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穿到古代的教书匠 >

第17章

穿到古代的教书匠-第17章

小说: 穿到古代的教书匠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嚼碎了咽下去,他可不想这个时候闹出点肠胃问题,给自己找麻烦。
  吃过东西,崔瑛便先展开试卷,先将策、论、墨义和诗赋的题目给记下来,然后将圣板放在身下一拼,裹了毯子,闭上眼睛,慢慢打起了腹稿。
  要在这考场里三天两夜,如果今天晚上睡不好,明天效率会很低,到第三天人恐怕就会浑浑噩噩,什么也想不清楚了。
  七道策,问了治国之道该依法还是该循儒,问了对辽的政治策略,问了该抑商还是该培养几位陶朱公等等等等,都是崔瑛之前做过相关内容的,选择做熟的文章稍做修改就行。一篇论,曾经苏轼做过的那篇“刑赏忠厚之至论”,崔瑛借用现代司法无罪推论的法理将整篇文章写得花团锦簇。十道墨义最简单,崔瑛根本连草稿都不用打——他之前都做过了。这些内容花了他第二天考试的全部时间,留下第三天一整天来应对诗赋。
  对崔瑛来说,诗赋是最消耗时间的,本经是《易经》的考生考得是以《潜龙在渊》为题,限东韵做诗一首、赋一篇。对于限韵诗,崔瑛只能拿最笨的办法,抽出一张草稿纸,先将他所记得的所有《切韵》中的东韵字列下来,然后挑意思能搭上边的韵脚字,最后再想办法将整句诗补齐。一首诗写得崔瑛暴躁得想掀桌,再加一首赋,崔瑛交卷离场时感觉自己三魂七魄都要从嘴里飘出去了。
  “何至于此?”吕蒙正有些哭笑不得地听崔瑛吐槽自己凑出来的诗赋,“应制向来少佳作,隋唐数百年,应试之作仅香山居士一首《赋得古草原送别》脍炙人口,余者便是王摩诘、杜工部也不过尔尔。”
  吕蒙正宽慰了一下崔瑛被应制诗伤害的心灵,便让崔瑛好好休息。会试之后出榜之前向来是举子们显扬名声的最佳时间,出榜之后落第之人自然失意,准进士们则要为进入官场做准备,也不能太过放肆,如果传出不好的名声,殿试也是要受到影响的,毕竟这时连每次科举的时间都还没有稳定,殿试不黜落生员的规则也是不存在的,生员们要更谨慎些也是正常。
  崔瑛正好打算与之前神童试时住在一处的友人们多走动走动,这一日见天气正好,国子学又正好休息,便去南城找曾经住一屋的成寅,成寅今年应考明经,考试时间比崔瑛早一些,结果刚出来,如今只等授职了。
  刚过了两条街,便听到前面一阵阵喧哗之声,还隐约听到救人的呼喝。


第24章 急救
  瑛上前去,隐隐听到一个男人急切的声音,他人小,个子也不大,看不清里面发生了什么事,便向一旁的壮汉打听。
  “那是成三儿,他家大舅子得了儿子,他媳妇回娘家去看看嫂子,他与儿子守着肉摊子,谁知这小子吃肉都不老实,与旁边的客人说话,被排骨卡住了,喘不上气了,真是造孽。”那汉子也是这肉摊的老主顾,对他家的情况也比较清楚,说起来直摇头。
