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重笙 >

第104章

重笙-第104章

小说: 重笙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江北的局势正如钟天政所料。
    王光济趁江北各州县的官员齐聚他的齐园作客之际。杀官起事,只用两个时辰不到就控制了兰城。当天在齐园身首异处的地方官多达二十几人,活着的也都吓得屁滚尿流,当场跪地求饶。
    钦差凤嵩川带到兰城的近万官兵只逃回去了一半。他本人则下落不明。
    同一时刻,王光济的堂弟在江北重镇云边率众举事。没费什么力气便占领县衙和四城。
    消息传出,相邻的县城纷纷响应,一天不到,江北八县已经有六个被王光济的人马控制。并且他的势力还在迅速向北蔓延。
    朱子良闻讯之后立刻集结了大军出来平叛,双方人马在金沙岭相遇,不管是朱子良还是王光济。匆忙间对对方的兵力都有些估计不足。
    朱子良派出了四万大军,但这其中有不少将领出工不出力。王五王六兵马未足万,自忖寡不敌众,再加上刚集结起来的队伍未经阵仗,也不敢轻举妄动。
    最后雷声大雨点小,只有前阵几千人交了交手,便退了开来。
    没多久,王五王六这边接到命令,带着人马撤回,朱子良到是想追击,但钟天政趁着江北大营空虚之际,突然插手,给他送了份厚礼。
    过江议和的南崇使节好好在江北大营中军帐篷里呆着,距离朱子良的帅帐不足百丈,大白天遇刺,身体好好的,脑袋不见了。
    当时账内还有两个护卫,也一齐被杀。
    死的这位使节名叫梁兴业,乃是南崇小皇帝的亲叔父。
    尸体一被发现,使团的其他人简直快疯了,齐齐指责大梁无意和谈,朱子良纵凶害人。
    朱子良焦头烂额。
    和谈不成对谁有利?自然是王光济,可恨这帮反贼杀了人,善后却要他来做。
    他无奈之下只得将使团其他人软禁起来,一边收拢兵力严阵以待,防着南崇那边林世南闻讯之后率兵来袭,一边派人火速往京里送信,把消息报给建昭帝知道。
    他这边不敢轻举妄动,王光济则是根基未稳,占据八县之后后继乏力,要停下来喘一口气。
    两下就此陷入了僵持。
    到将奉旨前来议和的大驸马一行阻在了八县之外,此等情况之下,除非他肋插双翅,否则叛乱不平息,他是到不了江北大营了。
    再说就算他到了江北大营,也注定要无功而返。
    朱子良辛辛苦苦瞒着南崇皇叔的死讯,钟天政却早已派人将那梁兴业的脑袋送过江去。
    王光济占了江北八县也没闲着,不知找谁写了一篇讨伐建昭帝的檄文,传之于天下。
    檄文之中例数了建昭帝的几条罪过,第一条便是皇位得来不正。
    建昭帝身为先皇第七子,非长非嫡,靠着娶了谭氏女,得到了谭家人的鼎力支持,残害父兄,窃居大位。这等没有人伦的人,哪配拥有四海?
    第二条,亲近小人,朝臣多是骄横酷吏。特别点了凤嵩川的名字,说他自掌了大权之后,以缉私为名,大梁稍微殷实的人家被他勒索遍了,王光济此次造反全是受他所迫,不反就只有家破人亡一途。
    第三条,残害乐师。这是专指的羽音社乐师,檄文里将秦和泽上书的三条建议逐条拿出来予以驳斥。
    这些是最主要的,除此之外,檄文里还罗列了建昭帝种种昏庸无能的表现,包括彰白二州当初被屠城的惨事等等,十分有煽动力。
    檄文最后,竟然还附了一份名单,那是决意追随王光济的乐师名单。
    其中不但有张寄北、元恺,还有密密麻麻很多名字,厉建章、戚琴全都榜上有名。
    这檄文在江北传得很快,文笙见到之后暗吃了一惊。
    其它那些也到罢了,关键是这一份名单,文笙只是大概一扫便意识到那天在齐园所有的乐师一个不漏,全都名列其中。
    怪不得戚老和云鹭始终没有消息,这分明是被王光济挟持了。
    张寄北想以这种手段,逼得众乐师再无退路,只能将错就错跟随他造反。
    
    第一百八十八章 钱少爷(雪域神仙和氏璧+)
    
