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宋权将 >

第128章

大宋权将-第128章

小说: 大宋权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还有,老子把徐麟也给你带来了,徐大人一把年纪了,朝廷任命为节度推官,看来朝廷对你小子不是很放心哦。”
    张贵翻了翻白眼,他虽然早就被任命为均州节度使,可是身边的幕僚和属官一个也没有,现在好不容易才来了两个人,他高兴还来不及呢?
    在宋朝当官,张贵早已有了心理准备,朝廷要是给你派人过来了,反而是信任你,要是不派人,那你就要好好想想了。
    次日,张贵召开均州军会议,把朝廷的任命给众人说了一遍。
    “牛大人,委屈你了。”张贵尴尬,道:“还请牛大人勿要见怪。”
    牛富摇头,道:“若不是你矮张,牛某这条命早已没有了,如今别说让牛某当一个副都指挥使,就算是让牛某去当一个小兵,牛某也是愿意。”
    郭平自然是当之无愧的都虞候,不过却兼任骑兵指挥使。
    “大人,要郭平当都虞候也可以,不过平恳请增加骑兵编制。”郭平看着从峰贴峡寨来的骑兵,不断出售给李庭芝和朝廷,心痛得要骂娘:“蒙古骑兵游骑天下,均州军若没有骑兵,永远只有挨打的份。”
    张贵点头,道:“骑兵要扩大,那是必须的,均州军目前只定员一万人,再者均州、房州小地,赋税收入有限,若再想扩大非常困难。”
    看到郭平有点着急,张贵笑了笑,道:“所以,骑兵目前最多只能扩大到三千人,再多就没有办法了。”
    “你说什么?”牛富等人愣住了,大家都知道骑兵肯定会扩充,但却没想到张贵竟然狮子开大口,要知道养一个骑兵,足可以养三个步兵了。
    “大人,那是水师要缩减编制吗?”杨松着急的看着张贵,张顺虽不敢说,但眼神也有几分焦急,若不是身边有人,他一定要发脾气了。
    张贵瞪了他一眼,道:“谁说水师要缩减编制了?水师三千人,一个也不能少,若有机会,水师再多老子也不会反对。”
    “在可以预见的一段时间了,水师依然是主力,依然是均州军的最最主力之一。”
    “长矛兵暂定为一千人。”张贵看着刘义和唐全:“刘义,矮张知道目前是委屈了你。但要知道,长矛兵目前是我均州军最紧缺的一环,他日我军不仅仅是要狙击敌人,甚至有可能需要守城,届时长矛兵就是主力,就是保证我均州军生死存亡的最后关头。”
    “刀斧兵定员一千。”张贵看着杨不及和张兴祖两个莽汉,道:“刀斧手与长矛兵同属,日后负责狙击与守城。”
    “至于弩弓兵,定员为两千人,郭平不再担任弩弓兵的指挥使,由副指挥使莫雄升迁,唐林为副指挥使。”张贵看着莫雄,还有唐林,这个在与史揖军作战中立下大功的小兵,绝对是一个神箭手,虽然比不上郭平的随意,但狙击固定的目标百发百中。
    “唐林,日后你多听莫大哥的话。”
    “窥私营退出编制,所有人员不再从属均州军,均州军全体上下,自我以下,全不得过问窥私营之事。”
    “至于魁字营。”张贵笑了笑,道:“魁字营乃我的护卫,自然不算入均州军编制。”
    牛富等到最后,才忍不住道:“朱信之才,想必矮张你也有所闻,为何独轻朱信?”
    “朱信原来可留在禁军,至少也是副指挥使,但却与老夫同来投靠,大人是不是有点厚此薄彼了。”
    朱信连忙道:“牛大人,不敢,在下全凭大人吩咐。”
    张贵笑了笑,道:“朱信独领指挥使,唤炮火兵,定员两千人。”
    “什么?”牛富有点不敢相信,道:“这炮火兵是什么回事?”
