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重生农家母 >

第62章

重生农家母-第62章

小说: 重生农家母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冯玉姜看看簸箩筐,在里头翻了翻,拿出另一双宝蓝的送老鞋面说:“那这双鞋,我来给咱妈绣吧。”
  “你绣什么绣?又不急,我自己个慢慢弄好了。”孙二嫂子说,“你那一大摊子事,你忙得够呛!我已经给她做好两身了,够用了,那个是留着给她赶明儿压脚头的。”
  老人过世后入殓,可以在棺木里放一些衣物陪葬,一般是放在身旁或脚头的,叫做压脚头。
  冯玉姜忍不住责备自己:“你都给准备好了,我落得清闲,要我这闺女有什么用!”
  “看你说的,这些年,年礼节礼,衣裳鞋袜,好吃好喝的你都往这送,关键是你一来,咱妈她就高兴,什么呱都愿意跟你拉,你这闺女,够贴心的了。”
  孙二嫂说着努努嘴:“喏,你想帮忙,那有铺盖的褥子,我还没顾上弄,那个缝起来快,你给缝了吧。”
  家境好,愿意讲究的人家,老人过世入殓,要放新的被褥,可着棺木尺寸做的。当然,不讲究的人家,就用老人在世时的旧被褥入殓也行。
  冯玉姜跟孙二嫂一块把那被子、褥子都做好了,看着天色晚了,便动身回家,本来孙老太想留她住一宿的,可想想她家里头如今还有个小六,四个月大的小六,开始认人了,白天谁抱谁抱,晚上便不愿情要旁人,见不着冯玉姜就哭闹,冯玉姜如今晚上都不敢在外头留宿了。
  冯玉姜坐上车,赶在天黑前回到了家。她怎么也想不到,隔天下午,孙家打来电话,孙老二的儿子打来的,说老太太刚刚过世了。
  冯玉姜当时正在庄园里头,安排开春后栽果树,还有客房部开始营业的事,那时候她已经有了自己的手提电话,当时是那种“黑砖头”,还有个专门的霸气名字,叫“大哥大”,如今变得精致小巧,都叫手机了。
  电话直接打到了她的手提电话里,冯玉姜一听,愣了愣,手提电话从手里滑出来,掉在地上。
  孙老太八十二了,生老病死,冯玉姜能接受,但是两天前还跟她说话拉呱,也太意外了!冯玉姜慌慌张张往外头走,一边叫庄园几个主管。
  “你几个商量着办,我得赶紧走。”
  冯玉姜说着,眼睛里就有了湿意,她抹了一把眼泪,叫人去喊司机。这时候姜嫂子过来拉住了她。冯玉姜跟孙老太的情分,这些年姜嫂子多少听她说过。
  “看你慌的,你就这样去?你别急,先去换换衣裳,还有你这算是烧倒头纸,你总不能自己去,你得等着你家四哥一块啊。”
  农村死了人,要经过阴阳先生定下正日子,叫做殡。然而至近的亲人,只要老人一死,就应当赶紧先去烧一遍纸,叫做烧倒头纸。
  冯玉姜听了姜嫂子的话,急忙叫人开车去接钟继鹏。她自己在原地转了一圈,才想起来姜嫂子叫她换衣裳。
  因为大儿子结婚,又是才过完年,冯玉姜身上难得穿的鲜亮,深紫红的羊毛呢大衣,穿在她身上气质十分好,硬是把四十四岁的她衬托得三十多岁的样子。 
  冯玉姜三两下解开大衣,脱下来随手扔在床上。她在庄园里有自己的房间,预备她在这边休息。幸好这天气冷,她备了几件衣裳在这边。冯玉姜打开衣柜,拿了一件灰黑色的大衣穿上。姜嫂子进来,见了她的穿着不赞成地说:
  “你是闺女,晚上守灵,白天去外头送汤,这春寒料萧的,穿这个冷。”
  姜嫂子便去翻冯玉姜的衣柜,找出一件厚实的黑色羽绒服,叫她换上。
