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不小心生在六零年 >

第79章

不小心生在六零年-第79章

小说: 不小心生在六零年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学习上,他们不是在上课就是在图书馆,宿舍基本上真的只是个睡觉的的地方。
  但是和蓁蓁相比,其他学生都有些自愧不如了,蓁蓁精神力很强,很短的睡眠就能保证身体的需要,因此蓁蓁开启了学霸模式,每天天不亮就起床,直到半夜三更才回来。
  魏玉锦以前在生产队干活时习惯了早早就起床,如今让她躺在床上她也睡不着。每天早上醒来四处黑乎乎的一片,也没个亮堂地方看书。她见蓁蓁每天一早就出去,琢磨着蓁蓁可能找到了看书的地方,连忙穿上衣服拿着书出去,可刚出了宿舍楼就不见了蓁蓁的踪影。
  魏玉锦没法又上了楼,刚要回推开宿舍的门,忽然看到楼道尽头的厕所亮着灯,她眼睛一亮,回屋里悄无声息地搬了个小凳子,去厕所学习。
  在学霸聚集的地方也容易出现攀比心理,有一个学习的其他的就不踏实,没几天厕所就挤得满满当当的,一堆学生抱着书在里面埋头苦读,好在宿舍楼的洗手间学生们都一天两遍的打扫,没有什么味道,要不然还真不一定能坐得住。
  比起同学们的艰苦,蓁蓁就舒服多了,她坐在洋楼里舒适的沙发上,茶几上摆着新鲜的水果蜂蜜水,餐桌上摆着香喷喷的早餐。蓁蓁每周从家里回家都买上一个星期的早饭放到空间里,什么时候吃都是热乎乎的,压根就不用担心变质的问题。
  把学过的法语念了两遍,有几处不确定的地方蓁蓁都标了出来,准备上课时再问问法语老师。喝了蜂蜜水吃了早饭,看着外面天气还早,蓁蓁又把忘我经济学的教材拿出来,自学没有错过的课程。
  在空间里呆了三个小时,才差不多到了上课时间,蓁蓁都先用意识看好了地方,才悄悄出现。魏玉锦提前给蓁蓁占了座,见她来了连忙招手,蓁蓁抱着书坐在自己的老座位上,把书放在桌上,挨个和舍友打了招呼。
  住在蓁蓁上铺的许佳佳凑了过来,挨着蓁蓁轻声问道:“老妹你都搁哪儿看书啊?我今天就是起晚了一会厕所就没位置了,只能厚着脸皮抢了楼上的厕所。”
  蓁蓁有些为难的笑了笑:“我自己找了个地方,虽然有灯但是地方太小,多一个人都转不开身,实在是没法带你们过去。”
  这话许佳佳倒是相信,她今天早上去楼上厕所看书的时候,看见蓁蓁的嫂子王新雯也抱着课本坐在厕所里背法律条文,若是能带人,蓁蓁指定先把王新雯带去。
  今天上午蓁蓁有两节大课,一节课是新闻专业课,第二节 课是经济学。新闻专业学生们虽然才学了几个月,但已跃跃欲试的想组建新闻社,刊登一些校内新闻和时评之类的文章。专业课宋时海老师对此大加赞赏,在课上讲了许多相关专业的知识,听的班里的同学恨不得下了课就去把新闻社建好,好发挥发挥自己的专业才能。