    “我均州与樊城守军,之所以能战胜蒙古军,凭借的是什么?”张贵说道:“非弩箭之锐利,非大刀只锋利,乃土罐子之威力,最后火烧樊城,更是火油立了大功。”
    “还有,”张贵认真,道:“从樊城拼死拉出来的火炮,日后更是对付蒙古军的锐器,朱信为人谨慎,细心,照料这些东西最合适不过。”
    “大人,”徐麟谨慎道:“均州军定员不过万人,现在算下来已有一万二千人?不知合适否?”
    “当然不合适,”张贵笑了笑,道:“所以朱信更兼均州团练使,负责训练两千厢军。”
    牛富眼睛一亮,拍了拍大腿,道:“好啊,你这小子,然来早已有了准备,还让老子白担心了一场。”
    张贵看了看被惊呆了的朱信,道:“子恒,炮火兵对均州军之重,想必你已非常清楚,在下认为,炮火军不应局限土罐子或火油,凡是能够对付蒙古骑兵的火器都可以加以改造和运用,比如说朝廷的突火枪就很好,只是还需多改良。”
    牛富点头,道:“朱信,你小子身上担子不轻啊?均州军是胜是败,全托付在你身上了啊。”

第二十七章 生财有道(7)
    六月的天,已经开始炎热。春收已过,家里的五亩良田,因为长时间没有照料,收成比往年少了一些,听葛老头说这还是因为抛秧技术而增产了,但葛氏并没有后悔。
    在书院街的这间小小的院子里,她享受了从来没有享受过的人生乐趣,她接触到了从来没有接触过的人,从来没有接触过的事,往日不敢想象生活,现在却真实的发生在身上,有时候她想自己是不是在做梦,怕梦想时分自己又再次回到以前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生活。
    所以春收过后,葛氏便与葛老头商量,要把良田让给邻里,只要他们帮着照看税收便可,葛老头也实在是抽不出时间,看着好好的良田收获不高,心中有几分可惜,于是也同意葛氏的想法。
    早晨的第一缕阳光照在院子时,葛氏缓缓的睁开眼睛,伸了伸腰,揉了揉眼睛。揭开身上厚厚的棉被,虽然寒春已过,但葛氏还没有来得及重新置换薄的被子。
    由于盖了厚厚的棉被,昨晚出了不少汗,喉咙有点干燥,揭开被子歇了一会,让发热的身子凉了下去,才下了床,先是到院子右边的房间看一下儿子牛蛙。
    这是六月月底,牛蛙有三天假,现在第二天。虽是假期,然而于老夫子为人严肃认真,即使是假期,也布置了不少功课,昨晚牛蛙借着明亮的牛油灯一直温习到接近子时,可没让葛娘子心痛。
    “这孩子,又踢被子了,看来要尽快换一床薄的被子才行。”葛娘子心痛的把重新盖在牛蛙身上,然后才把门拉上,蹑手蹑脚的走出去,径直走进灶膛。
    灶房已重新改造过,灶膛的右边,是一个新修建的炉灶,新修的炉灶还带有砖头的痕迹。由于保管得很好,炉灶看起来非常新亮,其实葛娘子知道,是使用的时间不多。
    在炉灶旁边是两个圆桶般的新型炉灶,这种炉灶在均州柴火店,只要你购买一贯钱的张贵石炭,就可以免费赠送。
    冲着张贵这个名字,这种石炭刚推出,葛氏一下子就购买了两贯钱,因为是第一笔生意,柴火店掌柜亲自带人把炉灶和石炭送到她的小家,甚至还带人帮她改造了灶膛,这虽是一件小事,可是当时还上了均州小报呢。
    现在灶膛看起来宽阔了不少,而且更重要的是干净了很多,张贵石炭虽也是黑色,但几乎没有石炭渣滓,即使用手拿也不会搞得很脏,况且柴火店还送了一个铁钳子。
