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绣色袭人 >

第23章

绣色袭人-第23章

小说: 绣色袭人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以禅一指旁边停着的华府马车:“你不是坐马车来的吗?”
  华重锦踌躇了下,转身上了马车。他刚脱下衣衫,便听她的丫鬟红绒轻轻敲了敲车壁:“六爷可否把衣衫递出来,我家小姐要走了。”
  华重锦轻轻嗯了声,飞快展开衣衫,目光扫过衣衫后襟上的墨字。
  勘笑兰台公子,未解庄生天籁,刚道有雌雄。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
  没见缺字,难不成这首词他背的不对?
  他掀开帘子,伸手将衣衫递了出去。穿成这样子自然不能出去与她道别了,他隔着车帘低声对红绒说道:“我听说锦绣坊的事了,让你家小姐不要担忧,我会想法子的。”
  红绒感激地回道:“多谢六爷了。”
  谢府的马车离开后,夏扬掀开车帘入了马车,见华重锦身着内衫坐在马车中,唇角忍不住扬了扬,又扬了扬,最后实在憋不住,噗嗤一声笑了出来。
  他从未见主子这么听话过,谢姑娘让他脱衣他便脱衣,若换了旁人,让他当街脱衣,那不是找揍吗!
  华重锦的目光淡淡扫过去,正色说道:“夏扬,你背一背绣在我衣衫上的那首词。”
  夏扬挠了挠头,他可比不上主子,诗词背的不算多,磕磕绊绊背了两句,便挠头道:“都督,您别为难我了,不如考我剑法。”
  华重锦默然。
  他隐隐有一种预感,那件她亲手一针一线缝制的衣衫被她拿走后,恐怕再也回不来了。


第37章 
  帘外雨潺潺。
  以禅卸了发钗;换上睡袍躺在床榻上;听着夜雨点点滴滴敲打在屋瓦上;难以入眠。
  案头烛火轻轻摇曳;照映在那件绣词的衣衫上,因是从华重锦身上脱下来的,隐约还残留着他身上的男子气息。她伸手轻抚衣衫上的墨字,唇角勾起一抹缥缈的冷笑。
  倘若不是在牢中磨出来的耐性,今日在面对他是便压不下心头的火。
  她性子本温和,极少动怒。当初被他送入牢中,她也没有如此生气;毕竟兄长砸破了他侄儿的头。
  可如今这算怎么回事?
  紫线轻手轻脚走到床榻边,坐在一侧的踏板上,轻声问道:“小姐,可是有心事?”方才她便瞧出小姐有些异常,不似为了锦绣坊的事。
  “紫线,明日将这件衣衫拿出去烧了吧。”天已暖,屋内不再生炭炉,倘若有;以禅早亲手将衣衫扔到火里了。
  “小姐,可是那位六爷惹你不高兴了?”紫线接过衣衫;放到了窗畔的榻上,低声问道。
  纵然是衣衫上少绣了字;改日补上便是,又何必那么急;要当街扒人的衣衫,小姐可不是这样的人。
  以禅问她:“红绒睡了吗?”
  紫线点点头。
  以禅将绣帕之事和盘托出,又叮嘱紫线:“此事暂不要告诉红绒,她心中藏不住事。”
  “六爷不一定就是华重锦吧,或许他只是认识华宝暄,将帕子送给了他,小姐何不亲口问问他?”
  以禅想起当日她问冬眠华重锦的身份,冬眠支支吾吾的样子。
  她轻轻摇头:“当初他在凌云阁订绣帕时我便觉得奇怪,他一个男人订什么绣帕,又不是什么大件绣品,还要到绣坊订。如今想来,应是华宝暄将捡到的我那块绣帕丢了。我被孙崖带到东山,偏就被他所救,世间哪有如此巧合之事。当日,除了华府无人知晓我出事了,他不是华家人又能是谁?他手下的侍从身手极好,尤其那次在东山见到的,应是军营中人,而华重锦,他如今不就是三州都督吗?”
