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重笙 >

第31章

重笙-第31章

小说: 重笙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王昔还真把这事给忽略了,他一辈子与琴为伍没有娶妻,不经提醒哪会想着给刚收下的小徒弟操这心,听了这话不由悻悻地道:“女人啊,就是麻烦。”
    戚琴便笑道:“你年轻的时候倚红偎翠,不是没有荒唐过,没道理徒弟就得做尼姑吧,小姑娘家终是得正正经经找个人嫁,现在开始相看就不早了,所以我说你不要把她总拘在身边,事事越俎代庖。”
    王昔捻着胡须想了想,突然回过味来,瞪眼道:“我的徒弟可不会嫁你们羽音社的人!你少打她主意,信是绝对不会帮你去送的。”
    戚琴叹了口气:“这事可不是你说了算的,不嫁羽音社的人,难道要嫁京里那帮乐师么?放心吧,你那徒弟自己很有主意,我也不会叫她去涉险,这次邺州的盛会机会十分难得,会有许多平时难得一见的人物现身,就算没有缘份,能开开眼界,多认识些人也是好的。”
    王昔当时哼了一声没有表态,过后却把文笙叫来询问。
    他到没有说戚琴开解他的那番话,而是问文笙愿不愿意去帮着戚琴送信。
    文笙自然是愿意的,就不说戚琴先前不计得失地帮过她很多,如今有了麻烦她自当鼎力相助,单说邺州的盛会必定会有许多像戚琴这样的乐师到场,这些高人雅士平时隐于市井山野,若非有这样的机会哪能一见。想想都心驰神往。
    王昔叹了口气,道:“那你自己要心中有数,到了邺州万事小心,你需得知道,师父一直被排斥于乐师之外,惹了麻烦师父只怕是庇护不了你。”
    文笙知道他担心着自己,郑重点了点头,许诺道:“师父放心,我送了信便早早回来。”
    王昔犹豫了一下,吐吐吞吞道:“难得出去一趟,带着你的琴,也不用那么急着回来。”
    文笙被他说得有些莫名。
    戚琴把信交给了文笙,随信又将黄荟荪身上搜出来的神秘曲谱抄录了一份,叫文笙到了邺州后把两样东西交给同在羽音社的古琴名家厉建章。
    担心她路上不安全,戚琴又托了云鹭江湖上一位姓吴的朋友同行护送。
    
