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宋权将 >

第50章

大宋权将-第50章

小说: 大宋权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周公丞相贾似道为官清廉,为民办事,呕心沥血,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蒙古鞑子,尤不知罪,南犯襄樊,丞相高瞻远瞩,顾全大局,深谋远虑,远见卓识,提拔荆湖置大使李庭芝于知府,提拔殿前禁军副指挥使、福州观察使范文虎于军中统领,两人同心协力,共同对敌,抵抗鞑子于襄樊外,引骁勇军万人及岳州、潭州厢军两万,又不拘招募鄂州义勇数千人,强攻鞑子阿里海牙部。
    此战之策略,由丞相亲自拟定,并由范文虎大人具体实行,荆湖置大使李庭芝从旁协助,大宋三万将士奋勇同心,杀敌无计。
    我等食君之禄,却不能分君之忧,甚惭愧,特此为丞相请功。
    给事中陈宜中其实是一个狂妄自大、欺世盗名的两面派,惯于提出冠冕堂皇的高调言辞,谴责任何妥协退让的主张和行为;行事摇摆不定,他口头上喊出各种豪言壮语,实际上却懦弱怕事,缺乏勇气和才能。但此时的陈宜中,还是贾似道的标杆走狗,连忙出列道:“丞相一心为国,奉公克己,大公无私,任劳任怨应为我等师,臣赞同。”
    监察御史陈文龙早年随父陈粢定居连江长乐,幼颖悟,苦学不厌。贾似道爱其文,雅礼重之。但陈文龙的正直敢言,却从来不给贾似道面子:“据微臣所知,龙尾洲大捷皆乃因我大宋前线将士奋不顾身英勇作战才获得大胜,三万将士死伤无数,将士们血流成河,将士们尚未尝得到赏赐,言丞相大功者未尝不妥吧?”
    陈文龙说完,还看了站在前列的贾似道一眼,却见贾似道眼观鼻鼻观嘴,看不出任何不悦,心中倒是生了几分惭愧。
    度宗听到这里,笑了笑,道:“陈爱卿所言极是,不过朕正好有一件事想诸君朝议。”
    见大堂内群臣纷纷议论,度宗有点着急,他身体本来就不好,昨夜又是纵欲过度,哪里还有力气大声说话,身边太监都是鬼精灵了,连忙让朝廷上的大臣静下来,度宗才接着道:“周公昨夜上书,为襄樊将士请功,建议朝廷为死去的将士立碑建祠,以震我大宋士气,诸位爱卿认为如何?”
    “哇”的一声,朝廷上的大臣们如街市的小贩般争吵起来。
    右侍郎,兼枢密都承旨家铉翁状貌奇伟,身长七尺,被服俨雅,为人忠义,出列道:“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将士奋勇杀敌,朝廷振之以饷银即可,何须立碑修祠,置天下夫子如何?”
    观文殿学士、提举万寿观兼侍读王龠须发皆白,颤声说道:“曹彬战功卓著,太祖赐大量金帛而未予枢密使职位,狄汉臣得枢密使三月而罢,赤佬上不思君恩,下不思保家卫国,立碑修祠乃朝廷之大事,请皇上慎之。”
    太府寺丞陈仲微天生笃实,也出列道:“蒙古蛮子南犯我大宋,掠夺我大宋子民,将士士气不振,立碑修祠之举,或许不错?”
    端明殿学士、同签书枢密院事章鉴官清廉,政事严谨,宽厚与人,一生忧国忧民,此时也出列道:“臣附议。”
    鹿门山大营。
    “平章大人,你所言之事皆真?”阿术语气有几分激动,心里有几分悔恨,早知道不听刘整之言,自己上场就是了,对他来说,胜利或失败都没关系,最重要的就是宋军不再躲在城池里,自己有仗打,困在襄樊几年,他都闷出鸟来了。
    只要宋军出征,只要宋军不再逃跑,他就有机会把他们一网打尽,前几次的胜利已经证明了。
    “大帅,”阿里海牙多少有点怕这个沉几有智略,临阵勇决,气盖万人的主帅:“宋军水师人人死战,纵使死伤不畏,在下曾与两人交手,一人身手敏捷,反应很快,另一人乃均州张贵者,刀法大开大合,两臂有力,在下与他交手数十招不见败迹。”
    “能与平章大人交手数十招不见败迹?”阿术兴致更浓,要知道阿里海牙任大汗侍卫时就以臂力见长,这些年虽然年纪大了一点,但军中若比臂力,还是没有人能够胜得了他。
    “均州张贵?”阿术疑惑的看了一眼身边的刘整,觉得此人名字有点熟悉,但一下子却想不起来,确实也是,要让一个正宗的蒙古人记住一个汉人的名字实在不容易。
    “大帅,”刘整连忙道:“张贵者,莫不是上次偷袭史天泽丞相大营那人,属下就不知道了?”
    “嗯,肯定是他了。”阿里海牙连忙说道:“此人连丞相大营也敢袭击,更何况在下区区水师。”
    “有意思,有意思。”阿术有点高兴:“宋军两万厢军,竟然能抵挡我四千骑兵冲锋,而且杀我骑兵三千人有余?”
