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珠玉在侧 >

第67章

珠玉在侧-第67章

小说: 珠玉在侧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武则天脚步一顿,回头看向李治。
    眼前的这个男人,双鬓已经染上灰白,而自己也韶华不再,两人的岁数如今加起来过百都不止。
    她已经很久没有想过从前的事情。
    在这宫廷之中,有一眼万年的永恒,也有红颜弹指老的瞬间。她为自己选择了一条不归路,从此只往前看,而从不回头看看那些曾经路过的种种。
    人一旦开始缅怀往事,便是苍老的开始。
    皇权之下,一切皆是算计。
    武则天从来都猜不透李治的心思,她或许能拿捏得准该要怎么做能让他有所触动,知道该要怎么做能讨他高兴,可他的心思到底如何,她也说不准。
    这十年多来,李治对她虽有防备,可也逐渐放心。他的身体每况愈下,对她的依赖也是越来越明显。
    她原以为李治即使防备她,大概也只是在军国大事的决策权上把握着,不让她过多参与。可太平神来一笔,告了武承嗣一状,帝王表面不动声色,等着她表态。
    那日但凡是她稍有偏袒武家的迹象,武家子嗣的命运便是岌岌可危。
    君心难测,武则天也是为自己捏了一把冷汗。在感业寺她想了许多,迅速调整策略。如今李治与女儿两人为出降之事不欢而散,恰好也是给了她一个机会。
    这个时候,她首先要做好的,便是一个妻子以及母亲的角色。至于所谓的母仪天下,或许哪天李治稍微缓和一下打压外戚以及她好不容易扶持起来的势力再说罢。
    “哪能不一样?当日主上不曾嫌弃媚娘出身不够高,排除万难将媚娘从感业寺接回宫中,后来更是不顾一切立媚娘为后,主上为媚娘所做一切,媚娘时刻都不敢忘记。即便媚娘如今身为一国之后多年,可也还曾记得当年因为小姓出身,在与主上一起的道路上增添了多少的阻挠。”
    李治扬了扬眉,看向武则天,“当初太平出降,你还嫌她的妯娌出身不够高,为何如今转变得如此之快?”
    武则天叹息着说道:“佛曰:众生平等。没有人能选择自己的出身,这一个月妾在感业寺中与师太谈经论佛,谈及众生百态,方知从前妾的不是。”
    李治笑了笑,没有说话。
    他走了好一会儿,语气有些复杂地说道:“无论怎样,媚娘从感业寺回来,让我松了一口气。”
    就在武则天和李治高来高去的时候,身负前去看看宋璟的狄仁杰一身便服,带着两个随从,正在长安城外的一个酒肆里坐着。
    坐了老半天,没见到最近惹得圣人和公主不和的罪魁祸首。
    狄仁杰端起了一杯茶,朝其中一个随从装扮的人问道:“元芳,你确定没打探错?”
    那名叫元芳的随从一脸正经,“错不了的。”
    狄仁杰微微颔首,又继续等。说起来,狄仁杰也是没想过自己竟然有一天也会卷进帝王的家务事,他堂堂御史台侍御史,如今在等一个未出茅庐的年轻小子,也是让人啼笑皆非。
    没等多久,便有一个青年撩了帘子进来,不过弱冠之年,剑眉星目,眉间带着青年锐气,而周身却散发着一种沉静坚定般的气质。
    狄仁杰扬了扬眉,觉得这个青年让人眼前一亮。
    若此人是宋璟,或许便能理解为何永昌公主想要找他为驸马。
    不能怪狄仁杰以貌取人,整个大唐不以貌取人的就没几个,朝廷大臣更是一个也没有。因为想要当官,首先便要长得五官端正,不要求貌若天仙,但必须跟长得好看沾上边。在朝中当官当久了,看惯了赏心悦目的人,眼光自然也会变得挑剔起来。
    狄仁杰为官多年,已经许久没哪个人长得让他有眼前一亮的感觉。太平公主的驸马都尉薛绍长得俊雅潇洒,狄仁杰觉得很不错,如今再看眼前的青年,更是十分不错。他这般玉树临风地往掌柜跟前一站,便像是给这店里带来了一阵春风似的,所有人的目光都落在了他身上。
    掌柜显然熟知对方身份,脸上堆满了笑容:“宋郎君,是否照旧打一壶竹叶青?”
    这人正是宋璟,几年前他的老师便酷爱此间的竹叶青,几年过去了,老师已经去了旁的地方,而他却养成了习惯,每次路过酒肆,都会不自觉地买一壶竹叶青回去。梅庄的老管家对着满屋子的竹叶青很是头疼,问他下回是否不要再带竹叶青回去了。
    宋璟倒是不想买,可也不知道是什么毛病,他路过不买的话,觉得浑身不对劲。就像他每次敲羯鼓的时候,前面的那一下必须得是右手先下一般,要是不能那样做,倒不会要了他的命,可心里总是像被一只猫爪挠着一般不痛快。
    心里痛快比较重要。
    于是,宋璟就这么放任了自己的怪癖日复一日。
    