    第六十九章 古琴名家厉建章
    
    云鹭这位朋友六十多了,看上去精神矍铄,腿脚十分硬朗。
    王昔一见就很满意,大兴到邺州虽然不是很远,路上也得走七八天呢,文笙是个小姑娘,要真找个年轻力壮的江湖客陪着,这一路孤男寡女的,还真是叫人不放心。
    老吴年纪都可以当文笙爷爷了,说话办事一看是经常走南闯北经验丰富的模样,正合适。
    徒弟跟着他朝夕相处大半年,既聪明又听话,把他照顾得舒舒服服,一老一小没事弹弹琴,心情别提有多舒畅了,突然要分开,老爷子还真有些不舍得。
    他板着脸叮嘱:“既然那姓黄的没福气用师父制的琴,你又靠着它起过那么一丁点儿的作用,那琴你就拿去用吧,记着,要用心练,离了师父眼前,也不得荒废偷懒。”
    文笙恭敬地应了一声,看看老人眼神里明明满是担忧,心下感动,忍不住上前,轻轻抱了抱他:“师父,我会尽快赶回来,琴也会好好地练。”
    戚琴右肋受伤不轻,大夫叫他卧床不许活动,他靠在榻上看着这师徒两个告别,忍不住笑道:“不过去一趟邺州,少则二十天。多则一个多月就该回来了,别整得跟再也见不着了一样。”
    王昔有些不自在,瞪了戚琴一眼:“你放什么屁!”又悄悄跟文笙道:“虽说婚姻大事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你此去若是有看着还不错的,就带他回来,师父帮你掌掌眼。”
    这下轮到文笙心中窘然。
    她可算是明白了师父为什么同意叫自己跑这一趟,说话间还欲言又止的。
    文笙笑了笑,在王昔耳边道:“您放心。”
    放什么心她却没有提。
    在文笙的计划里,她根本就没想着这么早成亲。甚至没想过这辈子要成亲,然后同个男子厮守一生。
    要多么信任爱重才会互托一生一世?她在明河当着凤嵩川和众乡绅的面写下那首诗。既是对凤嵩川这等人的嘲讽,也是她一直以来潜藏在内心的愤懑想法。
    生而为女子并不低贱,为什么不管前生还是今世,世俗都划定了那么多规矩给女人们来守?甚至于就连她们自己也认为是应该的。并且以此为荣?
    要叫她顾文笙来日为了一个男人举案齐眉,想都别想!
    但这些没有办法诉之于口,就连师父王昔也不会理解。
    告别了王昔和戚琴,文笙跟着吴伯出发。
    吴伯找了辆驴车代步,他坐在前面赶车,文笙呆在车里,两人有一搭没一搭地闲聊。
    车子颠簸向西,没多久身体就像散了架。吴伯说这还是官道,等后面几天走山路的时候更是难行。需得养好体力,到时候说不定还要步行。
    文笙抱着她的琴,心中默想此去邺州不知会遇到什么。
    师父把这张琴给了自己。按说自己应该给它取个名字,这是一张响泉式的琴,外表华美,琴音透澈,很合文笙的心意。
    她以指腹轻轻抚摸着琴的岳山,想了几个名字都觉着不怎么合适。便准备先放一放。
    两天之后,出了大兴境。果然变成了山道。
    吴伯找了处集镇,连驴带车卖了个好价钱,这两天他和文笙熟悉了,见她穿着男装行动利落,便问文笙可会骑马。
    他要去跟这附近的山贼套套关系,弄两匹马。
    文笙这才感觉出来这老者当真是江湖中人。
    吴伯安顿了文笙住店,拿着卖车的钱去买了拜山的礼物,独自一个人出门,半天的时间带着一身酒气返回,果真牵回了两匹马。
    一辆驴车的钱换两匹马,这买卖怎么想都赚了,吴伯也大是得意,和文笙讲他当年如何结交五湖四海的朋友,又道:“邺州的响马江北的贼,再加上东海的海寇,这是咱们大梁江湖上的三大害,连朝廷都拿他们没办法。比较起来,邺州的响马还是最讲道义的,遇到顺眼的江湖同道有难,也能伸出援手。”
    他口里所说的江北,指得是大梁和南崇交界的飞云江。
    去年南崇将领林世南打了场大胜仗,如今飞云江北边好几处州县仍落在南崇人手里。
    再次上路,吴伯有了谈兴,一到打尖的时候就给文笙讲这三大害的秘辛。
    “老头子认识邺州这伙响马的一个小头目,好几年没打交道了,这次见面你猜怎的,他们换了个新当家的。这位当家的和我还有些渊源呢。”
    吴伯不是藏不住话的人,只是这个新发现太叫他震惊,身边又没有合适的人可以叙说,忍着不讲更是不成,赶这半天路快要将他憋死了。
    文笙看了看周围,不虞二人的谈话被外人听到,才好奇问道:“怎么说?”
    吴伯也压低了声音:“付春娘,是百相门门主付兰诚的长女,真是叫人没有想到。”
    文笙听出点儿意思来了,她虽然不知道付兰诚是何方神圣,但却理解吴伯为什么这么吃惊:“是个女子?”
    这世道,绝大多数的女子一辈子循规蹈矩,像李氏那样呆在后宅养儿育女,自己这样的异类就很少了,没想到还有更出格的,女匪首?
    “这小娘子岁数还不大呢,当年她满月的时候付兰诚请了很多江湖上的朋友去吃酒,我算算,今年也就是二十一二岁吧。我这回上山。是下面人接待的我,没见着她本人,就这么着。一听她落了草,我当场就险些把酒碗扔了,要见了面还不知道要出多大丑呢。”
    文笙拿着面饼,没有说话,只是点了点头。
    她不是江湖人,虽然对付春娘起了点兴趣,却不会有吴伯那么大的反应。
    吴伯叹了口气:“你不知道这其中的因果。付门主为人大方豪爽,讲义气有手段。朋友也多,在江湖上很吃得开,三年前他们付家出了件大事。付门主相谐二十几年的原配夫人突然病故,没过多久。他那十分宠爱的小老婆也跟着去了,丧事一桩接着一桩,大家都说付家撞了邪。跟着付春娘原本订下的亲事也莫名其妙地黄了,又有流言说,那原配其实是上吊死的,妻妾相争,大老婆吃了亏,一时想不开,那小老婆的死却是跟付春娘有些关系。毕竟吊死的那位是她的亲娘。这么看来,传言十九非虚啊。”
    文笙面饼了放到唇边,微张着嘴。不知说什么才好。
    “付兰诚也是,教了闺女一身武艺,现在不定怎么后悔呢。朝廷若是认真追究起来,够他喝一壶的。”
    文笙觉着吴伯这话的重点不对。
    许是见到文笙的满脸不以为然,吴伯又感慨道:“逼得原配寻死,想来那位姨娘也不是什么善茬子。老话说得好,一山不能容二虎……”
    文笙嗤笑一声。淡淡地道:“争宠不对,想不开寻死不对,报复杀人更不对,只有始作俑者是无辜的,他唯一的错处,便是教会了女儿武艺。”
    “啊?”吴伯搔了搔头,脸上不禁有些尴尬。
    顾姑娘没有说他话讲得不对,好像只是把他的意思总结了一下,配着她那似嘲非嘲的口气,听着怎么就这么不是味儿呢?
    文笙虽然对江湖很是好奇,却不喜欢听这样的故事,这里面夹杂的夫妻恩断,骨肉反目怎么听都是一幕人间惨剧。
    不过文笙并不认识那位马贼首领付春娘,日后也不想同她有什么瓜葛,议论完了这一句就把她抛到了脑后。
    数日之后,两人到达了此行的目的地邺州长晖。
    长晖位于邺州的中心枢纽,县衙和府衙只隔了一条长街,商业发达,店铺林立,街上人流如织,常有达官贵人出入,是大梁最繁华的几处重镇之一,远非文笙在大兴呆过的那些城镇可比。
    初来乍到,人生地不熟,幸好二人要找的那一位厉建章在长晖本地十分有名,稍一打听就按照路人的指点找到了他位于城南的家。
    文笙没有急着上前叫门,先站定了离远观察了一阵,这位羽音社的厉大家无疑家底颇为丰厚,城南住的都是有身份的人,来来往往非富则贵,能在这么一处寸土寸金的地界,拥有这么一片大宅院,不是一般人能办到的。
    当然,厉建章本来就是古琴大家,是羽音社的成员,不是普通人。
    但文笙见惯了戚琴那样的乐师,再来看这位厉大家,难免有些不适应。
    她牵了马和吴伯上前叫门。
    应门的厉家下人身材高大,胳膊上肌肉高高鼓起,不用吴伯试探,文笙也看得出对方身手定不一般,是个练家子。
    这些武林人士总是出于各种原因喜欢往乐师身边凑,以能被乐师招揽为荣耀。
    文笙说明来意,那人把他们让到了门房里,有专人陪着,他进去禀报。
    透过窗子,可见厉家的院落很深,亭台楼阁层层叠叠,布置得十分雅致,陪着他们的下人上了茶,并不搭话,退到一旁垂手而立。
    厉家规矩之大,由此可见一斑。
    过了一阵,方才那人回来,叉手施礼:“信在哪一位身上?请随我去见厉大家。”
    
