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跃马西凉 >

第85章

跃马西凉-第85章

小说: 跃马西凉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罗征欣然道:“这有何难,稍后本将军便亲自给王允写信。不过,王允那老家伙也不是什么善茬,玩弄阴谋诡计颇有一手,也想拉拢吕布。”

荀彧胸有成竹道:“这个就更不是问题了,王允既然想拉拢吕布,就更巴不得吕布和董卓反目成仇,如此一来,他才可以从中挑拨,加以利用。”

罗征连连点头,思路前所未有的清晰。

荀彧又道:“至于马腾方面,张鲁坐拥汉中,自称师君,奉五斗米道,主公何不谴使前往汉中与张鲁结盟,可允其在金城传道,则张鲁必然出兵相助。”

————————

谢书友‘听梵’打赏,这是最好的动力。。(未完待续。。)

第152章幽州剧变

“这……”

罗征蹙眉道:“这些搞宗教的都邪门的很,本将军对这些宗教素无好感,若治下百姓都成了五斗米道信徒,还有谁肯遵本将军的号令。”

“不然!”

荀彧道:“主公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也!”

罗征讶然道:“愿闻其详!”

荀彧道:“彧曾仔细研究过张角的太平道,宗教虽然偏激,不为朝廷所喜,但在一定程度上却可以很好控制百姓,用之正则可安抚百姓,用之邪则祸乱天下!”

罗征点点头,这个他当然知道。

荀彧继续道:“凉州多羌胡人,主公只需允张鲁在那些羌胡部落中传道即可,想必张鲁定然会欣然而往。至于那些羌胡部落,皆野蛮愚昧,不识教化,却最敬鬼神。在下以为让五斗米道去改变一下他们的信仰,也未必就不是一件好事!”

“呃,嘿嘿!”

罗征终于明白过来,忍不住奸笑起来。

这毒计一石数鸟,真可谓是毒辣之极。

不过,罗征喜欢。

张鲁不是要传道吗,只要是人就行,哪管他羌胡人还是汉人。

至于那些羌胡部落,虽然暂时都臣服在罗征的淫威下,却非是罗征的子民。如果罗征能继续强大下去,那些羌胡人自然会安安稳稳的,不敢闹什么事。

但若罗征哪天实力不济,这些羌胡人肯定不会再屈服。

让五斗米道去祸害一下那些羌胡人的信仰,想必会是一件十分有趣的事情。

有了这么丰厚的条件。张鲁想必不会拒绝罗征的结盟条件。

汉中位于马腾大后方,易守难攻,只要张鲁肯稍微出点力。扯下马腾的后腿,马腾防备还来不及,哪里还敢冒着后路被抄的危险,跑来攻打金城。

两人对视一眼,荀彧面色淡然,罗征则大笑三声。

荀彧脸色一正,又道:“主公。还有一事。”

罗征心情大好,眉头舒展道:“文若但讲无妨!”

荀彧道:“今岁秋粮虽然不错,但我军累日征战。钱粮消耗巨大,眼下府库中的钱粮最多只能吃到开春,主公曾言有办法解决军粮的问题,不知有何良策?”

“这个……”

罗征摸了摸胡渣浓密的下巴。道:“本将军的确有办法解决。只不过,这办法如果说出来就不灵了,文若不必多问,届时自知。过几天本将军就去借粮,可能要数月时间,本将军不在的这段日子,金城大小诸事,就全靠文若多多费心了!”

荀彧失声道:“主公要去哪里。竟如此之久?”

罗征道:“不瞒文若,本将军要去一趟中原。”

“什么。主公要去中原?”

荀彧这下更是大惊失色,连忙道:“万万使不得,主公身为三军之主,岂可轻离金城前往中原冒险,若遇强敌来犯,则恐金城危矣。况且主公曾大肆杀戮中原士族,一旦行踪泄露必被群起而伐。此事万万不可,请主公收回决定。”

罗征道:“文若不必担心,本将军有足够的把握,不会泄漏行踪。”

“这……”

荀彧断然摇头道:“纵然如此,主公身为三军之主,也不能离开金城如此之久!”

罗征喟然道:“本将军也不想冒这个险,可问题是,我军粮草最多只够吃到开春,如果再不想办法弄到足够的粮草,连三军将士的肚子都喂不饱,不用等别人来打,本将军就得解散军队了。若有第二个人能弄来粮草,本将军也就不必亲自前往了。”

“这……”

荀彧彻底哑然,无言以对。

罗征又道:“本将军的安危不是问题,唯所虑者,或有强敌来犯。好在此番本将军击破吕布引以为傲的五千并州铁骑,短时间之内,吕布是不会再来了。至于马腾那里,有高顺的八千精兵镇守榆中,纵然马腾举兵来犯,以高顺之能,也足以坚守数月。本将军就算离开一段时间也无妨。况且只要依文若之计,令董卓和吕布离心,断其钱粮,再与张鲁结成攻守同盟,只需张鲁陈兵散关,马腾必不敢轻举妄动,金城可无忧矣!”

荀彧道:“可是……”

罗征断然道:“文若不必再劝,本将军心意已决!”