  蓁蓁听着魏玉锦她们热烈讨论着,也对新闻社十分感兴趣,只是以她现在的时间来说,全程参与是不可能的,估计只能参与投稿,锻炼一下新闻写作的能力。
  新闻系专业课上完没有其他的大课,因此在下课铃声响起来以后,老师和学生们基本上都坐在凳子上没动地方,继续商议建校内报社的事。
  在班级里最活跃的张成海主动报名要求担任社长,并到黑板前把大家的建议都写到上面,逐项进行讨论。
  宋时海饶有兴趣地看着他们七嘴八舌的介绍自己心里的想法,有的可行性不强、有的明显会走弯路、有的建议实在是太稚嫩,但宋时海依旧什么都没说,只有勇于尝试才学到更多的经验,也才有可能出现创新性的想法。
  蓁蓁急着去上经济学,没办法继续参加讨论,只得和舍友说了一声,便背着书包往外跑。同班同学已经习惯了李明蓁从早到晚上大课的日程,因此并没有怎么在意,只是坐在蓁蓁后面的几个男生瞧着明显有些失落,嘟囔了一句:“若是李明蓁同学能当我们新闻社的记者就好了,以她的形象和亲和力,一定能采访到很多人。”
  魏玉锦听见了回头笑了笑:“以我们家李明蓁的性格,就是当记者也是独行侠,不会找什么搭档的。”
  那几个男生被戳穿了小心思,脸上都有几分不好意思,有个叫刘成民的胆子大一些,他笑嘻嘻的和魏玉锦商量:“魏大姐,这新闻社可是咱们班的大事,等你们回宿舍和李明蓁同学商量商量呗,让她多参与参与啥的,到时候你们需要跑个腿啊扛个重物啥的,我们都能帮忙。”
  魏玉锦呵呵两声:“我在生产队的时候能扛两百斤的麻袋。”
  刘成民吞了吞口水,一脸尴尬,旁边一个叫徐泽海的男生凑了过来:“你胳膊比我都粗,李明蓁同学哪能和你似的,她一副弱不经风的样子,我们得多发挥一下同学间的友爱互助之情。”
  许佳佳也转过头来,一脸同情地看着他:“上回我们宿舍掰腕子比赛,你知道啥结果不?”
  刘成民和徐泽海目目相觑,不太明白话题咋突然跳到这里了,看着两人一脸疑惑的样子,魏玉锦好心的给他们揭穿了谜底:“我和李明蓁掰手腕,我输了。”
  顿时,以魏玉锦为中心,旁边一片的人都安静了下来,刘成民听了心痛的直捶胸口:“这不可能,人家李明蓁明明是一副不食人间烟火的模样。”
  许佳佳和魏玉锦顿时忍不住大笑起来,不再搭理这个傻小子,转过头去又开始继续说新闻社的事,刘成民抹了把额头上的汗,有些郁闷地看着徐泽海,小声的嘟囔道:“你这法子也不行啊。”
  徐泽海也有些发愁:“当年我追我媳妇的时候,就是讨好她同屋的知青帮着说好话来着,不信给你再努力努力。”
  刘成民立马又鼓起了精神,决定主动出击问问李明蓁对新闻社的想法。于是刘成民估摸着蓁蓁快下课的时候提前离开了教室,来到经济学教室去食堂的必经之路上。果然功夫不负有心人,大约等了十分钟,刘成民果然瞧见了匆匆去食堂的蓁蓁,他立马抹了抹头发、整理了一下衬衣,装作一幅巧遇的样子走了过去:“哎,李明蓁同学!”
  蓁蓁回过头,看着面前这个长的普通的扔进人堆里就找不出来的同学,有些疑惑地问:“你是谁啊?”
  刘成民,卒!