    左边的角上整齐的叠放着一层张贵石炭,葛氏自从到了书院街开了裁缝店后,就很少自己做饭,一来时间实在不够,二来平常一个人也不知道做些什么好。
    小黄头酒馆店有一种叫做便当的饭菜,用陶瓷做成的盒子装着饭,再配上几个小菜,有三十文钱一份,也有五十文钱一份,至于那一百文钱的便当,葛氏也没吃过。
    因为是可以预定,到了中午就会有小伙计送过来,然后晚上送过来时再要回中午的陶具,一般是到了月底结账,葛氏吃不了多少东西,一般是要个三十文钱的便当。
    有时候葛老头也回来均州小住,当然他仍然是很忙,葛氏心痛都叫了几次,但葛老头却乐此不彼,精神反而要比以前好了。
    葛氏取过旁边的铁锅,走到灶膛外的院子旁边的水井,水井旁边有一个大木桶,木桶装了不少水,陈大举这个义弟,担心自己打不起井水,每隔几天就过来帮自己打好水。
    葛氏常年劳作,怎么会打不起一桶水呢?而且打水的木桶又特别小,但陈大举有这份孝心,自己也管不了,由他去吧。听说他又升官了,现在是均州节度使张贵张大人身边精锐魁字营的副都头,陈大举家远在福州,一个大孩子的来到老远的均州当一个小兵,也算是可怜,征得葛老头的同意后,在张娘子的主持下,葛娘子也就答应了认陈大举为义弟,当时在均州城也算是一件小事,又登上了均州小报。
    葛氏把铁锅刷干净,然后装了点水,再把铁锅拿回灶膛。
    回到灶膛,葛氏在铁桶底下放了些松木火种,这种火种是她从家中带过来,用利刀削成一片片的木屑,然后再用钳子夹了一个石炭压住火种,最后用火绒把火种点起。
    松木燃烧很快,再加上张贵石炭也是易燃之极,比一般石炭要好烧很多,很快一股热气就直扑上来。葛氏连忙把装好水的铁锅放上去。
    葛氏再次来到水井,把昨晚买回来的馒头从井底拉上来,六月的均州已有几分炎热,把馒头放在井底的水面上,就会保证不坏。
    这些做好的馒头也不贵,这种里里面夹着肉的馒头,算下来也只是三文钱一个,偌大的馒头,平常人吃两个已饱得不行。
    葛氏是很少用早饭,她还是维持了以前没有用早饭的习惯,即使牛蛙说了她几次,她也忘记,还是忙。
    她不愿意跟其他店铺一样招聘伙计,像均州柴火店,均州铁器店,单是伙计都已十来个了,但官府是不管的,不但不管,反而有鼓励的样子。
    张娘子也已说了好几次,甚至均州节度使张贵也说了她几次,但葛氏考虑到自己一个寡妇,最终还是下不了决心。
    俗话有,寡妇门前多是非,她不得不考虑这个问题。
    先是把馒头用碟子装好,然后打开铁锅,水已烧开。这种特制的铁锅,不像砂锅般笨重,是均州铁器店新出,葛氏也算运气好,赶在第一天买了回来,还打了一个大折扣,算下来还不到50文钱,就算是砂锅也不值这个数了。
    先是往铁锅里放进一个小巧的铁架子,然后再把装好馒头的碟子放进去,再盖上盖子。盖好盖子后,葛氏再从柜子里拿出两个鸡蛋,想了一下,再拿了一个出来。
    刚站起来,想了一下,又拿了一个出来。现在生活要好了些,她不吃,牛蛙不吃,牛蛙不吃,阿翁也不肯吃。
    最后才来到院子的水井旁边,打了半桶水上来。葛氏先是用青盐漱口,再用毛巾擦了把脸,六月的天,井水很清凉,凉得透彻,葛氏忍不住哼起了小曲。
    “娘。”一个清脆的声音把葛氏吓了一跳,脸色微微发红,想不到牛蛙这么快就起床了。
    葛氏看着牛蛙用手擦着眼睛,埋汰道:“牛蛙,你怎么不多睡一会?”