  紫线细细一想,的确是,气恨地说道:“亏我还感激他救了小姐,可若不是他华家的缘故,小姐又怎会坐牢,不坐牢,孙崖那等人,又怎敢那样羞辱小姐。说来说去,都是因为他。小姐,你待如何对他?”
  “他救我一命,却也毁我一生。”以禅的目光飘忽,唇角浮起一抹寂落的笑意,“就当从未认识他。”
  ******
  马车一路行进府内,华重锦披了件斗篷下了马车,恰巧前些日子落在马车上的,正好披在身上。
  天色已黑,又是下着雨,倒也无人注意他斗篷里仅着内衫。
  因第二日华宝暄便要去平川,华老夫人便让众人都到她院里用晚膳。
  华重锦先回墨香轩去换了衣衫,忽想起衣衫上那首词,便拐到书房去找诗词册子。
  他书房里旁的东西没有,就是书多,摆了满满一书架。那本诗词册子前些日子还读过,随手塞在了书架上,他颇费了些工夫才找出来。
  翻开册子找到那首《水调歌头》,反复念了好几遍,他是没记错的。这会儿又疑心自己方才看错了,也许后襟上确实少了字。
  他丢开册子,唤了夏扬进来,吩咐道:“你去查一查,关于妙染和谢小姐的风言风语是从谁口中传出来的。”
  夏扬有些为难,如今流言已传开,又不是三两个人知道,这让他如何去查。
  华重锦仿若看透了他的心思,说道:“从离州的绣坊布铺查起,锦绣坊生意好,难免遭人嫉恨。”
  夏扬点头。
  华重锦这才起身到母亲的院里去用饭。
  雨这会儿又下得大了些,淅淅沥沥没个尽头。他撑了伞,不紧不慢地走了过去。
  一进院就听得屋内笑语连连,杏枝挑了帘子请他进去。就见华老夫人、王氏、华重梅和华宝暄四个人正围坐在桌前打马吊。
  自华重梅回来后,倒是凑足了人打马吊。
  “大忙人总算回来了。”华重梅一面出牌一面吩咐丫头们摆饭。
  明日华宝暄就要走了,老夫人心里不舒坦,可也晓得这是为了宝暄好,又不好阻拦,见到华重锦回来,没好气地说道:“明日宝暄去了平川,由你来替他,可别这么晚回来了。”
  华重锦朝母亲笑道:“可别找我,我可赔不起。”
  老夫人笑骂道:“你倒哭起穷来了。”
  华重锦走过去瞧着母亲的牌,说道:“倒不是哭穷,实在是不敢赢您老人家啊,要我故意输比让我赢还难呢。”
  华重梅嚷道:“听听他这话儿,自个儿多厉害似的。你过来替宝暄,今儿非让你输得只剩内衫不可。”
  刚穿了内衫回府的华重锦闻言忍不住失笑,他瞥了眼老夫人的牌,两手夹了一个牌出来,抛在桌面上:“出了这张就等着胡牌吧。”
  华宝暄也不知在想什么,一副神游天外的样子。杏枝绕到他身后一看,一副牌还乱得很,提醒道:“小公子,你这可以碰了。”
  华宝暄猛然回过神来,取了张牌丢了下去。
  华重锦直接将老夫人的牌推倒,笑道:“胡了。”
  一时间丫鬟们上齐了菜,众人围坐在了圆桌前。
  王氏叮嘱华宝暄,到了平川要好好习练武艺,不要太懒散。
  华宝暄闷闷不乐地应了,瞧着满桌子菜肴却并不动箸子。老夫人以为他不愿去平川,正要安慰几句,他却将箸子放下,语气坚定地说道:“祖母,母亲,五姑,六叔,我求你们一件事。”
  华老夫人笑呵呵问道:“什么事啊?”
