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宋权将 >

第52章

大宋权将-第52章

小说: 大宋权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高祖立国后,宋、辽、夏相持,市马唯河东、陕西、川峡三路,战马缺乏,到了帝国南迁后,战马来历就只有川峡一路了。”
    “高宗初时,川陕地区宋金之间战争的紧张持续,使茶马司的工作重心不得不偏向增加收入补充军需,市马的组织实际上被延缓。”也就是说南宋初年时说北伐什么的,喊得大声,但真要打起来还是输,没他,就因为没有战马。
    “直到绍兴五年,茶马司恢复其应有的市马职能。一直到绍兴十五年,川秦市马逐渐走上正轨,通过宕昌寨、峰贴峡这两个主要市马场,南宋每年能够从西北的河曲地带获得约五千匹的优质马匹,这可是一笔不小的交易。”
    “南迁后,广西路基本属于后方,也是马政恢复过程中首先受到朝廷重视和发展的市马地区。广西市马在朝廷的积极经营下逐渐发展起来。直到绍兴十年,广西路也能够稳定地向朝廷提供每年一千五百匹以上的西南马。”
    “高宗时期,朝廷先后在饶州、临安和镇江军中创办孳生监牧,但饶州和镇江军中的孳生牧养存在时间很短。孝宗仍对马匹孳生抱有希望,但隆兴初年设的扬州监一年后便罢废,而乾道年间在应城和荆南设立的孳生监也只维持了三年左右。”
    张贵倒是知道,养马一定要高寒之地,才能养好马。养马又不能一匹一匹分散养,要在长山大谷,甘泉美草之地,沃野千里之域,才能成群放养,最终才能成为骑兵出塞长途追击之用。
    “梁老是说峰贴峡寨是帝国茶马司最重要的地方之一?”张贵听了一篇马经,还是有点糊涂,谁让他从小就不是一个好学生。
    梁山瞪了张贵一眼,道:“你小子平常也是聪明得很,现在怎么就装糊涂了。”
    张贵更加郁闷了,我是真糊涂了,怎么就装了呢?
    “你小子缺的是什么?”梁山只好一步步引导。
    “缺人啊。”张贵苦恼得很,鄂州不出兵,朝廷不支持,自己拿什么去跟鞑子拼命?朝廷口里说着支持均州成军,但老子已经回到均州了,有什么好东西也应该送过来啊。
    梁山有点郁闷,继续问道:“除了缺人呢?”
    “缺钱啊。”张贵更加郁闷了,有钱能使鬼推磨,自己现在都穷得想起打劫了。刚开始招募义勇时也没发觉,发点补助就行了,但后来回炉训练,义勇吃喝拉撒就多了起来,张顺都快撂担子不干了。
    “还有呢?”梁山恨铁不成钢啊。
    张贵低头想了一会,羞赧道:“老梁有心了,矮张也都这把年纪了,娘子还没娶到,梁老若有合适……”
    “停,停,停。”梁山连忙打断张贵的幻想,一脸不高兴道:“你小子都想什么了?”
    “马。”梁山提高声音道:“老子都说了一个晚上马的事情,你小子是不是揣着明白装糊涂啊?”
    “您老有马?”张贵高兴啊,宋朝向来缺马,辽国有蒙古马,西夏有河曲马,宋朝与辽国打架的时候,就跟西夏互市,进口河曲马,和西夏干架时就跟辽国互市,进口蒙古马,若跟两国都开战,就只好祈祷了。虽然有川峡的吐蕃马,大理的大理马,但前者是高原马,这些生长在青藏高原的马匹,已经适应了高寒、低气压的自然环境,到了平原反而会产生诸多不适,平原的高湿、潮热的自然环境对高原马的呼吸系统的破坏是相当严重的;后者虽然耐力不错,但身形矮小,实在打不过高大的河曲马和蒙古马啊?