    ☆、第104章 :有匪匪君子(七)
    
    宋璟坐在酒桌旁,等候掌柜要送来的竹叶青。竹叶青送上来了,他却没有要走的打算。
    每次到酒肆饭馆,他都会在其中坐上一会儿。众生百态,在酒肆饭馆,能听到各种各样的事情,有真有假,但不论真假,总有人会就此谈论到许多事情。
    隔壁酒桌上一个游侠装扮的男人说道:“听说径周有人家生了两个孩子,异体同心,被产婆视为是妖怪,可父母却不嫌疑,想要将她们抚养长大,可惜出生没两天,还是死了。”
    这时与他搭桌的老汉摸着山羊胡,喟叹说道:“天降异象,不好哇。”
    宋璟闻言,抬眼看了过去。那个老汉察觉到他的目光,大概是宋璟十分投他的缘,他朝宋璟露出一个笑容,随即说道:”但凡是天有异象,必然有灾难降落。你们瞧瞧,这些年来边境颇不稳定,去年吐蕃还直接来犯,形势堪忧哪。”
    “怕什么?我大唐边防战力何时会输给吐蕃这些野蛮之人。听闻圣人已定下人选,由中书令李敬玄任洮河道大总管,率兵前去讨伐吐蕃。”
    宋璟一听,看向适才游侠装扮的男人,“当真?”
    游侠被人怀疑了,满脸不爽,大声说道:”自然是真的,我的兄长便在李相公家当差,这等事情又怎会误传?!“宋璟扬了扬眉,笑道:“竟是这般,在下受教了。”
    语毕,他便拿起桌面上的竹叶青,往外走去。这几日都在梅庄闭门读书,浑然不知身外事。看来也是得找几个好友来吃酒击鼓,顺道来谈谈天了。否则再过个几日,他便是个与世隔绝之人了。
    狄仁杰与李元芳对视了一眼,随即也跟着走了出去。
    “小郎君请留步。”
    身后传来一个声音,宋璟止步回头,却见是一个相貌清瞿的中年男人和一个像是他随从一般的人。
    “阁下是在喊我?”
    李元芳笑道:“我家主子见到小郎君便觉得投缘,小郎君如果得空,不如找个地方坐一坐。”
    宋璟微微一怔,看向李元芳,再越过他看向狄仁杰,狄仁杰双手背负在后,身上自有一股正气凛然的气质,让人一看便心生好感。他心如明镜一般,这两人看着与酒肆中的乡野村民十分不同,不过不晓得是什么来头。
    此时的宋璟天不怕地不怕,见到狄仁杰这样的,更是不怕。人家瞧着一身正气,不会跑来为难他这么一个无名小卒。
    如今的宋璟已经不是当年李宸在梅庄时见到的青涩少年了,那会儿的宋璟对人对事还会有些无所适从,只是掩饰得很好。后来经历丧母之痛,又跟随叔父在蜀地游历了几年,他似乎抱着破釜沉舟的决心,因此到如今对人对事反而多出了几分坦然处之的淡然。
    他走了过去,朝狄仁杰拱手,神情十分的和颜悦色十分的得体,“某宋璟,敢问阁下何人?”
    狄仁杰见着他不卑不亢的模样,心中不由得赞赏。笑了笑,便与宋璟说道:“我姓狄名仁杰。”
    宋璟脸上神情微微一凝,抬起眼望着狄仁杰,心中十分惊讶却不动声色,“竟是狄御史,宋璟有眼不识泰山。”
    狄仁杰笑着说道:“没想到你识得我。”
    宋璟:“狄御史一年断案万余件,璟心中十分佩服。”
    当年狄仁杰被阎立本推荐,在地方断案万余件,因为能力卓越被调往长安中央,后来成为大理寺丞。而在李弘在洛阳猝死一事后,李治找他前去密谈了几个小时,不久后他又被调往御史台当任侍御史。
    无事不登三宝殿。
    狄仁杰何等身份,宋璟可不信狄仁杰是在外面散步无意中跑到酒肆,再然后见到他就感觉十分投缘这种话。
    “狄御史为何事来找宋璟?”
    狄仁杰是御史台的人,御史台直接向当帝王负责,专职找茬,天天忙着找证据弹劾大臣跟大臣吵架,可没空搭理一般的闲杂人等。觉得自己是闲杂人等的宋璟为人他是不够格让狄仁杰直接找上门的,如果真找上门,大概就是他先前认识的一些贵族子弟里,有涉及到被狄仁杰弹劾的官员案件里了。
    宋璟十分诚恳地说道:“若是狄御史查案需要宋璟协助,宋璟定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狄仁杰:“……”
    少年郎,你这么敏感是要做什么?
    狄仁杰实在是不太好意思跟宋璟说他受了李治所托,特地来瞧瞧宋璟是怎样的人,到底有什么能耐让圣人宠爱的小公主好似被下了降头一般,非他不嫁。
    狄仁杰略微沉吟了一下,笑道:“我并非是为了公事而来。”
    宋璟一怔。
    狄仁杰笑了笑,示意宋璟与他一同往前走,宋璟见状,便与他一左一右走在道上,而李元芳则牵着两匹马在身后,距离不远不近,总之就是恰好听不见两人说话的声音。