  不多会子工夫钟继鹏被接来,见了冯玉姜便安慰了一句:“这么大年纪了,算是喜殡,你也别红眼腥腥的了。”
  冯玉姜跟着钟继鹏一路直奔孙家,一望见那熟悉的院门,冯玉姜悲从中来,再也忍不住便放大悲声哭了出来。她一路奔到孙老太灵床前,忍不住就扑到灵床上痛哭失声。
  两边早有几个孙家本家的妇女,赶紧过来拉住她。老规矩说,人走了,儿女哭归哭,不能扑上去哭,把那泪水沾到逝者身上,叫逝者心里不舍,无法安心离开阳间。
  孙老太已经穿扎停当,一方火纸盖住了她的脸,据说这是不叫她看见儿女悲伤而留恋人世。冯玉姜叫两个妇女一左一右拉着,便跪在灵床前,真心实意地痛哭了一场,孙二嫂子,四嫂子,还有几个侄子纷纷过来劝她。
  人吧,感情需要宣泄的。冯玉姜哭一场喊一场,等到心里那止不住的悲伤哭出来了,渐渐也就平静了。孙二嫂子便拉着她,跟孙四嫂子一起小声说话。
  “别这样哭,这样哭还受得了?咱妈八十二了,走了也该走了,是喜殡。”孙二嫂子嘴里说着,眼圈里却又发湿。几个儿媳妇,就数她跟老婆婆一直住一块,感情最深厚。
  冯玉姜问:“怎么突然就一下子走了?大哥、三哥他们还没来到呢吧?”
  “太突然了,没预料的事。这两天也没啥旁的表现,就是吃饭少,我说带她去医院看看,说什么也不去。今天一大早跟我说试着不舒坦,动弹的力气都没有,眯着眼睡觉,赶到10点多钟,我看着就不行了,抽抽地直出气,我赶紧叫人,再一回头咱妈就走了。”
  孙二嫂子说着唏嘘:“唉,你还算好的,怎么说也在咱妈临走见着了她一面,家里头大哥,三哥,老四老五,都没在跟前,等来了不埋怨我吗?怎么就不早早通知他们回来看咱妈一眼……”
  孙四嫂子说:“二嫂,你可别这样说,咱妈福气厚,没受一点罪就安稳走了,都是预料不到的事,怎么能埋怨你?”
  孙家家大业大,在外头的儿孙纷纷往家里头赶,孙老大跟孙老三几乎同时赶回来的,免不了各自一场痛哭,孙家老五来的再晚些,总觉着老长时间没见着妈,再一见面就阴阳两隔了,哭得十分伤心,好容易才劝住。
  孙军赶回来时,身后还带着钟传慧。本来钟传慧作为外孙女子,还是干亲,可以不来的,但她看着孙军难过,想着她妈也肯定难过,便决定回来送孙老太最后一程。
  孙军领着传慧一进灵堂,也不像父母那样哭喊,只是跪在灵床前,默默地掉眼泪,过了老半天,他也没用人劝,自己擦干了眼泪,走过来跟长辈打招呼。
  “大伯、大娘、二叔、四叔……”看到冯玉姜跟钟继鹏,继续叫人,“姑,姑父。”叫了一圈人,便不再说话,自己在边上默默地站。
  五个儿子被孙老大召集到一块,开始商量孙老太的殡事。按农村风俗,这样的喜殡,是应该好好操办的,再说孙家户门大,人面广,来吊孝的人肯定十分多,这是一场大殡,要好好地安排好。
  冯玉姜跟孙家几个儿媳妇聚在一块,都是穿着宽大的孝衣,腰上拉着长长的孝绦(粗麻绳),头上顶着长长的孝首巾,凑在一起说话,互相安慰着。人吧,到了孙老太这个年纪,儿孙悲痛是悲痛,但哭过了喊过了,总是能放得开的。
  这其实是冯玉姜头一回见着孙老三两口子。他两口子都在部队上,行动不那么自由,回来当然是回来过,冯玉姜都没见着。孙老二、老四、老五她都熟悉,孙老大也是见过两回的。冯玉姜看着孙老三,来家奔丧脱掉了军装,但那腰杆硬是笔挺的,跟普通的老百姓到底不相同。而那孙家三嫂子,见了冯玉姜便微微笑着,说:
  “妹子,总听军军提起你,我们俩这还是头一回见面啊!”