  崔瑛又向前挤了一点,正看到一个青衣老人对着那汉子说:“太晚了,骨头取不出来,孩子已经断气了,节哀吧。”
  “钱大夫,您再想想办法,刚才孩子还有气的。”那汉子眼泪都要下来了,“求您救救孩子,我们一家做牛做马报答您,您救救他,救救他。”
  “辰儿也是在我眼前长大的孩子,如果能救老朽一定救,”那老人一脸悲悯,“可惜老朽学艺不精,救不了这孩子。”
  崔瑛仔细一瞧,这孩子大概也就七八岁,面色发紫,嘴唇呈现出一种蓝紫得近乎黑色的色泽,非常典型的窒息症状,此时躺在他父亲的怀里,没有任何动静。
  “可以让在下试试吗?”崔瑛上前一步,对那孩子的父亲成三说:“学生早年学过一个法子,对这种情况有些办法。”
  崔瑛只在高中军训的急救课上学过窒息急救和心肺复苏术,从来没在实际当中用过,但面前这是一条生命,值得自己冒险试一试。
  “让这孩子试一下吧,”成三还在犹豫,眼睛依然盯着青衣老人,那老人却赞同道:“老朽是没有办法了,这位小友可能有办法。”
  崔瑛不去管那还在犹豫的成三,窒息到心跳停止,孩子的时间不多了。他将孩子扶起来,先捏住孩子的两颊,确认嘴巴里没有其它东西,再用两臂从孩子身后将这小孩子环抱住,一脚抵住孩子的后脚跟,让这孩子上身前倾。一手握拳,拳心向内,在孩子的肚脐和肋骨之间的反复按压;另一手用手掌捂按在拳头上,双手急速用力向里向上挤压,反复了七八下,伴着一声清咳,一块小小的骨头飞了出来。
  那青衣的大夫一见有东西咳出来,脸上也带出一丝喜色,连忙上前帮忙诊治,然后所有的笑容都收敛起来,“没有脉象了。”
  崔瑛知道这是心脏骤停的表现,他一边退两步将小孩子放平,一边对成三叫道:“找块干净的纱布来,要孔大些的。”
  成三强行镇定下来,冲边上街坊借了一块纱布,崔瑛则趁这时间对小孩子进行了心脏按压。等成三递过纱布,崔瑛就将粗布蒙在小孩的嘴上,进行人工呼吸。反复两次之后,小孩子先是有了些微的心跳,然后就是一阵猛咳。小孩咳得撕心裂肺,崔瑛却松了一口气,周围的人却一阵喧哗,议论纷纷。
  “辰儿,辰儿你怎么样了?”成三上前抱着自己的儿子,连声问道。
  那个应该叫成辰的小孩儿好容易平复了气息,软软地躺在他爹的怀里,轻轻摇摇头,表示自己没事。
  成三见儿子平安无事,才想起救人的崔瑛,拉了成辰跪下道:“辰儿好好给恩公磕头,不是恩公出手,你这次肯定没命了。”
  成辰晕晕乎乎地被他爹拉跪到地上,磕了两个头,才想明白自己从鬼门关外溜达了一回,吓得腿都软了,瘫在地上,动弹不得。
  “大叔客气了,瑛不过是恰好知道这个法子罢了。”崔瑛伸手将成辰拉起来道:“大叔也起来吧,初春时节,地上凉,别再把小公子冻着了。”
  “这位小先生,请问您这法子……”那位姓钱的青衣老人瞅见一个空隙,连忙上前求教道。
  崔瑛正要回答,便听到成寅说话的声音:“三叔,我听说阿辰……阿瑛你怎么在这里?”
  “本来想找你的,路上遇到这孩子被骨头卡住了。怎么,你们认识?”