    至于后世史书上还言大宋非亡于人,而亡于马也!到徽宗大观元年,有司统计各路给田牧马之数,总计为1800匹,其中河北西路就占1400匹,其他诸路数量都很小,河东路仅9匹,而开封府、京西南路、京东东路竟无一匹。打什么打啊,直接投降算了。
    梁山摇头,道:“老头又不会变戏法,哪里来的马?”
    “梁老,”张贵眼中抗议:“您老这不是忽悠我吗?”
    “我说你小子,今日真是懒糊涂,”梁山气道:“老头刚才不是说了,房州来的那个来自峰贴峡寨的胡人吗?”
    “哦。”张贵拍了拍脑瓜,都给梁山忽悠糊涂了:“不知那胡人现在在哪里?”
    “你想见?”梁山打趣道:“你想见你就说啊,你不说我怎么知道你想见啊,你说你想见我肯定会让你见啊,你说你不想见我也不会让你去见啊。”
    “鲁铁木见过大人。”一个满脸短须高额高鼻的胡人,怎么看也不想商人,反倒像是山贼的得力助手,就会大声喊砂锅大的拳头那种鲁莽之辈。
    但张贵修养好啊,而且时刻注意自身信誉度的提高。连忙让鲁铁木坐好,才道:“鲁铁木此次因何而来?”
    “大人,请救峰贴峡寨百姓一命,”鲁铁木虽然是莽汉,但貌似颇懂轻重:“峰贴峡寨寨主鲁铁木原为大人效命。”
    卖身契?张贵最喜欢了,但为了维持好不容易混出来的信誉度,连忙扶起鲁铁木,道:“你我有缘皆为兄弟,鲁铁木兄何出此言?峰贴峡寨为帝国市马之地,鲁铁木兄何处此言……”
    “大人,”鲁铁木估计是在汉人这里受了不少错误的引导,话还没说完又要跪下去,偌大的一个汉子可怜兮兮的,看得张贵也是心酸。
    “鲁铁木兄弟,千万别这样,千万别这样,先说说是怎么回事?”张贵赶紧扶起鲁铁木,然后让二弟张顺取了一壶酒。
    好不容易哄得鲁铁木喝了半壶酒之后,鲁铁木放松下来,道:“去年,蒙古鞑子突然兵发峰贴峡寨,峰贴峡寨守军不战而退,蒙古鞑子占领了峰贴峡寨后设立马监,禁止百姓私设马市,与平买的名义抢夺百姓战马,同时对走私战马者处于极刑。”
    “但峰贴峡寨除了养马市马之外别无出处,刚开始时大家还抱着几分侥幸,暗中把马匹运出去买,可是很快,蒙古鞑子陕西行省总帅府在峰贴峡寨常置百户协助马监,凡发现百姓有违反马监命令时都处于极刑。”
    “峰贴峡寨不少百姓禁不住逃亡,能留下来的兄弟莫不是相信大宋会收复峰贴峡寨,只是这希望看起来越来越渺茫。”

第一百章 马(2)
    年初二,祝读者新年发大财。还是拜神,烟很浓,眼泪都流了不少。
    今天早上六点起床,十点出去拜神,十一点回来,到现在才完成这一章,这两章码得实在太辛苦了。
    再次祝诸位愉快,顺便求一下收藏及推荐。
    @@@@
    “那朝廷怎么不管?”张贵好奇问道,你鲁铁木是峰贴峡寨的老大跑老大远的就是过来碰运气?
