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王妃当道 >

第49章

王妃当道-第49章

小说: 王妃当道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定威慑力的,少帝无疑起着安定人心的力量。
  面对假少帝,他们甘愿当个纸糊七阁老,新皇人选未选定时,他们估计会一直抱持这种装傻的态度。
  说了那么久,七位内阁成员是谁呢?
  内阁成员之一南宫烨就不用说了,南宫衍也不用多说了。
  除了这两位皇族成员,还有一位就是参加此次抗战司马恭如的喜欢拿权贵寻开心的宁亲王世子。
  七阁老中皇族成员占了一半,难免让人怀疑其动机不纯,说到底还是皇位惹得祸,废黜少帝是迟早的事,只是眼下时机不对废不得。再过一段时日,便真的是要动刀动枪,什么阴谋阳谋一起上,直到最后胜利者坐上皇位为止。
  话说得有点远了,立刻绕回来。
  李汉阳,是个不世之材,使他一举成名的事是连中三元,一夜间名满天下,他的书法和诗画都很有名,两朝皇帝都对他极尽推崇,皇帝老人家一夸,大家纷纷好奇这是一个怎样的人物,不看还好,一看大家傻了,呆了,惊了。他的盛名由此而来,并涌现出一大批忠实的崇拜者。由于名望太高,来他家门口蹲点的人不在少数,搞得他不得不夺路而逃,或是打扮得像个村姑,狼狈地从小门窜出。这还不算什么,更厉害的是,他一挥而就的小诗,都能拿到茶楼里卖,歌舞伎争相传唱,文人墨客争相传抄,皇城宣纸一路水涨船高,贵如黄金。他是当之无愧的文坛魁首,也是政坛猛将。
  内阁中,李汉阳资格最老,脾气暴躁,性狷介,为人狂傲,他是那么多大臣中唯一一个敢骂皇帝的人。不过,他的过人之处不止是才华横溢,更有一项特殊本领——断,这位两朝重臣有着极强的判断能力,正是凭着这项独特的能力,在皇宫被司马恭如攻陷时,他及时退守离皇城十里远的军事重地——居琅关,他提前派心腹大将镇守居琅关,就是防止司马恭如一举夺下皇城最后的防线,居琅关一旦被破,等于断了南朝半壁江山。李汉阳在这风云际会的年代立在了自己的功勋,深受百姓爱戴。另外,他还是端王南宫衍的岳父,南宫衍见到他时还得亲切的叫声老丈人。
  华怀恩,吏部尚书,是个慢性子,遇事不慌不忙,典型的皇帝急死太监不急。此人十分善于谋略,思虑缜密,办事细心,从不轻易妄下论断,他也有着自己的闪光点——谋,出兵奇诡,最喜以少胜多,当把敌人耍得晕头转向时,他才会慢悠悠地将他一军。此人平时讷于言,不苟言笑,但在内阁中是个举足轻重的大人物,内阁里许多重要的策划皆出自他的手。
  谢一荣,六岁小神童,十一岁扬名天下,二十三岁入翰林,四十一岁就成为了大学士。升官的速度羡煞多少旁人,简直是平步青云,官位是等着他去坐的。他不仅聪明,而且能言善辩,巧舌如簧,连靠卖弄口才为生的言官都望而却步,自叹不如。他的与众不同之处正是——侃,据说,他少年时期的书房里挂着一副画,画中人便是他日夜顶礼膜拜的崇拜对象——蔺相如,小小年纪,远大志向由此可窥一二。
  刘北宁,专长溜须拍马屁,善于辞令,巧言令色,喜阿谀奉承,朝堂上上下下大大小小的官员几乎被他夸了个遍,是个八面玲珑,谁都不愿得罪的小人物。而且他的脸皮不是一般的厚,有一次一位大臣当众扇了他一耳光,他都能面不改色,一双淡然眸子似乎告诉他人刚才挨打的不是他。就是这样一个小人物,在朝堂吃香得很,人际关系搞得出人意料的好。千穿万穿,马屁不穿,这话还没有被说破的时候。这位仁兄在投人所好上是朝堂硕果仅存的几个,他入内阁也是在意料之中,其祖上官至镇国公,是南朝开国功臣,蒙祖荫踏上仕途,顺理成章地入内阁。
  正是这七位面和心不合的大臣组成了临时内阁,颁布一系列大小政令,南朝的国运就系在他们身上了,如今是万众一心的时刻,他们自然不是傻到搞内乱伤和气。
  在温和笑颜下,他们维持着微妙的关系,又时时刻刻提防着对方,省得被人倒打一把,死得不明不白。
  他们像往常一样坐在各自的桌案前,低头看着各地送上来的折子,紧张忙碌地批改着,有重要之处会用朱笔划出来,到时七位内阁成员一同协商,讨论。
  埋首在奏折后,争锋相对被掩藏了起来,大殿里燃着淡淡的熏香,安宁而祥和,偶尔会飘过低不可闻的叹息声,随即被沙沙声一笔勾过。
  一切都有条不紊地进行,而操作这一切的却是这七位累得头昏眼胀,腰酸背疼的阁老们。
  当然不是所有人都会拼死拼活地干的,比如静不下来的宁亲王世子是第一个坐不下来的人,不到一刻钟的时间,宁亲王世子就受不了这压抑,沉闷的气氛,光明正大地取出藏在食盒里带进来的蛐蛐,独自一个人兴致高昂地逗蛐蛐了,而那位极会投人所好的刘北宁自然不放过这么好的投机取巧的机会,他大胆地踱步走到宁亲王世子身旁,陪着世子玩蛐蛐儿,大秀一把拍马屁功。
  

