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珠玉在侧 >

第26章

珠玉在侧-第26章

小说: 珠玉在侧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宸听到太子阿兄心疼她的话,立马打起精神,睁着一双打瞌睡打得水濛濛的大眼睛,“唔,我不困。”然后顿了顿,小大人一般跟李弘说道:“阿兄,父亲说了,此去晋州路途遥远,请务必注意保重身体,凡事量力而行,多听左右之人的意见。”
    李弘微笑着颔首,“嗯,我晓得了,父亲可还有叮嘱些什么?”
    李宸想了想,又说:“还有别乱吃旁人给的东西!”
    李弘:“……”他心里觉得那多半是他这个小妹妹夹带私货,将她的叮嘱混在父亲的叮嘱里,生怕他不听。
    李弘又看向太平,“太平?”
    太平此时已经有了小大人的模样,但在兄长面前,性格依旧孩子气,她说道:“阿兄在外头看到好吃好玩的,可不要忘了带一份回宫里给我们。”
    李弘点头,“嗯。”
    太平又一本正经地叮嘱:“还有,阿兄要保重。我都听说了,灾区不比其他地方,很危险,阿兄你要好好的。”
    李宸在旁边不断点头附和,“阿兄别忘了啊,我们在不羡园的时候约好了要一起活到一百岁的!”
    李弘心中一软,眉目都染上了几分由衷的笑意,伸手捏了捏李宸的鼻子,“活到一百岁未免太贪心了,但是阿兄答应你们,一定会平安归来。”
    
    ☆、第040章 :终不可谖(三)
    
