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珠玉在侧 >

第11章

珠玉在侧-第11章

小说: 珠玉在侧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武则天的回答十分含蓄,“城阳并没有这样说。”
    李治叹息着说道:“可她心里大概是这么想的。”
    李宸听着父母的谈话,愣了一下,心里也实在很想知道到底怎么回事,于是便没有惊动他们,继续安静地听墙角。
    其实城阳公主和越王妃的梁子是好十几年前结下的了,那时候城阳公主下降杜如晦的儿子杜苛,后来杜苛因为参与李承乾造反之事被杀,城阳公主被太宗接回宫中。而越王妃则是不知道抽什么风,跟贴身侍女说杜苛之事,还惋惜着说了几句太宗为城阳公主千挑万选的好夫婿,竟然也站错了队,城阳公主虽是长孙皇后所出,但却没有长孙皇后那样的好福气如此云云。
    贴身侍女大概是跟越王妃有仇,私下找城阳公主告密,说我们王妃私下如此云云之类的。
    城阳公主冷笑,打发走越王妃的贴身侍女,转身就去太宗那里告状。
    太宗得知后勃然大怒,发作了越王的生母燕德妃一顿,让她管教好儿媳,随即又将越王派到军营里操练了半年。
    从此以后,城阳公主对越王妃就没什么好感。
    李治沉吟了半晌,又说道:“若是城阳不愿意,你便出面解决一下吧。”
    “城阳与我们说这事,或许也并非是她的私心。越王和英国公,都是主上十分看重的人,他们能和睦相处自然好,但若是成了亲家,也绝非是好事。”武则天慢条斯理地分析说道:“妾为此事也想了几天,今日亲蚕之礼,明日妾要在正殿宴请内外命妇,不如妾在宴会上借机与越王妃说起此事,将越王府小县主的亲事解决了。”
    正在听墙角的李宸,几乎要为武则天喝彩了。
    她来自未来,因此并不会像他父亲以及所有的大唐子民一样,认为武则天甘心于做一个皇后。她的母亲,将来是要当女皇帝的人,怕且从两年前,她的父亲和上官仪要废后的风波之后,母亲便萌生了要抢夺皇权的念头。
    一个要抢夺皇权的人,是不会愿意看到李唐皇室的势力太深太牢靠的,从前的她无法插手管不着,可眼前的却是可以干涉的。
    越王是太宗的儿子当中,颇为有才干的,如今还统领京师宿卫,如果他真的和英国公结了亲家,对武则天而言并不是好事。
    当然,对李治而言,也不一定是好事。
    帝王之术,莫过于平衡二字。
    手下大臣相亲相爱固然好,可太相亲相爱也有可能会导致双方联合势力坐大,帝王不好控制。
    因此,李治对武则天的建议并未说什么,只是轻叹着说了句,“媚娘,到如今,与我同出一母的兄弟姐妹,只剩下一个城阳了。”
    太宗与长孙皇后,育有三子四女,如今只剩下李治和城阳公主。李承乾和李泰就不说了,两个人为了太子之位造反,太子被贬为庶人离开长安,客死异乡,李泰也被贬离长安,年方三十五就去世了。太宗本来有四个女儿,长女安乐公主和太宗带在身边亲自抚养的晋阳公主,都早早病逝了,还有一个新城公主,原先下降长孙无忌的堂弟长孙诠。后来长孙无忌被许敬宗诬告造反,身为堂弟的长孙诠自然也受到了牵连。于是新城公主便被接回了宫中随后改嫁,新城公主改嫁后没几年,也病逝了。
    李宸也不知道自己的阿翁和祖母的孩子是怎么回事儿,都是英年早逝的。
    总之现在,城阳公主就是这世上唯一与李治有着相同血脉的人了。
    在李宸心中,父亲与母亲是很不一样的。父亲或许性格优柔寡断,但却是个十分看重亲情人的。身为帝王,他有时候或许必须得抛弃一些东西,但大多数时候他对身边的亲人,总是十分宽厚温情。
    李宸正想着,就听到武则天温柔的声音,“主上,您身边还有媚娘。”
    李治稍稍沉默,随即带着几分宽慰与庆幸的声音便在安静的室内响起,“是啊,幸好我的身边,还有媚娘。”
    李宸没有再听下去,虽然睡了一觉,可仍然感觉累得要命,翻了个身又迷迷糊糊地陷入了梦境当中。
    翌日,武则天在正殿宴请内外命妇,果然如同她跟李治说的那般,在闲谈间,三两句便将越王府小县主主的亲事定了下来。
    武则天为越王府小县主挑了个人家,对方家中封户三百,出身也不低,祖上便是为官的,到了这一代也并不赖,当了个五品的闲职,有官职有封食,祖上为官出身,门楣并不算低,加上皇后殿下亲自出面为其做媒,那是多大的面子。
    越王妃中意得接受,不中意也得接受。
    
    ☆、第017章 :城阳公主(六)
    