第114章 内阁
更新时间2014…2…23 21:57:15  字数:2020

 宁亲王世子倒没有辜负刘北宁的殷切期望,枯燥乏味的朝房天天有喜,刘北宁也没让宁亲王世子失望,大秀一把锦上添花的独门秘方,哄得宁亲王世子笑开怀,几乎离不了他的马屁功,荣亲王世子黑了一张脸,对刘北宁恨得咬牙切齿。
  宁亲王世子处理公务的“丰功伟绩”令人瞠目结舌,奇怪的是其他阁老似乎习惯了装聋作哑,压根没当一回儿事。
  下面我们来欣赏一下宁亲王世子带来的惊喜。
  入内阁第一日,宁亲王世子规规矩矩,按部就班的埋首公文堆里,看起来老老实实的,正襟危坐的样子却创造了奇迹。
  约莫过了一个多时辰,宁亲王世子借故出去解手,这一去,到太阳下山时仍不见踪影,李汉阳等不及了,急不可待地派人去四处寻找失踪半日的宁亲王世子,侍者找到宁亲王世子的时候,惊得目瞪口呆,搞了半天,世子卷了衣袖跟太监们一起,热火朝天地玩赌博。
  第二日,宁亲王世子惟恐天下不乱,欢天喜地地带了他的爱犬,极其嚣张地放任爱犬在议事朝房溜达,孰料,本只是没事乱走的猎狗嗅出了不同的气味,一只通体白色的肥猫冲进朝房,警觉的猎狗望住外来客,毫不客气地朝肥猫猛扑过去,这下好了,安静的朝房被闹得鸡犬不宁,一地狼籍。
  第三日,宁亲王世子变得安分守己,没有携带猎狗入场,低调地提着鸟笼坐到位置上。可是,这只鸟也不是个安分的主儿,是一只喜欢学舌的鹦鹉,别人不说话它睁大眼睛到处乱瞧,一说起话来不得了了,鹦鹉学个没完,一张嘴就停不下来了,最后,在众人愤怒的眼神中宁亲王世子妥协地把鹦鹉赶出朝房。
  第四日,众人已没好脸色给宁亲王世子看了,宁亲王世子也不是个傻子,众人态度的改变他岂会不知。于是,他费尽心思地请了一位名扬天下的琴师,在茶余饭后之际,为众人奉上一曲解疲劳,大概是琴师的穿着太暴露了,李汉阳、华怀恩、谢一荣三位老臣看得不是滋味,不解风情地瞪着春风得意的宁亲王世子。讨好不成,反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宁亲王世子着实领教了三位老臣的自律能力。
  第五日,宁亲王世子识相地没搞任何花样,一来朝房便认真办事,唬得三位老臣错以为他改了性子。岂料,没过半日,他们左等右等没等到宫人送午膳过来,却等来了宁亲王世子精心布置的酒菜,他们也没怎么客气,一见菜都上齐了,便开始享用这些色香味俱全的美食。但只吃了一口,他们便苦不堪言,个个凝视着略带害羞的宁亲王世子,宁亲王世子是个直肠子,他笑嘻嘻地说,今日所上的菜一律都是他老人家消失一个时辰烧出来的,他的诚意可见一斑,望着一脸得意的宁亲王世子,他们又气又无奈,人家世子亲自下厨,怎么说也要赏脸吃几口,虐待肠胃实属无奈。有苦自己吃往心里吞,一顿饭吃得比攻打一座城池还要难上几分。
