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驸马展昭 >

第3章

驸马展昭-第3章

小说: 驸马展昭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看见了,当时我怀里抱着团团,还曾对比一二,宫女脸上四道伤口,看着很是深,只是间隔较开,虽像是什么动物抓的,但是应该不是猫,至少不是这么大的猫。”
  赵碧嘉的猫几人都见过,不过是寻常的长毛白猫,听她这么一解释,都明白了。
  公孙策又跟包大人对视一眼,觉得这案子棘手起来,也正如赵碧嘉方才所言,故布疑阵和栽赃嫁祸。
  因为停尸房里那两具尸体脸上的伤疤,单从间隔来说,明显是猫抓的。
  “小王爷可曾见那宫女脸上身上是否有血迹?”包大人又问了下一个问题。
  赵碧嘉回想一番,摇了摇头,肯定道:“身上没有。”脑海里浮现出宫女铁青色的脸,她又道:“伤口狰狞,甚至有点皮肉外翻,但是脸上也只有伤口处有血迹。”
  难道也是死后才伤的?包大人摇了摇头,公孙策问道:“您还在她身上见过别的痕迹没有?比方露出来的手上,脸上,可有什么斑点?”
  赵碧嘉知道他问的是尸斑,通过这个能确定大致的死亡时间,不过一个养在深宫的公主,是绝对不会知道尸斑这种东西的。
  “没有,她露出来的手和脸都是铁青色的,什么斑点都没有。”
  公孙策点了点头,小声道:“那便是才死没两个时辰。”
  几人在金水桥下站了一会,赵碧嘉看见展昭施展轻功,还飞到了桥底下看了看。
  这个可不常见,宫里虽也有善武之人,可是在宫里是绝对不能飞檐走壁的,所以算上耀武楼那一次,这才是赵碧嘉第二次见人飞起来。
  展昭很是仔细前后上下将金水桥看了个遍,又施展轻功飘了回来,足尖在水面上轻点,不过两三步又回到了案上。
  赵碧嘉不免多看了两眼,换来展昭一个如春风拂面的笑容,虽然场地和气氛,还有陪同人员都有点不合适,不过赵碧嘉的心还是砰砰砰一阵跳。
  脸也似乎红了。
  包大人下意识咳嗽了两声,向前一步将赵碧嘉和展昭还有点交错的眼神隔开了,“多谢小王爷,下官这便告辞了。”
  赵碧嘉错开眼神,道:“包大人若还是有什么想问的,叫人说一声便是。”
  “下官明白。”
  不过赵碧嘉也不住在御花园,还是要跟他们一同走出去的,走了没两步,公孙策突然皱了皱眉头,“脸上四道伤疤……不是被猫抓的,难道是被人抓的?”
  包拯也想起来当时吴成业说过的话,那宫女脸上的伤痕是被管事姑姑打出来的。正是因为破了相,这才半夜跑去没人的桥底下伤心。
  赵碧嘉突然明白过来她一直觉得不对劲儿的的地方是哪里了。
  第一名宫女死了之后,是吴成业查的案子,当时被归咎在了管事的宫女头上,甚至脸上的伤也说是这管事宫女留下来的。
  但是关键是:宫里的下人是不许留指甲的。
  若是没有指甲,又怎么能留下这种痕迹呢?
  赵碧嘉将自己的推测跟包大人说了,包大人再次道谢,之后几人便告辞了。
  杨和安则站在公正身后,安安静静的,就跟没这个人一样。等到包拯几人的身影消失不见之后,他才道:“公主,宫里盛传……说是狸猫回来复仇了。”
  “狸猫?”赵碧嘉重复道,她又想起狸猫换太子事件,虽然父皇下了禁口令,不让谈论此事,但是私底下很是沸沸扬扬的闹了一阵子。
  毕竟废了太后什么的,古往今来也不多见。
  不过被杨和安这么一说,第一个宫女死的时间,的确很是微妙。
  宫女死在父皇寿辰三日之后。
  若是当年那个被剥了皮的狸猫……想必能活上三日就是极限了。
  可是这个日子是怎么选出来的,为什么不选第二天,要选第三天?除非第三天真的就是狸猫死的日子。
  赵碧嘉又有了个新的猜测,也许做这件事情的人是知情人。她转身,杨和安就在她身后低头站着。
  “当年的人……还剩下谁?”
