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重笙 >

第88章

重笙-第88章

小说: 重笙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于是这流言渐渐就变成了皇帝要把四公主指给凤大人,凤大人得了重用又要尚主,实乃好福气呀。
    在府里装病的四公主闻听此言大怒,将卧房砸了个稀巴烂。
    
    第一百五十八章 里外不是人
    
    凤嵩川要尚公主的传言不但叫四公主抓狂,将孟蓁也刺激得不轻。
    若非不敢放肆,她也想摔东西。
    除了气愤,还有一种深深的恐惧。
    万一这事是真的,她可怎么办?
    听说驸马是不能纳妾的,凤嵩川热衷权势,对她和府里几个妾室并没有什么感情,有这等一步登天的机会,不要说她,就是那生了庶长子的张氏都可能处置掉。
    就算容她在府里,等公主进了门,想收拾她还不跟捏死只虫子一样。
    可她年轻,美貌,还不到二十岁,怎么甘心一辈子就这么完了!
    孟蓁咬牙切齿地想,实在不行,就想办法卷了金银逃走,也比留在这凤府里等死强。
    就在她惶惶不可终日之际,孟绍祺来了。
    孟蓁一听哥哥来了,“腾”地站起来,吩咐快请。
    她亲自迎到门口,待人进来,连茶也顾不得叫丫鬟准备,把闲杂人等都打发出去,屋里只剩兄妹两个,才焦急地问:“大哥,那位段先生可有什么妙计教我?”
    孟绍祺坐下喘了口气,安慰妹妹:“你先别慌,那位段先生和我说了几条,我听着很有道理。你就按他指点地做,必定叫妹夫另眼相看。”
    孟蓁抱怨道:“另眼相看有什么用,张氏那样生了儿子的尚且难以保全,我可不敢和公主争。”
    “没叫你争,段先生说了,此事风声虽响,却不见得是真的。不管是真是假,对妹妹你而言。要紧的都是叫凤将军知道你是一心一意地为他打算,千万莫学那寻常妇人,只知道哭闹争宠。此事若是假的,凤将军日后必定高看你一眼,把你放在张氏头里,若是真的,他觉着你能帮着他出谋划策。以后哪怕做不了夫妻。把你当个军师也不错。”
    孟绍祺知道妹妹这里情况堪忧,心里也是火烧火燎的,连妹夫都不大敢乱叫了。他还想着后半辈子靠孟蓁接济呢。
    孟蓁自嘲地笑了笑:“军师?他怎么说的。你一字不落学给我听。”
    随着孟绍祺一番鹦鹉学舌,孟蓁脸上渐渐露出若有所思之色,在一旁坐了下来。
    凤嵩川刚开始听到传言的时候,还以为谁在同他开玩笑。
    四公主喜爱俊美少年的事。他隐隐有所耳闻,就是死了的驸马看上去也是相貌堂堂。绝不是他这等五大三粗的类型。
    后来向他投来羡慕目光隐晦道喜的人多了,他又忍不住想,无风不起浪,难道圣上确有此意?
    公主身份虽然高贵。可再嫁的公主自当别论,四公主是二皇子的亲姐,这要娶回来自己可就成了皇家的人了。
    前面几个驸马没有实权。可他又不同。
    四公主虽说行事有些荒唐,那也无所谓。大不了关上门各过各的,在外边能照顾彼此脸面就好,来日若是她的亲弟弟坐了那位置,自己岂不是水涨船高,成了皇帝的亲姐夫?
    怎么算这门婚事都是利大于弊。
    凤嵩川在外边不敢露出张狂之意,回到家却难免心神恍惚。
    几房妾室神色有异,只有孟蓁这里该如何如何,小心服侍,也不旁敲侧击地套他话乱打听。
    孟蓁明显也是听说了,只不过她把这事视作理所当然,看她言谈举止间透露出来那意思,像凤嵩川这等英雄豪杰,正室夫人也只有公主才配当。
    孟蓁关心的是别的:“大人这些日子依旧在衙门里呆到很晚才回府,可是想查的事还没有头绪?贱妾知道大人急于做成一番大事给圣上和天下人看,可您也要注意自己的身体啊。”
    她选的时机正是床榻之上凤嵩川被伺候得舒舒服服,身心最为放松的时候。
    凤嵩川果然对她说了心里话:“江北离得太远,王光济看来是常做这等事,手脚很干净,逼得太紧了又怕打草惊蛇,爷也为难啊。”
    孟蓁笑了笑,娇柔地将面颊贴到他胸膛上,道:“既是如此,大人何不差心腹去趟江北呢?”
    “去江北?”
    孟蓁柔声细语:“蓁儿欲为大人分忧,有个主意,大人看看行是不行。”
    “你说。”