  看着刘成民踉踉跄跄格外凄惨的背影,蓁蓁也有些不好意思,她要上三个专业的课就有将近二百名同学,平时还要和其他不同专业的人一起合上大课,算一算一起上过课的足足有几百人,像这种长的普普通通的大众脸,她真的记不住啊。
  蓁蓁摸了摸下巴,露出一抹笑容,要是长的像法语专业的郗俊杰那种美人的模样,蓁蓁保证,她指定能认出来。


第75章 
  因为蓁蓁这一届学生比较特殊,所以年龄也参差不齐,最大的三十多岁的都有,像蓁蓁这种直接高中毕业就参加考试的也有不少。在这个年代结婚普遍比较早,二十三、四岁结婚是常态,不过也有些知青惦记着早点回城,拖到了二十五六岁。
  帝都大学是华国首屈一指的高校,考进来的都不是平凡的人,尤其是蓁蓁这一届,全国上下将近六百万人参加考试,可最终被录取的不到二十八万,真可谓是千军万马挤独木桥了。都是未来的优秀人才,没结婚的也不少,因此很多学生都存了在学校里找个对象的心态,相处的合适了毕业一分配工作就可以直接结婚,多省心啊。有这种心思的也不止是男同学,女生也好多这么琢磨的,虽然她们进入大学以后接触的是新知识和开放文化,但是骨子里依然认同传统的到了二十来岁不结婚就是老姑娘之类的想法。
  虽然很多人找对象都说得人品好、能吃苦,但是在了解不深的情况下,对异性的好感基本就看脸了。蓁蓁的长相在女孩子里算是上等了,她以前虽然整天不是上山就是下河的,可奈何人家天生长的就白,一年四季雪花膏都不擦,可那脸蛋啥时候都是水水嫩嫩的。
  除了皮肤白皙,蓁蓁再一个吸引人的就是那双灵动的大眼睛了,单往那一站不用说话,就让人觉得她浑身上下都透着机灵劲。
  有这样一个年纪不大、学习吃苦长的又好看的小姑娘,不止新闻专业的男生、就是法语专业和经济系也有打她主意的。不过这个年代的人还比较淳朴,做不来死缠烂打的事,他们的想法就是找个机会能和蓁蓁在课堂之外有些学习上或者活动上的接触,展现展现自己的优良品德,也许就能看对眼呢。
  对于班里男生对自己的小心思,蓁蓁还真没注意到,她上课时一边盯着老师一边写笔记,下课就急匆匆去换教室,连个眼神都没时间给他们一个,更别提接触了。像刘成民那样,辛辛苦苦占了三个月的座位,就是为了坐在蓁蓁身后把握先机,谁知蓁蓁连他是谁都不知道,白费了几个月的劲儿了。
  许是刘成民在蓁蓁这里碰了软钉子打消了不少男生先出头的想法,一个个又缩回了脑袋,等待好的时机。
  不过新闻专业的学生对待感情虽然都有些胆怯,可对专业上的事却热情十足,尤其是办校报这件事,他们都风风火火也很有冲劲,不到一个星期就申请下来了空屋子作为办公室,接着便开始征集第一期《帝都校园报》的稿件,魏玉锦作为女生代表,担任《帝都校园报》的副社长。
  新闻专业的同学都拿到了约稿函,蓁蓁在下课后破天荒的没有在空间看书,而是回到了寝室,和舍友们一起讨论准备什么文章。
  魏玉锦想根据这一年来政策明显的变化来写时评,许佳佳想写采访性稿件,通过学生这一年生活的变化才展现政策的光明和美好。每个人都把自己的思路说了一遍,蓁蓁通过对后世报纸上对新闻采访的经验,给她们提了不少建议。
  魏玉锦拿笔把蓁蓁说的都记了下来,然后问道:“蓁蓁,你打算写什么文章?”