    牛蛙摇头,道:“娘,牛蛙睡好了,现在不困,就是肚子饿了。”
    牛蛙在书院习惯吃早饭,现在又是长身体的时候,肚子饿得比较快。不过葛氏开心的是,牛蛙这小半年以来已经比以前长高了一个头,年前的衣服已不合身了。
    葛氏连忙把水倒掉,再打了半桶水上来:“牛蛙,娘给你蒸了肉馒头呢,洗刷一下就可以吃了。”
    牛蛙应了一声,突然想起一件很重要的事,小声道:“娘,牛蛙忘记跟娘说了,今天妞妞过来玩呢?”
    “哦。”张娘子点头,妞妞是均州书院的特殊例子,别人一个月有二十七天要呆在书院里,但她随时可以进出,也没有夫子难为她,反而好像每个夫子都喜欢她,就连自己,也隐约喜欢这个性格开朗的妞妞。
    “还有其他学子,他们的家都在城外,”牛蛙瓮声道:“牛蛙跟他们说了娘煮饭好吃,要留了他们用午饭。”
    “你这个娃娃。”葛氏笑了笑,道:“你也不怕丢娘的脸?”
    牛蛙高兴道:“那娘是答应了呢?牛蛙就知道娘会答应。”
    葛氏摸了摸牛蛙的头,柔声道:“娘怎么会不答应呢,只要牛蛙莫要嫌弃娘的饭菜做得不好吃。”
    “好吃,好吃。”牛蛙猛点头,道:“书院里的饭菜牛蛙都吃烦了,连先生也说书院的饭菜比不上小黄头酒馆的饭菜好吃。”
    “什么小黄头,没礼貌。”葛氏瞪了他一眼:“叫黄叔叔,黄叔叔的爹爹是均州的大英雄。”
    牛蛙吐了吐舌头:“娘,知道了。”
    “去,看一下阿翁睡醒了没有?”葛氏走进灶膛,铁锅已咕噜的冒着烟了了。葛氏打开铁锅,用一块烂毛巾包住手,然后拿出碟子,再把洗干净的四个鸡蛋放进水中,用筷子翻了翻,免得水太热了会把鸡蛋煮烂。
    “没叫阿翁吗?”葛氏看鸡蛋煮好,然后把馒头和鸡蛋一起拿出来,却看到牛蛙正蹲着洗脸,问道。
    牛蛙摇头,瓮声道:“阿翁还没睡醒。”
    “牛蛙,谁说阿翁没睡醒。”牛蛙刚说完,一个响亮的声音在院子的小厅响起。葛老头最近常常和小兵打交道,声音也响亮了不少。
    “阿爹。”葛氏连忙行礼,道:“阿爹辛苦了。”
    葛老头确实是辛苦,牛蛙一个月还有三天假期,但葛老头就不同了,葛老头从不主动给自己放假,若今日不是牛蛙回来,说不定葛老头回不回来还两说呢?
    “新妇才叫辛苦呢。”葛老头摇头。葛氏确实是辛苦,她得张贵帮助,生意实在太好了,但她又不愿意请人帮忙,白天忙到夜里,一天也没三个时辰睡觉。
    “和以前比起来,这能有什么辛苦的呢?”葛氏摇头,道:“倒是阿翁年纪大了,奴家不能照顾阿翁,阿翁要注意身体。”
    “好了,都别说了。”葛老头笑了笑,道:“吃完早饭,老头要出去一趟,不过晚饭可要陪牛蛙一起吃。”
    “真的吗?”葛氏高兴问道:“阿翁真的回来吃晚饭。”
    “嗯。”葛老头点头,道:“咱们一家子都很长时间没一起吃饭了,老头今日就当给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