    若是长安、晋州没有发生地震,李治本拟九月份的时候去九成宫的。如今太子微服出巡至晋州灾区,长安也需要有人主持大局,李治便改变了行程。
    长安城中虽有房屋震毁,但天子脚下,办事效率总比地方高出很多,半个月之后,长安受灾的百姓已经尽数安顿好。然而晋州的情况却并不乐观,从李弘递回来的折子上看,晋州灾情远比想象中严重,加上先前地方谎报灾情,救灾不及时,大批灾民急需安顿。
    此时武则天正在替李治将奏折按重要程度排序,手中还拿着朱笔在奏折上标出需要注意的内容。她今日也在此陪李治处理奏折快一整天了,感觉目力实在是有些难以为继,便将手中朱笔放下。才抬眼,便看到李治手中拿着李弘递回来的奏折,眉头紧锁。
    她见状,起身站至他身手,抬手替他按摩着两边的太阳穴。
    李治微微一笑,将手中奏折放下,紧锁的眉头微微舒展。
    “太子与狄仁杰才到晋州,虽然如今晋州情况远比想象中严重,但既然主上也说了,狄仁杰此人善应变,应该是不会有大问题的。”
    李治抬手,握住武则天的手,说道:“倒不是怕狄仁杰应付不来,我只是由此想到了地方官员尸位素餐的或许并不在少数,因此而觉得有些忧心而已。”
    武则天一怔。
    李治笑着,伸手又从一堆奏折中抽出了一本给武则天看,他的语气中带着赞赏,说道:“狄仁杰确实是个人才。”
    武则天将李治手中的奏折接过,一目十行地看完。
    晋州灾情,一些原本就在城中的流民趁机作乱,不时去骚扰官府,还趁火打劫。晋州都督担心此时镇压这些流民会引起动乱,便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狄仁杰到了晋州之后,第一件事便是让晋州都督带着官兵去修理了一顿这些趁机打家劫舍的流民,将带头的几人治罪,以儆效尤。树倒猢狲散,余下的不良流民见领头的被治罪,心有余悸。而此时狄仁杰又让晋州都督将这些流民组织起来,说如今非常时候,大伙儿走至这一步也是迫于无奈,如今天子仁德,说只要救灾有功者,可既往不咎,等情况稳定后,朝廷自会为大伙儿安排出路。
    这么一来,原本流窜在城中的流民便有了安身的地方,他们加入救灾的队伍,便有人前去约束他们。而一些蠢蠢欲动的有心人士,此时见官府先是镇压流民,但却只是修理了领头羊,接着又出来安抚流民灾民,并且将他们纳入了可以进行约束的队伍当中,心里头再有什么想法也只得憋着。
    武则天将手中的奏折合上,笑着说道:“恐怕太子是并不赞同狄仁杰的这个举动的。”
    李治微笑着颔首,“知子莫若母,我派去的亲兵回来说太子原先并不赞同狄仁杰的提议,可临走之前,我便与太子说了,此行晋州,狄仁杰为主他为辅,我放他离开长安,是让他增长见识的。”
    所以,太子即使不赞同狄仁杰的举动,也没有办法。父亲临走前千叮万嘱,他虽是太子,但从未至民间走动,说到赈灾救援,安抚人心,那是远不如从地方起来的狄仁杰的。
    此时,太子从小熟读的儒家经典,三人行必有我师终于派上了用场。
    一旦太子不赞同狄仁杰的举动时,想到父亲的叮嘱,又想到孔夫子的教诲,便将已经到了嘴边上的意见憋了回去。默默地看着狄仁杰和晋州都督风风火火地派出军队,三下五除二,将那群流民镇压了,然后又默默地看着狄仁杰高风亮节地说着圣人仁德之类的话,将一群流民忽悠地不要不要的,然后心甘情愿地被官府收编了。
    李治微笑着说道:“从前太子便是将这些刁民想得太好了,总是认为人不会无端端地作恶,因此每有朝廷颁布法令整顿军纪或是安顿贫民流民之时,他便觉得这条法令不妥,那条法令也不好,什么事情都要想到特别需要照顾的人。他总是毫无理由地同情可怜弱小之人,可却不知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
    世间之人,分三六九等。有的人生来善良,是良民,可也有的人因为种种原因,始终好的不学坏的学,当个混混在各地流窜,逮到了机会便要占些小便宜,趁火打劫,趁乱便打家劫舍。
    太子仁德,面对可怜弱小之人,便不由自主地想到法外施恩。可要治理天下,又岂是法外施恩便能让百姓臣服的?
    李治看向武则天,神情欣慰中又带着几分放松:“看来这回让太子去晋州,是对的。”
    武则天听着李治的转述,心中的感觉说不复杂,那是骗人的。她的长子如今终于可以试着接受这些从前他认为是丑恶的事情,人一旦开始接受这个世界的丑恶,便是真正成长的开始。
    她的嫡长子,或许会因为这趟晋州之行,开始蜕变。身为母亲,她心中觉得欣慰之余,又倍感威胁。
    在武则天和李治在谈论太子之时,李宸正和太平在公主院里,姐妹俩的小脑袋凑到一块儿,正在看上官婉儿递给她们的一张纸。那张纸上列着的是三天之后,薛绍生辰当天她们要准备的东西以及要玩的游戏。
    由于薛绍尚在孝期,还没除服,所以生辰也不能太高调,太平想着只是找几个阿兄和父亲以及母亲,再加上薛绍在宫外的两个兄长进宫里来陪他一起过就可以。
    姐妹俩正在想着那天到底怎么样,才能让失去父母后头一回过生辰的薛绍心中既觉得温馨而又不会感伤时,太平身边的宫女司棋匆匆而来。
    “公主!”
    姐妹俩不约而同地抬头,看向司棋。
    太平皱着眉头,看向司棋,语气里是被打扰了的不悦:“什么事情让你这么急?”
    司棋连忙低头,“婢子知错,可公主不是说了,若是太子殿下有消息,便要前来告诉两位公主的么?”
    李宸一见司棋火急火燎的模样,又听到她说这事情是跟太子阿兄有关系的,心中咯噔一下。她早就听父亲说晋州的灾情比奏报上所说的要严重的多,震后几日,余震不断,严重影响救灾工作。太子阿兄和狄仁杰去到晋州的时候,虽然已经没有余震了,可满眼废墟。用太子奏报上的话说,那是满目苍夷,房屋几乎尽数被摧毁,百姓流落街头无家可归,更时有流民作乱,官府又投鼠忌器,导致晋州灾区的情况那是一塌糊涂。
    李宸想难道太子阿兄这回不是病死也不是被母亲毒死,反而是在晋州出了事么?不然司棋怎么会这么一副十万火急的模样?
    太平一听是太子的消息,脸色稍霁,将手中的单子放下,问道:“太子殿下如今有何消息?”
    司棋抬头,说道:“婢子听说太子殿下与狄御史在晋州一切顺利,说是十分顺利地将晋州的流民安顿了。圣人如今心情大好,正与皇后殿下谈论此事,还说着待太子殿下回来之后,要奖赏太子殿下呢!”
    李宸听到司棋的话,原本七上八下的心终于松了一口气,没好气地扫了司棋一眼,轻斥说道:“这是好事,你犯得着一副十万火急的模样横冲直撞么?亏你还是公主身边的贴身侍女,怎么如此不知轻重?”
    李宸想,最关键的是她都快被自己吓死了。
    司棋被李宸训斥了,低下头,语气有些委屈,“这不是两位公主说,一旦太子有什么消息回来,便要第一时间前来汇报的么?”
    李宸被她的话一噎,瞪大了眼睛,正想要教育一下这个司棋到底什么叫看主子脸色行事,如果是婉儿,就绝对不会这么没眼色。可余光一瞥到旁边的太平阿姐,觉得自己此举是多余的。
    司棋再怎样,也是太平阿姐的人,她贸贸然教训她,怕是越俎代庖,惹得太平阿姐不高兴。想着,李宸忽然一愣,目光再度落在了司棋身上,因为她的斥责,司棋满脸通红。其实她并不是有意要发作司棋,可从什么时候开始,自己的脾气也变得这样高傲?
    这些年来被父母宠爱着,身边的人也千依百顺万般讨好,自己也无意克制,于是便成了如今这样。李宸心底轻叹了一口气,这样不好,得改。
    太平见司棋惹得李宸有些不高兴,倒也没斥责司棋些什么,在太平看来,阿妹还小,有时候喜怒无常了些十分正常。她将司棋打发下去,又与李宸说三天之后薛绍生辰的安排。
    “我本想向父亲请求,让我们与薛绍表兄一同到不羡园去替他过生辰的,不过最近父亲与母亲都十分忙碌,我们便该要懂事些,不去替他们添乱了。阿妹,你说那天我给薛绍表兄送什么比较好?”
    李宸想都没想,脱口而出,“薛绍表兄在宫中也不缺什么,可从前听城阳姑姑说过,每次几个表兄生辰之时,她都会亲自做一碗长寿面给他们吃。”
    太平一愣,随即没精打采地趴在了桌面上,“可我不会做长寿面。”
    李宸:“……”
    
