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宋权将 >

第251章

大宋权将-第251章

小说: 大宋权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郭平笑了笑,张贵连忙问道:“让王惟义跑了?”
    郭平摇了摇头,道:“没看到王惟义,只看到这伙鞑子慌慌张张,我们就堵在路边他们也不知道。”
    “这人可是塔出的儿子,能发一笔小财。”张贵指着达尔马扎布,笑了笑道:“可别想独吞。”
    “你就是均州张贵。”达尔马扎布看着张贵,这是一个神奇的人物,就算是在大元朝这个名将如天上繁星的年代,你也不得不承认这人是一个人物。
    “你就是塔出的小儿子。”张贵反问:“你的身份,在大元朝应该值三千匹战马。”
    “没有这么多,”达尔马扎布老实说道:“我父亲才值这个数,我最多只值一千匹战马。”
    “也不错了。”张贵点点头,道:“你现在既然是我的俘虏,也别想多做反抗了,到时我自然按照你们méng古的礼节,若是犯了méng古的惯例,别怪老子不守规矩了。”
    达尔马扎布点头道:“那个自然,大人既然懂méng古的惯例,还请大人善待在下。”
    张贵点了点头,吩咐其中一个shì卫好好招待他,然后从俘虏中找出几个有身份的人审问了一通,确定他们是过来迎接输送火药的队伍,于是由郭平亲自领头,率领几个俘虏,去把他们引入埋伏圈。
    在有心算无心之下,张贵先是拿下了这伙鞑子的头领,其他人竟然也乖乖就擒,也省了张贵不少心机,不过这让张贵倒有点不习惯起来,谁说就只有宋军能够投降?méng古汉军投降的速度并不比宋军慢啊。
    不过幸好这伙méng古汉军没有鞑子护送监视,若是有鞑子监视,恐怕也没有这么容易。
    “这次收获可真不少。”郭平笑得像一朵huā:“张弘范真是大手笔,不知道准备了多长时间,足够我们均州用上半年了。”
    张贵吩咐将士迅速把火药打包带走,幸好他们来之前已经带上了竹篮子和袋子,在加上他们非常熟练,三下两下倒收拾好了一大半。
    “鄂州不等人啊,逃走的是王惟义,张弘范的副将,抓到的是达尔马扎布,塔出的小儿子。”张贵苦笑:“小儿子向来是受宠。”
    “其他人都不管了,收拾好火药之后马上回去,然后袭击鄂州。”
    郭平知道其中重要xìng,于是吩咐将士加快动作,等收拾好之后迅速启程,丢下一群没有兵器、没有盔甲的méng古汉军和一大群被绑住手脚的俘虏目瞪口呆的你眼看我眼。
    等张贵和吴澄会师,自然少不了一顿庆祝,均州军都是临战状态,张贵一声令下,借着月sè急行军。
    等来到鄂州,刚好是清晨,均州军顾不得疲倦,在陈昂和几个有心投靠均州军的méng古汉军将领的接待下从南门进城,迅速包围了史权所在的大营。
    “史大人,难道你忘了史枢吗?”张贵代表均州军喊话,一些顽强之辈,自然有郭平和陈昂去伺候。
    不过他们也不是第一次投降,对于投降倒有点兵家常事,一路下去,十亭倒有九亭投降,剩下的一亭也是无心应战。
    史权自然想不到两淮的战事打得如火如荼,张贵竟然还能抽身攻打鄂州,又有内应,要不然鄂州哪有这么容易,他若是知道张贵的兵力,更是后悔得跳城墙。
    史权苦笑,道:“张大人,在下多谢你放过史家,也感jī你让大哥能在叔叔临死前见他一面,然而你我毕竟是不死世仇,投降之事就莫要说了。”
    “大元朝至今,从来没有méng古将领投降宋军,我也不想做第一个。”
    “我只请你莫要伤了史家亲兵千人的xìng命,他们都是身经百战的老兵,都是有家有儿的儿子、丈夫、爹爹,就算大人容不下他们,也恳求大人放他们回去。”
    “史权一定请他们不再从军,只求回家能够过上一个安稳的日子。”
    “哈哈,哈哈,”张贵大笑起来:“能够过上一个安稳的日子?史大人认为他们可以吗?”
    “史家曾经权倾朝野,史家现在又怎样了?史枢也算是明事理,保住了一条xìng命。”
    “你认为现在的史家,还能保住他们的xìng命吗?”。。。
    更多手打全文字章节请到【】,地址:

第八章危在旦夕(8)
    ( )第八章危在旦夕(8)
    伯颜大军攻下安庆,朝廷上的大小相公终于开始着急起来,谢太后责令陈宜中、留梦炎和王熵率领群臣商议对策,拿出一个办法。
    这毕竟是关乎生死存亡之事,三人先是谈论议和,然而经常和鞑子打交道的贾似道老人家死翘翘了,去哪里找一个人去跟鞑子见面,议和这事可不小,让谁去好呢?