  “这位是我三叔,早年随陛下打过天下的,辰儿是我堂弟,最机灵不过的一个人。”成寅介绍道。
  “我今天本来是想找你出去踏青的,路上遇见了这孩子有性命之忧,就施以援手。”
  “是小神童啊,你可要替你三叔好好谢谢人家,不是这位小先生的妙手,辰儿这孩子今天怕是过不去了。”钱大夫在一旁解释了事情的经过,然后对成寅说。
  “阿瑛,多谢!”成寅一听过程如此凶险,连忙向崔瑛作揖行礼,然后转向成辰,严厉地喝斥道:“阿辰,我与你说过多少次了,做事贵在专心致志,食不言、寝不语,做事要专一,不能三心二意。你看你,这回差点把自己给折进去。”
  成辰耷拉着眼角,自己也很是后怕,成寅训他,他也认真听,还频频点头。
  那钱大夫见成寅训人训得没完没了,便拉了崔瑛求教他救人的法子。崔瑛也没有藏私,将海姆利克急救法的要点传给了这位热心的大夫。
  崔瑛救了成辰,成寅的三叔千恩万谢地一定要请他到家里去坐坐。成寅干脆拉着崔瑛去了他家,钱大夫也跟在崔瑛身后,亦步亦趋,颇有些以师礼事崔瑛的姿态。
  崔瑛先将成人、幼儿、婴儿不同的窒息急救方法告诉了钱大夫,然后婉言谢绝了成三一家人的谢仪,最后才有空和成寅谈起近况。
  “阿寅前些天已经授职了吧?”崔瑛抿了一口加了盐与姜的茶汤,与成寅交谈起来。
  “说是授职,但也只定下了去州府学里当个训导或者去某个县学里当个教谕吧,具体地方还没定,据说是要先忙完你们这科进士的授官,才会分配,正好放三个月探亲假。”成寅有些担忧又强作欢乐地说。
  “反正只要离开京畿,对你来说都一样,州府再繁华也比不得汴梁夜景,还是择一民心向学之地为好。”崔瑛作为进士科也不好说什么,自来进士比明经贵重,也没什么好说的。
  “我还没及冠,去府学作一训导还好,与前辈们面前还能求教一二,若做主管一县学政的县学教谕,我自己心里也没什么底气。”成寅有些气虚地说。
  崔瑛听懂了成寅的选择,也不好说什么,这就和现代研究生毕业选择是去一个偏远地区的村小当校长,还是选择去市直属的优质学校当一个普通老师一样。村小可能不受上司气,但统共就三五个人的学校什么东西都没有,每天要做的最多的事情可能是动员家长送孩子进学校;市属学校的新老师当然就不用考虑这些事了,但办公室里打杂倒水,帮忙写各科记录稿件什么的,一样也免不了。各人的选择不同,各有利弊罢了。
  两人又聊了一下当时一院子住的其他人的近况,除了王偃还依然在东宫给齐国公当侍读外,范坦到画苑去和宫廷画家学画,卫轩去户部帮忙,朱钤去了太医院等等,基本上都被皇帝塞到各处去博采众长的学习去了。
  约了过两天的聚会,崔瑛见天色不早,便也告辞回家了。
  崔瑛与成寅聊了半日的天,他勇斗阴差救人还阳的故事已经在围观群众的渲染下传得满城皆知了。
  崔瑛刚一到家,已经从车马劳顿中恢复过来的干奶奶刘氏就特别有兴致地拉着他问起了事情经过,连吕蒙正也坐在一旁含笑听着。
  “奶奶,真不是百姓传的那样,”崔瑛在心底默默感叹一句吕蒙正太勤俭持家也有不好的地方,家里仆役少,老太太就愿意自己去买菜,什么乱七八糟的传言都逃过不老太太的耳朵,“那孩子根本就没死,只是被排骨卡了喉咙时间太久了,所有心脏因为不能呼吸而停跳了,只要让他把排骨咳出来,再让他心脏能再跳起来就行了。”
  “心脏停了还能再让它跳起来?”吕蒙正惊问道。
  “是的,”崔瑛点头道:“义父听说过渴乌吧,一道曲筒可以翻山灌田,但之前需要一道水做引子,”崔瑛简单解释了一下虹吸原理,才接着说:“人就和渴乌一样,刚一出生,被产婆一巴掌打哭,一口气就入了肺,之后就能正常呼吸、心跳。窒息就是这气被断了,但只要一引还是有可能恢复的。但人力有时尽,半炷香时间内救活的可能性比较大,再久就难了。”