    “蓁儿先前曾向大人提过的,我有一位兄长,人很机灵又有头脑,家中出事之后,他便跟着商队出去闯荡,到过江北,也听说过那王光济的大名。大人要拿王光济走私的真凭实据,不如叫我哥哥带着银票跑一趟,去向王家订购大宗的南崇特产,王光济不认识我哥哥,必定不会提防,到时候大人便可以抓他个罪证确凿,走的哪条路,和军中什么人勾结都逃不过大人的眼。”
    凤嵩川大为意外,怔怔望着孟蓁半天没有说话。
    孟蓁露出惶恐之色,道:“大人,蓁儿可是说错话了,不行您就当我什么也没说吧。”
    “不,不。这主意很好,我只是没有想到,你还有这两下子。明天叫你哥哥进府来见我,若他真像你说的那么机灵,事成之后必有重赏。”
    孟蓁嗔道:“瞧大人说的,蓁儿人都是大人的,还要什么赏。”
    凤嵩川哈哈大笑,又道:“此去冒的风险不小,你哥哥手无缚鸡之力,正好寇文在京里呆不下去,我叫他陪着你哥哥走这一趟吧。”
    这么大的事情,凤嵩川自不放心完全交给侍妾的兄长,需要派个人跟去,在旁边监视着。
    寇文就是先前背叛了谭瑶华引文笙上当的那个侍从。
    文笙没死,他所做的事情自然瞒不住人,从年前谭家就放出风来,要挖地三尺找他算账,吓得他藏起来门也不敢出。
    转天凤嵩川亲自见了见孟绍祺,虽然不甚满意,觉着此人畏畏缩缩得有些上不了台面,但无奈孟蓁这主意出得太好了,而且孟绍祺看起来也做了不少准备,凤嵩川最后决定勉强用他,鼓励了一番,又把寇文叫来,让两个人先熟悉熟悉,好尽快出发。
    凤嵩川这里还在做着娶四公主进门的美梦,不顺心的事就一桩一桩接踵而来。
    先是大皇子那边,杨昊御手底下的潘先生把他找了去,转弯抹角敲打了一番,到最后杨昊御更是阴着脸亲自进来,质问他到底是什么意思?
    凤嵩川连忙同大皇子解释,他全不知道流言打哪传出来的。
    杨昊御冷笑:“我四妹因为驸马的死心情本来就不好,为这传言,府里的丫鬟都杖毙了好几个。奉劝某人,癞蛤蟆还是别想着吃天鹅肉了。”
    凤嵩川一张脸顿时胀成了猪肝色,对方是皇子,受到侮辱不能反驳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他也想不通往日待他不错的杨昊御怎么说翻脸就翻脸。
    还是潘先生见他目露茫然,一幅失魂落魄的模样,提醒他道:“凤将军,大殿下向来待你亲厚,有什么好事都想着你,你却在程国公的事情上设了套让他钻,你做得不厚道啊。”
    凤嵩川这才恍然,连忙解释:“那顾文笙进京不久,我也没想到程国公会这么看重她,为了她,甚至不惜同殿下翻脸。”
    杨昊御盯着他,目光透着阴冷:“只这一件么,谁都不是傻子,老凤你好好想想吧。”
    丝桐殿大比之后,李承运同两位皇子的关系变得十分紧张,见着杨昊俭还会淡淡地打个招呼,和大皇子杨昊御见面,只要建昭帝不在边上盯着,那是理也不理,完全拿他当空气。
    偏偏过年这段时间见面的场合多,搞得杨昊御很是尴尬。
    为这事,长公主还专门进宫找了他的生母淑妃。
    虽然长公主说的是李承运父亲死得早,她疏于管教,以至都那么大的人了还是孩子脾气,请淑妃娘娘帮着说一说,叫大殿下不要往心里去,淑妃还是把杨昊御叫进宫,劈头盖脸臭骂了一通。
    杨昊御也憋屈啊,太子之位还没有着落呢,老二在边上虎视眈眈,他哪里想得罪这位表兄?
    正月里李承运纳妾,他特意送了厚礼去,想借机修好,李承运却一点面子不给,当天就把东西原封退回来了。
    回头想想,这件事透着诡异,他明显是被人陷害了。
    自己堂堂皇长子,搞个良家美人算什么,可手下给他弄回来的偏偏是李承运的宠姬,听说还是在去别院的路上被人劫走了的。
    出事之后,他虽然及时把知情人都处理了,可那几名手下早早就不见了踪影,而表兄李承运查都不查,直接就认准了自己。
    这件事谁得了好处,自然是他那好二弟杨昊俭。
    若不是因为丽姬之死和顾文笙虎啸台那事,只看丝桐殿顾文笙状告老二,他再稍加拉拢,必定可以把李承运拉过来。
    那段时间凤嵩川同李承运的岳父延国公鲁大通走得很近。
    他私下里一直同老二眉来眼去,还以为自己不知道。
    以前也到罢了,如今管了缉私这等肥缺,也不见他来孝敬。
    故而杨昊御越看越觉着凤嵩川此人居心叵测,哪里还有好声气,一通斥责,也不听他解释,便打发他滚蛋。
    凤嵩川憋了一肚子气,到家还未找个人发泄出来,二皇子派的人就到了。
    杨昊俭叫他到山庄别院去一趟。
    