    三人礼让了三天,发现这样下去终究不是办法,因为这三个人都能够找出无数多的理由让自己留在京城。
    而且在他们看来,自己的位置都是举国轻重,没有任何人可以替代,像是朝廷缺乏了他们,就运转不下去,反正皇上昏mí还没醒来,谢太后虽然英明,但是她毕竟是一个女流之辈,这三人都把自己当成了救国救民的大英雄了。
    汪立信自告奋勇,又有张世杰等主战派坚决出兵,最终朝廷才临时决定出征,汪立信统领三军,张世杰统领骑兵,孙虎臣统领步卒,汪立信统领水师,同时坐镇芜湖。陈宜中乐得清闲,哼着小曲回去,刚到门口,放低了声音,喊道:“娘亲,孩儿回来了。”
    陈宜中小时候家里贫穷,自小与娘亲杨氏相依为命,及长大之后对杨氏至孝,凡娘亲吩咐下来的事情总是想方设法完成,从来不拖延。
    陈宜中并没有听到往常的声音,以为自己娘亲没有听到,于是加大了点声音:“娘亲,孩儿回来了,这次朝廷可是发生了一件得意之事,孩儿给娘亲好好说说。”
    不一会儿,竟然是老管家迎出门,鞠躬作揖道:“老爷,老夫人受邀前往宫中小住,临走前让老奴告诉老爷勿要挂念。”
    “什么”陈宜中大吃一惊,对于朝政,他失望居多,对于能够打赢鞑子,他更是担心居多,他心中的小九九多得很呢?现在杨氏不在身边,他一时到是失了神。
    等陈宜中好不容易回到了厅房,饭是吃不进去了,躲在书房想办法,打算借助什么名义把自己娘亲接出宫呢?
    “老爷,”陈夫人突然来到书房,陈宜中刚想发火,陈夫人低声道:“大儿跟娘亲一起进了宫,听说是太后新授的清惠公主派人邀请进去。”
    “什么”陈宜中彻底惊呆了,不敢相信问道:“夫人,你说燔儿也跟着一起进了宫。”
    陈宜中有两个儿子,一个是秉燔,一个是秉蜃,两个儿子都是体柔多病,陈宜中视他们两人为心头(肉),捧在手中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
    “老爷,你要去哪里?”陈夫人见到陈宜中二话不说就往外走,连忙喊道:“老爷,你要去哪里。”
    “老夫要去一趟宫中,把秉燔和娘亲接回来。”陈宜中说话的语气有点失落,如今的情况,他无论如何也不能忍受骨(肉)分离,万一、万一真是出了什么情况,自己这不是受制于人吗?
    陈夫人连忙拉住陈宜中,低声道:“老爷,现在都什么时间了?你现在过去也进不了宫,不如等明天再过去也不迟。”
    “再说大儿和娘亲在宫中又没有什么不安全,皇太后能够接娘亲和大儿过去,也是看得起咱们陈家,都不知道陈家是积了哪辈子的功德。”
    “你懂什么。”陈宜中闷闷不乐,但究竟是停下来不再出门,却是把自己躲在书房,也不知道他在琢磨什么?
    第二天一早,陈宜中整饬完毕,到了朝廷自然是一阵争吵,既然定下来了出征,人选也有了,但是军粮怎样调配,饷银怎样发,银子从何而来,这自然又免不了一阵争吵。
    然而这次陈宜中却是无精打采,留梦炎他们说什么,陈宜中不是点头就是摇头,像是连说话的心情也没有了。
    好不容易熬到下了早朝,陈宜中连饭也不吃了,径直往太后住的宫殿走去,到了宫门递上名帖,还不到半刻钟,一个俏媚的小娘子迎了出来,陈宜中认出此人正是谢太后新授的清惠公主。
    “丞相大人请进,太后和陈老夫人在准备用餐,有失远迎,还请多原谅。”王清惠礼节十足,她在宫中多年,自然非常熟悉,让陈宜中找不出半点生气的地方。
    陈宜中连忙拱手说不敢,又说清惠公主大驾,自己惭愧,反正也是一通客套话,也不知道他们说的哪句话是真还是假。
    到了宫中,果然看到陈老夫人和谢太后说成一团,两人有说有笑的就连陈宜中过来也没有发觉。
    等陈宜中行礼,拜见太后和母亲大人,两人才转过头,谢太后说了免礼,请陈宜中坐下来,笑道:“昨天是清惠的生辰,宫中清寒得很,所以斗胆请老夫人和小秉燔过来小住几天,也好热闹一番。”
    “昨天没有来得及通知陈爱卿,还请爱卿莫要见怪。”
    陈宜中哪里敢见怪,拱手道:“母亲和小儿有扰太后的地方,还请太后莫要见怪,只是家中尚需老夫人溺爱,今日特来接老夫人和小儿回去,还请太后通融。”
    “丞相这是什么话?”谢太后笑道:“你们陈家也是家中兴隆,老夫人还需要照料何事?难道朝中还有人跟你们陈家作对不成。”
    “哀家和老夫人相见投缘,昨天又听了清惠公主说起江湖义气之事,正想模仿江湖之人结为金兰,现在正准备举行礼仪,丞相来得正合适,刚好为我们主持礼仪。”
    “什么?”陈宜中大吃一惊,连忙道:“老夫人山野之人,不懂礼节,这成何体统,朝中的相公将会怎么说陈某?”