  杨和安恭敬的回答道:“事情已经过去了四十余年,当年经手的人已经被刘氏悉数干掉了,况且宫里没有一个活到五十岁以上的宫人……”杨和安犹豫了片刻,“太后。”
  赵碧嘉一惊,直觉摇了摇头。
  “你留心打听着。”
  “是。”
  两人一前一后往昭晴殿里去了,赵碧嘉摇了摇头,又觉得自己可能是想多了。
  这个时代,遇见什么无法解释,又或者一时间找不到真相的事情,都会往鬼神身上靠。
  不过……她想起早上庞贵妃的言语,对杨和安道:“你和月若两个看紧些,这些天别让团团出去。”
  杨和安目光一闪,明白的赵碧嘉的担心,道:“公主放心。”
  这边赵碧嘉回了昭晴殿,那边包拯已经整理出来了一份名单。
  包括发现尸体的、处理尸体的宫人,跟着三名宫女有过接触的宫人,还有就是这些日子看守御花园的宫人。
  名单上一共三十四人,包拯心里默默叹了口气,道:“公孙先生,我们这边开始询问吧。”
  因为是皇帝特意交待下来的案子,虽然没有什么期限之类的,但是默认这件事情要最先办,而且得包拯亲自来。
  包拯坐在案桌后,展昭站在他身后,公孙策坐在隐秘处的小桌边记录,身边还有一名书童给他磨墨。
  不过才问了三个人,公孙策看看站在包大人身后,身姿无比挺拔的展护卫,心里突然有了个念头。
  等到这名宫女出去,公孙策站起身来,走到包大人身边,低头在他耳边低语。
  展昭见两人说话,很是贴心的往外走了一段,甚至连头也没回,所以他一点都没看见听了公孙先生的话之后,包大人看他的眼色略显奇怪。
  “展护卫。”包拯叫道。
  “大人请讲。”展昭转过身来,看见两人已经说完了,便又走了回来。
  “这么问下去也不是个办法。”包拯道:“一共三十四位宫人要问,里面可能还有需要反复盘问的,展护卫观察入微,也很是细心,不如展护卫与本府交替盘问如何?”
  “展某才入开封府,一切听凭包大人吩咐。”
  包拯点头,“如此甚好。”
  只是这交替询问的分组方式略有奇怪。
  包拯问的全是太监,展昭问的全是宫女,当然像某些比较关键的证人,比方处理过尸身的几人,都是一起询问的。
  公孙策看了一会展昭的询问,很是满意的继续记录去了。
  虽然他挺不想承认的,但是只要展护卫轻声说一句:“姑娘莫要害怕,知道什么便说什么便是。”
  那些宫女们便会一五一十,恨不得将自己的生辰八字都要说出来。
  当然包大人黑着一张脸去吓唬太监也是很有威严的。
  嗯,公孙策捋了捋胡须,包大人找了展护卫来真是找对了。
  三天过去,这三十四人全部问完了,三人看着面前的一叠供纸,还有特意放在上面的比较重要的供词,不约而同都皱了皱眉头。
  包拯道:“这三名宫女都是偷偷跑进御花园的,没人发现她们。”
  公孙策嗯了一声,疑惑道:“学生有一事不明。”得到包大人的注视,公孙策又道:“若是第一名宫女是不小心跑去金水桥下的,但是后面这两位……就算是伤心想一人待着,也绝对不会再往已经死过人的金水桥下去了。”
  “公孙先生言之有理。”包拯道:“此乃第一个疑点。”
  展昭也接道:“展某在金水桥下查探过,的确没有任何挣扎或者其他痕迹。第一名宫女相隔时间太长,但是后面这两位,肯定不是在金水桥下遇害的。”
  展昭顿了一顿,又道:“桥下也无猫经过的痕迹。”
  包拯叹了口气,“这便是第二个疑点了。”
  他抽了两叠供词出来,“这两人为何要将嫌疑引到小王爷的猫身上。”
  公孙策接着道:“三十四个人里,有三十二个都是说没看见,或者不知道。就只有这两个,供词里说了是猫抓的痕迹,又暗示了宫里只有一个人养的猫能自由的活动。”
  展昭拿起供词看了看,“一个是搬运第一具尸体的,一个是看见第二具尸体的。”
  “这便联系到了小王爷身上。”包拯语气有些沉重。
  “但是小王爷又说第一具尸体脸上的伤疤不是猫抓的。”公孙策接道:“而且学生也去看了第二具和第三具尸体,伤口尖利,大小的确像是猫抓出来的。”
  “可惜第一具尸体已经被烧了……”包拯叹了口气,“展护卫,公孙先生,再随本府去宫里一趟。”


第5章 再次进宫
  出了开封府,包拯三人往宫里走去。
  走了没两步,包拯的脚步慢了下来,连带后面跟着的两人也止步了。
  “大人可是想到些什么?”
  包拯点了点头,展昭和公孙策两个从他身后走了他身边,包拯一边缓步前进,一边道:“我们看了后来的两具尸体,又审问了相关人等……”
  他略微顿了顿,道:“第一具尸体,小王爷说她脸上不是猫抓的,搬尸体的太监说是猫抓的,但是尸体已经被烧毁,一点证据都没留下。”
  公孙策和展昭两个都点了点头。
  包拯继续道:“第二具尸体,最先看见尸体的那名太监的证词,仵作的证词,还有本府亲眼所见,的确像是猫抓的。”
  “还有第三具尸体,处理尸体的宫人都说没注意,不敢看,但是尸体上的痕迹的确是像猫那么大小的动物利爪所留。”
  包拯停下脚步,看着公孙策问道:“公孙先生想到什么?”