    第一百五十九章 祸水东引
    
    杨昊俭叫了凤嵩川去,看他的眼神有些怪异,踌躇了一番,方才同他道四公主心伤驸马之死,万念俱灰,圣上也并没有叫她另嫁之意,不知是谁吃了熊心豹子胆,活得不耐烦了胡乱揣摩圣上,散布这等谣言。
    又说他已经进宫请圣上下旨严查造谣之人,他和公主都相信此事与凤嵩川无关,叫他该如何如何,不要把这件事放在心上。
    杨昊俭态度虽然和善,凤嵩川却觉着对方笑容里面好像藏了刀子。
    想起大皇子骂他是癞蛤蟆想着吃天鹅肉,凤嵩川只觉身上一阵冷一阵热,看这些皇子公主的反应,就好像自己配个再嫁的公主都是辱没了对方,是对他们极大的侮辱。
    究其根源,还是他凤嵩川的实力太弱了,才会被人瞧不起。
    若是他能够对皇位的归属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两位皇子绝不会是这等态度,哼哼,只怕不用他开口,四公主便会哭着喊着要嫁他。
    凤嵩川并不怎么会掩饰内心,好容易应付完了杨昊俭,神情郁郁告辞而去。
    杨昊俭笑着送他离开,望着他的背影敛了笑容若有所思。
    到二月底,玄音阁的春试全部结束。
    “宫榜”一百五十人,南北两院平分秋色,细点上榜人数相差无几,团战南院稍弱,前十甲里只占了四席,成绩最好的就是郭原师徒所在的队伍,拿到了第三名。
    文笙所有的比赛一场没漏全都看了,她敢说能拿到这个成绩绝不是郭原之功,队伍里有四张古琴,谭四先生的古琴“重月”声音厚重雄劲。承担了部分原本该由鼓声所尽的责任。
    像谭三先生、谭四先生这样的顶尖乐师,要看他们出手已经不容易,更何况是在同乐台上与对手全力一搏争个输赢?
    所以有师长参赛的团战受到了极大的关注,叫文笙一帮新生大呼过瘾之余心生触动。
    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石,故能成其高;士不厌学,故能成其圣。
    乐师的路于他们这些人才刚刚开始。尤其是文笙。她的琴艺要学下去,没有现成的诀窍可以直接拿来套用,全靠自己的摸索。不努力怎么行?
    旁观了一场春试,令她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学习当中。
    等进到阳春三月,一直悬而未决的二皇子山庄连环命案也有了说法。
    秦和泽查实,杀人者最初潜入山庄是因为戚琴。因为二皇子否认他把戚琴是关押在山庄里,故而秦和泽不好用一个“救”字。给建昭帝的奏章只含糊写道“意在戚琴”,但具体怎么回事大家都清楚。
    而之后又一连发生多起“意外”,涉及二皇子山庄那天当值的侍卫、迎客的管事、仆从,种种迹象表明。杀人者与羽音社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秦和泽上书请旨,针对羽音社提到了三条建议:第一,限期责令羽音社的首领交出那一男一女两个贼人。第二。民间的乐师以后不得私自招揽江湖中人以为侍从,着各处地方官严查。一经发现,以抗旨论,江湖中人以往所犯律法,视乐师为知情随坐。第三,羽音社这等组织具有很大的危害性,即使不予以取缔,也该令其向官府报备首领、成员、财物等种种详情,由官府派专人监管。
    这三条十分厉害,尤其是第三条,已经不但是要削弱羽音社,还要将羽音社的乐师彻底抓在手里,令他们为官府效力。
    建昭帝看了秦和泽的这份奏章之后大加赞赏,叫人照着这三条拟定圣旨,除了监管羽音社的人还没有选好,其它全部都照准。
    老皇帝早想趁着自己还活着把羽音社处置了,不过一来师出无名,恐引得天下人惊慌,且给自己留个骂名,再者下手太狠了也不行,总不能大梁的乐师尽出谭家吧。
    所以秦和泽这奏章不管是时机还是内容都恰到好处。
    相比之下,二皇子山庄的命案是不是羽音社为救人搞出来的反到不重要了,哪怕不是,也要把它办成板上钉钉的铁案。
    杨昊俭听说之后长长叹了口气,还是小看了秦和泽,他是老爹肚子里的蛔虫还是怎的,下手这么快,到叫顾文笙和那姓钟的逃过了一劫。
    那两个人如今都是玄音阁的乐师,再想其它的理由抓人却是不好下手,只能慢慢等待机会了。
    文笙人虽然在玄音阁学习,朝堂里这些动静并不是没有耳闻,毕竟隔几天要去拜望一下李承运,时不时还要接受谭令蕙和杨蓉等人的宴请。
    她一听就知道像什么四驸马出意外,凤嵩川要适主都是钟天政搞出来的把戏,尤其最后一招,拿羽音社做替罪羊,绝了后患,实在是又干净又毒辣。
    这小子是使出浑身解数,一门心思要把王光济和张寄北逼得再无退路啊。
    是不是王光济反了,他便可以浑水摸鱼,由中获得极大的好处?
    文笙虽然心里跟明镜一样,却因二皇子山庄那事她也有一份,这满怀心事竟是除了对王、戚二老和云鹭之外,谁都无法吐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7 5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