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我在魔教卖甜饼 >

第29章

我在魔教卖甜饼-第29章

小说: 我在魔教卖甜饼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爆炸可不是一个小事情。
  姚旭皱眉“若是真在海上碰到远处的倭寇,我们可以用弓箭。”
  舒浅点头“是可以用弓箭,还能用火箭。而火丨药还很可能伤了自己人,所以我只是脑中一想,还未有写下来。”
  姚旭脑中记下了“火丨药”,跟着舒浅对视了片刻,还是皱着眉摇头“不妥,实在不妥。至少现在还不妥。危险太大,在教中还没有必要。”
  海上作战确实危险,但带上火丨药之后,他们不仅要担心外在的危险,还要担心自己人不小心将自己给炸了。
  教中教徒并不是日夜训练的水师,而能够上船的教徒本就少了,这群教徒又要会水,又要会用火丨药,太难了。
  舒浅听着姚旭拒绝,也没有强求,直接将这事压到了很后头。
  至少等崇明教能够成功在海上来往周边一趟再说。
  两人头脑转换很快。
  一个讨论完就接着讨论下一个。
  舒浅将自己这边的事一一和姚旭探讨完之后,总算是说到了吉武关。
  她还记得姚旭出这一趟远门的目的“吉武关那儿状况如何?”
  姚旭的神情顿时复杂起来。
  舒浅原本以为姚旭能够轻易解决这种事情,见他欲言又止,心中一凛“不会是吉武关那儿已经有人了?”
  “有人确实是原本有一窝山匪。”姚旭这么一说,面上更是复杂,“已经解决了。”
  舒浅微松口气。
  吉武关这地方若是不行,他们还要另外选地方,一来二去花费时间着实太多。
  这回姚旭回来,没带足人回来“我留了不少人在吉武关……”
  他斟酌了一下自己的话“我在去中途,遇到了一个奇人。”
  舒浅疑惑“嗯?怎么算奇人?”
  “一个对武艺颇为擅长的女子。”姚旭回忆那天自己经受的冲击,语气还有些飘,“提刀骑马,刀起刀落,一个山匪脑袋就落地了。”
  这听起来可真是奇女子。
  舒浅觉得这确实有些厉害。
  “不知道教主可听说过师家。”姚旭对师家的了解,有在路上道听途说的消息,也有自己亲自去打听来的消息。
  舒浅摇头。
  姚旭给舒浅说起了师家。
  他精简概括了一下“师家算是世家,不过家中已有了没落的迹象。家中嫡系有两子一女,家主被赐死后,正妻上吊,二子给嫡妹留下一些钱财后,卷席家中大部分东西,跑走试图造反。”
  舒浅很快反应过来“那个女子是师家那唯一的嫡女?”
  姚旭点头“师华,师家嫡系唯一的女子。”
  “然后呢?”舒浅兴趣起来了。
  舒浅手脚上也有一些功夫,可骑马用刀,手起刀落,那是绝对做不到的。
  姚旭抿了抿唇,随后笑得有点漫不经心,忍不住又打开扇子给自己扇了扇“然后她带着家中所有女眷准备上吉武关。随后弄个娘子军。”
  舒浅微睁大眼“全是女的?”
  姚旭点头“全是女的。”
  舒浅稍一想就摇头了“太难了。这原本世家的女子会骑射的不少,但必然少有能够像师华那样的。她身后那些个女子怕是连厨房都少进。”
  姚旭和师华聊过,在吉武关那儿住了两天,自然是知道那群女子到底是怎么样的。
  他嗤笑出声“确实如此。那些女眷只有少数有点自觉,大多都还是看师华太过凶残,又无处可去才跟着。”
  舒浅对师华还是很有兴趣的“要是给师华足够的时间,你看吉武关能否有彻底被她守住?”
  姚旭轻摇了两下扇子,掩饰住自己眼内的光亮“她的本意是女扮男装,作为公子哥卖掉所有饰品招揽一批青壮年,随后暂时守住吉武关。”
  以她的武力,保不准这一招还真的能成。
  姚旭继续说“随后当人多了起来,她也能逐渐有些心腹,清理掉身边没用的人之后,她随时可以恢复女装,而这吉武关也就守下了。”
  只是可惜她第一步还没怎么走出,就遇到了他。
  舒浅听着点头,这个路子确实是可行的。
  她朝着姚旭笑了笑“所以她卖掉饰品招揽的第一批青壮年中,有你么?还是说她本意是那样,但是遇到你之后,直接给你揭露了她女子的身份,示弱了?”