  公孙策脸色略显沉重,沉思片刻又阻止了言语,慢慢道:“学生想到两种可能。”
  “若小王爷说的是真的,那么第一个宫女和后面两个宫女的死因不同。”
  展昭点头,他也是同样的想法。
  包拯嗯了一声,道:“请先生继续。”
  “可是关于第一具尸体的证词并不相同,所以……小王爷和太监里必有一人说谎。”
  展昭若有所思,包拯又问:“展护卫行走江湖多年,见多识广,可有什么想法?”
  展昭道:“金水桥下展某曾查探过,半点痕迹也无,所以这三人都是在别处死的,然后被抛于金水桥下。”
  包拯给他一个继续说的眼神。
  展昭回忆了一遍他跟小王爷的两次见面,又道:“小王爷彬彬有礼,目光清澈明晰,倒是不像大奸大恶之人。况且——”展昭顿住了,他原本想说,况且小王爷多半是下任皇帝,他完全没必要去杀害宫女。
  不过展昭想起他入开封府的时候,公孙先生曾私底下跟他说过,要谨言慎行,特别是皇宫先关事宜,少开口。
  所以展昭换了个说法,“况且小王爷身边必定有许多人跟着。”展昭摇了摇头,“小王爷如何能避开这许多人下手呢?”
  展昭回想他跟小王爷第一次见面时的场景,那只白猫……通体雪白,毛发丝毫不乱,若真是这只猫抓的,为何爪子上一点痕迹都没有,别说血迹了,连泥土的痕迹都没有。
  一看就是养在宫里的家猫,打理的很是干净。
  况且展昭也不认为以他的眼力,能放过一星半点的蛛丝马迹。
  展昭这么想的,也是这么跟包拯说的。
  包拯也觉得他说得言之有理,问道:“公孙先生,你可还记得这两名太监是何人手下?”
  公孙策回想片刻,“头一名太监在御花园里看门,第二位……是净妃宫里的。”
  “净妃……”包拯缓缓道,前些年闹得沸沸扬扬的废后事件他也算是参与其中,若是净妃的人……她跟张贵妃一脉的确是……
  包拯摇了摇头,不管怎么说,现如今供词里诸多破绽,还是要再次询问为妙。只是他倒是没想到,展护卫跟公主不过加了两次面,就对她评价如此之高。
  不过看着展昭一本正经,又格外严肃的样子,他应该是知道陛下只有一名皇子的事实吧。
  包拯三人进了宫,那边昭晴殿里,杨和安正在垂首立在赵碧嘉面前,道:“传言愈演愈烈,今日我甚至还听人说这是狸猫回来复仇的。”
  赵碧嘉看他一眼,她听出杨和安语气里有隐瞒之意。
  果真,得了赵碧嘉的眼神,杨和安头越发的低了,小声道:“宫里盛传,公主是狸猫变的。”
  “哼,无稽之谈!”听着这等诬陷,赵碧嘉虽觉得滑稽,但是不免也动了几分怒气。
  “都是谁说的?”虽然生气,不过声音还是像平常一样轻轻柔柔的。
  杨和安道:“除了凤岚宫、昭晴殿、明元宫,还有太后的慈宁宫之外,几乎后宫每个娘娘的宫里,都有推波助澜。”
  赵碧嘉看着他,“是谁先传出来的?”
  “净妃宫里。”杨和安说完又快速加了一句,“不过净妃自打被废,她手下一个心腹都没有了,宫里的太监宫女都是后来派的,传出消息的……”杨和安想了想,“多半是庞贵妃的人。”
  “皇后就这么袖手旁观了?”赵碧嘉虽是反问的语气,不过也没打算等杨和安回答,皇后肯定是袖手旁观的,她不落井下石便是好的了。
  赵碧嘉想了想,道:“你去再添上一把火。”
  “这……”杨和安有些迟疑。
  “我是陛下亲封的镇国公主。”赵碧嘉这话说得很是霸气,“若我是狸猫变得,那我父皇是什么?祖母回宫才没多久,她们就敢闹这档子事儿出来,真是觉得祖母对她们印象都很好吗?”
  杨和安明白了公主的意图,也觉得这是个好主意,安排人添柴加火去了。
  赵碧嘉想了想,觉得越是这种时候她越要趾高气昂耀武扬威来着,于是带了一溜宫女往她母妃的凤岚宫去了。
  要说母女连心,张贵妃这两日听了流言,也跟赵碧嘉想的差不多,正在跟皇帝埋怨呢。
  “这宫里是该好好管一管了,今儿还有人说碧嘉是狸猫便的。”张贵妃虽冷着脸,不过是以一个皇帝最喜欢的表情冷脸。
  皇帝听了这话一愣,随即笑了出来,“她可是你十月怀胎,从你肠子里爬出来的闺女,都是无稽之谈。”不过说完又笑了两声,他也冷了脸。
  一来是觉得皇后放任留言散播,一点都不组织,二来……包拯怎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