    但随后想到整个咸淳八年,朝廷的相公们都是围着襄樊战役转动,峰贴峡寨这等不起眼的小地方,朝廷哪里还有精力去管那么多,他们也只好自求多福了。
    想当年刘整得知吕文德与四川制置使俞兴勾结打算利用“打算法”迫害自己,惊恐不安,派人到临安向朝廷上诉,还投诉无门呢?你一个峰贴峡寨寨主,算不了什么?再说,朝廷派兵去了也打不过蒙古人啊,干脆揣着明白装糊涂呢。
    果然,鲁铁木说道:“小的也曾经到利州路总管府上求助,只可惜一直见不到府上招抚使大人。
    “后来总管府上一个老头告诉小的,说襄樊地区现在正处在战争,让小的过来碰一下运气,想不到小的运气还不错,到了房州之后就见到梁老。”
    这是什么理论?张贵郁闷的看着一脸真诚的鲁铁木,心中佩服得不行,襄樊在打仗,你跑过来碰运气,如果那老头不是在忽悠他,老子就跳楼。
    “大人。”鲁铁木见张贵低头不语,连忙道:“蒙古人驻峰贴峡寨马监及骑兵百户不过百人,但蒙古人马监已经从我峰贴峡寨掠夺了300匹最好的战马,大人若能为小的收复峰贴峡寨,小的愿意用着300匹战马和大人交换茶叶和盐。”
    听到这里,张贵这才知道鲁铁木打的是什么主意,看来是欺负自己愚蠢想让自己出苦力。老子若是收复峰贴峡寨,这些马还不是让老子随便处理?还用得了你给?
    “峰贴峡寨虽被蒙古侵占,但小的在各地也有点面子,大人若需要战马,小的可以为大人买上一些。”见张贵有些意动,鲁铁木瞬间变成了一个精明的商人,看来这小子能混到寨主,也不是白混的。
    “这可不行,峰贴峡寨向来是朝廷市马的地方,我身为朝廷的官员,怎么可以干挖朝廷墙角的事?”张贵义不容辞,开什么国际玩笑,跟朝廷抢生意?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朝廷一张圣旨,估计底下的人已经跑了一半。
    “大人若能出兵收复峰贴峡寨,和朝廷的买卖当然还是进行的。”鲁铁木迟疑了片刻,才道:“但大人不也是朝廷的官员吗?”
    “这个,”张贵也非常苦恼,虽然现在打战马的注意未免有点早了,可是谁让老子高瞻远瞩呢?再说有了战马也跑得快啊,日后打不过英勇的、伟大的、胸怀像胸襟一样广阔的忽必烈大汗,也能跑得过先。
    路子铺好了,总会有人过来做生意。
    “在下是朝廷官员不错,但没有朝廷的圣旨,我也只能是袖手旁观而已。”张贵非常抱歉的看了鲁铁木,没有朝廷的出兵旨意,自己贸然出兵还真不想活了,以前自己领的是一群义勇,无拘无束,现在倒好,给自己带了上金刚圈?
    自己又不是茶马司的官员,吃力不讨好啊,朝廷向来重干弱枝,好东西都是临安的禁军先享受,等分到自己手中什么也没有了?
    “大人,”鲁铁木早已把张贵当做他峰贴峡寨的救命恩人:“大人,小的在峰贴峡寨和川峡路多少有点面子,大人若能收复峰贴峡寨,日后小的给大人介绍一些头人当做报酬。”
    见张贵迟疑,鲁铁木趁热打铁:“这些部落世代养马,只是很少为外人所知而已,而且都是些好马。”
    “这,这是你想出来的吗?”张贵目瞪口呆的看着鲁铁木,这不是引诱自己犯罪吗?自己不是被逼犯罪吗?
    鲁铁木闹了一个大红脸,道:“这是小女让小的说的,小女说朝廷中若有官员对战马感兴趣,就让我把这些话说出来。”
    你女儿?张贵看了鲁铁木一眼,不感兴趣,不过诸葛亮大帅哥还娶了丑女黄月英嘛?晕,这都想到哪里去了?
