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九零年代 >

第33章

九零年代-第33章

小说: 九零年代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人家正在找保姆。罗红英人勤快,会做饭,肯吃苦,她认为自己能胜任这份工作。待遇也好,人家管吃管住,去了不用辛苦找住宿,吃饭和主人一起吃。听说北京的房子很贵,管吃管住相当好。罗红英一定要去。
  她要在镇上乘汽车,去市里,然后在市里乘火车到西安,再在西安转车去北京,路途非常艰辛,而行李沉重。镇上每天只有一辆汽车开往市里,在早上五点半。
  春狗对两个女儿说:“明天早上早点起来,咱们一起送妈妈吧。”
  杨鑫含泪说:“好。”
  罗红英一夜未睡,准备火车上带的食物。
  火车要坐整整三天,期间没有地方吃饭。火车上的零食贵,必须要自己准备干粮。她煮了五个白鸡蛋,炒了两斤干花生,又带了红薯干、萝卜干。
  杨鑫困的先睡了,睡到凌晨三点钟,罗红英拍了拍她的脸:“快起床,洗脸了,待会陪妈妈一起去镇上。”
  杨鑫困的直翻白眼。
  金盼却已经积极地爬起来了,在穿衣服。
  罗红英看着熟睡的女儿,叹了口气:“这大半夜的,要不别让她去了,就让她睡吧。”
  春狗说:“昨天说好了的,要是不带她,醒了又要哭。”
  罗红英转身去洗脸,春狗继续喊杨鑫:“快起来,妈妈要走了。”
  妈妈要走了。
  杨鑫梦中听到这句话,终于醒来了。
  春狗帮她穿衣服、洗脸。罗红英去煮了一大碗面条。这是最后一顿,出了家门,接下来三四天,就没有地方可吃饭了,只能挨饿,所以出发前必须要吃饱。
  杨鑫看到面条,又有点饿,凑在妈妈碗里,吃了两口面条。
  四点钟,一切收拾妥当。罗红英背上一个包,春狗提着一个包,手里拿着手电筒,一家四口出了门,冒着夜色往镇上去。
  “妈妈走了,你会不会想妈妈?”
  罗红英拉着杨鑫的手:“想妈妈就给妈妈写信。你会写字了。”
  杨鑫倔强说:“不想。”
  罗红英强作笑脸: “在家听爸爸话,听爷爷话,记住我说的哦?不要玩水,不要玩火,不要一个人乱跑。在学校好好学习,好好听老师讲课,和小朋友们玩耍要注意安全。”
  金盼大一点,懂事多了,唯独小女儿她不放心。
  “千万别玩水。”
  杨鑫小声说:“我晓得啦。”
  到了镇上,刚好快五点,天已经蒙蒙亮了。去往市里的汽车正停在车位上,车头灯放出刺眼的黄色光芒,司机在拼命地鸣喇叭。
  “叭——”
  “叭——”
  “快上车了,快上车了!”