荀彧只得叹了口气,就不再劝,心里却开始琢磨,如何尽快给吕布、马腾等两大强邻多制造些麻烦,令其无暇他顾,至少短时间内无力举兵来犯。

时间即将进入八月。

自开春以来,凉州大地就一直烽烟不断。

先是马腾等数路大军来犯,后又有吕布兴兵犯境。

罗征一直不得闲,等到打退各种来犯之地,已经到了七月末。

而就在凉州大地烽火遍地时,河北、中原等地也发生了许多大事。

初平元年,关东联军讨董之战结束后,天下暂时平静下来,各地诸侯都在观望,一边大肆招兵买马,扩充军队,一边静待时局变化。

就在这平静之中,人心也在悄然发生变化。

直到初平二年,袁术派孙坚领军攻九江等地,袁绍逼得冀州刺史韩馥拱手相让,正式入主冀州后,诸侯并起,群雄逐鹿的大世终于拉开了帷幕。

所有诸侯都放下了伪装,不再顾忌被董卓控制的傀儡朝廷。

而在袁绍入主冀州不久,正信心满满,广招贤才,积蓄实力,准备大干时,与冀州相临的幽州局势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吸引了天下诸侯甚至朝廷的目光。

幽州牧刘虞为人谦和,主政幽州以来,不但极得士族百姓拥护,就连北方的游牧民族也被其仁政感化,幽州百姓这些年能丰衣足食,极少遭受战乱,全赖刘虞之功。

同样是边塞,与幽州相比,凉州和并州可就差的太多了。

特别是凉州,战火连年不断,生民已经疲弊到了极限。

然而,刘虞的这种怀柔政策,却为右北军太守公孙瓒所不喜。

公孙瓒素喜崇尚无力,更常年与北方游牧民族作战,对待游牧民族十分强势,且因战功卓著威震塞北,故因政见不和,与刘虞多有矛盾。

初平三年,乌桓大人蹋顿出兵右北平。

公孙瓒勃然大怒,急从冀州回军,击退蹋顿,将俘虏的乌桓人尽数斩尽杀绝,随即尽起大军,准备一举击破柳城,灭掉这些反复无常的乌桓人。

息传到柳城,蹋顿大惊,急向刘虞求救。

刘虞早就不满公公瓒的骄横,遂起兵五万攻打右北平。

公孙瓒只有万余军队,闻讯顿时大惊,连忙调集大军准备死守。

不料刘虞不通兵事,大军到狐奴后,因第一场春雨到来,大军不得不就地扎营。可是刘虞在选择扎营的时候,却犯了一个致命的缺误,竟将军营扎在了丘水东岸。

有将领认为背水扎营乃兵家大忌,非到万不得已,不能背水扎营。

刘虞却举出了韩信背水一战的典故,并一通引经据典,将提出意见的统兵将领驳了个哑口无言,认为纵然有敌军来犯,将士们背水一战,没有了退路,自可奋勇杀敌。

想法是好的,然而现实却是骨感的。

公孙瓒得到消息后,当时就大喜过望。

不顾大雨连天,亲率八千精兵顶风冒雨杀奔狐奴,准备一战建功。

当天夜微明时,大雨依旧下个不停。

惊天战鼓声中,公孙瓒亲率三千大军冲阵。

刘虞信心满满的指挥大军迎敌,不料麾下军卒缺乏训练,且多为新丁,再加上天上正下着大雨,根本就军无战心,只是甫一交战,就被鲜血迷乱了双眼。

士兵们立刻就慌了,扔到武器就跑。

公孙瓒瞧的分明,顿时大喜,立刻挥军掩杀。

三千精兵乃是追随他多年的百战老兵,哪里是刘虞麾下的新兵可比。

若换个地方,换个天时,或许刘虞的五万大军足以淹没公孙瓒的三千精兵。

然而在这种特殊的天时和地利条件下,越根本发挥不出兵力的优势来。

正所谓兵败如山倒。

刘虞想象中背水一战,三军将士无路可退下,奋力杀敌的情景并没有出现,那些慌乱的新兵们见前无去路,后有追兵,非但没有拼死杀敌,反而全都往河里跳。

军心一乱,纵然孙武复生,也无力回天。

公孙瓒见刘虞大军溃退,当即全军压上,奋力冲下。

大雨之下,无数刘虞兵卒哭喊着四散而逃,跳河淹死者不计其数。

公孙瓒亲临阵前,奋力冲杀,八千将士无不效死命杀敌,勇往直前,直杀的丘水河畔血流河成,河水很快就被染红,直到数月之后都还是红的。

“怎么会这样!”