  第六日,没等宁亲王世子开口,众人默契地四处乱逃,不敢接触这位瘟神,一看他来了,借故走开,宁亲王世子觉得不可思议,正想问笑面人刘北宁,哪知刘北宁溜得比兔子还快,撇下愕然不已的宁亲王世子,一整日被人忽视,郁闷地不知所措。
  十天,十天,宁亲王世子受够了,一脸挫败,他被政事彻底打垮了,处理公务的劲头也没有起先那气势了,病怏怏地来回扫视这帮能臣,哀叹英雄无用武之地,困居在这狭小天地,难以施展他的将才和雄伟韬略,可惜,可惜,不能厉兵秣马,驰骋疆场,枉为将臣,一身武艺被时光无情埋没。
  宁亲王世子唉声叹气,一声接着一声,没完没了了。性子暴烈的李汉阳第一个不爽,暴喝一声,正准备抨击宁亲王世子。
  “报。”人未到声先到。
  一位黑衣劲服之人脚步匆忙地奔进朝房,对各位阁老行礼,继而转向资格最老的英国公李汉阳,恭敬地递上紧急军报。
  李汉阳二话不说,老练地拆开密封的军报,看了一遍,不动声色地嘲笑道:“南朝内乱刚平息,一直对南朝虎视眈眈的北梁按耐不住了。”
  宁亲王世子一听,纠结的眉头舒展了,北梁来捅篓子正中下怀,憋了那么久,手脚痒得不行,终于可以亲上战场杀敌逞英雄了,想当年晋王南宫烨就是一战成名的,人一出名,慕名而来的人不计其数,走在大街上,路过的美人回头率高得出奇,到哪儿都有景仰的人追着,煞是威风,思及此,宁亲王世子乐开了花,哈哈大笑,惹得李汉阳冷冽目光牢牢盯着不识时务的他,气不打一处来。
  南宫烨觉得再这么折腾下去,李汉阳可要发火了,他重重地咳了几声,宁亲王世子这才回神,放眼望去,触上众人不解的目光,宁亲王世子意识到自己失态惹了众怒,讪讪地,“你们继续,我闭嘴旁听。”
  李汉阳冷哼一声,不温不火地说道:“北梁国主薨了,皇太子顺理成章地登基,一上位便对国主信任的老臣赶尽杀绝,改用自己亲自提拔的臣子和年轻将领。后妃一律陪葬,除了孕有子嗣的妃嫔和毒杀国主的平阳公主。”
  “什么?你说平阳公主杀了北梁国主,那个柔弱无骨的宁舒郡主,那个见了死鸡都要晕倒的女子竟杀了她的夫君?”宁亲王世子尖叫道。
  李汉阳不满地冷视宁亲王世子,宁亲王世子触到李汉阳杀人的眼神心虚地低下了头,吐吐舌头,不发一语。李汉阳意有所思,打量着屋内的每一个人,长叹一声,道:“平阳公主是和亲公主,国主一死,北梁子民必定义愤填膺,边疆……”
  “报。”
  李汉阳话未说完,便被屋外响亮的通报声打断了。
  