  车上已经挤满了人。
  大半夜的,哪这么多人啊?罗红英都愣了。男的女的,一车人,全都带着大包小包。问:“干啥的?”答:“都是出去打工的。”“去哪?”去哪的都有。
  “北京。”
  “江苏。”
  “广州。”
  “深圳。”
  汽车已经挤满了,没有座位,春狗赶紧将行李扔上车,将罗红英一把塞进去。
  “天啦,咋这么多人啊。”
  “都出去打工啊。”
  彼此一交流,发现所有人的想法都一样。车上全是年轻的父母,抛弃年幼的儿女,远离家乡,要去往大城市谋金钱。
  杨鑫站在车门口,看到妈妈在车子里。妈妈要离开了,她不安叫道:“妈妈。”
  叫了一声,两行眼泪珠子又落下来了。
  罗红英拍了拍车窗,叫她过去。她踮起脚,走到车窗子前,哭着叫:“妈妈。”
  罗红英眼含泪花,强笑说:“妈妈过年就回来了。过年回来看你,给你买新衣服。”
  杨鑫点了点头:“好。”
  罗红英走的第二天,春狗就把杨鑫手给烫伤了。他把刚出锅的面条,盛了满满一碗,放在灶台上,让杨鑫自己去端。杨鑫踮着脚去端,碗太烫,她手一哆嗦,面碗就打翻了,滚烫的热汤浇了一手。杨鑫疼的哇哇大哭,春狗连忙把她手放到水桶里浸泡。小孩子肉嫩,手腕上烫掉了一层皮,溃烂发炎。
  过了几天,伤口结了疤,总算不疼了,就是老流脓水。她老是忍不住去揭那疮痂,伤口刚长好一点,又被她撕流血。
  春狗给她扎头发。
  爸爸手艺不精,头发扎的一点都不好。编个辫子,半天就散掉了。他煮饭除了面条就是炒丝瓜,洗衣服总是洗不干净。晾干的衣服袖子上还残留着洗衣粉。
  “你爸就是猪八戒成精了。”
  罗红英经常说这句话,因为春狗奇懒无比。煮饭洗碗洗衣服,干了没半个月,春狗就开始偷懒,让女儿做。金盼才九岁,大部分家务都会了,每天回家就拿着扫帚扫地、擦桌子、抱柴禾、烧水煮饭。杨鑫还小,不敢让她碰锅铲热油,春狗就让她洗碗。她个子还没有灶台高,春狗给她搭了个小凳子,放在灶台边上。杨鑫挽起袖子,伸出小手,开始刷锅洗碗。
  她很爱干净,碗总要洗两遍,洗的能搓出声,锅也要刷的没有一点油腻污垢。完了还要学妈妈,把灶台上的水细细抹干净,橱柜里摆放整齐,然后把灶前的柴禾放整齐,用扫帚把厨房打扫一遍。
  夏天的衣服,她也能自己洗。春狗渐渐懒得衣服也不洗了,就丢给两个女儿。一放假,杨鑫就跟金盼去水沟边洗衣服。湿衣服太重了,满满一大盆,姐妹俩就一起抬。除此之外,打猪草、捡柴、喂猪、放牛,这是每天放学都要做的。煮饭扫地也是每天都要做的。失去了妈妈的孩子,被迫早早成熟起来,承担繁重的家务。
  这是每一个农村孩子、尤其是女孩的宿命。
  女孩就要做家务。
  所有人都会说:“不做家务,以后怎么嫁的出去?”女孩就要吃得苦,以后婆家才会喜欢。家中四个女孩,大姐金顾是最勤快,最懂事,最肯吃苦的。人家都会说:“这姑娘好,以后嫁人,婆家一定喜欢。”看到杨鑫则说:“这孩子聪明是聪明,学习好,就是不肯吃苦,整天看书看电视,以后八成要离婚。”
  春狗笑嘻嘻逗她:“听到没有?多干活,少偷懒。不然以后长大了嫁不出去。”
  杨鑫撅着嘴,不服气:“爸爸就可以懒,凭啥我就要勤快呀。”
  春狗说:“不勤快嫁不出去。”
  杨鑫说:“哼,我不稀罕,我才不要嫁给爸爸这样的人呢。”
  她满不在乎地说:“大不了就是离婚嘛,离婚了我再找个更好的。我这么聪明,以后肯定会嫁个好人。反正不会嫁给爸爸这样的,也不会嫁给咱们村里的。”
  春狗被怼了一嘴,嘿嘿直乐:“不嫁村里的,你要嫁哪里的?”
  “嫁乡里的?”
  杨鑫说:“也不要。”
  春狗说:“那要不嫁县里的?”
  杨鑫说:“不要。”
  春狗笑说:“那你厉害,县里的你都不要。那你要嫁个市里的,嫁个成都的。”
  “你干脆嫁个北京的吧?”