刘虞失神喃喃,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引以为傲的五千大军就这么败了,败的毫无半点悬念。

直到此时,他才后悔没有听信统兵将领的话,大大营扎在丘水西岸。

然而这个时候,再说什么都晚了。

刘虞在数百亲兵的护卫下,夺小路而走。

然而道路泥泞,战马根本无法奔跑,六神无主的刘虞早就没了主意,在亲兵的护卫下只管漫无目的的奔跑,哪里还分得清方向和大路,

公孙瓒亲率数百死士追了上来,刘虞不得已,只得与亲兵跳河逃生。(未完待续。。)

第153章戏平

每天三更,无特殊原因不断更少更

——————

初平二年,刘虞兵败,走投无路下跳入丘水,生死不知。

公孙瓒没有理会刘虞的五万败军,而是在第一时间内调集大军直扑蓟县,在所有人都没有反应过来之前,一举攻破蓟县,正式宣告了刘虞的灭亡和幽州易主。

幽州各郡太守措手不及,面对公孙瓒的强势,一时都没了主意。

涿郡、渔阳、上谷三郡太守最先顶不住压力,向公孙瓒俯首称臣。

代郡太守没有坚持多久,在公孙瓒大军兵逼城下后,也很快就开城投降。

一时间,幽州风声鹤唳,士族人心惶了。

消息传到邺城,冀州刺史袁绍大为吃惊。

而这个时候,袁绍在冀州士族的支持下,刚刚在冀州战稳脚跟,正在巩固势力,根本就无力对外用兵,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公孙瓒尽占幽州而无力干涉。

为了防备公孙瓒顺势南下冀州,还不得不在边境上加派兵力布防。

就在幽州易主的同时,同一时间的扬州也发生了一件大事。

初平二年春,袁术以孙坚为将,领军三万攻打扬州。

孙坚数战皆胜,于五月初杀进九江,兵围寿春,又先后击破了九江太守周昂请来的帮手丹扬太守周昕、庐江太守陆康等数路兵马,兵围寿春,数月乃落。

九江太守周昂城破被杀,九江易主。

孙坚很快威名大震。淮南各路诸侯无有不惧者。

就在孙坚准备大刀阔斧,一举攻占扬州其余各郡时,后方却发生了变化。

以谋士金尚为首的一干谋士见孙坚连战连捷。深恐大权旁落,于是对袁术道:“孙文台当世虎将也,然淮南诸地今皆闻孙坚威名,而不知主公仁义,非臣子之道也!”

“这……”

袁术本就多疑,而且没有什么主见,一听之下立刻犹疑起来。

金尚等人继续在旁煽风点火。不动声色地给孙坚泼脏水。要说这金尚别的本事未见得有多出色,但却把袁术的心思揣摩的通透,给人泼脏水的功夫也是炉火纯青。

袁术本来就不是什么雄才大略的枭雄。给金尚这么一挑拨,心病越来越甚,也觉得不适合再让孙坚继续率军攻打扬州,免得麾下将领兵权过重。肘生变故。

以己渡人。孙坚若真打下了扬州,还会不会听自己的呢?

袁术觉得,若是换了自己,肯定不会再受制于人,天下哪有这样的傻子。

有了这个想法,立刻就采纳金尚等从之计,将孙坚从九江召回,又命大将张勋代替孙坚统军。继续攻打扬州各地,让孙坚到各地去招募训练兵卒。

颍川始置于秦。地处中原腹地,人口众多,自先汉以来便是文风最盛之地。

汉末私学盛行,各地世家大族或名士或多开设私学授书育人,颍川可以说是其中的佼佼者,出了一大批名人名士,诸如荀氏八龙、水镜先生等,皆出于颍川。

可以说,颍川真正当得起人杰地灵的美称。

诸如被许子将评为有王佐之才的荀彧,就是颍川人氏。

孙坚第一次来到颍川,就为颍川兴盛的文风大为震动。

信步走在阳翟城中,看着那些谈笑而过的文人士子,心里别人一番触动。

程普却还在为袁术临阵换将之事耿耿于怀,咬牙切齿地道:“袁术匹夫,枉主公为他立下汗马功劳,却以小人之心妒君子之腹,将主公调到这后方来招募兵卒,岂有此理!”

孙坚忍不住侧头掠了程普一眼,暗忖这些话心里想想就是了,怎能说出来。

自己现在还在袁术手下混饭吃,说话就要小心,不能落人口实。

特别是经此一事,已经充分证明了袁术此人毫无容人之量,若再不韬光养晦,将一些闲言碎语传到袁术耳里,怕是又会引来一番波折。

孙坚沉声道:“德谋快别再说这些话了,当心隔墙有耳!”

程普‘嘿’了一声,就不再说。

就在这时,孙坚耳力甚好,听到了走在前面两个士子的低声私语。

就听其中一人道:“最近扬州那边多有流民逃亡过来,听说淮泗一喧战火不断,许多百姓不堪其苦,已经活不下去了。据那些逃过来的流民说,孙坚已经攻下了九江,把陆康和周昕也给打败了,估计用不了多久,连扬州也要改姓袁了。”

左边一人淡然道:“未必!”

先前之人讶道:“为何?”

左边之人道:“孙坚虽然能征善战,但袁术此人贪得无厌,亲小人而远贤臣,十足草包一个,实在不是什么明君,帐下金尚等小人更是只知争权夺利、排挤异己,根本就不是什么成大事的料。我吾不出多久,孙坚必然会被召还,改以金尚一党之人统兵。”

先前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