第115章 内阁
更新时间2014…2…24 15:45:43  字数:2131

 “大人,军情紧急。”风尘仆仆的传信兵日夜兼程地赶来,忙将一封书信递给李汉阳,转而热切地望着南宫烨,南宫烨倒了一杯茶,自己喝起来。
  李汉阳看完后,忧心忡忡地叹了一口气,从嘴角里迸出一句:“边城东林郡被北梁大军攻破了,全郡守城将领均阵亡,北梁铁骑一路南下,势如破竹,锐不可当,杀人如麻,丝毫不将南朝子民当人看。人,国之根本,根基不稳,国家难安。”
  众人提着一颗心听完李汉阳语重心长的言论,宁亲王世子一改吊儿郎当的模样,正色道:“那些城守都是当摆设的,这么大的事儿现在才通报。”
  “世子说得极是,这中间确实另有玄机。”李汉阳一本正色地说道,“能在短短数日之内利索地攻破东林郡,北梁国主看来是处心积虑已久,只欠东风。”
  一行人随着李汉阳默然步向舆图,李汉阳用朱笔勾下东林郡,一路蜿蜒而下,一条红线触目惊心,宁亲王世子看得心惊胆战,忍不住惊呼道:“照此下去,不出三个月,北梁大军就兵临皇城,神速啊。”
  宁亲王世子愣头愣脑地说着,众人白了他一眼,他深深懊悔自己一张口就触了禁忌。
  “北梁国主打着南朝皇妃弑君的旗号,在国内一呼百应,众将士士气高昂,誓要向南朝讨回公道。本苦于无良机攻打南朝的北梁,怎会放过这么好的机遇。不管平阳公主有没有毒杀老国主,这都已经不重要了,皇太子说她杀了就是她杀了,他给了北梁子民一个令人信服的说法,而北梁子民深信不已。两国兵刃相见乃时势使然,可恨的是,我们收到情报时,他们却已经攻入南朝了。”南宫衍恨声道。
  宁亲王世子勃然变色,磨牙道:“他们都是干什幺用的,人家一打全无反抗能力,不能打还不知道禀报朝廷。”
  “这可如何是好,朝纲方稳,余孽才除,北梁是掐着时辰来打仗的。趁我们毫无防备之际,痛下杀手。”刘北宁也按捺不住了,在朝房里来回不安地踱步。
  “老国主早不死晚不死,偏偏这个时候死。”宁亲王世子嘀咕道。
  “他走了一了百了,带累万千子民饱受战争之苦,这样的日子什么时候才到头啊!”刘北宁素来享乐,过惯了锦衣玉食的生活,因司马恭如谋反一事,他吃尽了苦头,吃不好穿不好不算,每日七上八下的,坐立不安,头上悬着一把随时都会落下的大刀,盘算着这把刀什么时候会一刀砍下。现在想想都觉后怕,好不容易铲除了反贼,该歇歇了,屁股还没坐热,北梁又打来了。
  众人疑惑地扫视刘北宁,没想到他竟会说出这番深明大义的话,倒不枉他花十年练就的锦绣功夫。
  南宫烨低头沉思,一声不吭。谢一荣仔细察看舆图,分析形势。李汉阳立在雕花窗前,凝视着白雪化尽的青石路。华怀恩处之泰然,依然维持着临危不乱的气度。南宫衍把玩着手中玉石,略有所思。刘北宁是个混日子的,自然想不出什么奇思妙想,索性静观其变,眼观八方。
  隔了许久,不见一人发话,朝房里静得骇人。宁亲王世子脸色铁青,一壶茶都被他灌没了,这帮贤臣连个屁都没放,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