    “大帅明鉴,千户索提已身陷宋军,得长生天召唤,在下所言事实,不过宋军厢军两万余人,所余者不过万人,要不是最后援兵至,我大元朝英勇的骑兵完全可以杀光那些可恨的汉狗。”
    阿术点点头,道:“均州矮张不但袭击我丞相大营,更意图突破我大江防线,灭我大元朝士气,此人倒有几分本领。”
    刘整接过话,道:“义勇罢了,此人应不足为敌。”
    阿术想了一会,才道:“既然如此,武仲你还是要与丞相商量一下,在这个关头千万不能让他再来捣乱了。”

第九十七章 拐卖人口
    早上上传错了一章,现在已经修改完了哦。今天字数已经足够7000+了,九十六章还没看的朋友可以看一下。
    中午去拜神,人超多,蝶兰也向北帝许愿,期望收藏大涨,推荐暴涨,那蝶兰就爆发。
    祝新年愉快,万事顺利,岁岁平安,愉快。
    @@@@@
    或许是龙尾洲大捷给了朝廷极大的振奋,往常办事拖沓的朝廷相公办事出乎意外快了起来,正当张贵准备收拾行李打道回府时,李庭芝竟然找上门来。
    “你小子,”李庭芝禁不住脸上的笑意:“朝廷朝议同意了,但只允许你在均州为大宋死去的将士立碑修祠,以振奋我大宋士气,这已经是朝廷上相公对你的最后让步。要不是恩相大人一力坚持;恐怕朝廷上的那些摆着读书人嘴脸的大臣又怎么会同意呢?”
    为“赤佬”立碑修祠,那简直就是对读书人的虎口夺食,有宋一代读书人虽然争论不断,但对武将的防备绝对是同一条心。
    只是末世乱象,形势比人强,有点志气的大臣都被贾似道杀头的杀头,坐牢的坐牢,剩余的就赶回了老家当隐士。
    既然他们都能出卖自己的灵魂,投靠大名鼎鼎的奸臣贾似道同志,也不在乎多出卖一次。
    “多谢李大人成全。”张贵深深作揖,要不是李庭芝给贾似道的信中力陈立碑修祠对贾似道的莫大好处,恐怕这得罪天下读书人的事情,贾似道他老人家虽然可以但决定不会做吧。
    就是想不到李庭芝是怎样做到的,难道李庭芝和贾似道之间还真有不能不说的密码?张贵无耻的想到。
    “但只是朝议同意而已,要等圣旨下来,估计还有一段时间。”李庭芝看着一脸兴奋的张贵,早已经确认张贵的所作所为绝对是发自内心,又想起之前对张贵的恶意,心中倒产生几分惭愧。
    能有好消息已经不错了,张贵向来都是先斩后奏之人,早在之前已经立了纪念碑,修了纪念馆,现在只不过是需要得到朝廷的正式认可,然后推广,最后发挥它的作用。
    要不然他张贵立再高的纪念碑,修再雄伟的纪念堂,也没有任何用处。
    “连累大人为在下之事费心,矮张,矮张……”张贵有点感慨,李庭芝虽然脾气暴躁了一些,说话直爽一些,还经常要砍他的头,但毕竟给了自己最大的支持。
    “又不是你一个人的事。”李庭芝笑了笑,道:“虽然圣旨还没到,不过还有一件好事便宜你小子了。”
    张贵脸皮厚得可以,打趣道:“是不是朝廷赐了大批金银珠宝和女人?”
    “你小子,”李庭芝笑了笑,道:“恩相凑请朝廷设均州军以防鞑子,命你为武节郎、均州招讨使、均州团练使,让你尽快组建均州军,兵员六千人。”
    “不会吧?”张贵故作夸张说道:“我就这样当官了?”
    李庭芝苦笑:“偌大的功劳,就换了这些,你小子可否满意了?”
    “满意,绝对满意。”张贵不住点头,范天顺让范文虎送上了之前准备好的从房州偷出来的古董,李庭芝又再三上书贾似道为自己请功,在两个大头的攻击之下,贾似道也就做了一个顺水人情。
    李庭芝看着张贵,不由笑了笑,无论何时,也不曾见到此人皱眉:“还有一份大礼送给你。”
    “砰”的一声,张贵差点没摔倒在地上:“大人,您老就别打击了我,还有什么好消息一并说吧?矮张可是有心脏病之人。”
    “就是不知道现在好了没有?”这句话当然没有说出去。
    李庭芝看着张贵,越来越满意:“恩相已经同意,为了使均州团练尽快成军,从鄂州殿前禁军选出百人调往均州。”
    不会吧,天下掉下了这么大的馅饼?
    “任凭自己挑选?”张贵不敢相信问道。
    “哈哈,你小子想得倒美。”李庭芝不由大笑:“朝廷只是公布消息而已,士卒来去自由,如果没有人愿意,你小子还是回均州带你的三千义勇吧?”