  姚旭注视着舒浅,当场失笑“教主,你可真的不是人。”
  以姚旭他们的情况来看,钱是有一些的。
  师华总不可能第一步将自己的首饰连卖都不卖,直接递给姚旭来收买人。所以她的第一个念头,便是示弱。一个能杀人的强悍走商,转头变成只想保护自己的弱女子。
  姚旭不得不承认,他当时有一瞬的动摇。
  动摇完,他转瞬就清醒了。
  尤其是在听师华讲完她的事情后,他是清醒得非常彻底。
  “师华可以考虑收入崇明教,但她身后的那些个女眷,要慎重考虑。”姚旭面对舒浅,当然不会有所保留,而知直言,“若是全部收入教中,祸患。”
  教中教徒如今都是姚旭来决定是否招收的。
  舒浅也并不想要一群没什么能力,反而来教中拿钱的人“吉武关这一群人就交给你。师华……”
  她停顿了一下“尽力拉入教中,她身后那些人现下一个不收。若是和教中教徒成亲,一样不属于教中人。”
  姚旭见舒浅将成亲这条路都封死了,满意笑了“是。”
  说到了师华,姚旭微叹“说来那一日还是师华第一次杀人。半夜我还听到了她呕吐的声音,这人真是后知后觉。”
  而那一刻,才是他心中真正动摇的时候。
  他话里带着一点感慨,一点疼惜。
  舒浅听了这话,心想着人家是杀人后呕吐,你这个二当家要是真动刀杀了人,怕是比人家反应还要惨烈,人没有杀完自己就晕了。
  不过碍于姚旭着实太好用了,教中真没有第二个可以匹敌的谋士,舒浅并没有把这刺激人的话说出口。
  她对着姚旭微微一笑“到底是女子,你要体谅体谅。”
  姚旭挥着扇子,略为倨傲“那是自然。”


第44章 
  崇明教如今总计人数有一百零四人。
  其中女眷、孩童; 去除之后共计有七十八人。
  七十八人中; 有匠人若干,以至于最终能够算得上可以拿出手的教徒,不过四五十人。这四五十人并不是全部住在崇明山上,而是有不少住在崇明教名下的田边、周边县城、赌场中。
  当然; 这七十八人中撇去要劳作的,其他人一旦召集起来,对于舒浅而言已足够了。
  她给梁又锋书信一封; 将自己初步设想都告知了梁知州。
  信很快得了答复。舒浅心有成竹,当下就带着自己这四十多人名教徒; 推着车,运了一大堆的物件到了崇明山周边那六百顷的沙地上。
  清理沙地、摊开物件,搭建临时住地。
  舒浅安排了部分工匠在这里“不过数月后,我们要在这里造船,你们需要搭建出一个能够让大船停靠的码头,要稳固牢靠,甚至当这六百顷变成八百倾; 都不能阻碍到这个码头的使用。”
  地基要牢靠,长度要足够,要让他们崇明教的船能够真正轻易在海上行驶。
  工匠们以前哪里干过这种事情,如今听着舒浅的吩咐,一个个满脸涨红; 气势恢宏大声应下“是!”
  舒浅满意点头。
  工匠们领头的那位朴实干瘦的中年人; 名叫祝海轩。他是萧子鸿不知道从哪个角落里挖出来的; 原本并不是江南人,而是赶了好些日子的车,拖家带口来到崇明教的。
  他沉默寡言,在一群人中显得格格不入。
  但舒浅先前将自己对海舟部分的纸交给这群工匠看过后,祝海轩当天就拿了一本残破的书找上了她。书中全是各式各样船只的制造方法,还有部分祝家祖辈的研究。
  祝海轩家里头以前就是造船的,只是后来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最终沦落成为一名普通的木匠。
  海舟和普通船只建造起来并不一样。
  小一些的船只,比如海鳅船,造价只有真正海船的十分之一,同样能上海,但根本前往不了更远一些的地方,最多只能在海边稍远一些地带行驶。
  这些船只中舒浅更偏向于造商运海船。
  在众人忙碌起来先霸占位置时,他则是在舒浅身边和舒浅交流着他们最终海船所需要动用的材料“船舵秆必须要用铁力木,船缝要用鱼油和桐油。”
  舒浅点头“用材这一块你个数量,我派人去采买。”
  祝海轩沉稳点头“谢过教主。”
  事实上船缝不仅是要用桐油,是要用剁碎的白麻絮以及筛过的细石灰配合桐油搅合成糊状才行。这样才能确保由木头制成的船只在海上时,不会轻易被水渗上来。
  船上的麻绳也是要特意烧制过的,成品可以系万斤重的物品。
  舒浅原先对这一块还是陌生的,大多数还是这些日子不断翻看各式各样的书,才得以有所了解。也多亏了祝海轩送来的那本书,她才更完善了关于海舟建造的图纸。
  接下去的事情,她能插手的地方少,更多还要看自己的教徒。
  祝海轩在和舒浅提完这一句后,转头就寻人一道去看这边哪一块的地方便建造一个码头。