    ☆、第041章 :终不可谖(四)
    
    李宸看着眼前的一碗面条,有些发蒙,抬头看向对面的太平。
    太平今日穿得比较简单,一身鹅黄色的窄袖襦裙,样式虽然简单,但是穿在她身上衬得她光彩照人。光彩照人的太平阿姐兴冲冲地到了李宸的公主院,然后让人端上了一碗长得并不好看得的面条上来。
    李宸眨了眨眼,依然反应不过来,“阿姐?”
    太平笑眯眯地将一双筷子塞到李宸的手里,“阿妹,尝尝看!”
    李宸瞅瞅那碗面条,又瞅瞅太平,想起来自己昨天跟太平说了什么,当下就明白了七八分,她从来没有想过娇生惯养的太平阿姐,居然有一天会跑去学做寿面。
    李宸头一回感觉到何为自作孽,于是硬着头皮尝了一口。
    太平神情十分期待地看着她,“阿妹,感觉怎么样?”
    李宸的神情实在是一言难尽,感觉受到了一万点伤害。
    太平瞪大了眼睛,“不好吃吗?”
    李宸含蓄说道:“并没有十分难吃。”言下之意就是挺难吃。
    太平皱眉,掏出一张纸条,“不可能,我是按照步骤来做的,怎么可能会难吃!”
    李宸凑了过去,看见太平手中的纸上列着一二三四五六七个下面条的步骤,就有些发晕,她是万万没想到下个面条还有这么多步骤的。
    李宸说:“阿姐难道没有让司膳示范一遍吗?”
    太平瞅了李宸一眼,说:“司膳说下面条很简单,既然那么简单,还需要他示范吗?”
    李宸闻言,十分无语,所以她的阿姐是爱面子的人,本来就没下过厨心里没底,又听司膳说下面条很简单,便更不想让旁人看到她笨手笨脚下厨的模样。
    她默了默,然后跟身旁的上官婉儿说,“叫尚食局准备一下,我要学下寿面。”
    整个尚食局都震惊了——永昌公主居然要学下面条!而且永昌公主才这么丁点儿高,够得着灶台吗?!
    可既然公主说了要学,她们也不能不管啊。谁都知道,宫里得罪谁都不要得罪永昌公主,可万一小公主学下面条没学好,会不会迁怒于她们?万一不小心烫伤了烧伤了可怎么好?圣人会不会怪罪她们?
    于是李宸的一个吩咐,让尚食局的人如临大敌。
    尚食局的司膳战战兢兢,生怕永昌公主在厨房里头发生什么意外。
    谁知李宸带着一群人浩浩荡荡地去了厨房,也没做什么,就是让司膳的人当着她的面示范了一遍如何正确地下面条的姿势,然后就将闲杂人等赶了出去,只剩下太平和她们的近身侍女。
    其中一个司膳守在厨房外,脸色惨绿惨绿地看向旁边的同伴,“永昌公主该不会将厨房烧了吧?”
    同伴一怔,想了想入股厨房真的不幸被烧,他们的下场会如何,登时也愁肠百结,坐也不是站也不是。
    而此时劳师动众地让尚食局专门安排司膳示范了怎么下面条的李宸站在厨房里,问太平,“阿姐,你看到了刚才司膳是怎么下面条了吗?”
    太平瞥了她一眼,“我当然是看到了。”
    李宸点头,小大人模样地点了点头,“你看到就好了啊,就按照刚才司膳下面条那样,你再下一碗好了,这回可要做得好吃一点啊。”
    其实刚才那碗面条,不止是李宸吃了之后受到了一万点的伤害,太平尝了一口之后,也被会心一击。要是薛绍表兄生辰的那天吃到那样的一碗寿面,大概不是高兴哭也不是难过哭,而是难吃哭了。
    太平手里捧着寿面,打算重振旗鼓,重新下一碗面条。然而当她看向一直站在旁边的李宸时,白花花的水雾之中,阿妹十分专心地盯着锅里的模样十分可爱,太平想了想,觉得如果寿面是她和阿妹一起下的,那就更有意义了,于是心中想法脱口而出:“阿妹,你也来帮忙,你是要下面条,还是要下蔬菜?”
    李宸扭头,看向太平阿姐,说:“可如果我帮忙,我就要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