    其实像戚琴这样的,孤身一人没有家小,就算成了钦犯,也至多是本人面临着朝廷的缉捕,日后未必没有转圜的余地。
    这里头最要命的是像厉建章这样的乐师。
    厉建章在长晖有名望有产业。文笙还记着那年轻娴静的厉夫人,温柔聪慧的厉蕙雅。
    他的名字出现在这份名单上,对厉家人不亚于天降横祸。
    与厉建章情况差不多的,这份名单里肯定还有不少。
    文笙都可以想像得到,建昭帝必定大为光火,下圣旨,抄家灭族,从而和那些被胁迫乐师结下深仇大恨。
    这也正是王光济和张寄北想看到的结果。
    而那些无辜受累的家人女眷下场会如何凄惨,王、张二人根本不会多想。
    这便是钟天政常说的,“古往今来成大事者,哪一个足下不是堆满了白骨”。
    若要救人,时间可谓是相当紧迫。檄文传入京根本用不了几日,甚至不等建昭帝下旨,各处的地方官一见到这份名单,便会先行动手。
    文笙伸出手,指尖轻触那一长串名字,在上面缓缓划过。
    王光济在兰城经营多年,极得人心,起事后虽然有江北大营在旁虎视眈眈,他仍将兰城暂定为己方的主城,派人将城墙加高,布下重兵把守,他的家眷都还住在城中,有专人负责保护。
    城里气氛虽然紧张,却并未发生骚乱哗变之类的事,就连物价也没有飞涨。
    大街上行人比往常少了很多,但也没有到家家户户闭门不出的地步,大多数老百姓十分平静就接受了变天的事实。甚至还有张灯结彩,赶去给王大善人帮忙的。
    齐园已经清理出来,前面的整条街全部拆除,成了一座兵营,后边园子里则住着王光济的亲眷家小。
    快晌午的时候,一行三人悄悄溜至齐园后门。
    为首的是个二十上下的年轻人,个子不高。生了一双斗鸡眼。一说话便使劲往一起挤眉毛,看上去颇有些滑稽。偏他穿戴讲究,显是家境十分富裕。后面两个人高大魁梧,看打扮是随从护院之类。
    这年轻人探头往门上看了看,见把门的头目是个熟人,便使劲冲着那人挥了挥手。小声招呼:“喂,常大脚。过来一下。”
    被喊那常大脚扭头一望,忍不住笑了,走过来道:“钱少爷啊,您这干嘛呢?”
    那钱少爷下意识便挤眉弄眼:“我这不是你们起事之后头回来嘛。不知道规矩,看着你们刀枪林立,心里发虚啊。”
    常大脚笑道:“戒备严些那也是防着官兵和朝廷的探子混进来生事。钱少爷你又不是外人,虚什么?”
    钱少爷叫他一说也心有余悸:“可不是。你们这回要是打不过官兵,我们家估计也得跟着一起遭殃。这叫那什么,从逆?”
    常大脚没读过书,更说不清楚。
    他却知道对方说得没错,这钱少爷家里也是兰城大户,和杨家是儿女亲家,如今王光济造反,王、杨、钱三家那是绑在一根绳上的蚂蚱,一旦事败,都逃不了抄家灭族的下场。
    所以他也没防着对方,道:“这都晌天了,您还在这转悠啥?”
    钱少爷搔了搔脑袋:“这两天快闷死我了,兰逸那小子打从京里回来我就没见着,是在齐园里边吧,你给通报一声?”
    杨兰逸进京之前和这钱少爷是一对狐朋狗友,兰城大名鼎鼎的两个败家子,常大脚笑道:“杨少爷在呢,您进去吧,不过这两位需得在外边等着。”
    “好。对了,差点儿忘了。”钱少爷迈步往里走,又掉过身来,塞了串赏钱给那常大脚。
    杨兰逸窝在家里也闷得很,王十三打发了两个人一步不离地跟着他,想干什么都不方便,见到钱少爷好不容易挤了点笑容出来。
    “你小子,这趟京城混得不赖啊,还真叫你考上玄音阁了。”钱少爷语带羡慕,格外亲热。
    杨兰逸一听这话,哭丧下脸:“有什么用啊,我姑夫这一反,我是再别想回去上课了。”
    钱少爷揽住他肩膀,安慰他道:“怕什么,回头等你姑夫打进京城,坐了龙椅,整个玄音阁都是你说了算。”
    两人相携进屋,将门关上,没有外人了,钱少爷才低声笑道:“这么垂头丧气的,我看不是上不了课,是没办法再见佳人了吧。”
    杨兰逸“啊”的一声,瞪圆了眼睛望着他。
    钱少爷见被自己说中了,猥琐地挤了挤眼睛,“嘘”了一声,示意他小声点,悄声道:“我可都知道了啊,啧啧,为哄人家姑娘跟着你,你真敢夸下海口,八十万两,把你论斤卖了值不值这么多银子?你别以为往齐园一躲就没事了,那姑娘可找上我了,要不是我拦着,她就要拿着欠条去找你爹了。你自己欠的风流债,赶紧想办法摆平了吧。”
    杨兰逸脸上变了几变,咬牙道:“我是想出去见她啊,可王十三那王八蛋看我就跟防贼似的。”
    “没事,这不有我么。咱俩先去我家,就说去看你姐姐姐夫,他爱跟就叫他跟着,等到了我家,我再想办法帮你脱身。”
    两人商议定了说走就走,王十三听到报告没有拦阻,依旧派人跟着,美其名曰贴身保护。
    等到了钱家,钱少爷果然想办法支开了王家的随从,帮杨兰逸脱了身,他觉着自己为兄弟真是两肋插刀啊,不但帮着欺上瞒下,还把那两人约会的事都一并安排好了,真是太仗义了,嘿嘿嘿。
    再见文笙,杨兰逸有一肚子的话想说。
    姑夫造反了,他也跟着成了反贼中的一员。
    文笙却没空听他叨叨,道:“杨公子,我急着找你,是想请你帮忙把戚老和云鹭放出来,这是其一。再者,你已经是乐师了,又处在这个位置,对于其他乐师的苦难不应该置若罔闻。你姑夫当日将你送进京,让你去考玄音阁,这是对你的看重,张寄北依附于你姑夫,你完全可以接近他,努力去阻止那些不幸的事发生。”
    