  他们不仅要考虑这六百顷的沙土变大的问题,还要考虑万一涨潮,他们的码头会不会被吞下。
  教徒们忙碌着,舒浅则是站在这片地上,悠哉逛着,还在边沿地区碰到了原先住在周边的原住百姓。这些老百姓颇为警惕看了她两眼,随后就缩进屋里不再出来。
  会住在这周边的老百姓,几乎都是靠海吃饭的。
  他们身上总是有一股子腥咸味,由于贫苦没有多少钱买肉吃,也没地方种点菜,整个人看起来黑黄干瘪,带着一点点麻木。
  曾经天赐盐场在这儿时还好一些,这些人会有活干。
  后来天赐盐场开不下去了,这里不少人逃的逃跑的跑,剩下没有多少人还留在这一块地上。
  当然,这一片还是会有点残余势力,这点残余势力算是几个州县都不管,偶尔还自个产出点私盐去卖,活在风口浪尖中。
  同时,这一片也多倭寇。
  越是乱的地方,越是能得到更大的收益。
  舒浅巡视一遍周边后,回过头还是再次吩咐了毕山,好好安排好教徒们轮班守着这一块地。要是遇到倭寇直接抢了刀,人送去衙门。
  要是遇到贩卖私盐那些直接上来就不客气动刀的,那毕山等人也不需要客气。
  舒浅带着浅淡的笑“我们先将这块地霸占了。等回头闹出了事情,不用压着,闹去哪个衙门,就闹过去。要是我们赚了营生,上头要收税,我们就将税交到瀛洲。”
  她往回看了眼“要是有重复劳动的活计,花点粮食或者银钱,叫周边的百姓一道来做。”
  毕山一一将这事给应下了。
  当瀛洲代为收税,他们这群人又可以掌控住了这块地,拦下了外来的倭寇,还带动了周边的百姓,无论是哪一位心中都会有所揣摩。
  要么就私下派人代替掉他们。
  要么就正大光明寻个理由压榨他们。
  前者要靠崇明教自己解决,后者则是梁又锋这位知州的事情。
  舒浅要尽可能不留下任何的疏漏。
  ……
  毕山在祝海轩确定好需要的材料后,派遣了人去收。随后又安排人手帮着搬运石头以及石灰。他们要在沿海地带围出一小块区域,随后伸长到海上去。
  这些并不需要多少难度,需要的是力气以及听话。
  他当即去周边找附近的老百姓去了。
  一天十文钱,日结,包一天一顿饭。
  沿海的这些百姓听了这个价,稍作犹豫就同意了。要知道他们出海一趟,周遭都是卖一样的东西,价格便宜得很,甚至有时候卖都卖不掉。
  而当他们真的吃到那一天一顿饭时,才知道自个是真的赚了。
  那米可是他们逢年过节才能舍得吃的白米,偶尔还能吃一两口大肉。
  谁让教中如今开了酒肆,整个教里的吃食都是酒肆里一起包着做了。有些时候那些个有钱人叫了一桌子菜,有些大菜一口没吃就不要了。
  教徒们以前穷苦惯了,现在教中有了钱,他们也没那么多讲究,直接要来吃了。
  就这样,沿海这六百顷地方,从一个角开始逐渐搭建起了码头的雏形。匆忙的教徒们一点点用石头堆积出了沿海码头,再在沙滩上搬运来了巨型的木头,建起了海舟。
  一笔笔钱开销出去,那海舟也一步步成型。
  日升月落,日子一天天过去。
  中途确实有周边凶狠的私盐贩子前来想要赶走他们,还有过从海边冒出的倭寇,一概都被毕山拔刀打了回去,或者交给了衙门。
  私盐贩子过来没带什么好东西,而倭寇但凡出现,要么送刀要么送简陋船只供给崇明教参考的,让舒浅有时都有些期待他们多出现几回了。
  石掌柜和舒浅还算有所联系,在知道这边有大片的沙土后,心中就有所动。
  他和舒浅不同,他和瀛洲商会的那些个商人关系极好,在和舒浅沟通过两回后,当下帮她拦住了商会那儿的打探,并带来了不少商会的人。
  石掌柜要了几亩沙土,决定顺带种种甘蔗。反正无论种出怎么样的甘蔗,舒浅都会选择花钱收的。
  而其他商会的人各自占了一些地,也是做起了自己的生意。
  至于交税这一事,石掌柜为首的一群商人顺着舒浅的意思,也交到了瀛洲那儿。
  不过数日,这六百顷沙土上人是越来越多,而统一又都将税交给了瀛洲,好似默认了这一片地就是瀛洲的一样。
  知州自然有自己管理户籍以及地的方式,借着这个机会,光明正大试图将这六百顷地圈进来。
  通州知州发现这件事后,找梁又锋了好几趟。
  梁又锋自然是装傻充愣挡了回去。
  又不是他主动去收的税。这可是当地百姓主动交上来的税。老百姓自觉,关他什么事情呢?交都交了,难道还要他吐出去给通州?
  这点地又不是通州的。
  连通州都吃了哑巴亏,更别提其它那些个小县了。
  一时间以这六百顷为中心,周边所有的州县情况都复杂起来。
  复杂的中心,舒浅每日过得极为带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