    亲蚕典礼之后,武则天出面为越王府的小郡主湘姑定了一门亲事,城阳公主最近心情都颇好,经常到宫里来走动。
    李治在长安的东南面为李宸安置了一个庄园,从南方找来了专门种植茶树的人来管着。庄园很大,还建有别院可以让皇子公主们闲时去住几日。
    李宸得知自己有一个庄园之后,就吵着要去看看。
    反正她是个孩子,能任性的时候当然要任性。
    李治和武则天对两个女儿向来都是有求必应的,恰好那天几个皇子们也要出城去打猎,于是帝王夫妻就让人替他们安排了出宫的事宜,既然是出去玩,自然是不要扰民,只派了两队骑卫护送他们出宫。几个皇子公主就高兴地可以喊上自己平日里玩得要好的小伙伴一起去玩,而最近常进宫走动的城阳公主见兄嫂最近忙于政事,就自告奋勇,带着一群熊孩子出宫。
    太子李弘和二皇子李贤已经正式参与政事,所以并没有和李宸太平一起去庄园。
    李显和李旦带着一队骑卫先去打猎,同行的还有英国世子李敬业和薛绍。
    太平跟李宸一起看着那一队绝尘而去的骑卫,语气里带着羡慕,“其实我也很想去打猎啊。”可惜父亲和母亲都不让她去。
    这时城阳公主走了过来,她身后还跟着一个跟太平年龄相仿的女孩,那是上官婉儿。
    “公主。”上官婉儿走过来,朝太平和李宸行礼。
    太平摆了摆手,“又不是在宫里头,不用多礼。”
    上官婉儿人虽然小,可该知道的事情却十分明白,“礼不可废。”
    李宸侧头瞥了她一眼,然后看向城阳公主,“姑姑,该走了吗?”
    城阳公主点头,一手牵着李宸一手牵着太平,“对,再不走,待会儿你们的阿兄和绍表兄打完猎回去,怕且我们还没到呢。”
    上官婉儿看着几人的背影,犹带稚气的脸并没什么表情。她是上官仪的孙女,从她开始记事的时候,母亲就告诉她,她们是因为祖父上官仪的原因,才会没入掖庭当宫婢。母亲郑氏出身贵族,知书达理,在掖庭的母亲经常抱着她语重心长地说:“婉儿,不是母亲教你诈,而是这世上,唯有权力才是最可靠的。若是有一天,有人能带你离开掖庭,一定要离开。如果有人给了你追逐攀附权力的机会,一定不要放弃。”
    掖庭里的人都说她是一个难得早慧的人。掖庭里,许多宫婢悄无声息地消失了,从来不会有人问起她们,好似那些人从来没有在世上存在过;掖庭里也有很多宫婢抱着被子,夜夜哭泣。
    母亲说她曾经做了个梦,梦到她的婉儿可以离开掖庭,有能力站在万人中央。所以即便她们是掖庭中毫不起眼的宫婢,母亲也从未放松过对她的教导。
    在她六岁的时候,她在掖庭里看到了因为贪玩跑进掖庭里的太平公主。
    如果说她见到太平公主的时候,终于明白什么叫天潢贵胄,那么当她看到永昌的时候,才真正见识到什么是天之骄女。肆无忌惮地被人宠爱着,因为她是圣人和皇后的女儿,所以不论什么要求,不管是合理的还是任性的,都能被满足,甚至几个皇子和太平公主,对永昌公主几乎也是千依百顺。
    六岁时的上官婉儿,头一次发现原来世上竟有人可以这样被宠爱着。
    被城阳公主牵着手的李宸回头,发现上官婉儿还愣在原地,喊道:“婉儿,你在做什么?”
    上官婉儿瞬间回神,朝李宸露出一个笑容,“没什么,婉儿适才看到地上好像有什么东西,这才发现是看花眼了。”
    上官婉儿追了上去,跟随在几人身后。
    城阳公主回头,看了上官婉儿一眼,随即便带着太平和李宸上了她们的车,而上官婉儿是和女官们在另一辆车上。
    这是李宸第一次到长安城外,父亲为她置办的庄园在长安的东南面,郊外不像长安城里,出了城门不久之后,眼前的景色便变得大为不同,开阔的官道虽然来往的人甚多,但两旁已经没什么建筑,全是绿油油的庄稼。
    偶尔会路过一两个村庄的入口处,似乎每个村庄的入口都会有一颗大树,树下坐着几个老人家,两人对弈,旁人围观,围观的人紧紧盯着期盼,神色比对弈的人还紧张。而在大树下打闹的幼童们,看到她们的车,会停下嬉闹,好奇地打量着,讨论这是什么人从长安城里出来的?这么多人,是搬家还是哪个大官要到地方做官去了?如果真是的大官要到地方当官,那可真倒霉,大人们都说哪儿都没有长安好呢。
    李宸听着那些幼童们的讨论,嘴角忍不住勾起一抹笑。
    “永昌,笑什么?”城阳公主问。
    李宸将手中的布帘放下,看向城阳公主,“好玩。”
    太平撇嘴,问:“路上到处都是灰,有什么好玩?”