    “这个?”张贵的口水都快要流到下巴了:“没有朝廷圣旨,实在是难以出兵,不过,不过,这还要从长计议,从长计议。”
    “均州军,一定要有骑兵。”高达作为老前辈,老油条,有革命家,斩钉截铁,坚决而不容反对。
    “当年鄂王忠武岳鹏举屡战屡胜,唯两万骑兵功不可没。”陆秀夫也是支持骑兵组建:“蒙古鞑子,兵出北原,骑兵纵横,攻无不克战无不胜,帝国若守城尚可,野战不行,然,帝国若需驱除鞑子,非骑兵不可。”
    “非骑兵不可!”陆秀夫长时间跟李庭芝混,对于骑兵的重要性认识比较深刻。
    “骑兵优势很明显。”郭平迟疑道,他刚到均州,地位不高,说话比较谨慎:“故国西夏有平夏骑兵,谓之‘铁鹞子’者,百里而走,千里而期,最能倏往忽来,若电击云飞。每于平原驰骋之处遇敌,则多用铁鹞子以为冲冒奔突之兵。”
    “初年,西夏立国,,仅铁鹞子3000人。”郭平有点迟疑,在座的都是正儿八经的大宋帝国汉人血统,怕自己说话不注意得罪人就不好了。
    却不知道西夏虽然立国几近200年,然而数十年前连西夏王陵也被蒙古骑兵挖地三尺,俘获的夏末帝和所有西夏皇族尽皆屠杀,数十年过后早已烟飞灰灭。
    “我说诸位想得太远了吧?就算我们有心也无力啊,没有朝廷圣旨,就算战马摆在眼前?谁取?怎么取?”张贵摇头惋惜道。
    “若没有朝廷圣旨,出兵却是不妥。”陆秀夫忠君爱国正人君子,实在是不可多得的忠臣。
    高达是一个老油条,混主意多得很:“咱们这均州军还不是没成军吗?就算是成军了也不用担心,朝廷又不是不允许士卒外出训练,你小子找个机会,把士卒拉出去不就行了吗?”
    “这个,”张贵有点为难的看了一眼陆秀夫,陆秀夫是均州知府,均州军督军,虽然朝廷也不会真把仓促成军的均州军当一回事,但做人毕竟还得按照规矩吧?
    陆秀夫迟疑了片刻,放佛经过思想斗争:“大人也是为朝廷分忧,即使朝廷追究下来,君实自当会为大人解释一二。”
    “老陆,实在难为你了。”张贵对陆秀夫是抱有歉意的,要知道历史上陆秀夫那是名留青史为世人歌颂的人物,自己把他拉到了均州,拉到了岌岌可危的均州,也知道他的际遇将会如何?
    “好,君实果是国之忠臣。”高达见陆秀夫虽是夫子,却没有一般夫子的腐儒,心中倒有有几分喜爱,事实上已经表明,均州军虽然是张贵的均州军,但高达的资历摆在那里,不少事情还需早晚请示。
    张贵环视了一眼,见众人眼中都有几分渴望,道:“均州原有义勇三千,后来汉水之战伤亡不少,但又得房州梁顾领义勇千余人相助,来自鄂州的杜浒杜郎君,又领千余义勇,更得荆湖置大使李庭芝李大人,上书朝廷硬是从殿前禁军骁勇军挑选精锐百人以助均州军成军。”
    “满打满算,我均州军算下来也将近五千余人,”张贵有点不好意思的看了看高达等人,他们中如高达等人,早已经朝廷大将,若不是受到贾似道的排斥,说不定已经是一方都统制;就连如刘义之辈,也是一方团练:“诸位认为骑兵应该以多少为好?”
    “那绝对是越多越好。”高达却很淡定,从大将到小兵,他并没有任何不适应。
    郭平见众人也不在乎他身份,倒也放松了几分,摇头道:“骑兵数量不用多,我大宋向来弩箭为主,骑兵主要是辅助而已,且兵不在多在精,在下认为有三千精锐足以。”
    “嘭”的一声,张贵差点没摔倒地上,均州只有六千兵员名额,现在连兵员还没到,三千精锐,干脆自己当小兵算了。
    “你自己找人去。”张贵瞪了他一眼:“我说郭西夏,你胃口也实在太大了吧?”
    “要不两千人怎样?”郭平讨债还债,仿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