  “就是半炷香阴差还没赶到,救活了就活了,阎王也不能不认帐,过了半炷香阴差就带着魂儿走了呗。”老太太听完一拍掌,理解道:“人要是老死,那阴司薄上都记上了,阴差早早就守着呢,那你这法子就救不得人,但要是出了意外,阴差就得赶道儿了,就有救人的功夫了。”
  崔瑛一噎,考虑到心跳停止过久,就是救回来也是植物人,好像老太太也没哪里说得不对的样子。
  “那要这样说,这阴差脚程可快,半炷香就能到地方。”干娘刘月英忍着笑和老太太凑趣道。
  “每个城都有城隍爷嘛,不就是管这个的?”刘老太太一本正经地向儿媳妇解释,“咱们以后要多拜拜城隍,有点什么意外,他叫阴差走慢点儿,咱们就容易获救了。”
  “是,娘说的是。”
  崔瑛看着这婆媳俩一本正经的说着话,仿佛自己见证了一场封建迷信的诞生。
  “好了,不说这个了,阿瑛,你爹娘在世时给你定过亲没?”吕蒙正也是儒士,不语怪力乱神之事,连忙将话题拉到中老年妇女最喜欢的话题上。
  崔瑛如遭雷劈……


第25章 拒亲
  崔瑛的意识里,这具身体的年纪还小,十五六岁正是后世中学生的年纪,谈个恋爱都容易被老师谈话,被家长棒打鸳鸯的岁数,如今已经是正合适议亲的年纪了。
  “义父,我……”崔瑛来到这个时代,尽力说服自己,这是自己的新生命,自己应该开始新的生活,但前世父母的音容笑貌,那差点成为自己妻子的女孩的一颦一语都深深地印在自己的脑海之中,挥之不去,他觉得自己的心已经苍老的不能谈恋爱了。
  “怎么了?”吕蒙正见崔瑛一提亲事的话题,整个人脸色都变了,感觉他整个人都沉浸在悲伤之中,连忙问道。
  “怎么突然问起这个问题来了,可是有人打听咱们阿瑛啦?”刘月英看崔瑛脸色不太好,连忙拉他到一边坐下,捧了茶盏给他吃茶,白了吕蒙正一眼问道:“朝廷不是下令说成亲拖到十六之后了吗?”
  “唔,议亲也正常,总不能现上花轿现扎耳朵眼儿。”老太太到觉得正常。
  “是有几家人打听阿瑛,阿瑛既是神童,又能应进士科,是个上进的孩子,不论此次能不能中都能让士林接纳了,家中有适龄闺秀的,打听一二也是常理。”
  崔瑛没有心思听他们说话,他坐在一边,心里默默地想拒绝成亲的理由。没有合适的理由,在这个时代吕蒙正为他定下亲事,他是没有办法拒绝的——要被打板子然后强制执行。但他不愿意成亲,他心底还惦记着那个笑容甜美,努力记录着文化遗产的女孩。也许有一天,他会尝试着走出这段感情,但不是现在。
  当一家人的眼光都集中到他面前时,他干涩地张嘴道:“我师父帮我和小师妹订过亲了,按师门规矩,我不会再娶妻了。”
  “你师妹?”
  “她为了服侍染病的师娘而……她是个好姑娘。”崔瑛希望她的品质即使在这个世界也是完美的,如果与村民们一道亡于兵燹,那么在无聊的闲汉口中太容易传出不堪的故事来,于是只能杜撰出此节故事来。孝顺尊长对女子来说是这个世道唯一不会被人诟病的举止。
  “是个孝顺的好孩子。”刘月英轻轻抚了抚崔瑛地肩安慰道。
  “你的子嗣……”老太太年纪大了,更关注这个。
  “师父说血脉的传承凡俗之人皆可为之,但师门传承却需薪火相传、口传心授,更耗心血。师父教我,花费了半身心血,他的独女永远是我的妻子。”崔瑛垂着眼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5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