    李宸抬手,用手指戳了戳太平的嫩脸,理所当然地说道:“可是能出来就是好玩啊。”
    太平将阿妹的手拿了下来,不许她闹,反驳说道:“要是能像薛表兄他们那样去打猎,才是真正好玩。”
    城阳公主看着眼前的这对姐妹,脸上带着微微笑,又似乎是想起了什么,神色似有缅怀。
    李宸随口问道,“姑姑,你在想什么?”
    城阳公主笑道:“没什么,只是想起了从前的事情。”
    从前的事情?
    太平和李宸两人对视一眼,安静了下来。
    城阳公主伸手,将两姐妹一左一右地搂在身旁,难得来了兴致:“你们知道你们的父亲,除了我之外,还有两个阿妹,可是她们早已经去世了。”
    李宸眨了眨眼,问道:“姑姑是想起了晋阳姑姑吗?”
    城阳公主一愣,随即笑问:“你怎么猜到的?”
    李宸露出两个浅浅的梨涡,“父亲有时候,也会说起晋阳姑姑。”
    李宸所说的晋阳姑姑,是晋阳公主,字明达。当年长孙皇后去世,太宗就将年纪最小的晋阳公主和李治带在身边亲自抚养,因此兄弟姐妹当中,晋阳公主从小和李治的感情最好。当年的晋阳公主跟在太宗身边,耳濡目染,跟太宗一样喜欢书法并且擅长飞白书,听说她模仿太宗的字出神入化,连朝臣都不能分出真假来。父亲每次提起晋阳公主时,语气里总是透着无限的想念与惋惜。
    城阳公主:“你父亲会提起她并不奇怪,他们感情向来很好。当年你们的父亲开始上朝时,晋阳还因为阿兄没法在宫中陪伴她而难过。她的书法练得也很好,其中最好的是飞白书。”
    太平插嘴说道:“我母亲也会飞白书。”
    城阳公主闻言,笑了笑,没有再说话。
    李宸眨了眨眼,看向城阳公主,心里自然是明白为什么城阳公主不再说话。武则天如今酷爱书法,也尤其擅长飞白书,可并不是一开始就喜欢的,当年的母亲之所以练书法,是因为当时她是太宗的才人,她想要得到太宗的欢心,所以才开始苦练书法的。
    她们的队伍很快就到了庄园,进入庄园的大门后,马车还一直往里行驶,李辰看着外面的景色,远处的山丘一片嫩绿色,此起彼伏,道路两旁是高高的槐花树。
    马车走了好一会儿,才停下来,眉目婉约的女官上前撩了车帘,城阳公主亲自抱着李宸和太平下了车。
    李宸朝上官婉儿招手,让她过来。
    上官婉儿走了过去,李宸与她说道:“婉儿,你跟我们一起。”
    上官婉儿点了点头,“是,公主。”
    城阳公主再度回头看了一眼上官婉儿,永昌对这个小女孩青眼有加,而这个小女孩该安静的时候安静,很会看人脸色,并不会因为小公主对她好就忘了自己的身份。只是……城阳公主想到上官婉儿是上官仪的孙女,而她只要一想到上官仪之死,便有些闹心。
    谁都知道上官仪是个文人,即便是官拜西台侍郎同中书门下三品,有的也是文人清高而非是为官的圆滑,他一辈子都恪守那套群群臣臣、父父子子的理论,造反分明是被陷害的。她的兄嫂这么放心将上官婉儿放在永昌身边,莫非便没想过这个小女孩会因为祖父和父亲当年的死而对他们怀恨在心吗?
    当她这么问武则天时,武则天却十分淡定,“城阳,她从小就在掖庭长大,她的母亲是贵族之女,是有见地的人。她们母女至今还能在掖庭过得好好的,那便说明了,她们是识时务之人。而识时务的人——”略顿,武则天回头看向她,风淡云轻地说道:“识时务的人,会知道依附于什么人,对他们才是最好的。”
    上官婉儿有的是灵气和才气,不是骨气。
    
    ☆、第018章 :城阳公主(七)
    
    李治为李宸置办的庄园,取名不羡园,方圆三百里。
    李治从南方找来了一批精通种茶的人来专门种植茶树,还拨了一名上司农寺丞来替李宸管理不羡园,大大小小的奴仆加上从附近请来的长工,居然也有数百号人。
    李治拨给李宸的司农寺丞姓陆名观,年纪将近四十岁。
    李宸从前的时候数学不太好,听到方圆三百里之后,各种数字在心里翻来覆去地算,算来算去,算到最后,自己都有些目瞪口呆,她居然拥有一片上万亩的产业!
    陆观领着城阳公主等人在一片宅子里停下,大门十分气派,挂在上面的牌匾上写着不羡园三个字。
    李宸一看,便知那三个字是出自母亲武则天之手。
    父亲取名,母亲题字,李宸心中忽然生出一种怎么也压抑不住的骄傲来,东封泰山之时,她意识到由父母掌管的大唐赫赫威名,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