    第七十章 伐木叮当
    
    文笙冲着吴伯微微颔首,示意他在此稍等,她则起身随着那人去见厉建章。
    考虑到背着瑶琴去见一位擅琴的乐师有些不礼貌,她将琴先交给了吴伯看管。
    厉家很大,足足走了半刻钟,才穿过前院,到了厉建章所在的琴室。
    远远的,文笙就听到有悠扬的古琴声响起,前面带路的大汉不由地放轻了脚步。
    文笙一入耳便知道弹琴的正是那位厉大家。
    这支琴曲当中泛音特别多,难得厉建章处理得细腻而有特色,听这支曲子,就好似置身于三月的湖水边,湖面清澈如镜,周围草长莺飞,又有鸟雀自在盘旋,只觉人生在世全无烦恼之事。
    文笙站定,等着这一曲终了。
    这位厉大家果然是抚琴的高手,但文笙听完了,却觉着曲子里还是有未搔到痒处的地方,许是出于她的私心,她想若是师父王昔来弹这首曲子,会更加得豁达而有生趣。
    直到最后一个泛音停歇,里面方传出声音来:“听闻戚兄自大兴传了信来,送信的人呢,请进来吧。”
    那大汉方才往前两步,到了琴室门口,朗声禀报:“回厉先生,人已经到了。”说话间往旁侧一让,伸手冲着文笙做了个“请”的姿势。
    文笙上前,迈过高高的门槛,进到了琴室当中。
    这间琴室布置得十分淡雅肃穆。矮榻、屏风、长几、桌案一色都是黑漆,案上铺着几幅长卷,直垂到地。黑白互衬,更显朴素大方。
    正对着门主位上坐了位长者,一双手犹放在面前的古琴上面。
    这长者年纪应该在五十出头,保养得当,面色红润,头发也是黑的多白的少。
    文笙注意到他的时候,这位长者也在上下打量文笙。
    文笙匆匆一扫。便知道这座上的人必是她要找的那位厉建章。
    对方年纪远较自己为长,又是戚琴的朋友。文笙站定了,深施一礼,口里恭恭敬敬道:“末学后进顾九见过厉老先生,在下此来受戚老重托。有一封要紧的书信要面呈您。”
    说话间,她取出了一路小心收藏的书信,两手拿着,上前几步,交到了厉建章手上。
    厉建章接过信,没有急着打开看,而是有些失望地问了一句:“这么说此次的盛会戚兄不打算参加了?”
    文笙回道:“戚老在大兴遇袭,受了不轻的伤,没有办法到邺州来。他把前因后果都写在了信中,厉前辈一看便知。”
    厉建章闻言吃惊非小,双目之中锐芒一闪。顾不得再问文笙的话,低头三两下拆开那封书信,先眯着眼睛从头仔细看了一遍,而后又再三确认关键之处。
    直到这个时候,他才仿佛由高人雅士一下子变身为戚琴信得过的朋友,羽音社的重要成员。
    戚琴在信里说了很多。不但详细讲叙了自己与商其、“黄太安”的恩怨,提到此番因为伤重不能来参会颇为可惜。还特意向厉建章介绍了文笙,说她师从王昔,于古琴上十分有天赋,和自己也多有渊源,若非她相助,同姓黄的那一场拼斗还不知道鹿死谁手,请厉建章方便的时候指点她一下。
    除此之外,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7 5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