  春狗嘿嘿直乐:“人家县里的都看不上你。”
  杨鑫心想:哼,我才不嫁给北京的呢。我又没去过北京,干嘛要嫁给北京的。
  她得意地想:唐老师是哪里的,我就嫁给哪里的。唐老师是咱村的,我就嫁咱村人。唐老师是四川的,我就嫁四川人。唐老师是北京的,那我就嫁北京人。
  她以为人就跟兔子一样,唐老师家乡的人都跟唐老师一样呢!
  罗红英一走,春狗很快就耐不住寂寞了。某天夜里,杨鑫突然醒来,发现床上空荡荡的,被子掀开来,爸爸不晓得去哪了。
  爸爸撒尿难道去了?
  她叫了几声:“爸爸,爸爸。”
  没人应。
  又想:爸爸会不会打枪去了?但家里的□□在屋后墙角立着,并没有消失。
  她想不出爸爸去哪了。
  爸爸半夜出了门,去哪也没告诉她。
  凌晨天亮前,春狗才回来。杨鑫问他:“爸爸你昨晚去哪了啊?”春狗说去看打牌了。
  杨鑫心说,谁半夜还打牌啊。
  春狗动不动就半夜消失,天亮才回家来。有一天,杨鑫听到爷爷生气骂爸爸。
  “你媳妇在外面辛辛苦苦挣钱。你在家,孩子不带孩子,家务活全丢给娃娃做。地里的农活也不干,草长得比庄稼还高,成天半夜出去鬼混,你还要点脸吗?这么好个媳妇,嫁给你真是倒了八辈子霉。我当公公的都不好意思见她了。”
  杨鑫听懂了,然而也不知道怎么办。
  她听爷爷说,才知道,爸爸跟一个叫刘芳的女人好上了。爷爷说,爸爸半夜出去,就是和那个女人鬼混。杨鑫知道这个名字,之前好几次,爸爸妈妈打架都是因为这个女人。为什么呢?爸爸觉得妈妈脾气暴躁,认为那个女人温柔。
  “温柔个屁。”
  杨文修说:“不结婚,不居家过日子,当然温柔了。一但结了婚,鸡毛蒜皮,柴米油盐,哪里温柔的起来。更别说你爸那种懒鬼,哪个女人对他温柔的起来?我看了他都想打他,更别说你妈了。”
  杨鑫心说:那个女人哪温柔了?她骂我妈的时候,跟个泼妇一样。爸爸眼睛瞎了,竟然觉得她温柔。
  “要是没你妈,他那日子不知道得过成啥样呢,他还不珍惜。”
  杨文修说:“随他去吧,我管不了了。”
  说了一阵,他又叹气:“你爸,心也不坏,脾气也好,就是这毛病,懒。要了命了。懒还不兴人说他,说多了要怄气。你妈是个急脾气,话又多,刀子嘴豆腐心,吃得苦,却不吃亏,整天气汹汹的骂人,听的是有点烦。我看他俩过不到一块去。要散就散吧。但那个女人想进我家门,我是肯定不同意的。”
  “你爸,除了一张脸长得好看,还有哪点儿好?又穷又懒,你看着吧,他离了你妈能找个啥像样的女人。自我感觉良好,自己啥样心里没一点数。”
  杨鑫找了个机会,趁没人,悄悄对春狗说:“爸爸,你不要老半夜出去看打牌了。妈妈不喜欢你打牌。”
  春狗嘿嘿笑。
  杨鑫说:“妈妈让你在家看我和姐姐。妈妈知道你的事,她说,你要是再这样,她就跟你离婚。我和姐姐都跟妈妈,不跟你。你自己看着办吧。”
  春狗笑说:“你在胡说八道啥?”