作者有话要说:首先要感谢水漾儿、贝陛吻雯、青青梧桐几位妹子投的雷。
今天心情十分不错,工作上终于解决了一个大问题,算是顺利通过了一道关,往后一段日子,可以稍稍轻松些了。话说boss大人欺负人啊,女人当男人使,男人当骡子使,而橙子,虽然是个妹子,很不幸似乎也是当骡子使的,可恶。诅咒他每天回去给老婆跪键盘!boss的老婆是个外科医生哎,怪不得boss总是很怕老婆,不听话,说不定他老婆半夜弄个手术刀,剖了他嘻嘻。。。。。。

  ☆、霍病毒

  冯玉姜在孙老太的白喜事上头一回见到了孙老三两口子。
  “妹子,总听军军提起你;我们俩这还是头一回见面啊!”
  孙三嫂子是个女军人;先到了灵堂里拜过了;再出来也是披麻戴孝,然而比起她那几个妯娌;仍是自有一种干练的气质。冯玉姜见她主动跟自己说话;忙走过去。
  “三嫂子;回来了?”
  “回来了。我们不常回来;连妈最后一面都没见着;真是觉着愧疚,多亏二嫂跟你,平常照顾妈最多。”
  “我也瞎忙,也没多陪妈拉呱说话。都是二嫂一直照顾妈。”
  孙二嫂子在旁边插言:“你两个,有什么好客套的;说来说去;我看啊,一家人。”
  孙二嫂子这么一说,孙三嫂就噗嗤笑了,想起来这毕竟是在老婆婆的丧礼上,即便是喜殡也还要注意些的,又赶紧正了正脸色。她的目光扫到院子西南角,那里有一棵树,她记得是棵桃树,当然这会子光秃秃的见不着一朵桃花,连个叶芽也没有。孙军此刻正跟钟传慧站在树下,离得很近,小声说着什么,虽说两个年轻人都戴着孝,一眼看去却照样十分的出色,不知道传慧说了什么,孙军就点点头。
  按农村殡事的规矩,儿子是必须在棺屋里守着的,孙子也要守灵,就没有那样讲究了,出来转悠啥的也很正常,反正这样的喜殡,每个人最初的悲痛之后,脸上表情都再正常不过了。该干啥干啥呗!
  冯玉姜恰好也看到了那两个孩子,便不由觉得有点窘,自家总是个闺女,你说这院子里人来人往的,他两个离得这样近说悄悄话,似乎也太明显了。
  桃树那边,钟传慧又说了什么,孙军便转身要走,走了两步,又回去,从口袋里掏了个什么东西递给传慧,传慧接过来,好像又嘱咐了一句什么,孙军终于转身回了棺屋,老实安心守他的灵去了。
  冯玉姜收回目光,正好跟孙三嫂子的目光撞上,两个当妈的也只好微微地笑笑。
  “这俩孩子,站在一起真养眼。”孙二嫂子带着笑说,“我说你们,有些事该办就赶紧办啊?”又说孙三嫂子:“这儿子大了你就不急着说儿媳妇?”
  冯玉姜当然听得懂二嫂子那意思,你两家,还不赶紧把话挑明了订婚算了。农村人看重订婚,订了婚才好光明正大地来往。可这俩孩子不谈不唱的,叫父母怎么操忙?
  “你以为我不想赶紧办啊!”孙三嫂子给了二嫂一个埋怨的眼神,说:“我这当妈的在旁边跟着干着急。我那儿子笨,说不定人家看不上他呢。看不上他让他打光棍好了。”说着忽然一拍冯玉姜:“妹子,你觉着人家能看上他不?”