  蓁蓁笑了笑,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我们学校有很多文学大家,像忘我先生、白夜先生他们,我想做一系列专访,可以通过他们某一篇小说请他们来谈一下创作经历和创作背后的故事。”
  “这个想法好。”许佳佳闻言眼睛一亮:“我特别喜欢忘我先生的《绝望的人生》,至少看了不下五遍,到时候你一定让忘我先生多说说这方面的内容。”
  天津姑娘孟然晓说话和放鞭炮一样,噼里啪啦的,她一个劲的附和许佳佳的意见,末了还拍了拍胸脯:“我申请到了编辑的职位,等蓁蓁这篇稿子写完我往头版推荐。”
  “那必须的!”许佳佳哈哈大笑起来:“当年先生得奖别说专访了,就报道都是一篇干巴巴的豆腐块。说起来这还是忘我先生获奖这么多年来第一次接受采访吧,我觉得单靠这个,咱们的报纸就能得到关注。”
  帝都姑娘郭小桥看着温温柔柔的,野心却不小:“隔壁文学专业的《末名诗刊》已经先我们一步发行了,我们可不能落他们太远,争取头一期校报就来个开门红,压过他们的诗刊。”
  “对了,我还有他们出的杂志,刚出第一期。”许佳佳跳起来,从自己的桌子里拿出一本印刷简陋的杂志放到桌上。大家都饶有兴致的围了过去,许佳佳翻开杂志第一页,轻了下嗓子,用纯正的冰城口音念道:“……他拿着一把利斧,划开了笼罩在胸口的阴霾……”
  蓁蓁虽然对诗歌不是很理解,不过也能从字里行间体会到这些人对诗的热情和狂热。许佳佳念了两首后把诗刊合上,认真地说:“就这一本在食堂门口卖六毛,你说我们的报纸能卖多少钱?”
  “你们开会的时候有没有讨论成本这一块?”蓁蓁端着搪瓷缸子喝了口水:“比如说第一期印多少份,大约需要多少钱这些?”
  魏玉锦、孟然晓、许佳佳、郭小桥四个都是杂志社的,她们闻言目目相觑,讪笑着看着蓁蓁:“没人提这事啊?”
  蓁蓁微微皱了皱眉头:“那第一次印刷的资金呢?”
  “这个我知道。”许佳佳连忙说道:“印刷社同意我们先欠着,等报纸卖完再给。”
  蓁蓁点了点头把缸子放到一边,两手撑着桌子看着自己的几位同学:“办报纸不是光凭一腔热血就可以的,很多细节都要想到,比如前期我们可能只需要维持成本就可以,但等报纸站稳脚跟后,就得考虑发稿费的问题。”
  “发稿费?”郭小桥的有些懵懂的眨了眨眼:“不都是义务劳动吗?为什么要发稿费?”
  蓁蓁看着娇娇小小的郭小桥萌萌的样子,忍不住捏了捏她的脸:“就是因为报纸的特殊性。”
  蓁蓁转身从柜子里拿出自己订阅的《帝都日报》和《每周新闻》两种报纸放在桌上:“报纸不能和诗刊、杂志一样随意,必须有绝对固定的刊发日期和最新时效的新闻。诗刊、杂志的稿子可以一次收很多稿子,然后分批放上,但是报纸不行,必须有时效性最强的新闻才能吸引读者的持续关注。”
  魏玉锦赞同的点了点头,可是还是有些不明白这些和稿费有什么关系,蓁蓁坐下来,喝了口水继续说道:“平时还好,上课之余写写新闻稿,可以把平时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能提升新闻写作能力,可是到了期末考试呢?”
  看着众人依然茫然的样子,蓁蓁叹了口气,这十年无论是小学还是初中、高中,压根就没有考试这回事,按照蓁蓁前世的经验,即使学习再好的学霸,到期末也得把本学期学的东西全通一遍,到时候忙起来谁顾得上去采访,稿费作为一个激励机制,肯定是必不可少的。
  不过校内报纸还是刚刚起步,单靠本班同学的热情起码就能支撑一年,等一年以后大家该经历的都经历了,报纸也稳定下来,到时候自然而然就考虑了。想到这,蓁蓁笑了笑:“马上就期末考试了,到时候你们就知道了,现在说也为时过早。”
  虽然蓁蓁年纪小,但是天生一副很靠谱的样子,魏玉锦她们都很信服她,连忙把蓁蓁说的这个建议也写上,准备等报纸稳定下来再商议。
  合上本子,魏玉锦见蓁蓁拿饭盒准备去食堂吃饭,赶紧叫了她一声:“等等我,我们一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