  华宝暄说道:“我想到谢府去提亲。”
  他在朱雀街上,听到了关于以禅的风言风语,难免也听到了华家与谢家的恩怨。他如今方知,以禅坐过牢,且还与他有关。
  “你们不该瞒着我的,我虽记不起,但谢小姐打我应是因为我不好。她坐牢也是因为我,如今她一个姑娘被说成那样哪里还嫁得出去,我一定要娶她。祖母明日便派人到谢府去提亲吧。”
  华宝暄这番话,让大家都无心用饭了。
  华重梅放下箸子道:“我觉得可以。原本我觉得谢姑娘对宝暄无意,便是去提亲也会碰钉子。如今谢姑娘出了这档子事,她若答应了亲事,便能救她自己于水火,没理由不答应的。”
  “你们说的谢姑娘出事,是什么事?”大嫂王氏疑惑地问道。
  华重梅与华宝暄对视一眼,那些难听的话他们着实说不出口。
  “既说了谢姑娘对宝暄无意,若因旁的原因结亲,这姻缘只怕不会好。”王氏又道。
  华老夫人也不同意:“不行,那位谢姑娘便是再好也不行,她动手打过宝暄,怎么还能入我们谢家的门。”
  华宝暄见母亲和祖母都不同意,便将希望寄托在华重锦身上。在他眼中,六叔说话还是有分量的。
  “老六,你倒是说句话。”华重梅也碰了碰华重锦的胳膊。
  华重锦拿起汤匙,慢悠悠舀了一勺鱼汤,瞥了眼华重梅,沉声说道:“宝暄若要定亲,定要娶情投意合的女子,绝不能因别的原因结亲。”
  “那就是谢姑娘。”华宝暄忙说道。
  华重锦瞥他一眼,深邃的眸中神情莫测:“谢姑娘与你情投意合吗?”
  “可我喜欢谢姑娘。”华宝暄说道。
  “你喜欢她她便要嫁给你?照你这样说,武小姐还喜欢你呢,是不是你就要娶她。”
  华宝暄委屈地望着华重锦:“六叔,武小姐才不喜欢我,她喜欢你。”
  “她喜欢我,我就要娶她吗?”华重锦冷冷说道。
  华老夫人没好气地敲了敲桌子:“阿锦,怎么回事?”
  华重锦不再说话,放下箸子起身:“我饱了。”
  他起身快步离去,留下一桌子人面面相觑。
  “这是在衙门里受气了?”老夫人说道。
  “谁敢让他受气。”华重梅扒拉着碗里的饭粒说道,“宝暄,别想太多,用罢饭早点回去歇息,明日还要早点去平川呢。提亲之事急不得,你若有心,早晚会打动她的。”
  华宝暄怏怏地应了声,起身道:“我也饱了。”
  饭后,华重梅又陪着母亲和大嫂说了会儿话才回去,刚出了母亲的院子,便见华重锦撑着伞站在院外的树下。
  “怎么不走,别是在等我吧?”华重梅颇为惊讶。
  “我送你回去。”华重锦说道。
  梨枝晓得两人是有话说,很识趣地跟在后面。
  华重梅问:“这么晚了,有什么重要的事非要现在说?”
  雨声淅淅沥沥,夏扬和梨枝一前一后提着宫灯,昏黄的光芒只照亮了脚下的路,朦胧的光影里,华重锦淡然一笑:“你前些日子不是说要跟着谢以禅学刺绣吗,怎么不见你去?”
  华重梅哎一声说道:“你当真了?我只是说说而已,实在拉不下脸去跟一个小姑娘学刺绣。”
  “怎么你说话都不算数的吗?”华重锦挑眉问道。
  “这……算不上不算数吧。谢姑娘其实也没当真的,她也晓得我是为了让她收下那根老参说的客气话。”
  “明日你到锦绣坊去学刺绣吧!”华重锦轻轻说道,语气却很坚定。


第38章 
  “凭什么啊;你让我去我便去吗?”华重梅觉得很奇怪;“你在这里等我不会就是为了这件事吧?奇怪了;你为何对谢家的事这么上心?”