    第一百八十九章 相见争如不见
    
    文笙不敢把救人的希望完全寄托在杨兰逸身上。
    对上张寄北,不管是声望人脉还是处事的经验,这小少爷无疑都还生嫩得很。
    他能依仗的,只是王光济内侄这个身份,张寄北不敢得罪他太过。
    和杨兰逸见过面,约好了明日再来钱家听消息之后,文笙想了一想,决定去找钟天政好好谈谈。
    大梁朝廷已经是日薄西山,一旦建昭帝驾崩,两个皇子不管谁登基,都必定迎来一场腥风血雨。
    她想要改变这个现状,不是像谭家众人一样勉力维系杨氏的天下,而是另外找出一条路来。
    如果可以,改朝换代最好不要有战争。
    有句老话说,宁为太平犬,莫作乱离人。乱世刀兵,最无辜最痛苦的都是寻常百姓。
    钟天政有勇有谋,清醒自律,身上有很多叫人欣赏的地方,再加上有一帮能力卓著忠心耿耿的下属,气候初成,若是他得了天下可以叫大家过得更好,自己出于朋友之情,为之尽一份力又有什么不可?
    只希望他能听进去自己的屡番相劝,不要冷冰冰地把所有的事情都以利害相衡量。
    文笙叹了口气,出手帮助厉建章等人对钟天政而言显然是一件多余的闲事,袖手旁观,任事态恶化才符合他的利益。自己能劝得他改变心意么?
    文笙半点儿把握都没有。
    她甚至想钟天政总说自己有一天会去求他,若是可以叫他做点善事,使这么多妇孺免遭毒手,她低下头,向他说一个“求”字又有什么难的。
    上次见面的酒楼已经拆成了平地。文笙要见钟天政只有去林庭轩藏身的那家药铺。
    这间铺子文笙之前没有来过,但她听云鹭说了,连看铺子的小伙计都是钟天政的人。
    正打着仗,药材紧缺,铺子已经关门,但里面还有人住。
    文笙等了好一阵儿,才见到林庭轩。
    林庭轩似是刚从外边回来。还带着点儿微喘。进门作了个揖,问文笙有什么事。
    文笙目光中带着审视,打量了一下林庭轩。问道:“钟公子可在?我有急事找他。”
    林庭轩赔笑道:“姑娘来得真是不巧,公子这会儿不在兰城。不知您有什么急事,若是方便的话,可以告诉林某。再由林某给他送个信。”
    钟天政不在?文笙微微皱起眉来。
    “那他可有说几时能回?”
    “这个……这不好说,顺利的话。傍晚前就回来了,若是事情办得不顺利,可能需要个三五天也说不定。”
    文笙望着他一时没有说话,屋子里陷入了沉寂。
    停了一会儿。文笙轻轻叹了口气:“林先生,王光济的檄文我想你已经看到了,里边这份乐师的名单。用心之歹毒实是令人发指。我希望你能帮着劝劝钟公子,现在还有能力解救这些乐师家眷的人不多。你家公子应该算是一个。救人是积德的好事,比起仇恨来,感恩的力量一点都不弱。”
    为了劝说对方,文笙甚至试着以钟天政惯有的思维方式去为他们分析利弊。
    林庭轩讪讪一笑:“姑娘放心,您这番话我一定会带到。公子的心意顾姑娘您该知道,就是没好处的事,只要您求到了,他也一定会尽力去做的。”
    该说的都说了,钟天政不肯露面,文笙无奈,只得告辞。
    “林先生,麻烦你同你家公子说,事情紧迫,要动手需趁早,拖个两三天等人已经死的死下狱的下狱,再后悔也晚了。”
    很多女眷为了保住青白,宁愿一死也不愿被抓进大牢。
    故而文笙特意又多叮嘱了两句。
    街上人多眼杂,林庭轩没有出去相送,站在门口目送文笙走远。
    直到文笙走得不见影了,他才慢慢敛了笑容,转身去了后院。
    他口中不在兰城的钟天政一直就在后院房里坐着。
    林庭轩进屋,躬身施礼:“公子,顾姑娘走了。”
    钟天政沉声问道:“她有什么事?”
    “公子您所料不错,顾姑娘确实是为那份名单来的。”
    “这个时候跑来,除了这个,也不会有别的事。她怎么说?”
    林庭轩便将两人适才那一番对话一字不差学说了一遍。
    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7 5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