    这样还好,幸好自己早已经走访禁军各部,跟他们结下了良好的私人关系,又有范天顺暗中相助,估计能够为自己选到不少好种子,义勇军战力不错,但就是纪律不行,战术更加不行,如果能够从骁勇军选出一些老兵,那简直就是天大的馅饼了。
    什么?范天顺有意见?让他去投诉吧,老子帮忙范文虎克扣了这么多饷银,他还唧唧哇哇的话,老子就要过河拆桥了。
    “救援襄樊之事。”李庭芝有些为难:“若从鄂州出兵,必须要突破虎头山大营及鹿门山大营,特别是鹿门山大营,鞑子经营已久,固若金汤,所以鄂州并不是出兵援助襄樊的好地方,你在均州多操点心,量力而行,但……”
    “李大人请放心,”张贵拱手道:“当日矮张离开均州独闯进鞑子大营时,立下半年为期,现在已经过了将近四个月,两个月后,矮张必将挺进襄樊。”
    “希望还能来得及,襄樊军备不齐,粮食不足,衣物缺乏,真担心不知道能能否坚持到那个时候。”
    “绝对可以。”张贵恨不得拍胸口保证,这可是史书上记得清清楚楚的事,今年十一月阿里海牙这老小子将会回大都一趟,然后老忽才定下明年一月攻城,现在自己又把鞑子的巨炮给烧了,看鞑子拿什么攻城?
    “你小子,还是这样。”李庭芝摇摇头,道:“我已凑请朝廷,任命君实为均州知府,君实为人稳重忠厚,日后你小子还须多请教。”
    “什么?老陆也过去均州,实在太好了。”张贵都想跳起来,陆秀夫跟从李庭芝时间很长,自身能力又高,这次龙尾洲之战,也多得陆秀夫帮自己完善。
    “大人,君实,君实……”陆秀夫一下子没说出话,若说自己不愿意跟张贵混日子,那也是傻话,张贵为人豪爽,平易近人,且思想跳跃灵活,很对陆秀夫的胃口。只是李庭芝对自己有知遇之恩,现在襄樊尚在蒙古鞑子围困之下,自己离开又是于心不忍。
    李庭芝倒是笑了笑,道:“我看矮张连称呼也改老陆了,你们两人相处不错嘛,矮张若是可造之材,君实你日后就多指点指点他吧。”
    “仅从大人。”陆秀夫只好尊重行礼。
    “大人,我也想去均州。”旁边的刘义,迟疑了片刻,才认真说道。
    “什么?”范友信奇怪的看着刘义:“你已经是潭州团练,去均州不会是想抢矮张的位置吧?”
    李庭芝也好奇的看着刘义,他知道刘义世家忠义,刘家也是朝廷位列前几位的武将世家,在朝廷的势力并不弱。
    刘义摇头道:“我想过去均州,就算当一个小兵也好。”
    “你家里的大人是否会同意?”李庭芝沉声道,刘家在朝廷势力不弱,刘家对刘义也期望很多,刘义一旦放弃官身前往均州,到时刘家追问起来,自己还真不知道怎么交代。
    刘义摇头,道:“正是家里不同意,所以我才请大人替我向家里大人求情。”
    李庭芝迟疑了片刻,才道:“我可以替你求情,但最终怎样决定,还是要看你们老刘家的决定。”
    反倒张贵迟疑了,他可不愿意均州成了大神的安家之处,均州又不是蛋糕,谁看上了都想过去咬一口,到时均州就不是自己的均州:“我说刘义,你怎么想凑热闹了。”
    刘义眨眼,道:“老子投靠过去,那是看得上你,矮张你可别不知趣哦。”
    “来均州吃老子的,喝老子的,怎么就是看得起我了。”张贵那个郁闷啊,简直要当场发飙。
    “哼,我刘家在朝中多少还有点势力,老子孤身去了均州,家里的老祖宗们还不着急,这一着急,说不准朝廷就猛给均州送物资过去了。”
    “哦,这是贿赂,这是贿赂。”张贵夸张说道。
    众人都笑了起来,连李庭芝也呵呵笑了几声,均州义勇出身的张贵,说话还是那样的豪爽,就算他计谋尽出,并立下大功,现在又将要官升均州团练,但他还是均州的矮张。
    “大哥,你还是要回均州?”新鲜出炉的骁勇军指挥使,武功大夫范天顺依依不舍的跟在同样是新鲜出炉的武节郎、均州招讨使、均州团练使张贵。
    “切,”张贵眼睛泛白:“老子都升官了,不回去干嘛,难道还跟在你屁股后面混饭吃?”
    “大哥,我,我……”范天顺觉得有点无助,有点担心。
    “你什么你,”张贵狠狠瞪了他一眼,道:“你小子手中士卒上万,也算得上威风凛凛了,老子跟在你身后丢脸不成?”
    “三弟,相信自己。”
    “相信自己?”范天顺囔囔的自言自语。
    “老杜,你老人家这一去,可是伤了不少鄂州义士的心啊?”张贵懒得理会一脸沉思的范天顺,总有一天,孩子会长大,会离开身边,自己总不能永远照顾他。
    “你小子,别说风凉话,老子去均州可不算两手空空。”杜浒得意道:“老子身后,可有上千弟兄,你小子难道还想欺负我老人家不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