  冯玉姜叫这个话题弄得有点尴尬,她没想到这刚一见面,话就说到这儿了。她只好说:“军军是好孩子,条件这么好,哪能轮到打光棍呢!”
  “那就是能看上了?”孙二嫂子追问冯玉姜,冯玉姜这下子不知道怎么说好了,就算要表态,也轮不到她这当妈的啊。孙三嫂子在旁边推了孙二嫂一下,说:
  “皇帝不急急太监。不知道的还以为是你儿子呢。也不知孩子自己怎么打算,人家孩子不急咱们也急不来啊,他们反正还没毕业呢。”
  钟传慧朝着这边走过来,先跟认识的孙二嫂、孙四嫂打招呼。
  “二妗子,四妗子。”传慧看看另外几个,猜到是其他几个妗子,便转向冯玉姜问:“妈,这几个是大妗子她们吧?我头一回见着。”
  冯玉姜便给她介绍:“这个是大妗子,这个是三妗子。”在指指一旁站着的孙老五媳妇,“这是你小妗子。他们都在外头工作”
  钟传慧便一个一个打招呼叫人。其实孙老三家的也是头一回见着钟传慧本人。钟传慧高挑的个子,健康红润的一张小脸漂亮耐看,宽大的白布孝首巾从脖子一直披到肩膀上,衬托得她更加俊俏。要想俏,一身孝嘛!
  孙三嫂子打量着这姑娘,听她叫三妗子,便赶紧答应着。
  “头一回见本人,不过照片我见了不少,这丫头可比照片上漂亮。”孙三嫂子微微笑着说,“军军那里有好多照片,你们一起出去玩照的,还有你哥跟小五他们。”
  “噢,九表哥就喜欢爬山。”钟传慧说,“我哥后天来,后天你就见到了。”
  毕竟还是在办丧事,虽说是喜殡,但也不是好说说笑笑谈订婚的事情,再说见传慧过来了,几个妇女也就不好再继续刚才的话题。
  两天后是出殡的日子,旁的亲戚朋友都是那时候来。
  孙家几个儿子商量殡事,孙老爷子开了口,不让太铺张,儿子们便决定尽量低调简朴地办,当然,基本的体面还是要有的。
  作为唯一的闺女,孙老太当初认了冯玉姜,便说过留着给自己哭灵送丧的,如今真到了这个时候,冯玉姜当然要好好地尽一尽闺女的义务。
  孙老太的寿衣、铺盖本来应当由她这闺女做的,也事出有因,没预料到,而且孙二嫂子也是想着她忙,都给准备了,冯玉姜于是便多多的买了几身衣裳给老太太压脚头,装棺陪葬。喜殡可以用大红色的棺罩,罩在棺木上,冯玉姜便买了顶好的金丝绒的棺罩。
  扎彩,请把匠子,照例是闺女该担负的。孙老太火化回来,自有那管事的大教理把扎彩匠请到家里来了,冯玉姜便叫扎彩匠子,但凡老太太能扎的,老一套的轿子、牛、金银山米面山、花篮、宝库等等,还有新式的电视啥的,便都给扎了。有些东西,因为孙家老爷子还在,是不能扎的,比如一对仙鹤,便不能扎。
  按风俗,喜殡一般都请两棚把匠子,冯玉姜当然要请。但凡闺女能办的事情,她都给办了,而且要办到最好,当初孙老太说过,认了她这个闺女,就是图的有闺女哭灵送终,落个儿女双全。这些年老太太对她冯玉姜可谓有恩义有情分,冯玉姜自然不能叫老太太失望。当然,她作为闺女要守灵,一天里早、晚按习俗到灵前哭灵;晌午时给老太太“送汤”,这些子买东西跑腿的事,都是给钟继鹏去办的。
  作为女婿,钟继鹏还要给老太太“踩新房”,就是在墓穴挖好的时候,给挖墓穴的人买烟买糖,给墓穴里头放硬币,过去是用铜钱,现在用硬币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