲啊。为国尽忠的时候到了。”

突然一枚炮弹落在他的身边,将他连人带马掀翻在地。后面的亲兵冲上来,将他救了回去。剩下的士兵也不愿意冲了,纷纷退了回去。

巡抚徐世荫浑身是血,还追问:“赵卫追出来了吗?”

廖应摇摇头说:“没有。”

“在冲两次,一定要败得惨才行。”

廖应点头应是,便再次领着部队发起了冲锋。

赵卫站在城头看着,发现低下的打法,完全是闽王军教出来的。他叫来副官问:“下面领军的是什么人。”

闽王军得情报工作是很好的。

家将赵虎马上回答道:“巡抚徐世荫领军。指挥打仗的是都指挥徐良寇,副总兵廖应,汪正国、李自春。后面三人原本是我军的退伍兵,当年孙承宗在马尾招兵跟着去了北京。因为作战英勇,才被升任为副总兵。”

这个赵虎是辽东人士,是一个战争孤儿,是被赵卫收养并养大得。

赵卫也是孤儿,对失去父母的孤儿格外关心。有了钱之后,他收养了许多战争孤儿,教他们读书写字,习得一定的生活技巧。

女孩子就找个好人家嫁了。

男孩子中,愿意读书的便去读书,愿意学武的就当兵。

赵卫给孩子们安排了很好的未来。赵虎是这群孤儿中最有出息的一个,文武全才,也因此才会被赵卫带在身边。

        第500章 武昌城外。

正文 第500章 武昌城外。

第500章 武昌城外。

与领导在一起,才有更多的升迁机遇。

赵虎没有辜负赵卫的期盼,他是个很能干的人。

“原来如此,我说打法这么熟呢?既然是自己人,我们也大度一点,出城会会他们。”

廖应带人冲了第二次,正往回撤退,突然看到武昌城门大开,一支骑兵冲杀出来。领头的正是赵卫。

廖应都乐疯了,他使劲往回跑,看到都指挥徐良寇便大喊:“出来了,引出来了。”

徐良寇说:“你们带着巡抚大人先走,我来断后。”

“大人,我来断后,你先走。”

“别说废话。你们快走。”徐良寇带着二百名亲兵,一起掩杀出去。

赵卫身后有二千铁骑,都是精锐中的精锐。徐良寇的二百余人也都是死士。双方一交手,便陷入了僵持。

赵卫的铁骑竟然被挡了下来。

徐良寇手持大刀来回冲杀,竟然无人能够抵挡。杀了一阵,他便看到了帅旗下的赵卫,他拨转马头冲了上来。还大喊:“赵卫小儿,速来受死。”

徐良寇很勇猛,但他忽略了一个关键问题。

赵卫是一个弓箭手,是不会跟骑兵正面对抗的。

见徐良寇冲过来,赵卫不慌不忙,他没有拿火枪,而是摘下长弓,弯弓搭箭飞射出三箭。

徐良寇看到赵卫弯弓搭箭,也做了防范,可箭速实在太快,眨眼间便到了近前。他挥刀格挡,抡了一空,三支箭全部射中他的咽喉。

徐良寇翻身掉落马下,死的不能再死了。

徐良寇战死,那些亲兵无心恋战,抢了徐良寇的尸体夺路而逃。

赵卫阻止部下追击说:“此人是名勇士,让他们去吧。”

放掉小股逃兵,赵卫领着部下,向逃窜的明军主力追去。

这时,明军已经到达了预地的埋伏地点,武昌城外三十里处的一个狭小山谷。在这里明军装顿军备,准备与赵卫的追兵决一死战。

巡抚徐世荫让家人把他抬到阵前。问正在准备的廖应。

“逆贼赵卫马上就要到了,我们能有多少胜算啊。”

“三层。我们只有三层胜算。”

“只有三层吗?”巡抚徐世荫脸露难色。

廖应说:“这已经是极限了,以敌我双方的战力看,这一战我军必败。”

“难道没有其他的办法吗?”

“没有,赵卫心中没有顾忌,他是闽王的一枚棋子,闽王叫他去那里,他就去那里。散布谣言,挑拨离间,通通没有用。”

“难道他就甘愿做一枚棋子。”巡抚徐世荫说完,突然觉得自己很天真。

廖应说:“别说是棋子,就是为闽王去死,他都愿意。他从辽东就跟随闽王,那时的哈大全不过是一个土匪,现在却是霸占半壁江山的王者。”

巡抚徐世荫叹息道:“既然如此,我等便以身殉国吧。”

这处小山谷的地势十分狭长,最狭窄的地方,只能容三匹马并行。廖应在山谷两边设了伏兵,又用巨石堵住了山谷,摆出一幅要拼命的架势。

赵卫到了谷口,并没有贸然进入。

如此险要的地形,贸然进入,与送死没有分别。

观察敌情之后,赵卫笑道:“看上去,他们是要死守啊。”

话才说完,马上便有人上前请战。

赵卫摇摇头说:“这里地势险要,正面强攻损失很大,得想点其他的办法。”

赵卫又勘察了一会,心里是想退回去的。就在这时,山上树起两面大旗。左面的写道:“赵卫小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