  “不是你让我帮她的吗?”华重锦不徐不疾地说道;“刚才你火急火燎过来告诉我谢姑娘多可怜。说起来,她也确实是因我们华家才沦落到如今的境地,不帮说不过去,但让宝暄去提亲就有些过了。你只需过去跟着学刺绣,有心人自会明白怎么回事,或许能压一压那些谣言。”
  “好吧,那我便委屈委屈自己;跟着过去学学绣孔雀,也不知我一番好心为了谁!倘若她真成了侄媳妇儿,倒也不枉我白忙活一场。”华重梅说着轻轻叹息一声。
  华重锦目送着华重梅缓步而去,他怔怔凝立在雨雾中,闭眼深深叹了一口气。
  ******
  以禅这一夜睡得不安稳,一早有些头痛。既没人到锦绣坊订绣品,索性放自己歇息会儿,晚点去也无妨;便又睡下了。再醒来时天光大亮,雨早已停歇;日光映在窗格上,一片暖暖的辉煌。
  以禅起身时下意识瞧了眼窗前的卧榻;紫线昨夜放在那里的绣词衣衫不见了,应是烧掉了。
  烧掉了好啊!
  她起身唤人;一开口只觉嗓子疼痛,话音沙哑。自锦绣坊出事,她一直绷着劲,生怕自己倒下,岂料前两日没事,最后还是被打倒了。
  紫线叹息一声,自去准备败火的金银花露。红绒伺候她梳妆,一面对她说道:“小姐,锦绣坊的事就别担忧了,昨日里,六爷特意托我给小姐带话,说锦绣坊的事他听说了,他会想法子的。”
  以禅坐在妆台前,任由红绒将她一头乌发绾了起来,哑声问道:“红绒啊,你觉得人家六爷为何要帮锦绣坊?”
  红绒是个直肠子,不假思索说道:“我瞧着他对小姐有意啊,他不是救过小姐吗。”
  “胡说什么呢?”以禅冷声说道,“这种话怎么可以乱说,他家里说不定三妻四妾呢,你晓得吗?”
  红绒冷不防以禅发了火,顿时有些惘然,再不敢回话,小心翼翼自妆匣里取了一支步摇簪在了以禅的发髻上。
  以禅回过身,仔细叮咛红绒:“你要记住,对你好的人不一定是真对你好。”
  红绒嘟起嘴,不明白小姐为何发怒,莫非因为六爷真有妻室?
  紫线端来金银花露看着以禅饮下,担忧道:“锦绣坊如今也没什么事,小姐不如在府中歇息两日吧。”
  以禅点点头:“让周菱和妙真也歇两日吧。”
  在府中也不能总闲着,她饮了两杯败火的花露,觉得嗓子舒服了些,便到祖母和母亲屋内去问安。
  昨夜下了一宿的雨,这会儿日头虽出来了,但空气中满是泥土的气息和花儿的清香。以禅特意绕到园子里,折了几枝盛开的木香花,准备给祖母插瓶。
  还没到松香院,便听打扫的小丫头说,西府的三姑娘过来了。
  以禅一听就知道要坏事。
  她这位堂妹自小便与她不对付,处处与她比高低。但凡她有的东西,她也必须要得到。以禅还记得,她有了什么时新的衣衫和发钗,隔不了几日,谢以荣便会有与她相似的,或者比她的更好。
  谢以荣还惯会在祖母跟前嚼舌根,说她的不好。幸亏二房是庶出,而祖母又是个明白人。谢以荣今日来,别是听了关于她的风言风语吧。
  以禅加快步子向松香院而去,可还是晚了。刚到松香院门口,便见谢以荣从院子里走了出来,瞧见她来了,满脸惊惶地说道:“以禅姐,你来了,祖母,祖母有些不好了。”
  琉璃急匆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