    “太后明鉴,这万万不可,万万不可。”
    “丞相好大的胆子。”谢太后突然喝道:“哀家和老夫人相见投缘,这事你可以问老夫人?哀家何曾有其他意思?”
    “我们两人都一把年纪了,你们年轻过得小日子滋润得很,难道就不允许我们一把年纪的老人家寻找点自己的日子过?”
    “莫非你陈宜中觉得自己的名誉,比起我们两个老fù人更加重要不成?”
    陈宜中转眼看了老夫人一眼,只见杨氏并没有半点不甘样子,反而劝说道:“大儿,你莫要担忧,老身和太后相谈甚欢。”
    “老身守寡数十年,日子过得淡然无味,如今méng太后不离不弃,义结为金兰,老身觉得荣幸。”老夫人高兴说道:“大儿还不知,秉燔的病,秉燔的病,清惠公主说还有救、说还有救呢?”
    “是的,”王清惠微笑的看着陈宜中,点头道:“小女子在江陵时,曾经看过这种病况,张大人给开了药,小女子还记得清清楚楚,也不知道合适还是不合适。~”
    ######
    陈宜中从宫中出来后,第二天便上书太后,言鞑子常怀灭我朝之心,凡大宋子民,皆有抗元之责。
    谢太后下旨陈宜中负责抗元大小事由,他命令杨慎率军保卫临安城,动员全民皆兵,又在临安城招集15岁以上的男子为士兵。有些童子兵身不满4尺,作战能力低下,“人皆以为笑”。
    杨慎反对,只需整顿(禁)军、厢军及乡兵皆可,又言临安有一人熟悉兵法,可当大任。陈宜中大喜,连忙召见。
    却是一身戎装的王清惠,王清惠带了一群年轻学子,规矩拱手道:“在下王清惠,见过丞相大人。”
    “这些年轻学子,皆是江陵军事学院毕业,学过守城之法,张大人曾经说过,若丞相大人一心守城,便助大人一臂之力。”
    陈宜中迟疑了片刻,王清惠低声道:“秉燔这两天病也好了很多。”
    陈宜中咬了咬牙,命杨慎全权负责,杨慎自然乐意,在王清惠的帮助下整顿临安。
    先是征集厢军、乡兵,然后以(禁)军为首,三三三的兵力解成一队,然后又征兆衙门差事,补充一人,最终以十人为一队,负责临安治安,若有动乱之人,杀无赦,若有sī通鞑子之人,杀无赦,若有传布谣言之人,杀无赦。
    这样一来,临安秩序为之一清,竟然比以前还要好很多。
    陈宜中并没有多大信心,又暗中派将作监柳岳前往健康府元朝大营求和。柳岳哀求元军班师,保证每年进奉修好,阿术说:“宋昔得天下于小儿之手,今亦失于小儿之手。盖天道也,不必多言。”
    柳岳又请求称臣纳币,阿术不答应,又称侄孙,阿术还是不从。陈宜中这才死了心,心中想着迁都之事,然而随着文天祥等各地勤王之兵到达临安,朝中竟然出现了短暂的平静。
    ######
    王惟义逃得一条xìng命,张弘范却差点丢了一条xìng命。
    “达尔马扎布恐怕见长生天了。”王惟义不敢看张弘范,只是猛磕头:“张贵,是张贵,小人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张贵来了,张贵来了。”
    “除了张贵之外,谁还会如此熟练的使用火药,将士们被炸得晕了头,死的死伤的伤,小的再三请求千户大人避开张贵的风头,然而千户大人仗着武力,根本不把张贵放在眼里。”
    “hún蛋。”张弘范大脚把王惟义踹翻:“别以为老子不知道,你定是怕了张贵的威名,带头先跑了,要不然你部将怎么还有这么多,而méng古骑兵却是一人不见。”
    “大人。”王惟义滚了过来,保住张弘范的tuǐ:“张贵、张贵实在太厉害了,被标枪射中的将士无一幸存,他们的骑兵,他们的骑兵比méng古的精锐骑兵还有厉害。”
    “在下拼死逃回大营,就是想告诉大人,张贵在淮西,张贵就在淮西。”
    “哼。”张弘范迟疑了片刻,问道:“如今扬州危在旦夕,宋廷危在旦夕,他在哪里不好,怎么会无端出现在淮西?”
    “宋军的皇帝小儿,他绝对是怕死的家伙,如今勤王诏令天下,张贵会不顾朝廷的勤王指令,跑到淮西?”
    “就算是他救得了淮西,伯颜大军取得了临安,两者谁轻谁重,他不会不知道。”
    “你若是敢骗了老子,老子非要砍下你的头颅,别说老子不念在昔日的情谊。”
    “大人,绝对是张贵和他的均州军,小的若有半句谎话……”
    王惟义刚想说誓言,一个小兵禀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