    狄仁杰不紧不慢地走着,宋璟跟在身旁,他看着神色如常,心里却是在嘀咕这个狄御史前来找他到底是为什么事情。和他接触得最多的其实便是临川长公主的幼儿周季童,该不会是周季童的父亲被御史台盯上,要被弹劾吧?
    宋璟心里来来回回想了好几遍,正想要问狄仁杰到底是为何事的时候,狄仁杰忽然没头没脑地问了句:“科举考试报名了吗?”
    宋璟:“……报了。”
    “准备得如何?”
    “唔,科举之事并非是一朝一夕的准备,到时尽力即可。”
    “若是科举得中,有何打算?”
    不知情的人说不定要以为这是儿子跟父亲的谈话。
    宋璟不明白天天忙成狗的狄御史为什么要跑来关心他参加科举的事情,也没顾上问狄御史为什么会知道他要参加科举,只是十分理所当然地回答问题:“若是科举得中,自然是为国尽忠,为民请命。”
    狄仁杰脚步一顿,看向他,神色十分耐人寻味。
    “莫非你便没想过,科举得中,便能找一门好亲事么?成家立业,乃人伦大事。”
    宋璟微微一怔,那双像是浸水墨玉一般的眸子看向狄仁杰,忽然笑了笑,说道:“狄御史说话真有意思,璟听不懂。璟参加科举,不是为了攀龙附凤,而是为了实现心中抱负。”
    狄仁杰:“一门好的亲事可以让你快速在朝廷中站稳脚跟。”譬如说,当上永昌公主的驸马都尉。
    宋璟:“若是简单的攀龙附凤便能让一个人飞黄腾达、实现心中所想,狄御史何不休掉家中糟糠之妻,重新找一门好亲事?”
    狄仁杰闻言,哈哈笑了起来。
    没想到这个外表温文俊雅的少年郎内里竟是一根棒槌。
    宋璟站在原地,面无表情。
    狄仁杰笑意未减,说道:“或许你心中清楚我为何找你。”在朝廷中见多了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的老狐狸,如今见着个说话直接又刻薄的少年郎,他心中却并无恼意。
    宋璟:“璟天生愚钝。”
    狄仁杰也不拐弯抹角,说道:“前些日子长公主的家姑寿辰,你可曾见过一名叫明月的小郎君?”
    宋璟心里冷冷地想:哦,果然是跟子熙的表妹明月有关系。
    “见过,璟还与他对弈一局。”
    狄仁杰实在没好意思直接说永昌公主对你可谓惊鸿一面,回去后便跟圣人说要你当驸马这样的话,他也不晓得宋璟对所谓明月的身份到底是清楚还是糊涂,只好十分委婉地说道:“明月对你十分赞赏,回去后非要父亲将家中阿妹嫁给你。”
    宋璟:“……那日璟便与明月说过,璟出身寒微,怕是会委屈了他的阿妹。”
    真是天上掉了个铁饼,差点没将他砸晕。
    听到宋璟波澜不惊的回答,狄仁杰心中并不惊讶。他对眼前的青年仅有一面之缘,即便自诩能慧眼识人,也看不透青年的心思。不过眼前的宋璟一派风光霁月,虽不能知其心思,也能确定他并非是虚与委蛇之人。
    “你的意思是,即便是明月的父亲有意将他的幼女许配给你,你也不愿?”
    宋璟脸上神情十分恳切,说道:“璟初见明月之时,心中便惊叹竟有如此活泼可爱之人,想来是家人捧在心尖上护着的,十分尊贵。身为男子尚且如此,若是家中女儿,想必是十分金贵的。璟一介平民,既无万贯家财,亦无功名在身,配不上明月的阿妹。”
    狄仁杰闻言,没有再在此事上纠结,随意说道:“我适才在酒肆见你听闻李相公担任洮河道大总管前去讨伐吐蕃时,神色似乎有些不以为然。”
    话题虽然是岔开了,可心思没岔开。
    狄仁杰想,这回好了,宋璟并没有要当高攀的打算,要是回去跟圣人如实汇报,那岂不是会将圣人气炸?
    要晓得,李治是认为大概是没什么人可以配得上他的永昌公主,可要是他知道还有人不稀罕他的永昌公主……狄仁杰不知道这两件事情到底是哪件更好一点。
    
    ☆、第105章 :有匪君子(八)
    
    宋璟从来没有想过有一天自己会在见到御史台的狄仁杰,并且还和对方好似闲话家常般谈论起国家大事来。
    虽然没有想过,可是真正有这么一天的时候,他也不至于意外惊喜得失了态。既然是有机会在朝廷重臣面前谈论国事,宋璟再怎样,也不会端着不说。大唐选官,身言书判,相貌第一,其次便是语言表达能力;宋璟想无论自己的想法对错与否,只要说得在情在理,又有什么不能说的。
    于是宋璟便顺着狄仁杰起头的话,说道:“我认为李相公不能军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