  杨鑫倔强地说:“你别当我是小孩子,啥都不知道。你干的事,等妈妈回来了,我都要告诉她。你瞧着吧。”
  春狗嘿嘿直乐:“瞎讲。我跟你说了我看打牌去了,你听谁造谣呢。”
  杨鑫嘀咕说:“爷爷才不会造你的谣呢。”
  “别听你爷爷瞎讲。”
  春狗笑说:“他知道啥啊?他哪只眼睛看见了?还不是听人家闲言碎语。”
  嘴上这么说,接下来,春狗倒是收敛了一些,晚上很少出去了。就算出去也要跟女儿打个招呼,说去哪了,啥时候回来。他嘴里说的一切话,杨鑫也不晓得是真是假。春狗痴迷看牌是真,不过有没有跟那个女的来往,杨鑫说不清。


第39章 同桌
  腊月二十七,罗红英果然大包小包地回家来了。
  她拎了一个大行李箱; 里面装满了衣服和零食。有方便面、可乐; 还有葡萄干、水果糖。她喜气洋洋地在屋子里开箱; 给杨鑫看她带回来的衣服; 全是夏天的小裙子,小衬衣; 很洋气。
  “妈妈; 这是你买的呀?”
  罗红英笑说:“不是买的; 是我干活的那家主人给的。他家孙女的衣服,不穿了的,听说我家有两个女儿; 便给了我。都是好衣服,料子纯棉的呢,样式也好看。”
  “哇!”杨鑫和金盼开心地试起了小裙子:“妈妈我要这个紫色的。”
  罗红英谈起她的工作:“是户北京本地人; 老两口。儿女都出国了; 只剩下两个老的。那老头子是瘫痪的,成天躺在床上; 没法下地; 只能请个保姆伺候。”
  “老两口人倒是挺好的; 他儿子女儿人也好; 有礼貌; 尊重人,就是活太累了。”
  罗红英说:“又要做家务,又要煮饭; 还要给老头子端屎端尿。也不轻松。”
  杨文修关切问:“那吃住呢?”
  罗红英说:“和主人一起住,没人的时候,吃饭也一个桌子吃。要是家里来了客,我就在厨房吃。主人家挺厚道的。”
  杨文修听她这么说,才放了心。因为做保姆,听着就是个佣人,那些有钱人趾高气昂,喜欢作践人。杨文修怕儿媳妇在人家家里受气。罗红英说:“可不会呢。人家城里人,受过教育的,对人可有礼貌了。他儿子媳妇都是硕士毕业,国外留过学的,人有文化的人,说话都是客客气气,轻言细语的。哪像咱们农村人。你以为就跟农村的地主老财似的呢。”
  罗红英感叹:“城里人确实素质高。”
  “人家城市里干干净净的,到处都有垃圾桶,没有人乱丢垃圾。不像咱们农村,人又没文化,又不讲究。”
  综合一句就是:“城里就是好,北京就是好。”
  杨文修说:“那你明年还去吗?”
  罗红英说:“当然去。主人家让我初八就去呢。他家有残疾人,离不了人伺候。”
  她拿出一叠照片给大家看,是她在北京照的。有一张全家照,罗红英也在里面,她指给大家看:“这就是那老太爷,瘫痪了的。你看,坐着轮椅呢。”
  “这是那老太婆。旁边的是她的儿子和女儿。她小女儿,才十八岁,刚刚上大学,成绩特别好。年年都拿奖学金呢。这小姑娘,英语讲的贼溜,在考雅思还是托福什么的,明年也要出国留学呢。”
  “屋里刷着白墙,铺着地板砖。”
  “这是洗衣机,这是冰箱,这个是微波炉。知道啥叫微波炉吗?饭菜放进去,转一下,几分钟就好了。特别的方便。我一开始还不敢用,那老太太教我说没事没事,简单简单,给我示范了一下,果然简单的不得了。”
  全家人都很惊叹。
  罗红英描述的完全是另外一个世界。
  “这个是电视。他们家是二十七英寸的大彩电。”
  她忽然高兴说:“你们晓得不?北京的电视,能收好几十个频道呢!随时打开电视机都有连续剧看,我最近在看还珠格格。哎,咱家的电视机在放还珠格格吗?”罗红英是个电视迷。
  杨鑫说:“没有。咱们家电视机只有一个频道,整天播广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